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郭 旦(洪洞人纯子亳/州司马参军) 张仲容(长治人屯/田员外郎)
徽宗时解试
 丁彦师(翼城/人)
绍兴中进士
  吴师古(旧志盂县人绍兴七年状元乃按宋选举志/吴师古非盂县人绍兴七年 停贡举之岁)

(第 31a 页)
 郭 旦(洪洞人纯子亳/州司马参军) 张仲容(长治人屯/田员外郎)
徽宗时解试
 丁彦师(翼城/人)
绍兴中进士
 吴师古(旧志盂县人绍兴七年状元乃按宋选举志 吴师古
非盂县人绍兴七年 停贡举之岁) (第 31a 页)
 吾之不才也吾见世之贪者不旋踵为他人有贪究
 何益徒取后人笑耳汝能自守纵不能以自大亦不
 失为清白吏子孙也 吴师古
盂人绍兴初进士状元因锓青于金坐流袁州
 子元英观文殿学士元美太常寺主簿三进恢复策
 秦桧矫诏窜容州孙 (第 50b 页)
  (泗水出鲁卞县臣瓒曰榖在彭城泗之下/流为谷水师古曰奄覆也龟蒙二山名)东带江
  湖薄会稽为荆吴(文颍曰即今吴也高帝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 吴师古
曰荆吴)
  (同是一/国也)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 (第 43b 页)
(师古
曰濒水涯/也音频又音宾)
  (庐衡二/山名也)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郑氏曰波音陂/泽之陂孟康曰) (第 43b 页)
  (亘竟也音古赠反 师古
曰波汉之阳者循汉水而/往也水北曰阳波音彼皮反又音彼几反九嶷山)
  (名有九峰在零/陵营道嶷音疑)(第 43b 页)
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 (师/古)
  (
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比音频寐反)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 (第 43b 页)
  川南阳 (师古
曰三河河/东河南河内也)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
  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
  邑其 (第 44a 页)
(师古
曰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之邑)而藩国大者夸州
  兼郡连城数十 (第 44a 页)
(师古
曰/夸音跨)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
  挢枉过其正矣 (第 44a 页)
(师古
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
  (于强盛有/失中也)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 (第 44a 页)
惠享国又
  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 (师古
曰晏/如安然也)亡狂狡
  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 (第 44a 页)
  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
  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师古
曰易睽卦/上九爻辞曰睽)
  (孤见豕负涂睽/孤乖刺之意)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
  用晁错之计 (第 44b 页)
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
  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
  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 (师古
曰谓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
  (东是/也)赵分为六 (第 44b 页)
(师古
曰谓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也)梁分为五 (第 44b 页)
(师/古)
  (
曰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也)淮南分为 (第 44b 页)
(师古
谓淮南/衡山庐江)皇子始 …… (第 44b 页)
  南北边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
  (皆失/之也)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师古
曰/谓改丞)
  (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也)武有衡山淮
  南之 (第 45a 页)
谋作左官之律(服虔曰仕于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于王朝也应劭曰)
  (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 师/古
曰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
  (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为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 (第 45a 页)
也)设附益之法
  (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 师古
曰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 …… (第 45a 页)
  (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诸侯惟得衣食租税
  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
   (师古
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后裔也故于天子益疏远矣)生于帷墙之中不为
  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 (第 45b 页)
三绝
   (师古
曰谓成哀平/皆早崩又无继嗣)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
  俱弱 (第 45b 页)
(师古
曰殚/尽也音单)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
  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
  天下 (第 45b 页)
(师古
曰序/谓东西厢)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 …… (第 45b 页)
  (应劭曰厥者顿也角者额角也稽首至地也言王/莽渐渍威福日久亦值汉之单弱王侯见莽篡弑)
  (莫敢怨望皆顿角稽首至地而上其玺绶也晋灼/曰厥犹𥪡也叩头则额角𥪡 师古
曰应说是也□)
  (与稽/同)奉上玺韨惟恐在后 (第 46a 页)
(师古
曰韨音/弗玺之组也)或乃称美
  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䆒其终始强弱之
  变明监戒焉
汉兴设爵二 (第 46a 页)
 (经云泗水出鲁国卞县臣瓒曰榖在彭城泗/之下流为榖水师古曰奄覆也龟蒙二山名)东带江
 湖薄会稽为荆吴(文颖曰即今吴也高祖六年为荆/国十六年更名 吴师古
曰荆吴同)
 (是一国薄伯各/翻会工外翻)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 (第 10b 页)
(师古
曰濒/水厓也卢)
 (衡二/山名)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郑氏曰波音陂泽之/陂孟康曰亘竟也音)
 (古 (第 10b 页)
赠翻 师古
曰波汉之阳者循汉水而往也水北曰/阳波音彼皮翻又音彼义翻九嶷山名有九峰在零)
 (陵营道/嶷音疑)诸侯 (第 10b 页)
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 (师古
曰比谓/相次也三垂)
 (谓东北南也比音/频寐翻接连也)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 (第 10b 页)
 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
 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 (师古
曰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之邑)
 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
 师可谓矫枉过其正 (第 11a 页)
(师古
曰夸音跨枉曲也正曲封/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
 (子弟过于彊盛/以至失其中也)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 …… (第 11a 页)
 之于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

