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微绝云
毛诗补音十卷
陈氏曰 吴棫 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如来之
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九家唐
陆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 …… (第 12a 页)
而有證朱晦翁注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
有韵补一书不专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
最为确论不必一一改字详见韵补
朱子语录曰 吴才老 补韵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
某煞寻得当时不曾记今皆忘之矣如外禦其务
卟烝也无戎 (第 12b 页)
才老 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蒙
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叶音汝也如
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 (第 12b 页)
脩我戎亦是叶
音汝也下民有严叶不敢迨遑 才老 欲音严为庄
云避汉讳却无道理其后读楚天问见一严字乃
押从庄字乃知是叶韵严读作昂也天 (第 13a 页)
才老 岂
不读往往无甚意义只恁地打过去也 或问吴
氏叶韵何据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引
十馀 (第 13a 页)
毛诗补音十卷
陈氏曰 吴棫 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如来之
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九家唐
陆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 …… (第 12a 页)
而有證朱晦翁注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
有韵补一书不专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
最为确论不必一一改字详见韵补
朱子语录曰 吴才老 补韵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
某煞寻得当时不曾记今皆忘之矣如外禦其务
卟烝也无戎 (第 12b 页)
才老 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蒙
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叶音汝也如
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 (第 12b 页)
脩我戎亦是叶
音汝也下民有严叶不敢迨遑 才老 欲音严为庄
云避汉讳却无道理其后读楚天问见一严字乃
押从庄字乃知是叶韵严读作昂也天 (第 13a 页)
才老 岂
不读往往无甚意义只恁地打过去也 或问吴
氏叶韵何据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引
十馀 (第 13a 页)
中兴艺文志其说多可采谓此书始于不愠终于知
命盖君子儒
论语续解考异说例共十二卷
中兴艺文志 吴棫 撰自谓考研甚众独于何晏集解
邢炳疏所得为多又谓孔门弟子之言多未尽善而
注信经疏信注太过尝作指掌十 (第 10b 页)
命盖君子儒
论语续解考异说例共十二卷
中兴艺文志 吴棫 撰自谓考研甚众独于何晏集解
邢炳疏所得为多又谓孔门弟子之言多未尽善而
注信经疏信注太过尝作指掌十 (第 10b 页)
齿喉舌有一定之部分勒之简策与律度量衡象魏
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而不传也好古
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 宋吴棫 本易诗史汉诸
书为韵补子朱子尝取以释毛诗楚辞明杨慎广之
