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金石類
之以静涵养人材变化风俗立经国之远图建长世之
大议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作新太平之化非 中书不可
也且皇天以亿兆之命悬之于陛下之手陛下父事上
天子爱下民其道无他要在慎择宰相委任责成而已
钦惟陛下元首 …… (第 24a 页)
当役十二曰丞相安图迁转
良臣悉为阿哈玛特所摈黜或居散地或在远方并令拔
擢十三曰簿录奸党财物本国家之物 不可 视为横得
遂致滥用宜以之实帑藏供岁计十四曰大都非如上
都止备巡幸不应立留守司此皆阿哈玛特以此位置私 …… (第 31b 页)
之福愚闻之曰以马上取天下 不可 以马上治昔武王
兄也周公弟也周公思天下善事夜以继日每得一事
坐以待旦以匡周室以保周天下八百馀年周公之 (第 33b 页)
也君上兄也大王弟也思周公之故事而行之在乎今
日千载一时 不可 失也君之所任在内莫大乎相相以
领百官化万民在外莫大乎将将以统三军安四域内
外相济国之急务必先之也然天 …… (第 33b 页)
大小杂泛并行蠲免使
自给养实国家养才励人之大也明君用人如大匠用
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孔子曰君子 不可 小 …… (第 37a 页)
知而可大受小人 不可 大受而可小知盖君子所存者
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
君子之量或有一长尽其才而用之成 …… (第 37b 页)
一于利欲怀于谗佞君子得位有容于小人小人得势
必排于君子明君在上 不可 不辨也孔子曰远佞人又
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此之谓也今言利者众非图以
利国害民实欲残民而自利也宜将国中人 …… (第 38a 页)
使臣民晓然知其法之所以岂不便哉故臣以立法定
制为论治之始一曰议宪章以一政体传曰法者辅治
之具一日阙则 不可 君操于上永作成宪吏承于下遵
为定式民晓其法易避而难犯若周之三典汉之九章
是也今国家有天下六十馀年小大 …… (第 39b 页)
儒硕德难矣臣愚以谓不若开设选举取验之速也夫
进士选历代号取士正科将相之材皆从此出前代讲
之熟矣理有 不可 废者若限以岁月而考试之将见士
争力学人材辈出可计日而待也论者必曰今以员多
阙少见行壅滞若复此举是愈壅 …… (第 45b 页)
有亲君臣有义不曰风恬俗美将安归乎十五曰减
行院以一调遣伏见近者立行院四处盖欲养兵力分
省权而免横役然 不可 多设多设则一旦遇有调遣号 …… (第 52b 页)
我逐而出境即睨而不视其在福
建复逐而出境亦坐而不问已至朝廷专差重臣会三
道之兵总统于上才方剿绝臣故曰 不可 多立者缘此
也若止设一院于江州地既酌中号令四出复命皇子
震统于上使跨有江淮遥制兵势将何冲而不折何令 …… (第 53a 页)
之间虽奉贡伻来终未稽颡阙下款输诚赤今年羾一
犀象明年献翠贝若干是皆我物藉为己有调书词延
岁月而已此最 不可 信者昔汉文帝却千里马诏郡国
母令来献而越王尉佗曾未几何怨艾自新去号北面 (第 53b 页)
大议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作新太平之化非 中书不可
也且皇天以亿兆之命悬之于陛下之手陛下父事上
天子爱下民其道无他要在慎择宰相委任责成而已
钦惟陛下元首 …… (第 24a 页)
当役十二曰丞相安图迁转
良臣悉为阿哈玛特所摈黜或居散地或在远方并令拔
擢十三曰簿录奸党财物本国家之物 不可 视为横得
遂致滥用宜以之实帑藏供岁计十四曰大都非如上
都止备巡幸不应立留守司此皆阿哈玛特以此位置私 …… (第 31b 页)
之福愚闻之曰以马上取天下 不可 以马上治昔武王
兄也周公弟也周公思天下善事夜以继日每得一事
坐以待旦以匡周室以保周天下八百馀年周公之 (第 33b 页)
也君上兄也大王弟也思周公之故事而行之在乎今
日千载一时 不可 失也君之所任在内莫大乎相相以
领百官化万民在外莫大乎将将以统三军安四域内
外相济国之急务必先之也然天 …… (第 33b 页)
大小杂泛并行蠲免使
自给养实国家养才励人之大也明君用人如大匠用
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孔子曰君子 不可 小 …… (第 37a 页)
知而可大受小人 不可 大受而可小知盖君子所存者
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
君子之量或有一长尽其才而用之成 …… (第 37b 页)
一于利欲怀于谗佞君子得位有容于小人小人得势
必排于君子明君在上 不可 不辨也孔子曰远佞人又
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此之谓也今言利者众非图以
利国害民实欲残民而自利也宜将国中人 …… (第 38a 页)
使臣民晓然知其法之所以岂不便哉故臣以立法定
制为论治之始一曰议宪章以一政体传曰法者辅治
之具一日阙则 不可 君操于上永作成宪吏承于下遵
为定式民晓其法易避而难犯若周之三典汉之九章
是也今国家有天下六十馀年小大 …… (第 39b 页)
儒硕德难矣臣愚以谓不若开设选举取验之速也夫