 淫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师古
曰暌孤/乖剌之意暌)
 (音工携翻横户/孟翻丧息浪翻)故文帝分齐赵(事见十四卷文帝/二年又见十六年) …… (第 11b 页)
 帝削吴楚(事见十六卷/景帝三年)武帝下推恩之令而藩国自
 析(事见十八卷武/帝元朔二年)自此以来齐分为七 (师古
曰谓齐/城阳济北济)
 (南甾川胶/西胶东也)赵分为六(谓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也)梁分为 (第 11b 页)
(师/古)
 (
曰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也)淮南分为三 (第 11b 页)
(师古
曰谓淮/南衡山庐江)皇子始立
 者大国不过十馀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
 边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 (第 11b 页)
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亡古)

 (无字通/下同)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师古
曰/谓改丞)
 (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也)武有衡山淮南
 之谋( (第 12a 页)
事见十九卷武帝元/朔五年及元狩三年)作左官之律(服虔曰仕于/诸侯为左官)
 (绝不使得仕于王朝也应劭曰人道尚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 师古
曰左官犹言左道也)
 (盖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者为左迁仕诸侯者为左 (第 12a 页)
官)
 设附益之法(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 师古
曰附益)
 (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诸侯惟得衣
 食税租不与 (第 12a 页)
政事(与读/曰预)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

 亲属疏远 (师古
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后裔也故于天子益疏远矣)生于帷墙之
 中不为士民所尊埶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祚国统 (第 12b 页)
 三绝 (师古
曰谓成哀平皆早崩/又无继嗣亡古无字通)是故王莽知汉中外
 殚微 (第 12b 页)
(师古
曰殚/尽也音单)本末俱弱无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
 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
 而运天 (第 12b 页)
(师古
曰序/谓东西厢)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
 五威之吏驰传天下(传知/恋翻)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
 稽 (第 12b 页)
(应劭曰厥者顿也角者额角也稽首首至地也/言王莽渐溃威福日久亦值汉之单弱王侯见)

 (莽篡弑莫敢怨望皆厥角稽首至地而上其玺绶也/晋灼曰厥犹竖也叩头则额角竖 师古
曰应说是也)
 奉上玺韨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
 哀哉
国师公刘秀言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 (第 13a 页)
(师古
曰/言卖不)
(售者官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
(易下系辞曰理财正 (第 13a 页)
辞禁民为非曰义)莽乃下诏曰周礼有赊贷 (师古/
曰周)
(礼泉府之职曰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人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谓以) …… (第 13a 页)
遂于
长安及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立五均司市钱府官司
市常以四时仲月定物上中下之贾(邯郸音寒丹宛于/元翻 师古
曰贾读)
(曰价/下同)各为其市平民卖五榖布帛丝绵之物不售者均
官考检厥实用其本贾取之物贵过平一钱则 …… (第 13b 页)
钱府予之(予读/曰与)每月百钱收息三钱又以周官税民
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城郭中宅不树蓺者为
不毛 (师古
曰树蓺谓种/树果木及菜蔬)出三夫之布民浮游无事出夫
布一疋其不能出布者冗作县官衣食之 (第 14a 页)
(师古
曰冗散/也音人勇翻)
(衣音于既翻/食读曰饲)诸取金银连锡鸟兽鱼鳖于山林水泽(孟/康)
(曰连锡之别 (第 14a 页)
名也李奇曰铅锡应劭曰连似铜 师古
曰/孟李二说皆非也许慎曰链铜属也一曰丱也链抽延)
(翻又陵/延翻)及畜牧者(畜许/六翻)嫔妇桑蚕织纴 (第 14a 页)
纺绩补缝 (师古/
曰机) …… (第 14a 页)
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后置护乌)
(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 师古
曰故时常税是以求之)收乌桓酋豪缚倒悬之
酋豪兄弟怒共杀匈奴使(酋慈/由翻)单于闻之发左贤王兵
入乌桓 …… (第 15a 页)
颇杀人民□妇女弱小且千人去置左
(□读/曰驱)告乌桓曰持马畜皮布来赎之乌桓持财畜往
赎匈奴受留不遣 (师古
曰受其财/畜而留人不遣)及五威将王骏等六
人至匈奴(六人一将/五帅也)重遗单于金帛(遗于季/翻下同) …… (第 15a 页)
曰新匈奴单于章 (师古
曰新者莽自系/其国号更工衡翻)将率既至(率读/与帅)
(同所/类翻)授单于印韨(韨音/弗)诏令上故印 …… (第 15b 页)