为古音号称渊博及證之群籍其疏略不备者则己 …… (第 28a 页)
今韵皆独用者则一韵自为一部亦附以相通之
字
万几之暇详示儒臣用以酌古韵之中资披吟之助岂
吴棫 韵补杨慎古韵诸书所能比拟万一哉
钦定音韵述微三十卷 …… (第 29a 页)
言诗今颇采之以答书附于末
韵补正自序曰炎武为唐韵正已成书矣念考古
之功寔始于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合者半否
者半一 一取而注之名曰韵补正附古音表之后
李因笃曰亭林顾氏广引古人韵语 (第 36a 页)
谓三百篇无
叶韵均是本音以辟 吴才老 韵补之谬山阳张弨
力臣刋行其书
诗韵更定五卷
吴国缙编国缙字玉林全椒人顺治壬辰进士 …… (第 36a 页)
古立均太师造韵以及后之析并通叶皆溯其所
始而究其所终即以讹传讹如沈韵陆韵孙韵刘
韵切韵礼部韵郑庠古韵 吴棫 韵补无不备为指
据确示可否使世之人读诗读易读离骚古文及
诸子百家之书一开卷而燎若观火焉
(第 37b 页)
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而不传也好古
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 宋吴棫 本易诗史汉诸
书为韵补子朱子尝取以释毛诗楚辞明杨慎广之
为古音号称渊博及證之群籍其疏略不备者则己 …… (第 28a 页)
今韵皆独用者则一韵自为一部亦附以相通之
字
万几之暇详示儒臣用以酌古韵之中资披吟之助岂
吴棫 韵补杨慎古韵诸书所能比拟万一哉
钦定音韵述微三十卷 …… (第 29a 页)
言诗今颇采之以答书附于末
韵补正自序曰炎武为唐韵正已成书矣念考古
之功寔始于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合者半否
者半一 一取而注之名曰韵补正附古音表之后
李因笃曰亭林顾氏广引古人韵语 (第 36a 页)
谓三百篇无
叶韵均是本音以辟 吴才老 韵补之谬山阳张弨
力臣刋行其书
诗韵更定五卷
吴国缙编国缙字玉林全椒人顺治壬辰进士 …… (第 36a 页)
古立均太师造韵以及后之析并通叶皆溯其所
始而究其所终即以讹传讹如沈韵陆韵孙韵刘
韵切韵礼部韵郑庠古韵 吴棫 韵补无不备为指
据确示可否使世之人读诗读易读离骚古文及
诸子百家之书一开卷而燎若观火焉
(第 37b 页)
俞任礼后序曰礼部韵以略言多隘之而议欲增
自元祐国子博士孙谔随乞添收其后黄启宗有
补韵 吴棫 有韵补补音毛晃有增韵张贵谟有韵
略补遗近世黄子厚蒋全甫各有论泳斋先生补
韵凡九经中字之假借音 (第 18a 页)
自元祐国子博士孙谔随乞添收其后黄启宗有
补韵 吴棫 有韵补补音毛晃有增韵张贵谟有韵
略补遗近世黄子厚蒋全甫各有论泳斋先生补
韵凡九经中字之假借音 (第 18a 页)
年至九十馀卒
何中知非堂稿六卷
中见史类
(臣/)等谨案中自序所著有易类象三卷书传补遗
十卷 吴才老 叶韵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六
书故三十二卷苏邱述游录一卷支颐录十卷今
皆未见惟通鉴纲目测海三 (第 22a 页)
何中知非堂稿六卷
中见史类
(臣/)等谨案中自序所著有易类象三卷书传补遗
十卷 吴才老 叶韵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六
书故三十二卷苏邱述游录一卷支颐录十卷今
皆未见惟通鉴纲目测海三 (第 22a 页)
宋 李心傅 撰
绍兴十有二年夏四月甲子朔少保判绍兴府信安郡
王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保庆军承宣使知大宗
正事士夽都大主管两浙转运副使黄敦书提举应办
一行事务参知政事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内侍
省副都知蓝圭都大主管江东转运副使王㬇提举应
办一行事务既而忠厚请礼官与俱乃命 太常丞吴棫
棫 舒州人也(命士夽在/四月己巳) 右朝散郎江汉主管台州崇
道观言者以为不可罢之 淮康军承宣使熙河兰巩 (第 1b 页)
绍兴十有二年夏四月甲子朔少保判绍兴府信安郡
王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保庆军承宣使知大宗
正事士夽都大主管两浙转运副使黄敦书提举应办
一行事务参知政事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内侍
省副都知蓝圭都大主管江东转运副使王㬇提举应
办一行事务既而忠厚请礼官与俱乃命 太常丞吴棫