进士选历代号取士正科将相之材皆从此出前代讲
之熟矣理有 不可 废者若限以岁月而考试之将见士
争力学人材辈出可计日而待也论者必曰今以员多
阙少见行壅滞若复此举是愈壅 …… (第 45b 页)
有亲君臣有义不曰风恬俗美将安归乎十五曰减
行院以一调遣伏见近者立行院四处盖欲养兵力分
省权而免横役然 不可 多设多设则一旦遇有调遣号 …… (第 52b 页)
我逐而出境即睨而不视其在福
建复逐而出境亦坐而不问已至朝廷专差重臣会三
道之兵总统于上才方剿绝臣故曰 不可 多立者缘此
也若止设一院于江州地既酌中号令四出复命皇子
震统于上使跨有江淮遥制兵势将何冲而不折何令 …… (第 53a 页)
之间虽奉贡伻来终未稽颡阙下款输诚赤今年羾一
犀象明年献翠贝若干是皆我物藉为己有调书词延
岁月而已此最 不可 信者昔汉文帝却千里马诏郡国
母令来献而越王尉佗曾未几何怨艾自新去号北面 (第 53b 页)
知杂事谢景
温劾奏故也景温与王安石连姻安石实使之穷治卒
无所得轼不敢自明久之乞补外上批出与知州差遣 中书不可 拟令通判颍州上又批出改通判杭州(轼通/判杭)
(州不得其时墓志云知杂御史诬奏公过失公未尝以/一言自辨 …… (第 11a 页)
曰凡责人当察其情轼贩鬻之利岂
能及所赠之银乎安石素恶轼陛下岂不知以姻家谢
景温为鹰犬使攻之臣岂能自保 不可 不去也且轼虽
不佳岂不贤于李定不服母丧禽兽之不如安石喜之 …… (第 12b 页)
坐不按劾祖无择苗振又考
振课绩入中等故也 先是四月夏人遣兵二万侵绥
德城筑八堡近者四里郭逵曰彼气方锐 不可 与战又 (第 14a 页)
不可 止但听使为之俟其去而平之贼既成堡各留三
二百人戌之五月逵遣其将燕逵等攻其二大堡一日
克之馀堡人皆逃 …… (第 14a 页)
故耳)
(续纲目载复圭既斩信等复出兵追夏人/杀其老幼二百与此小异不知何所本也)先是上与王
安石称王韶 不可 得有建功名之意安石为上言韶诚 (第 16b 页)
不可 得欲结连一带生羌又能轻身入裕啰格勒帐中可
谓有智勇今其所擘画决知无后害惟须及早应副上
曰今相度得事已 …… (第 16b 页)
以聚兵决矣上曰市易耕田与招纳乃是一
事尔安石曰诚如此臣闻亓赟说并滔河一带为夏国
所有则绝买马之路此又 不可 不招怀也上曰诚有此 …… (第 17a 页)
地中则有利而无害苟为或东或西利害一也则/禹何为乎浚川何为乎尽力沟洫劳力先王所重然以)
(佚道使民虽劳 不可 不勉后卒开之民以为利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役兵万人已增入上论财用等语自先是) …… (第 22a 页)
(至 不可 不勉四年五月/十一日刘挚杨绘云云) 诏差沿界河寨铺卒转送公
用及私物者以违制私罪论从知雄州张利一请也 …… (第 22b 页)
失修治或
修治不完固或沟洫圩垾废坏州县吏失提辖此地利
所以未尽也养民在六府六府以水土为终始治水土
诚 不可 缓也 诏御史台定夺李定合与不合追服所
生母丧定既分析上遂欲除定官如何曾公亮 (第 25a 页)
不可 定
未尝追服当令礼官定夺王安石曰礼官陈荐今为长
岂可使礼官定夺乃送御史台(实录八月丙子乃送御/史台定 …… (第 25a 页)
仁然而有断支体刻肌肤以至于杀戮非得已也盖人
之有罪金赎不足以惩者故不得已而加之墨墨之所 不可 惩故至于为劓为剕为宫乃至乎为大辟犹以为
未尽也则有被之鞭扑为已轻宥之五刑为已重于是
乎有流宥之法此先 …… (第 27b 页)
刑之次莫重于宫今刑无罪之童幼以备阍
寺之职惟其习熟闻见故天下莫以为非诚取于法应
死之人刑而生之苟以为 不可 甚矣其惑且妄也世之 …… (第 29a 页)
不同也上曰如盗贼
可用肉刑更无疑斩趾亦是近世法京言唐太宗亦终
不用安石曰太宗虽用加役流代斩趾然流终亦 不可
独行故唐已有决杖配流之法盖当时自有别敇施行 …… (第 30a 页)
庆宗秦勃并为敌
所杀初敌声言赍百日粮趋鄜延敏屡白李复圭曰兵
家声东击西兼环庆尝破金汤白豹等寨衅隙已深 不
可 不备已而秉常果以三十万趋环庆副都总管杨遂
驻兵大义寨令敏为先锋将敌夺大顺城水寨攻围愈 …… (第 36b 页)
以违制论仍以钱五十千赏
告者会赦不原中书谓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
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 不可 责其廉
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干仓界人如因 (第 39b 页)
温劾奏故也景温与王安石连姻安石实使之穷治卒
无所得轼不敢自明久之乞补外上批出与知州差遣 中书不可 拟令通判颍州上又批出改通判杭州(轼通/判杭)
(州不得其时墓志云知杂御史诬奏公过失公未尝以/一言自辨 …… (第 11a 页)
曰凡责人当察其情轼贩鬻之利岂
能及所赠之银乎安石素恶轼陛下岂不知以姻家谢
景温为鹰犬使攻之臣岂能自保 不可 不去也且轼虽
不佳岂不贤于李定不服母丧禽兽之不如安石喜之 …… (第 12b 页)
坐不按劾祖无择苗振又考
振课绩入中等故也 先是四月夏人遣兵二万侵绥
德城筑八堡近者四里郭逵曰彼气方锐 不可 与战又 (第 14a 页)
不可 止但听使为之俟其去而平之贼既成堡各留三
二百人戌之五月逵遣其将燕逵等攻其二大堡一日
克之馀堡人皆逃 …… (第 14a 页)
故耳)