印见其变改必求故印此非辞说所能距也既得而复
失之辱命莫大焉不如椎破故印以绝祸根将帅犹与
莫有应者 (师古
曰与/读曰豫)饶燕士果悍 (第 16a 页)
(师古
曰果决也悍勇/也悍音胡干翻又下)
(罕/翻)即引斧椎坏之(坏音怪/下同)明日单于果遣右骨都侯当
白将 …… (第 16a 页)
直/用翻)乃遣右大且
渠蒲呼卢訾等十馀人(且子余翻/訾子斯翻)将兵众万骑以护送
乌桓为名勒兵朔方塞下 (师古
曰阳云护送/乌桓人实来为寇)朔方太守
以闻莽以广新公甄丰为右伯(莽以符命分陜立二伯/丰为右伯平晏为左 …… (第 17a 页)
国颇背叛(背蒲/妹翻)匈奴大
侵要死可杀校尉帅人众降匈奴(如淳曰言匈奴来侵/会当死耳可降匈奴)
(也 师古
曰要音一遥翻言/要之必死也帅读曰率)遂杀护及其子男昆弟尽胁
略戊巳校尉吏士男女二千馀人入匈奴单于号良 (第 18a 页)
曰乌贲都尉 (师古
曰贲音奔传考异曰匈奴传云乌/桓都将军西域 云乌贲都尉今从之)
冬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奏九月辛巳陈良终 …… (第 18a 页)
下妻子也 (师古
曰下妻/犹言小妻)刘氏当复趣空宫 (第 18b 页)
(师古
曰复音/扶福翻趣读)
(曰/促)收系男子即常安姓武字仲(莽改长安/曰常安)皆逆天违命
大逆无道汉氏宗 …… (第 18b 页)