棫 舒州人也(命士夽在/四月己巳) 右朝散郎江汉主管台州崇
道观言者以为不可罢之 淮康军承宣使熙河兰巩 (第 1b 页)
少傅判绍兴府信安郡王孟忠厚特放罪初忠厚移守
绍兴甫视事会以郊赦加恩乃令所亲左承议郎 吴棫
为表辞免其间有本无时才出为世用之语御史中丞
詹大方论忠厚表词轻侮意谓今日不足与有为诏令
分晰忠厚皇恐 (第 6a 页)
绍兴甫视事会以郊赦加恩乃令所亲左承议郎 吴棫
为表辞免其间有本无时才出为世用之语御史中丞
詹大方论忠厚表词轻侮意谓今日不足与有为诏令
分晰忠厚皇恐 (第 6a 页)
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
平缓卑弱殊不类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最晚乃
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
吴才老 曰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
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
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 …… (第 17a 页)
贤纪闻或后人依托与今文天壤悬隔乌可相乱也
陈第曰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至东晋始显唐人疏
之始大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宋 吴才老 朱考亭
元吴草庐之言出疑古文者纷纷矣愚窃以为过也 …… (第 21a 页)
作传之书其文迥别何以安国作传与授之
史公者各异其辞宜其滋后儒之疑矣
又按古文尚书晋唐以来未有疑焉者疑之
自 吴才老 始而朱子大疑之其后吴幼清赵
子昂王与耕辈群疑之至明而梅氏之读 (第 23b 页)
平缓卑弱殊不类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最晚乃
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
吴才老 曰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
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
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 …… (第 17a 页)
贤纪闻或后人依托与今文天壤悬隔乌可相乱也
陈第曰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至东晋始显唐人疏
之始大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宋 吴才老 朱考亭
元吴草庐之言出疑古文者纷纷矣愚窃以为过也 …… (第 21a 页)
作传之书其文迥别何以安国作传与授之
史公者各异其辞宜其滋后儒之疑矣
又按古文尚书晋唐以来未有疑焉者疑之
自 吴才老 始而朱子大疑之其后吴幼清赵
子昂王与耕辈群疑之至明而梅氏之读 (第 23b 页)
贬卒
曾氏(□/)等尚书讲义
宋志三十卷
佚
朱子曰曾彦和说书精博其解禹贡林少颖 吴才老
甚取之
王应麟曰曾旼字彦和为书解朱文公吕成公皆取
之馆阁书目书讲义博士曾肢等解盖误以旼为肢
卞 (第 18b 页)
曾氏(□/)等尚书讲义
宋志三十卷
佚
朱子曰曾彦和说书精博其解禹贡林少颖 吴才老
甚取之
王应麟曰曾旼字彦和为书解朱文公吕成公皆取
之馆阁书目书讲义博士曾肢等解盖误以旼为肢
卞 (第 18b 页)
存
吴氏(棫/)书裨传
宋志十二卷(授经图十三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之/)
王明清曰 吴棫才老 舒州人 (第 13b 页)
陈振孙曰 太常丞吴棫 撰首卷举要曰总说曰书序
曰君辨曰臣辨曰考异曰训诂曰差牙曰孔传凡八
篇考据详博
朱子曰 (第 14a 页)
吴才老 书解徽州刻之 (第 14a 页)
才老 于考究上极有
功夫只是义理上看得不仔细 又曰 (第 14a 页)
才老 说梓材
是洛诰中书甚好 又曰 (第 14a 页)
吴才老 说胤征康诰梓材
等篇辨證极好但已看破小序之失而不敢勇决复
为序文所牵殊觉费力耳 (第 14a 页)
董铢曰 才老 以修五礼只是五典之礼唐虞时未有