(续纲目载复圭既斩信等复出兵追夏人/杀其老幼二百与此小异不知何所本也)先是上与王
安石称王韶 不可 得有建功名之意安石为上言韶诚 (第 16b 页)
不可 得欲结连一带生羌又能轻身入裕啰格勒帐中可
谓有智勇今其所擘画决知无后害惟须及早应副上
曰今相度得事已 …… (第 16b 页)
以聚兵决矣上曰市易耕田与招纳乃是一
事尔安石曰诚如此臣闻亓赟说并滔河一带为夏国
所有则绝买马之路此又 不可 不招怀也上曰诚有此 …… (第 17a 页)
地中则有利而无害苟为或东或西利害一也则/禹何为乎浚川何为乎尽力沟洫劳力先王所重然以)
(佚道使民虽劳 不可 不勉后卒开之民以为利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役兵万人已增入上论财用等语自先是) …… (第 22a 页)
(至 不可 不勉四年五月/十一日刘挚杨绘云云) 诏差沿界河寨铺卒转送公
用及私物者以违制私罪论从知雄州张利一请也 …… (第 22b 页)
失修治或
修治不完固或沟洫圩垾废坏州县吏失提辖此地利
所以未尽也养民在六府六府以水土为终始治水土
诚 不可 缓也 诏御史台定夺李定合与不合追服所
生母丧定既分析上遂欲除定官如何曾公亮 (第 25a 页)
不可 定
未尝追服当令礼官定夺王安石曰礼官陈荐今为长
岂可使礼官定夺乃送御史台(实录八月丙子乃送御/史台定 …… (第 25a 页)
仁然而有断支体刻肌肤以至于杀戮非得已也盖人
之有罪金赎不足以惩者故不得已而加之墨墨之所 不可 惩故至于为劓为剕为宫乃至乎为大辟犹以为
未尽也则有被之鞭扑为已轻宥之五刑为已重于是
乎有流宥之法此先 …… (第 27b 页)
刑之次莫重于宫今刑无罪之童幼以备阍
寺之职惟其习熟闻见故天下莫以为非诚取于法应
死之人刑而生之苟以为 不可 甚矣其惑且妄也世之 …… (第 29a 页)
不同也上曰如盗贼
可用肉刑更无疑斩趾亦是近世法京言唐太宗亦终
不用安石曰太宗虽用加役流代斩趾然流终亦 不可
独行故唐已有决杖配流之法盖当时自有别敇施行 …… (第 30a 页)
庆宗秦勃并为敌
所杀初敌声言赍百日粮趋鄜延敏屡白李复圭曰兵
家声东击西兼环庆尝破金汤白豹等寨衅隙已深 不
可 不备已而秉常果以三十万趋环庆副都总管杨遂
驻兵大义寨令敏为先锋将敌夺大顺城水寨攻围愈 …… (第 36b 页)
以违制论仍以钱五十千赏
告者会赦不原中书谓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
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 不可 责其廉
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干仓界人如因 (第 39b 页)
幽燕若
乘中国有事之时能挠我权则其庸多矣夏国主幼妇
人用事忿而无谋或请师于契丹则为契丹计虽许之
何为 不可可 以挠中国而无损于我契丹优为之但恐
其无远略不能出此上曰果及此则奈何安石曰陛下
诚以静重待之虽加一契丹 …… (第 22a 页)
事高密郡王
頵为保信保静等军节度使进封嘉王仍诏大敕系衔
文彦博上上初疑頵少未可加两镇王安石曰皇弟恩 不可 杀也从之(邵氏见闻录二王出閤冯浩对玉问章/辟光云云可因浩等三月二日改正王)
(府官为诸王府官附见新旧 …… (第 24b 页)
官此乃书爵非例也)
遣户部副使司勋郎中张景宪枢密都承旨东上閤门
使李评按视娄城抚宁城赵卨及李宪屡言其 不可 守
也先是王安石请用亲信内臣与一朝士大夫俱往上 …… (第 24b 页)
不可 曰用宰相宣抚令内臣审覆于体不便欲用曾布
皆逡巡莫荅上曰布宰属其可也吴充请用谢景温安
石谓景温恐不能识 …… (第 25a 页)
受数论边事合旨祥符人也(要见李宪当此时是/何官职当是太原承)
(受也本传/殊不详)景宪受命即奏曰二城 不可 守臣固不待到
而后知行未半道抚宁已陷至鄜延上言娄城距绥德 …… (第 25a 页)
十三日李/德刍云云可考) 是日西贼攻抚
宁堡陷之(贼攻抚宁堡实录不书据赵卨神道碑二月/未望卨言娄城必 不可 守后五日抚宁陷娄)
(城亦弃不守因附见十八日或十八日初攻/更二日乃陷故三月二日朝廷始闻其事也)先是赵 …… (第 29b 页)
决溢若又导之必
为民害言者畏周沮格建请专委转运提举常平司主
其事周曰吾为部使者利害今在一路虽不吾与吾 不
可 以不言即奏云今并开六渠成未可必费已不赀请
凿一渠试之傥可以足钳卢之用当省其馀以宽民力
如未足用以次疏 …… (第 31b 页)
中行则或东或西为害一也若治使行地中则有利而
无害若或东或西利害一也则禹何须浚川尽力沟洫
劳民诚 不可 轻然以佚道使民虽劳 (第 32b 页)
不可 不勉上笑(日/录)
(载此于二十一日今附见增兵开漳河后三年八月十/七日甲戌相度开漳河实录漳河下有澧河 …… (第 32b 页)
害乃可言利今内
困于财用则不可以有事外国亦犹内有慕容垂之徒
未诛则不可以有事于晋也冯京曰臣常言天下事 不
可 急安石曰有一日行之而立见效者 (第 33a 页)
不可 不急若 …… (第 33a 页)
流放尸素之类是也如用兵于外国乃当待时而为之 不可 过(日录载此于二/十一日今从之)
戊寅淮南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韩琦改永兴军节度
使再任判大名府初王安石 (第 33b 页)
论琦再任当加恩上曰恐
琦不肯受安石曰大名近制不当加恩然琦两朝顾命