俱废陛下至仁久未定前故安众侯刘崇等更聚众谋
(刘崇事见上卷居摄元年更反谓崇败后/刘信刘快又起兵 师古
曰更音工衡翻)今狂狡之
虏复依托亡汉(复扶/又翻)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
绝其萌芽故也臣请汉氏诸 (第 18b 页)
庙在京师者皆罢诸刘为
吏者皆待除于家 (师古
曰罢黜其职各使/退归而言在家待迁除)莽曰可嘉新 …… (第 18b 页)
之子临)定安公太后自刘氏之废常称
疾不朝会(朝直/遥翻)时年未二十莽敬惮伤哀欲嫁之乃更
号曰黄皇室主 (师古
曰莽自谓土德故云黄皇室主若/汉之称公主余谓室主若言未嫁在室) …… (第 19a 页)
夫)
(伯棼之后贲皇奔晋食采/于苗因而氏焉䜣音欣)虎贲将军王况出五原厌难
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 (师古
曰厌音一/涉翻难乃旦翻)振武 …… (第 19b 页)
将军王嘉平狄将军王萌出代郡相威将军李棽镇远
将军李翁出西河(相息亮翻 师古/
曰棽音所林翻)诛貉将军杨俊讨濊
将军严尤出渔阳(貉音陌莫百/翻濊音秽)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
军王晏出张 …… (第 20a 页)
子孙十五人皆为单于 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
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复扶又翻下/同 师古
曰僦)
(□也一曰货/也音子就翻)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乐音/洛)
于是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 …… (第 20b 页)
铢曰/么钱二十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
(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十为六品 师古
曰么音一遥翻)金货一品(黄/金)
(一斤直钱万/是为一品)银货二品(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 (第 20b 页)
十他银一流直千是为)
(二品 师古
曰朱音/殊提音土支翻)龟货四品(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六百一十公龟九寸直) …… (第 20b 页)
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
(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 师古
曰/市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凡宝货五物六
名二十八品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百姓溃乱(溃/汉) …… (第 21a 页)
属且侵盗铸钱者不可禁乃重其
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钱以
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 (师古
曰旧法行者/持符傅即不稽留)
(今更令持钱与符相副乃得过也厨行道饮食/处傅置驿之舍也苛问也传音张恋翻 …… (第 21b 页)
列丰父子默默时子寻为侍中兆兆
大尹茂德侯即作符命新室当分陜立二伯以丰为右
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 (师古
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
(公主之陜即今陜州是其地也/伯长也陜音式冉翻召读曰邵)莽即从之拜丰 …… (第 23a 页)
辞连国师公秀子隆威侯棻 (师古
曰棻亦分/字也音扶云翻)棻弟右曹
长水校尉伐虏侯泳大司空邑弟左关将军掌威侯奇
(莽置左关将/军主函谷 (第 23b 页)
)及秀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引公卿
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乃流棻于幽州放寻于三
危殛隆于羽山 (师古
曰放舜之/罚共工等也)皆驿车传致其尸云(传/知)
(恋/翻) 是岁莽始兴神仙事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台 (第 23b 页)
成万金 (师古
曰费/直万金也)又种五粱禾于殿中 (第 23b 页)
(师古
曰五色禾/也谷永所云耕)
(耘五德者也晋灼曰翼氏风角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种五色禾于此 …… (第 23b 页)
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而已(蚊古蚊字虻音/盲□与驱同)
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 (师古/
日约)
(少也少/赍衣装)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
三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 (第 25a 页)
(师古
曰罢读曰疲耗/损也创音初向翻艾) …… (第 25a 页)
(读曰/乂)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
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 (师古
曰袤/长也音茂)转输之行起于负
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丧息/浪翻)今天
下遭阳九之厄比 (第 25b 页)
年饥馑(比毗/至翻)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
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 (师古
曰援音爰引也余/谓代当作岱岱山也)南取
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
居暴露师老械弊埶 (第 25b 页)
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
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 (师古
曰调发也/音徒钓翻属音) …… (第 25b 页)
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馀