吉凶军宾嘉至周时方有之五刑 (第 14b 页)
才老 亦说是五典
之刑如所谓不孝之刑不悌之刑也
王应麟曰 (第 14b 页)
吴才老 书裨传以凤凰来仪为箫声之和
训说筑傅岩之野以筑为居
袁桷曰书别于今文古文晋世相传驯致后宋时则
(第 14b 页)
有若 吴棫 赵汝谈陈振孙疑焉有考过千百年而能
独明者 (第 14b 页)
闽书 吴棫 字 (第 15a 页)
才老 建安人举重和元年进士召试馆
职不就除太常丞忤时宰出通判泉州所著有书裨
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 (第 15a 页)
吴氏(棫/)书裨传
宋志十二卷(授经图十三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之/)
王明清曰 吴棫才老 舒州人 (第 13b 页)
陈振孙曰 太常丞吴棫 撰首卷举要曰总说曰书序
曰君辨曰臣辨曰考异曰训诂曰差牙曰孔传凡八
篇考据详博
朱子曰 (第 14a 页)
吴才老 书解徽州刻之 (第 14a 页)
才老 于考究上极有
功夫只是义理上看得不仔细 又曰 (第 14a 页)
才老 说梓材
是洛诰中书甚好 又曰 (第 14a 页)
吴才老 说胤征康诰梓材
等篇辨證极好但已看破小序之失而不敢勇决复
为序文所牵殊觉费力耳 (第 14a 页)
董铢曰 才老 以修五礼只是五典之礼唐虞时未有
吉凶军宾嘉至周时方有之五刑 (第 14b 页)
才老 亦说是五典
之刑如所谓不孝之刑不悌之刑也
王应麟曰 (第 14b 页)
吴才老 书裨传以凤凰来仪为箫声之和
训说筑傅岩之野以筑为居
袁桷曰书别于今文古文晋世相传驯致后宋时则
(第 14b 页)
有若 吴棫 赵汝谈陈振孙疑焉有考过千百年而能
独明者 (第 14b 页)
闽书 吴棫 字 (第 15a 页)
才老 建安人举重和元年进士召试馆
职不就除太常丞忤时宰出通判泉州所著有书裨
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 (第 15a 页)
重复滋不可尽信矣而汉唐诸儒乃尽信力解至有
所难通则亦强为之说宋儒始疑之若东坡之于康
诰荆公之于武成 吴才老 之于梓材皆明其错而晦
庵先生又重定武成一时诸家传注往往有愈于汉
唐者元时王鲁斋尝作书疑谓皋陶谟说 (第 4a 页)
所难通则亦强为之说宋儒始疑之若东坡之于康
诰荆公之于武成 吴才老 之于梓材皆明其错而晦
庵先生又重定武成一时诸家传注往往有愈于汉
唐者元时王鲁斋尝作书疑谓皋陶谟说 (第 4a 页)
载之凡字有一义即以一条为證或二义三义即以
二三条为證若谬误若未尽皆俟后之君子正而成
之庶斯道之不坠也
徐蒇序曰 吴才老棫 与蒇为同里有连其祖后家同
(第 9b 页)
才老 登宣和六年进士第尝召试馆职不就除太 (第 9b 页)
常丞忤时宰斥通判泉州绍兴戊辰岁蒇寓莆阳 才
老 所从造官识之长髯丰颊危冠大带进止閒暇中
和温厚之气睟然见于色仁义道德之旨蔼然形于
言蒇退而叹曰古 (第 10a 页)
所谓君子儒者非斯人耶 才老 从
容为蒇言擢第后数年不求官筑室三间中设夫子
像古书陈前谢外事凝神静虑以味古训是身侃侃
然常若 …… (第 10a 页)
之可敬爱固有所自哉佐泉著能名刚直而有谋明
恕而能断悍卒谋乱一郡汹汹大恐 才老 命戮数人
立定盖出于谈笑也其评论古人贤否优劣如与之
并时率能察其缊奥平生多著书若书裨传诗补音
…… (第 10b 页)
诗者凡有十一皆当作羽轨切而无与云九叶者以
是类推之虽毋以他书为證可也腐儒尚安用譊譊
为补音引證初甚博 才老 惧其繁重不能行远于是
稍削去独于最古者中古者近古者各存三二条其
间或略远而举近非有所不知也 (第 11b 页)
才老 以壬申岁出
闽别时谓蒇曰吾书后复增损行遽不暇出独藏旧
书又三年 (第 11b 页)
才老 死久矣访诸其家不获仅得论语
续解于延陵胡颖氏云乾道四年四月
朱子曰 (第 11b 页)
吴才老 补音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如外禦 (第 11b 页)
其侮叶烝也无戎 才老 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
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协音汝也如
南仲太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 (第 12a 页)
戎亦是叶音
汝也下民有严叶不敢迨遑 才老 欲音严为庄云避
汉讳却无道理某后读楚天问见一严字乃押从庄
字乃知是叶韵严读作昂也天问 (第 12a 页)