大臣若欲留之再任 不可 不加恩琦卒辞永兴军节度
使不拜 诏成都府路转运使陈经提点刑狱雍子方
利州路提点刑狱李瑜体量成都府利州 …… (第 33b 页)
(广传附见按张玉以杀降责官而林广独见不知何故/又姚兕所追贼盖与广同至石门山兕独受贼降而广)
(杀之所 不可 晓兼张玉所杀降卒亦在/朝天驿不知与广有无同事皆所未详) 诏凡子为父
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起服遇宴依令 …… (第 38a 页)
其 不可 就者有三一寨为费敝已如此更加三倍敝将
若何一 (第 39a 页)
不可 也三泉去敌才数十里昨缮筑之时贼以
数万争占诸将几至败衄今入境亦深未知地利设遭
掩伏必丧师徒二 (第 39a 页)
不可 也传闻葭芦山已北一带茶铁
财用之饶贼界所恃必极力来争我怠贼奋进必无功
三 (第 39a 页)
不可 也以河东公私素匮之力出三 (第 39a 页)
不可 之大害者
徼万一之小利其是非可不较而定今闻朝廷已止诸
寨之役远近无不欢快(止诸寨之役乃/二十二日事) …… (第 39a 页)
一寨亦 不可 守盖孤城深寄贼巢兵多则转饷难给兵
少则捍禦不足平日麟府丰三州百费内出为河东大
患今更增一寨患愈深矣臣 …… (第 39b 页)
皇之事臣愚不胜忧愤伏愿陛下
佥谋公卿蚤决大议敕韩绛令备陈已修娄城及河东
第一寨经久可守之策以付两路如 不可 守即陈如何 (第 39b 页)
乘中国有事之时能挠我权则其庸多矣夏国主幼妇
人用事忿而无谋或请师于契丹则为契丹计虽许之
何为 不可可 以挠中国而无损于我契丹优为之但恐
其无远略不能出此上曰果及此则奈何安石曰陛下
诚以静重待之虽加一契丹 …… (第 22a 页)
事高密郡王
頵为保信保静等军节度使进封嘉王仍诏大敕系衔
文彦博上上初疑頵少未可加两镇王安石曰皇弟恩 不可 杀也从之(邵氏见闻录二王出閤冯浩对玉问章/辟光云云可因浩等三月二日改正王)
(府官为诸王府官附见新旧 …… (第 24b 页)
官此乃书爵非例也)
遣户部副使司勋郎中张景宪枢密都承旨东上閤门
使李评按视娄城抚宁城赵卨及李宪屡言其 不可 守
也先是王安石请用亲信内臣与一朝士大夫俱往上 …… (第 24b 页)
不可 曰用宰相宣抚令内臣审覆于体不便欲用曾布
皆逡巡莫荅上曰布宰属其可也吴充请用谢景温安
石谓景温恐不能识 …… (第 25a 页)
受数论边事合旨祥符人也(要见李宪当此时是/何官职当是太原承)
(受也本传/殊不详)景宪受命即奏曰二城 不可 守臣固不待到
而后知行未半道抚宁已陷至鄜延上言娄城距绥德 …… (第 25a 页)
十三日李/德刍云云可考) 是日西贼攻抚
宁堡陷之(贼攻抚宁堡实录不书据赵卨神道碑二月/未望卨言娄城必 不可 守后五日抚宁陷娄)
(城亦弃不守因附见十八日或十八日初攻/更二日乃陷故三月二日朝廷始闻其事也)先是赵 …… (第 29b 页)
决溢若又导之必
为民害言者畏周沮格建请专委转运提举常平司主
其事周曰吾为部使者利害今在一路虽不吾与吾 不
可 以不言即奏云今并开六渠成未可必费已不赀请
凿一渠试之傥可以足钳卢之用当省其馀以宽民力
如未足用以次疏 …… (第 31b 页)
中行则或东或西为害一也若治使行地中则有利而
无害若或东或西利害一也则禹何须浚川尽力沟洫
劳民诚 不可 轻然以佚道使民虽劳 (第 32b 页)
不可 不勉上笑(日/录)
(载此于二十一日今附见增兵开漳河后三年八月十/七日甲戌相度开漳河实录漳河下有澧河 …… (第 32b 页)
害乃可言利今内
困于财用则不可以有事外国亦犹内有慕容垂之徒
未诛则不可以有事于晋也冯京曰臣常言天下事 不
可 急安石曰有一日行之而立见效者 (第 33a 页)
不可 不急若 …… (第 33a 页)
流放尸素之类是也如用兵于外国乃当待时而为之 不可 过(日录载此于二/十一日今从之)
戊寅淮南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韩琦改永兴军节度
使再任判大名府初王安石 (第 33b 页)
论琦再任当加恩上曰恐
琦不肯受安石曰大名近制不当加恩然琦两朝顾命
大臣若欲留之再任 不可 不加恩琦卒辞永兴军节度
使不拜 诏成都府路转运使陈经提点刑狱雍子方
利州路提点刑狱李瑜体量成都府利州 …… (第 33b 页)
(广传附见按张玉以杀降责官而林广独见不知何故/又姚兕所追贼盖与广同至石门山兕独受贼降而广)
(杀之所 不可 晓兼张玉所杀降卒亦在/朝天驿不知与广有无同事皆所未详) 诏凡子为父
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起服遇宴依令 …… (第 38a 页)
其 不可 就者有三一寨为费敝已如此更加三倍敝将
若何一 (第 39a 页)
不可 也三泉去敌才数十里昨缮筑之时贼以
数万争占诸将几至败衄今入境亦深未知地利设遭
掩伏必丧师徒二 (第 39a 页)
不可 也传闻葭芦山已北一带茶铁
财用之饶贼界所恃必极力来争我怠贼奋进必无功
三 (第 39a 页)
不可 也以河东公私素匮之力出三 (第 39a 页)
不可 之大害者
徼万一之小利其是非可不较而定今闻朝廷已止诸
寨之役远近无不欢快(止诸寨之役乃/二十二日事) …… (第 39a 页)
一寨亦 不可 守盖孤城深寄贼巢兵多则转饷难给兵
少则捍禦不足平日麟府丰三州百费内出为河东大
患今更增一寨患愈深矣臣 …… (第 39b 页)