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
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 (师古
曰鍑釜之大口/者也音富胜音升)食糒饮
水以历四时(糒音/备)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
百日非不欲 …… (第 26a 页)
(谓幸而逢虏得与之战又为辎/重所累也重直用翻累力瑞翻)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师古
曰衔马衔也尾马尾/也言前后单行不得并驱)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
难也(要读/曰邀)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 (第 26b 页)
臣伏忧之今既发兵
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 (师古/
曰请)
(率见到之兵且/以击虏艾音乂)莽不听尤言转兵榖如故天下骚动咸
既受莽孝单于之号驰出塞归庭具以 …… (第 26b 页)
遣著武将军逯并等镇名都中郎
将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分镇缘边大郡督大奸猾擅
弄兵者皆乘便为奸于外挠乱州郡 (师古
曰挠音火高/翻其字从手下同)
货赂为市侵渔百姓莽下书切责之曰自今以来敢犯
此者辄捕系以名闻然犹放纵自 …… (第 27a 页)
(难乃/旦翻)边民死亡系获数年之间
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暴步/卜翻) 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
病悸寖剧死 (师古
曰心动曰悸寖/渐也悸音葵季翻) 莽为太子置师友
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等为师凝傅丞阿
辅保拂是 (第 27b 页)
为四师(马宫为师凝宗伯凤为傅丞袁圣为/阿辅王嘉为保拂也 师古
曰拂读曰)
(弼/)故尚书令唐林等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是为四友
(唐林为胥附李充为奔走赵襄为先后廉/丹 …… (第 27b 页)
(师友侍/中谏议)
(三祭酒并六经六/祭酒为九祭酒)遣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迎龚
胜即拜为师友祭酒 (师古
曰就家迎之/因拜官玺斯氏翻)使者与郡太守
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龚/胜)
(楚人 (第 28a 页)
史逸其所居县百官表县令丞尉为长吏 师古/
曰行义谓乡邑有行义之人诸生学徒也行下孟翻)使
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
牖下 (第 28a 页)
(师古
曰牖窗也于户/之西室之南牖下也)东首加朝服拖绅 (第 28a 页)
(师古
曰拖/引也卧著)
(朝衣故云加引大带于体也论语称孔子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故放之也首式又翻拖音吐贺 …… (第 28a 页)
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
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
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 (师古
曰/示若尊)
(敬使者故谓之/使君被皮义翻)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 (第 28b 页)
(师古
曰/要音一)
(遥翻说音/式芮翻)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推吐/雷翻)使者
上言方盛夏暑热胜病少 (第 28b 页)
(少诗/沼翻)可须秋凉乃发 (师古/
曰须)
(待/也)有诏许之使者五日壹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
及门人高晖等言(为于/伪翻)朝廷虚心待君 …… (第 28b 页)
见听即谓晖等吾受
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
二姓下见故主哉胜因敕以棺敛丧事(敕诫也 师古
曰/棺音工唤翻敛)
(音力/赡翻)衣周于身棺周于衣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 (第 29a 页)
(师古
曰若葬多设器备则恐被掘故云动吾冢也亦不/得种柏及作祠堂皆不随俗贡父曰胜意谓一葬之后)
(更不随俗动冢 …… (第 29a 页)
方太原郇越郇相 (师古
曰逡音于旬翻郇音荀又音胡/顽翻今郇荀二姓并有之俱称周武)
(王之/后也)沛唐林唐尊皆以明经饬行显名于 (第 29b 页)
(师古
曰饬/谨也行下)
(孟/翻)纪逡两唐皆仕莽封侯贵重历公卿位唐林数上疏
谏正有忠直节唐尊衣敝履空 (第 29b 页)
(师古
曰衣音于既翻著/敝衣蹑空履也空穿也)
被虚伪名 (第 29b 页)
(师古
曰被/音皮义翻)郇相为莽太子四友病死莽太子
遣使裞以衣衾 (第 29b 页)
(师古
曰赠丧衣服曰裞/音式芮翻其字从衣)其子攀棺不听
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
官故不受 …… (第 29b 页)
隐于箕/山在阳城有许由祠)使者以闻
莽说其言(说读/曰悦)不彊致(彊其/两翻)初隃麋郭钦为南郡太守 (师古
曰隃麋扶风/之县也隃音踰)杜陵蒋诩为兖州刺史(姓谱周公之/子封于蒋后)
(以为/氏)亦以廉直为名莽居 …… (第 30a 页)
 班固赞曰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兴将相名臣耽
 宠以失其世者多矣 (师古
曰言/不能去)是故清节之士于是
 为贵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治直/之翻)王贡之材
 优于龚鲍守死 (第 31a 页)
善道胜实蹈焉 (师古
曰论语孔子曰/守死善道今龚胜不)
 (受莽官蹈/斯迹也)贞而不谅薛方近之 (第 31a 页)
(师古
曰论语孔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谓君)
 (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信也薛方引避/乱朝诡引巢许为谕近此义近其靳 (第 31a 页)
翻)郭钦蒋诩
 好遁不污绝纪唐矣 (师古
曰钦诩不仕于莽遁逃浊/乱不污其节殊于纪逡及两唐)
 (好呼到翻通鉴书龚胜之死遂及一时人/士又书班固之 (第 31a 页)
论其为监也不亦昭乎)

