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史部
五卷 三皇真形图一卷 森罗万象北斗星君图一
右符箓(一百三部一/百五十九卷)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 (唐康 仲/熊撰)康真人气诀一卷(同/上)服内
元气诀一卷(同/上)太无先生气诀一卷(唐大中/人撰)修生养气 (第 23a 页)
右符箓(一百三部一/百五十九卷)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 (唐康 仲/熊撰)康真人气诀一卷(同/上)服内
元气诀一卷(同/上)太无先生气诀一卷(唐大中/人撰)修生养气 (第 23a 页)
大德七年地震庙圯明正德十年修复
源神庙在东南狐岐山鸑鷟泉上宋至道中建祀尧舜
禹三圣
摩斯庙在南城南村
昭济圣母庙在东石屯村灰柳泉上明洪武十七年建
康太尉庙在下庄村东即 唐康 深庙
郭有道祠在北关东路北郭家村有故宅祠旧在墓前 (第 29a 页)
源神庙在东南狐岐山鸑鷟泉上宋至道中建祀尧舜
禹三圣
摩斯庙在南城南村
昭济圣母庙在东石屯村灰柳泉上明洪武十七年建
康太尉庙在下庄村东即 唐康 深庙
郭有道祠在北关东路北郭家村有故宅祠旧在墓前 (第 29a 页)
六尺铭
誓状于上立之溪州(今辰州会溪城西南一里有铜柱/即马希范所立也天策府学士李)
(弘皋为/之铭) 唐康 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谒平陵还(平陵/盖杨)
(琏之父让皇陵也/还从宣翻又如字)一夕大醉卒于舟中(唐主 (第 16a 页)
誓状于上立之溪州(今辰州会溪城西南一里有铜柱/即马希范所立也天策府学士李)
(弘皋为/之铭) 唐康 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谒平陵还(平陵/盖杨)
(琏之父让皇陵也/还从宣翻又如字)一夕大醉卒于舟中(唐主 (第 16a 页)
(纲目书上书四惟李斯见听亦惟李斯为讥书大/索始此终纲目书大索二是年二十九年大搜一)
(汉武帝征和元年书上书始此终纲目书上书四/李斯梅福鲍宣贺琛书上疏一后 唐康 澄书献策)
(一王通窦融曹操单/于南诏上书不与焉) (第 28a 页)
(汉武帝征和元年书上书始此终纲目书上书四/李斯梅福鲍宣贺琛书上疏一后 唐康 澄书献策)
(一王通窦融曹操单/于南诏上书不与焉) (第 28a 页)
(对江五代晋时溪州刺史彭士愁纳土求盟楚王马/希范立铜柱为界学士李皋为铭有云五溪之险不)
(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溪人畏威仍感惠纳质归名求立誓) 唐康 化节度使杨琏卒
(琏谒平陵还一夕大醉卒于舟/中唐主追封谥曰弘农靖王)质实(康化节度注见/唐闵帝应顺 (第 25b 页)
(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溪人畏威仍感惠纳质归名求立誓) 唐康 化节度使杨琏卒
(琏谒平陵还一夕大醉卒于舟/中唐主追封谥曰弘农靖王)质实(康化节度注见/唐闵帝应顺 (第 25b 页)
州别驾平恒有旧时请与论经史辟秘书中散后为
中书博士撰订陈寿三国志名曰国统又作代都赋
颇行于世清贫守素不交势贵子元吉有父风 唐康 寿真宁人任襄阳谷城令有美政野有驯翚村无
吠犬子智任县令政治公平有父风有墓碑
宋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崇宁 (第 53a 页)
中书博士撰订陈寿三国志名曰国统又作代都赋
颇行于世清贫守素不交势贵子元吉有父风 唐康 寿真宁人任襄阳谷城令有美政野有驯翚村无
吠犬子智任县令政治公平有父风有墓碑
宋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崇宁 (第 53a 页)
(新安郡隋平陈郡废仁寿二年置睦州大业/初州废置遂安郡唐武德四年改睦州天宝)
(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今县六昌建德/青溪 桐庐 分水 遂安 寿)
唐龙兴寺碑
唐康 希铣撰徐峤之正书开元三年二月立(金石/录)
唐许尊师孝庐瑞芝记
唐何源撰并书正书额上元二年岁次辛丑 (第 49b 页)
(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今县六昌建德/青溪 桐庐 分水 遂安 寿)
唐龙兴寺碑
唐康 希铣撰徐峤之正书开元三年二月立(金石/录)
唐许尊师孝庐瑞芝记
唐何源撰并书正书额上元二年岁次辛丑 (第 49b 页)
(大历十二/年十月)第一千五百二十七唐僧怀素自叙(大历十二年/十月草书)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唐杜济碑上(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唐杜济碑下
第一千五百三十唐杜济墓志(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唐台州刺史康希铣碑上(颜真卿/撰并正)
(书大历/十二年)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 唐康 希铣碑下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唐怀圆寂上人诗(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
(十二/月) (第 12b 页)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唐杜济碑上(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唐杜济碑下
第一千五百三十唐杜济墓志(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十一月)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唐台州刺史康希铣碑上(颜真卿/撰并正)
(书大历/十二年)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 唐康 希铣碑下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唐怀圆寂上人诗(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
(十二/月) (第 12b 页)
不可纵唐主欲少副其求乃遣荝骨舍利归目
契丹休兵数年通使请和其请还虏将若唐审已有可
恃不与可也乃首尾顾虑羁留所请骁将欲藉此以杜
边患而又与他人思少副其求岂知从而激怒寇掠日
滋石晋遂凭其势以移后唐之祚所谓进退无据差之
毫釐谬以千里矣
唐康 澄上疏论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
目
康澄抗疏似是而非所云六可畏即有未尽切当者如
以四民迁业 (第 6b 页)
契丹休兵数年通使请和其请还虏将若唐审已有可
恃不与可也乃首尾顾虑羁留所请骁将欲藉此以杜
边患而又与他人思少副其求岂知从而激怒寇掠日
滋石晋遂凭其势以移后唐之祚所谓进退无据差之
毫釐谬以千里矣
唐康 澄上疏论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
目
康澄抗疏似是而非所云六可畏即有未尽切当者如
以四民迁业 (第 6b 页)
。四年,升校书郎兼庄文府教授。五年,迁秘书郎,转对,言定国本,求哲辅,专阃帅,奖用介直。雷变上言,援 唐康
澄「五可畏」之说,迁著作佐郎。六年,拜军器少监兼兵部郎官,转对,言国计、边事、国体三事。又言:「外有
中、叶端、曹信三、薛文、金甡、郑耀、姚钟、茅文通、赖开元、庄仪训、齐德、魏大纲、侯洞、鲍芬、丁日昌、 唐康
、骆有福、康辉、庞大奎、伍培芬、宋正昌、汪仲兴、傅国栋、阮国华、李立德、王有福、丁丙、池清、黄选士. (第 8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