皇之事臣愚不胜忧愤伏愿陛下
佥谋公卿蚤决大议敕韩绛令备陈已修娄城及河东
第一寨经久可守之策以付两路如 不可 守即陈如何 (第 39b 页)
须厚抚青 唐不可
使有间隙若青唐有变则熙河三面
受敌自救不暇何暇经营夏国不徒如此诸路应副西
夏事宜兵马事力已是不给若更 …… (第 19b 页)
状在经略司及兰岷河三州及邈川来
告急范育欲出兵援之犹须奏请而朝廷不从今但以
王赡一言为信便约以举兵殊 不可 晓张询何敢尔蔡
卞黄履亦曰此太狂妄安危所系上曰询何敢如此兼
云青唐人半有叛辖正意询何以得其实众曰此皆 …… (第 20a 页)
险侥倖此岂可为兼祖宗以来中书枢
密院各有职事及边事则必令二府同议同进呈盖谨
重也故密院事稍大者三省无 不可 照管至三省事则
密院无繇预闻今起此等大事乃欲以私书使边吏为
之而不使同列预议未见其可上深愠之 翌日遂 …… (第 21a 页)
候朝旨擅结约蕃部攻辖正因依闻奏仍
下孙路兼程赴熙州体问王赡所陈虚实如有实状即
责王赡军令状奏听朝旨如 不可 为即一面多方抚遏
务要令青唐一带上下宁静不至疑贰生事又戒孙路
以准备防秋及经营进筑等事 诏今后太仆寺 …… (第 21b 页)
秦州兼提举茶马罢新除户部侍郎
之命 先是龙图阁待制虞策自青州改杭州入对上
欲留策为户部侍郎而黄履以为 不可 是日履奉祠曾
布同三省对因乞令师闵仍旧以启上意上从之已而
策果留为户部侍郎(策留试户侍/在九月四日) …… (第 22a 页)
晓事布曰旼为学及文词吏事
皆可取但凶险邪慝亦众所共知如蹇序辰辈亦岂不
惺惺晓事但处之太过其分兼此等人 不可 寘之要近 (第 22b 页)
受敌自救不暇何暇经营夏国不徒如此诸路应副西
夏事宜兵马事力已是不给若更 …… (第 19b 页)
状在经略司及兰岷河三州及邈川来
告急范育欲出兵援之犹须奏请而朝廷不从今但以
王赡一言为信便约以举兵殊 不可 晓张询何敢尔蔡
卞黄履亦曰此太狂妄安危所系上曰询何敢如此兼
云青唐人半有叛辖正意询何以得其实众曰此皆 …… (第 20a 页)
险侥倖此岂可为兼祖宗以来中书枢
密院各有职事及边事则必令二府同议同进呈盖谨
重也故密院事稍大者三省无 不可 照管至三省事则
密院无繇预闻今起此等大事乃欲以私书使边吏为
之而不使同列预议未见其可上深愠之 翌日遂 …… (第 21a 页)
候朝旨擅结约蕃部攻辖正因依闻奏仍
下孙路兼程赴熙州体问王赡所陈虚实如有实状即
责王赡军令状奏听朝旨如 不可 为即一面多方抚遏
务要令青唐一带上下宁静不至疑贰生事又戒孙路
以准备防秋及经营进筑等事 诏今后太仆寺 …… (第 21b 页)
秦州兼提举茶马罢新除户部侍郎
之命 先是龙图阁待制虞策自青州改杭州入对上
欲留策为户部侍郎而黄履以为 不可 是日履奉祠曾
布同三省对因乞令师闵仍旧以启上意上从之已而
策果留为户部侍郎(策留试户侍/在九月四日) …… (第 22a 页)
晓事布曰旼为学及文词吏事
皆可取但凶险邪慝亦众所共知如蹇序辰辈亦岂不
惺惺晓事但处之太过其分兼此等人 不可 寘之要近 (第 22b 页)
曾布又言自边事以来臣即言方与西羌为仇契丹青 唐不可
令有生事一方小惊即力无以支兼边事当速
为收敛之计北敌自元昊犯塞便亲幸燕京移兵近边
以相恐动今虽未敢便 …… (第 8a 页)
泾原于环庆路勾抽兵一万人马内三千骑应副馀依
前后已得指挥仍先具相度可与 不可 举动事状闻奏
(章楶奏议有此今掇取附见布录云/诏章楶孙路于地未冻前后筑城寨)
丙戌熙河奏星多楚清归汉 …… (第 11b 页)
久布再/对上问余爽何人布曰臣与之)
(瓜葛然其人无行检众所共知亦闻蔡卞举上殿其人/亦精爽但奸险无取恐 不可 进擢盖惇攻之也卞又布) …… (第 17b 页)
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可请乎郤之州官上下更谓叔弼)
(甫曰泰横于汉南日久未易裁也彼请地而迟与之且 不可 况终郤之乎叔弼甫曰天荒在野泰请之地州门)
(之左以门左之地为天荒售人非政也惮泰而诬天荒/之令非法也泰 …… (第 25b 页)
教岂小哉然而谓之义则止是训三经而已
非所谓经也夫以经造士而以非所谓经者杂试之甚
失先帝专用经术之意其 不可 一也不拘注疏一槩出
题乃试诗赋时事引以为比又非先帝所以改科之意
其 (第 28a 页)
不可 二也若谓试题有限当以此救其弊则诗书周
礼固各有义矣不知易与礼记何以待之五经同试而
事体不均其 (第 28a 页)
不可 三也学者既见三经义文字繁多必
择用力少者而习焉岁月之间将尽改易与礼记而诗 …… (第 28a 页)
书周礼有时而为弃物矣其 不可 四也抑恐自此以后
又有建言谓易与礼记可废而专以有义三经取士者
势亦无以夺之其 (第 28b 页)
不可 五也国体所系尤当审察伏望
圣慈特降指挥只令依旧遵奉先朝条制出题施行(浩/奏)
(不得其时因是月十九日 (第 28b 页)
为收敛之计北敌自元昊犯塞便亲幸燕京移兵近边
以相恐动今虽未敢便 …… (第 8a 页)
泾原于环庆路勾抽兵一万人马内三千骑应副馀依
前后已得指挥仍先具相度可与 不可 举动事状闻奏
(章楶奏议有此今掇取附见布录云/诏章楶孙路于地未冻前后筑城寨)
丙戌熙河奏星多楚清归汉 …… (第 11b 页)
久布再/对上问余爽何人布曰臣与之)
(瓜葛然其人无行检众所共知亦闻蔡卞举上殿其人/亦精爽但奸险无取恐 不可 进擢盖惇攻之也卞又布) …… (第 17b 页)
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可请乎郤之州官上下更谓叔弼)