是岁濒河郡蝗生 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
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莽曾祖贺以下冢墓在/魏郡元城先悉荐翻)及决
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塞悉/则翻)
四年春二月赦天下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
上言捕得虏生口验问言虏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
所为莽乃会诸夷斩咸子登于长安市 大司马甄邯
(甄之人翻/邯户甘翻) 莽至明堂下书以洛阳为东都常安为
西都邦畿连体各有采任(男食邑于畿内曰采女食邑/于畿内曰任 师古
曰采采服) …… (第 31b 页)
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陷刑者众 (师古
曰謷謷众/口愁声音敖)莽知
民愁怨乃下诏诸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
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治直/之 …… (第 32b 页)
政悖乱刑罚深刻赋
敛重数犹如故焉(悖蒲内翻/数所角翻) 初五威将帅出西南夷
改句町王为侯王邯怨怒不附 (师古
曰邯句町王/之名也音下甘翻)莽讽
牂柯大尹周歆诈杀邯(牂柯音臧哥传考异曰西南夷/传作周钦莽 作周歆 …… (第 32b 页)
骊侯驺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貉与貊同莫百/翻后汉书句骊)
(一名/貊耳)正有他心宜令州郡且慰安之 (师古
曰假令驺有/恶心亦当且慰安)
今猥被以大罪 (第 33a 页)
(师古
曰猥多也厚也被加也/音皮义翻余谓猥积也曲也)恐其遂畔
夫馀之属必有和者(和胡/卧翻)匈奴未克夫馀濊貉 …… (第 33a 页)
(事见上卷/元始四年)太后晏驾
后当以礼配食云及莽改号太后为新室文母绝之于
汉不令得体元帝堕坏孝元庙 (师古
曰夫妇一体也堕/毁也音火规翻坏音怪)
更为文母太后起庙独置孝元庙故殿以为文母篹食 …… (第 33b 页)
太后在
故未谓之庙莽置酒长寿宫请太后既至见孝元庙废
彻涂地太后惊泣曰此汉家宗庙皆有神灵与何治而
坏之 (师古
曰与读曰预言此何罪于汝/无所干预何为毁坏之坏音怪)且使鬼神无知
又何用庙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岂宜辱 …… (第 34a 页)
云常
欲与中国和亲又素与伊栗置支侯咸厚善(云于咸为/季父也)
见咸前后为莽所拜故遂立咸为乌累若鞮单于 (师古
曰/累音力)
(追/翻)乌累单于咸立以弟舆为右谷蠡王(谷音鹿蠡/鹿奚翻)乌珠
留单于子苏屠胡本为左贤 …… (第 35b 页)
遍行巡狩之礼太官赍糒乾肉内者行张坐卧(乾音干/内者令)
(时属共工续汉志内者令掌布张诸衣/物 师古
曰张坐卧者谓帷帐茵席也)所过毋有所给 (第 36a 页)
(师古
曰言自赍食及帷帐以/行在路所经过不须供费也)俟毕北巡狩之礼即于土
中居洛阳之都群公奏言皇帝至孝新遭文 …… (第 36a 页)
色未复饮食损少今一岁四巡道路万里春秋尊非糒
乾肉之所能堪(糒音备/乾音干)且无巡狩须阕大服以安圣体 (师古
曰阕尽/也音口决翻)莽从之要期以天凤七年巡狩厥明年即
土之中遣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之洛阳营相宅兆(相 …… (第 36a 页)
禹之后姓纂又云/亦音秘及谓琅琊费氏为直之后皆其差误而编古命)
(氏以费将军费祎之徒出于鲁季/友亦非也 师古
曰费音扶味翻)择名官而居之国将
哀章颇不清莽为选置和叔 (第 37a 页)
(师古
曰特为置此官余谓/莽以国将主冬故置和叔)
(之官将即/亮翻下同)敕曰非但保国将闺门当保亲属在西州者 …… (第 37a 页)
亲属在西州)诸公皆轻贱而章尤甚(言十一公皆为莽/所轻贱而章尤甚)
(也/) 夏四月陨霜杀草木海濒尤甚 (师古
曰边/海之地也)六月黄
雾四塞(塞悉/则翻)秋七月大风拔树飞北阙直城门屋瓦(直/城) …… (第 37a 页)
十国为连连有率率)
(所类翻守/式又翻)又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分长安城旁六乡
置帅各一人分三辅为六尉郡 (师古
曰三辅黄图云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
(义渠十县属京尉大夫府居故长安寺高陵以北十县/属师尉大夫府居故 …… (第 37b 页)
夫府居城西长陵池阳以北至云阳祋/祤十县属烈尉大夫府居城北帅所类翻)河内河东
弘农河南颍川南队为六队郡 (师古
曰队音遂仲冯曰/河南当为荥阳莽所分) …… (第 37b 页)
故荥阳是也) 匈奴右骨都
侯须卜当伊墨居次云劝单于和亲遣人之西虎猛制
虏塞下(汉书作西河虎猛制虏塞下 师古
曰虎猛/县名制虏塞在其界此逸河字之往也)告塞
吏云欲见和亲侯和亲侯者王昭君兄子歙也 (第 38b 页)
(师古
曰/歙音翕)
中部都尉以闻(汉边郡置五部/都尉分治属县)莽遣歙歙弟骑都尉展
德侯飒使匈奴 (第 38b 页)
(师古
曰/飒音立)贺单于初立赐黄金衣被缯帛
绐言侍子登在因购求陈良终带等单于尽收陈良等
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 …… (第 38b 页)
 缘边大饥人相食諌大夫如普行边兵还言军士久
屯寒苦边郡无以相赡今单于新和宜因是罢兵校尉
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
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
以横行莽壮其言以威为将军然采普言徵还诸将在
边者免陈钦等十八人又罢四关镇都尉诸屯兵(莽置/四关)

