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旗纛庙在卫内
   表丰大王庙在丰山顶祀丰山神宋宣和五年
   祷雨应赐额曰表丰
   汉高帝庙在丰山侧 唐意
高庙碑阴记云汉诸
   将追项羽道经此山至今土俗以五月十七日
   为高帝生日远近毕集荐觞焉
    (第 27b 页)
大宁为鄞令元祐癸酉刘纯父为明守渠圮湖堙因
其旧而修之建中靖国改元之夏秋不雨湖大涸郡
以其事属监船场 唐意
意由南门道渠上凡八十有五
里抵它山堰见水多酾泄乃尽塞支流稍浚上源以
其土第第增堰水渐引以北独距城十数 (第 8a 页)
谓法令之行自贵近始
也宋则准各民正税之数于二十分而取其一以为社
盖富者必田多田多则税多税多则社入多亦 唐意

要之其出也则中歉赈极贫大歉赈中户又大歉焉乃 (第 29a 页)
  前修后堰
耆老相传谓堰先贤灵迹功与旦侔不可妄加增损后
人有增损者辄有祸罚南渡之后里之富民周四耆者

谓堰稍低惜水之泄遂于堰上加石版厚七八寸比侯
元石长减二尺前叙规模制作言为片八十有半者即
周耆石也堰之元脊在周耆石下不可复数周耆未几
家废人亡遂谓增堰得祸故视堰如旦物不敢措议修
筑为是说者果先贤意耶先贤之意惟民利是视而已
堰非天造亦人为耳宁无成坏苟有能嗣而葺之以寿
□堰于无穷宁非先贤所望于来者哉周耆之前修筑
者亦不一郡志称国朝建隆间康宪钱公亿跪请于旦

增筑全固崇宁间杨蒙重修堰志云岁久川淤堤垫堰
隳人各自私岐分派引旱涸如初先是监船场宣德郎 唐意
窒其岐派培其堰堤郡志亦言以土次第增筑佥幕
承议郎张君必强复增卑以高易土为石冶铁而固之
肩舆而往操舟而 …… (第 13b 页)
功告成以此考之周耆之前堰盖尝屡修矣谓堰不可
修筑者果旦意耶然 唐意
以其土次第而筑之或者从
权救旱之策未必可以经久盖它山之㳅湍激迅疾非
叠石冶铁以障以固则日久冲洗安能久 (第 14a 页)
 阜其高十丈李太白所谓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者又横江词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棺阁是
 也南唐后主时朝廷遣武人魏丕来使南 唐意
其不
 能文即宴于是阁因求赋诗丕揽笔成篇末句云莫
 教雷雨损基扄后主君臣皆失色及南唐之亡为吴
 越兵 (第 2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