(甫曰泰横于汉南日久未易裁也彼请地而迟与之且 不可 况终郤之乎叔弼甫曰天荒在野泰请之地州门)
(之左以门左之地为天荒售人非政也惮泰而诬天荒/之令非法也泰 …… (第 25b 页)
教岂小哉然而谓之义则止是训三经而已
非所谓经也夫以经造士而以非所谓经者杂试之甚
失先帝专用经术之意其 不可 一也不拘注疏一槩出
题乃试诗赋时事引以为比又非先帝所以改科之意
其 (第 28a 页)
不可 二也若谓试题有限当以此救其弊则诗书周
礼固各有义矣不知易与礼记何以待之五经同试而
事体不均其 (第 28a 页)
不可 三也学者既见三经义文字繁多必
择用力少者而习焉岁月之间将尽改易与礼记而诗 …… (第 28a 页)
书周礼有时而为弃物矣其 不可 四也抑恐自此以后
又有建言谓易与礼记可废而专以有义三经取士者
势亦无以夺之其 (第 28b 页)
不可 五也国体所系尤当审察伏望
圣慈特降指挥只令依旧遵奉先朝条制出题施行(浩/奏)
(不得其时因是月十九日 (第 28b 页)
山水二十四曲(登临/) (泛渡/)
桐柏山(山在唐州桐柏县/淮水发源之处)华阴山(在华州/西岳)巴东三峡歌
淫豫歌亦曰滟豫歌(其辞云淫豫大如服瞿 唐不可/ 触金沙浮转多桂浦忌经过此)
(舟人商客刺水行舟之歌亦非简文所作也蜀江有瞿/唐之患桂江有桂浦之难故过瞿 (第 43a 页)
桐柏山(山在唐州桐柏县/淮水发源之处)华阴山(在华州/西岳)巴东三峡歌
淫豫歌亦曰滟豫歌(其辞云淫豫大如服瞿 唐不可/ 触金沙浮转多桂浦忌经过此)
(舟人商客刺水行舟之歌亦非简文所作也蜀江有瞿/唐之患桂江有桂浦之难故过瞿 (第 43a 页)
名不当则审刑大理当论正审刑大理用刑名不当
则差官定议议既不当即中书自宜论奏取决人主
此乃所谓国体岂有 中书不可 论正刑名之理
五年洪州民有犯徒而断杖者其馀罪会恩免官吏失
出当劾中书堂后官刘衮驳议以为律因罪人以致罪 (第 29a 页)
则差官定议议既不当即中书自宜论奏取决人主
此乃所谓国体岂有 中书不可 论正刑名之理
五年洪州民有犯徒而断杖者其馀罪会恩免官吏失
出当劾中书堂后官刘衮驳议以为律因罪人以致罪 (第 29a 页)
女帝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氏种
贤而多子美而长白(五可种贤一也多子二也美三也/长四也白五也五 不可可 以类推)
(说输芮翻种/章勇翻下同)贾氏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后固以为请
荀顗荀勖冯紞皆称充女绝美且有才 …… (第 30a 页)
州有乱乃此郡之忧也张弘小竖众所不与宜即时赴
讨 不可 失也浚欲先上请(上时掌翻/下先上同)毅曰杀主之贼为
恶尤大当不拘常制何请之有浚乃发兵讨弘诏以浚
为益 …… (第 33a 页)
定)封浚关内侯
初浚为羊祜参军(晋制诸位从公为持/节都督参军六人)祜深知之祜兄
子暨白浚为人志大奢侈 不可 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 …… (第 33a 页)
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华考异曰/ 阳国志)
(云咸宁二年三月浚受诏作船按浚/表云作船七年则国志 不可 据也)时作船木柹蔽江 (第 34a 页)
贤而多子美而长白(五可种贤一也多子二也美三也/长四也白五也五 不可可 以类推)
(说输芮翻种/章勇翻下同)贾氏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后固以为请
荀顗荀勖冯紞皆称充女绝美且有才 …… (第 30a 页)
州有乱乃此郡之忧也张弘小竖众所不与宜即时赴
讨 不可 失也浚欲先上请(上时掌翻/下先上同)毅曰杀主之贼为
恶尤大当不拘常制何请之有浚乃发兵讨弘诏以浚
为益 …… (第 33a 页)
定)封浚关内侯
初浚为羊祜参军(晋制诸位从公为持/节都督参军六人)祜深知之祜兄
子暨白浚为人志大奢侈 不可 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 …… (第 33a 页)
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华考异曰/ 阳国志)
(云咸宁二年三月浚受诏作船按浚/表云作船七年则国志 不可 据也)时作船木柹蔽江 (第 34a 页)
(如盖高不踰数尺/一株值万馀钱)
缨络柏 万历杭州府志本不甚大园亭间植之
槐 仁和县志叶可荐茶花 黄可 染色根可作神烛
用 …… (第 10a 页)
石竹 杭州府志劲利可削为刀
绀箬 大涤洞天记山周回百里多生绀箬叶大无
骨樵者往往临㸑得之有好事者攀缘幽讨终年
不可 得
笋箨 馀杭县新志广竹所脱者为花笋箨苦竹所
脱者为苦笋箨箭竹所脱者为青箨皆有利于物
用 …… (第 22a 页)
极红者似之故也(武林纪事钱塘江边有小蟹潜/于沙穴中谓之彭月寒食人家)
(多腌食之又海边出一种比彭月差大食之令/人泻痢又一种足生毛者名曰毛蜞尤 不可 食)
蛏 咸淳临安志产盐官者绝大
海蛳 杭州府志螺属杭俗立夏以为应时之味以
椒花洒之
无尾 …… (第 32a 页)
扇 梦粱录大街关扑有异色影花扇小市周家有
摺揲扇(春风堂随笔今世所用摺扇亦名/聚头扇南宋以来咏此者甚多)