(各有镇都/尉领屯兵)单于贪莽赂遗(遗于/季翻)故外不失汉故事然内
利寇掠又使还知子登前死怨恨(使疏吏翻还从/宣翻又如字)寇虏
从左地入不绝 (师古
曰入为/寇而虏掠)使者问单于辄曰乌相与
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黠下/入翻)
咸初立 (第 39b 页)
  陈 煜(武进人/)  胡 近(武进人/)
   胡思忠(武进人/)  蒋宁祖(宜兴人/)
    吴师古(宜兴人/)
  戴 圭(武进人/)
   唐 棣(宜兴人/)  单子发(宜兴人/)
   周端礼(镇江人/)   (第 52b 页)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铨答策
万馀言将冠多士有忌其直者移寘第五授抚州军
事判官丁父忧从乡先生萧楚学春秋绍兴五年以
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宰臣秦桧
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
乞斩王伦秦桧孙近书上除名编管昭州朝臣多救
之者桧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盐仓改签书威武
军判官编管新州移吉阳军桧死量移衡州铨所上

进士吴师古
锓木传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孝宗即
位复奉议郎擢起居郎兼侍讲史院编修官时旱蝗
星变诏问政事阙失铨应诏上书数 (第 48b 页)
  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登进士第政和六年以通仕郎
历秘书省正字上疏谏微行窜郴州六年移袁州居
一年召为校书郎历官尚书左丞同知枢密院事谥

忠达(宜春县志)

   吴师古
宜兴人举进士绍兴初胡铨上书阻和议乞斩
(第 18b 页)
师古
锓木传其书忤秦桧流袁州卒(宋史宏简录)

  知浃汾州人通春秋左传好直言岳飞以宾礼待之飞
下大理狱浃 (第 18b 页)
 (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书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
 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中外给舍台諌及朝臣多救
 之桧迫于公论翌日改铨监广州都盐仓(宜典 进士/吴师古
锓)
 (铨疏于本金人募之千金朝士陈刚中以启事贺铨/之谪 (第 12b 页)
师古
坐流袁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皆死马)
 (晏敦复谓人曰顷言桧奸诸君不以为然今方专国便/敢尔他日何所不至 (第 12b 页)
其罪且谓寀于元奏画一之外欲移易别路及行在官
吏显见招权妄作故罢寀以其事付制置大使张守
乙亥常州宜兴县 进士吴师古
送袁州编管永不得应 …… (第 12b 页)
师古
尝得胡铨封事锓木而传之秦桧命守臣直秘
阁王缙究实至是抵罪
丙子左宣教郎杨愿为秘书郎既而中书言愿未终满 (第 13a 页)
仓宜兴 进士吴师古
锓其书于木金人购之千金桧大
(第 10a 页)
师古
坐流袁州死晏敦复谓人曰顷言桧奸诸君不
以为然今方专国便敢尔他日何所不至耶 十二月
丙辰秦桧恐言者不已 (第 10a 页)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初以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
绍兴五年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除枢密
院编修官八年时宰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
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言备员枢属义不与
桧等共戴天乞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头竿之稿
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书上
桧以铨狂悖诏出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