才老 岂不读往往
无甚意义只恁地打过去也
杨简曰诗补音考究精博然亦有过差 (第 12a 页)
陈振孙曰 吴棫 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如来之
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九家唐陆
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南韵 …… (第 12b 页)
著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有韵补一书不专
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最为确论不必一一
改字
魏了翁曰诗易叶韵自 吴才老 始断然言之
陈凤梧序曰盈天地间物凡有物必有声乃自然之
理也仰观于天若雷霆之号令风雨之吹嘘俯察于 …… (第 13a 页)
生学子役于词赋声偶虽读其书而不知其韵识者
病之宋儒 吴才老 博学好古乃采辑古经传子史协
韵分为四声各释其音义汇成一书名曰韵补其援
引该博考据精当诚有功于文字 (第 14a 页)
二三条为證若谬误若未尽皆俟后之君子正而成
之庶斯道之不坠也
徐蒇序曰 吴才老棫 与蒇为同里有连其祖后家同
(第 9b 页)
才老 登宣和六年进士第尝召试馆职不就除太 (第 9b 页)
常丞忤时宰斥通判泉州绍兴戊辰岁蒇寓莆阳 才
老 所从造官识之长髯丰颊危冠大带进止閒暇中
和温厚之气睟然见于色仁义道德之旨蔼然形于
言蒇退而叹曰古 (第 10a 页)
所谓君子儒者非斯人耶 才老 从
容为蒇言擢第后数年不求官筑室三间中设夫子
像古书陈前谢外事凝神静虑以味古训是身侃侃
然常若 …… (第 10a 页)
之可敬爱固有所自哉佐泉著能名刚直而有谋明
恕而能断悍卒谋乱一郡汹汹大恐 才老 命戮数人
立定盖出于谈笑也其评论古人贤否优劣如与之
并时率能察其缊奥平生多著书若书裨传诗补音
…… (第 10b 页)
诗者凡有十一皆当作羽轨切而无与云九叶者以
是类推之虽毋以他书为證可也腐儒尚安用譊譊
为补音引證初甚博 才老 惧其繁重不能行远于是
稍削去独于最古者中古者近古者各存三二条其
间或略远而举近非有所不知也 (第 11b 页)
才老 以壬申岁出
闽别时谓蒇曰吾书后复增损行遽不暇出独藏旧
书又三年 (第 11b 页)
才老 死久矣访诸其家不获仅得论语
续解于延陵胡颖氏云乾道四年四月
朱子曰 (第 11b 页)
吴才老 补音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如外禦 (第 11b 页)
其侮叶烝也无戎 才老 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
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协音汝也如
南仲太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 (第 12a 页)
戎亦是叶音
汝也下民有严叶不敢迨遑 才老 欲音严为庄云避
汉讳却无道理某后读楚天问见一严字乃押从庄
字乃知是叶韵严读作昂也天问 (第 12a 页)
才老 岂不读往往
无甚意义只恁地打过去也
杨简曰诗补音考究精博然亦有过差 (第 12a 页)
陈振孙曰 吴棫 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如来之
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九家唐陆
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南韵 …… (第 12b 页)
著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有韵补一书不专
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最为确论不必一一
改字
魏了翁曰诗易叶韵自 吴才老 始断然言之
陈凤梧序曰盈天地间物凡有物必有声乃自然之
理也仰观于天若雷霆之号令风雨之吹嘘俯察于 …… (第 13a 页)
生学子役于词赋声偶虽读其书而不知其韵识者
病之宋儒 吴才老 博学好古乃采辑古经传子史协
韵分为四声各释其音义汇成一书名曰韵补其援
引该博考据精当诚有功于文字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