竹簟 仁和县志桃枝竹皮滑而 黄可 为席
蚌珠 太平寰宇记钱塘县明珠浦通浙江生蚌珠
金箔 万历钱塘县志金箔销金之尤者今民间首
饰 (第 35a 页)
缨络柏 万历杭州府志本不甚大园亭间植之
槐 仁和县志叶可荐茶花 黄可 染色根可作神烛
用 …… (第 10a 页)
石竹 杭州府志劲利可削为刀
绀箬 大涤洞天记山周回百里多生绀箬叶大无
骨樵者往往临㸑得之有好事者攀缘幽讨终年
不可 得
笋箨 馀杭县新志广竹所脱者为花笋箨苦竹所
脱者为苦笋箨箭竹所脱者为青箨皆有利于物
用 …… (第 22a 页)
极红者似之故也(武林纪事钱塘江边有小蟹潜/于沙穴中谓之彭月寒食人家)
(多腌食之又海边出一种比彭月差大食之令/人泻痢又一种足生毛者名曰毛蜞尤 不可 食)
蛏 咸淳临安志产盐官者绝大
海蛳 杭州府志螺属杭俗立夏以为应时之味以
椒花洒之
无尾 …… (第 32a 页)
扇 梦粱录大街关扑有异色影花扇小市周家有
摺揲扇(春风堂随笔今世所用摺扇亦名/聚头扇南宋以来咏此者甚多)
竹簟 仁和县志桃枝竹皮滑而 黄可 为席
蚌珠 太平寰宇记钱塘县明珠浦通浙江生蚌珠
金箔 万历钱塘县志金箔销金之尤者今民间首
饰 (第 35a 页)
为面者麦在北方花昼开且冬入窖出汗去湿气
故益人南方则否藟麦无芒色 黄可 作饭及饼饵
酒家蒸之成酒名烧酒味最烈又有糯粟此种北
地最多呼为高梁江浙则仅于墩岸问植之
豆 …… (第 3a 页)
陈山东麓为多三月间松花入土至四五月经雨
后即生至八九月又生鲜肥滑嫩素品之上味也
他如玉蕈松蕈雷蕈胭脂蕈味皆不及惟笑蕈牛
矢蕈 不可 食土人能辨之
茶食 嘉兴府志补食品中有茶食糖缠髓饼春饼
桑 石门县志其属有晚青桑白皮桑荷叶桑鸡脚 …… (第 5b 页)
馄饨诗注乡人目曰喜弹(朱彝尊赋鸭馄饨诗禾/俗养鸭儿乐府歌阿子)
(一雄挟五雌累百唼长水方春鷇将出生意 不可/ 止要术啄抱宜匝月雏定起浅夫计欲速火攻迭)
(运徙半体形已呈忽焉混沌死他邦尽弃掷吾党/独见喜铏童屑 …… (第 16b 页)
(东大海中此山洋水至深水族所聚鱼船日乘潮/一往谓之捞□斗牛之□以十月始张六月乃撤)
(海物著网即死夏秋道远多臭腐 不可 市耳惟近/海□所得鱼鲜好足趁人口四时不撤矣又有草)
(□但以草绳结□张近处用捕海月关网以竹缀/网 …… (第 19a 页)
(是一种也二月鲚鱼长尺馀有子者佳稍不及江/产鲜蛤一云黄蛤形小味鲜入土甚深垦得捷捉)
(迟即缩入泥中至六月便 不可 食三月板鱼扁薄/𩔖板一名箬鲽四月鲳鱼马皋鱼二鱼皆无鳞鲜)
(而易溃马皋多烘以为腊贮罂饷远此时白 …… (第 19b 页)
(食然后以鹅羽拂之是为摊乌其既食也乃炽炭/于筐下并其四周剉桑叶如缕者而谨食之又上)
(下抽番昼夜巡视火 不可 烈叶 (第 22a 页)
不可 缺火烈而叶/缺则蚕饥而伤火致病之源也然 (第 22a 页)
不可 太缓缓)
(则有漫漶不齐之患矣编绖曰蚕荐用以围火恐/其气之散也束秸曰叶墩用以承刀恶其声之著)
…… (第 22a 页)
(湖耕深而种稀其土力本饶沃种不稀者至秋多/病虫尝见老僧言吾田先用人耕继用牛耕大率)
(深至八寸故倍收又湖之老农言下粪 不可 太早/太早而后力不接交秋多缩而不秀初种时必以)
(河泥作底其力虽慢而长伏暑时稍下灰或菜饼/其力亦 …… (第 28a 页)
(永兴湘湖莼菜三月尽采卖至秋则无人采矣孟/希此语止一方之见耳春莼如乱发成本此则犹)
(常菜不足异秋莼长丈许中止一二尺生冰甚滑/一二尺外皆弃物且春莼嫩 不可 作羹秋风之思)
(在此一二尺间耳以菜体/计之宜永兴之不知采也)
蕈 吴兴掌故湖中大旱乏食采菌蕈 (第 31b 页)
食之山人云
凡色大红及黑白色者俱 不可 食惟淡红色者无 (第 31b 页)
毒盖蕈受湿热之气谨疾者宜详之两河初夏生
麻菰即蕈也极大者亦 不可 食惟种出者无毒种
以烂楮木数寸碎之埋土中以米泔灌即生
石耳 名胜志安吉州梅溪石门中产石耳食之止 …… (第 32a 页)
者可充一夫一日之食自九月至二月可采至三
月穿芽则根虚 不可 食可救半年荒也
桑 涌幢小品湖州畜蚕者多自栽桑否则租别姓
之桑俗曰抄桑凡蚕一觔用叶百六十觔谚云 …… (第 32b 页)
(壑春英长药苗寄我远从/丹洞口报君惟有白云谣)
石菖蒲 山家清供吴兴多石菖蒲可栽为盆玩(吴/兴)
(掌故山涧幽僻处多石菖蒲性幽 不可 近尘土及/烟气养老新书云夜檠间置一两盆可以收烟不)
(薰眼此非知蒲性者一经油烟则色暗无光久则/浥 (第 41a 页)
故益人南方则否藟麦无芒色 黄可 作饭及饼饵
酒家蒸之成酒名烧酒味最烈又有糯粟此种北
地最多呼为高梁江浙则仅于墩岸问植之
豆 …… (第 3a 页)
陈山东麓为多三月间松花入土至四五月经雨
后即生至八九月又生鲜肥滑嫩素品之上味也
他如玉蕈松蕈雷蕈胭脂蕈味皆不及惟笑蕈牛
矢蕈 不可 食土人能辨之
茶食 嘉兴府志补食品中有茶食糖缠髓饼春饼
桑 石门县志其属有晚青桑白皮桑荷叶桑鸡脚 …… (第 5b 页)
馄饨诗注乡人目曰喜弹(朱彝尊赋鸭馄饨诗禾/俗养鸭儿乐府歌阿子)
(一雄挟五雌累百唼长水方春鷇将出生意 不可/ 止要术啄抱宜匝月雏定起浅夫计欲速火攻迭)
(运徙半体形已呈忽焉混沌死他邦尽弃掷吾党/独见喜铏童屑 …… (第 16b 页)
(东大海中此山洋水至深水族所聚鱼船日乘潮/一往谓之捞□斗牛之□以十月始张六月乃撤)
(海物著网即死夏秋道远多臭腐 不可 市耳惟近/海□所得鱼鲜好足趁人口四时不撤矣又有草)
(□但以草绳结□张近处用捕海月关网以竹缀/网 …… (第 19a 页)