外朝臣多救之桧迫于公论乃谪铨监广州盐仓
宜兴 进士吴师古
以其书镌木传之金人购其书
千金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编管新州新州
守臣张棣讦铨怨望移谪吉阳军孝宗改元 (第 39b 页)
之初上书也宜兴 进士吴师古
锓木传之金人募其书
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为贺其谪新州
也同郡王廷圭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 (第 21a 页)
师古
流袁州廷
圭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遂死焉晏敦复谓人
曰顷言桧奸诸君不以为然今方专国便敢尔他日何
(第 21a 页)
七人欲窜海岛赖上天悔祸桧即殒命而三十七人
幸脱虎口然赵鼎王庶李光郑刚中曾开李弥逊魏矼
高登吴元美杨辉 吴师古
等皆死岭海或死罪籍怨愤
之气彻天今日和议或成则不附时议之士或蹈前日
之祸必矣六也绍兴戊午和议既成桧建 (第 39a 页)
  郭执中(华亭人枢/密承旨)   王庶(庆阳人经/略宣抚使)
  王公仪(长道人中/散大夫)    吴师古(徽州人/编修)
  曹友闻(同庆栗亭人/骁骑大将军) …… (第 5b 页)
 曹忠(泾州人/推官)
   邹仲贤(清水/人)
  庚午科
   钱梦麟(临洮人/盐运使)   巩 师古(狄道人/主簿)
   安九万(伏羌人/给事中) (第 22b 页)
 (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取小朝廷求活耶书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
 (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中外给舍台諌及朝臣/多救之桧迫于公论翌日改铨监广州都盐仓宜兴)
  (进士吴师古
锓其书于木金人募之千金朝土陈刚/中以启事贺铨之 (第 12b 页)
师古
坐流袁州刚中谪知虔州) (第 12b 页)
州盐仓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
二年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移谪吉阳军二十六年桧
死量移衡州铨之初上书也宜兴 进士吴师古
锓木传
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
为贺其谪新州也同郡王廷圭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 …… (第 31b 页)

师古
流袁州廷圭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遂死
焉三十一年铨得自便孝宗即位复奉议郎召对言修
德结民练兵观衅上 (第 32a 页)
 (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书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
 (外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迫于公论翌日改/铨监广州都盐仓宜兴 进士吴师古
锓其书于木金)
 (人募其书千金朝士陈刚中以启事贺铨之谪 (第 8a 页)
师古/
坐流袁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皆死焉晏敦复谓)
 (人曰顷言桧奸诸君不以为然今/方专国便敢尔他日何所不至 (第 8a 页)
 陜西通志(一/则)
沈下贤居乌程小敷山见杜牧之垂吊诗自晁公武误

云长安人而志亦列之艺文矣
 广西通志(一/则)
锓胡铨封事者宜兴 进士吴师古
见宋史志易为吴兴

 临川集(一/则)
沈遘封长兴县伯见西溪集临川以长兴为长安误
 南丰集(一/则 (第 26b 页)
 ︹流寓︺︹晋︺习凿齿(襄阳人因苻坚乱避/地万载今墓在分宜)︹宋︺陈瓘(沙县人/徽宗时)
(除名编管袁州靖康初/赠谏议大夫谥忠肃) 吴师古(宜兴人绍兴初胡/铨上书乞斩秦桧)
(师古锓木传其书/为人所讦流袁州)
知浃(汾州人岳飞下大理狱/浃上书声其冤流袁州)
 ︹列女︺︹元︺龙均用妻陈氏(万载人至元三年/兵乱被 (第 23a 页)
 ︹流寓︺︹晋︺习凿齿(襄阳人因苻坚乱避/地万载今墓在分宜)︹宋︺陈瓘(沙县人/徽宗时)
(除名编管袁州靖康初/赠谏议大夫谥忠肃)吴师古(宜兴人绍兴初胡/铨上书乞斩秦桧) (师古
锓木传其书/为人所讦流袁州)知浃(汾州人岳飞下大理狱/浃上书声其冤流袁州)
 ︹列女︺︹元︺龙均用妻 (第 23a 页)
 (校勘命珵删定旧史/忤执政出知严州)周葵(宜兴人宣和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知无不言孝宗)

 (时为参知政事卒谥惠简所著有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 吴师古(宜兴人/举进士)
 (绍兴中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怄密院编修胡铨抗疏论之铨遂贬师古镌木传其)
 (疏金人募其书千金为/人所讦师古流袁州)
陈之茂(无锡人为太学生与/张九成同廷对之茂)
 (所对忤权相黜之九成第一叩头殿阶曰陈之茂能/言人所不 (第 32a 页)
 (时为参知政事卒谥惠简所著有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吴师古(宜兴人/举进士)
 (绍兴中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怄密院编修胡铨抗疏论之铨遂贬 师古
镌木传其)
 (疏金人募其书千金为/人所 (第 32a 页)
师古
流袁州)陈之茂(无锡人为太学生与/张九成同廷对之茂)
 (所对忤权相黜之九成第一叩头殿阶曰陈之茂能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