(是一种也二月鲚鱼长尺馀有子者佳稍不及江/产鲜蛤一云黄蛤形小味鲜入土甚深垦得捷捉)
(迟即缩入泥中至六月便 不可 食三月板鱼扁薄/𩔖板一名箬鲽四月鲳鱼马皋鱼二鱼皆无鳞鲜)
(而易溃马皋多烘以为腊贮罂饷远此时白 …… (第 19b 页)
(食然后以鹅羽拂之是为摊乌其既食也乃炽炭/于筐下并其四周剉桑叶如缕者而谨食之又上)
(下抽番昼夜巡视火 不可 烈叶 (第 22a 页)
不可 缺火烈而叶/缺则蚕饥而伤火致病之源也然 (第 22a 页)
不可 太缓缓)
(则有漫漶不齐之患矣编绖曰蚕荐用以围火恐/其气之散也束秸曰叶墩用以承刀恶其声之著)
…… (第 22a 页)
(湖耕深而种稀其土力本饶沃种不稀者至秋多/病虫尝见老僧言吾田先用人耕继用牛耕大率)
(深至八寸故倍收又湖之老农言下粪 不可 太早/太早而后力不接交秋多缩而不秀初种时必以)
(河泥作底其力虽慢而长伏暑时稍下灰或菜饼/其力亦 …… (第 28a 页)
(永兴湘湖莼菜三月尽采卖至秋则无人采矣孟/希此语止一方之见耳春莼如乱发成本此则犹)
(常菜不足异秋莼长丈许中止一二尺生冰甚滑/一二尺外皆弃物且春莼嫩 不可 作羹秋风之思)
(在此一二尺间耳以菜体/计之宜永兴之不知采也)
蕈 吴兴掌故湖中大旱乏食采菌蕈 (第 31b 页)
食之山人云
凡色大红及黑白色者俱 不可 食惟淡红色者无 (第 31b 页)
毒盖蕈受湿热之气谨疾者宜详之两河初夏生
麻菰即蕈也极大者亦 不可 食惟种出者无毒种
以烂楮木数寸碎之埋土中以米泔灌即生
石耳 名胜志安吉州梅溪石门中产石耳食之止 …… (第 32a 页)
者可充一夫一日之食自九月至二月可采至三
月穿芽则根虚 不可 食可救半年荒也
桑 涌幢小品湖州畜蚕者多自栽桑否则租别姓
之桑俗曰抄桑凡蚕一觔用叶百六十觔谚云 …… (第 32b 页)
(壑春英长药苗寄我远从/丹洞口报君惟有白云谣)
石菖蒲 山家清供吴兴多石菖蒲可栽为盆玩(吴/兴)
(掌故山涧幽僻处多石菖蒲性幽 不可 近尘土及/烟气养老新书云夜檠间置一两盆可以收烟不)
(薰眼此非知蒲性者一经油烟则色暗无光久则/浥 (第 41a 页)
吴从鲁(山阴人四/川右参议) 范绍序(会稽人刑/科给事中)
姜一洪(会稽人广/东左布政) 黄可 师(萧山人黄/州知府)
卢承钦(馀姚人太/仆寺少卿) 黄尊素(馀姚人/御史)
徐人龙(上 (第 26a 页)
姜一洪(会稽人广/东左布政) 黄可 师(萧山人黄/州知府)
卢承钦(馀姚人太/仆寺少卿) 黄尊素(馀姚人/御史)
徐人龙(上 (第 26a 页)
沈圣岐(乌程人丁/未进士) 王一中(丽水人丁/未进士)
岳骏声(嘉兴人庚/戌进士) 龚承荐(龙游人癸/丑进士)
黄可 师(萧山人丙/辰进士) 陈治安(会稽人新/化知县)
黄守正(嘉兴人/推官) 潘瑞春(馀 (第 16a 页)
岳骏声(嘉兴人庚/戌进士) 龚承荐(龙游人癸/丑进士)
黄可 师(萧山人丙/辰进士) 陈治安(会稽人新/化知县)
黄守正(嘉兴人/推官) 潘瑞春(馀 (第 16a 页)
(得累万之财力以浚之秪恐其旋复淤塞尔海口/迤北委有新淤套沙然海口迤南近已冲洗开广)
(前勘海口泄水工程似应停止间一臣上自河南/之原武下至曹单沛七八百里 沿河周行相度)
(黄可 之当防者唯北岸为重宋元迄今累筑堤岸/形址皆在焉盖河水湍悍冲徙不常其堤岸去河)
(远者间或仅存而濒 …… (第 31b 页)
因势利导随敝修补而已今沛县东堤已完而县
城南至境山西堤未及举修宜亟加兴筑以遏沛
河之溢至欲多开故道以杀河势则臣以为 不可
夫汉武瓠子之工宋人回河之役即嘉靖中间浚
孙家渡等处费出不赀旋即壅塞未有能出奇策
使河受约束者 …… (第 38b 页)
(宿迁又九十里河身淤浅不能通舟睢民昏垫运/道阻绝于是起大中丞归安潘公于家俾治之公)
(至博访群情时议多以为故道 不可 复有欲因睢/宁决势而利导之者公谓河源盘折数万里水夹)
(泥沙急则沙随水滚稍缓则水漫沙停比年因水 …… (第 42a 页)
(淤浅渐去河身自可复旧若就新冲水势散漫湖/波平浅不能复深工力所及能有几何伏秋水至)
(必壅不下徐邳之间将成鱼鳖此必 不可 群议乃/定于是度远通议工役具畚筑计糇粮大发淮扬)
(徐及庐凤山东河南夫并徭浅各夫分司道官为/五工 …… (第 42b 页)
(淮水会则在清河茶城清河之浅无岁不然盖二/水互为胜负黄河水胜则壅沙而淤及其消也淮)
(漕水胜则冲沙而通虽用人力水力居十七八筑/堤有截水缕水之异截水之堤可施于闸河 不可)
( 施于黄河盖黄河负湍悍之性挟川潦之势所向/何坚不破顾可以一堤当之乃缕水之堤不然河)
(由淮入海运道 (第 44b 页)
(前勘海口泄水工程似应停止间一臣上自河南/之原武下至曹单沛七八百里 沿河周行相度)
(黄可 之当防者唯北岸为重宋元迄今累筑堤岸/形址皆在焉盖河水湍悍冲徙不常其堤岸去河)
(远者间或仅存而濒 …… (第 31b 页)
因势利导随敝修补而已今沛县东堤已完而县
城南至境山西堤未及举修宜亟加兴筑以遏沛
河之溢至欲多开故道以杀河势则臣以为 不可
夫汉武瓠子之工宋人回河之役即嘉靖中间浚
孙家渡等处费出不赀旋即壅塞未有能出奇策
使河受约束者 …… (第 38b 页)
(宿迁又九十里河身淤浅不能通舟睢民昏垫运/道阻绝于是起大中丞归安潘公于家俾治之公)
(至博访群情时议多以为故道 不可 复有欲因睢/宁决势而利导之者公谓河源盘折数万里水夹)
(泥沙急则沙随水滚稍缓则水漫沙停比年因水 …… (第 42a 页)
(淤浅渐去河身自可复旧若就新冲水势散漫湖/波平浅不能复深工力所及能有几何伏秋水至)
(必壅不下徐邳之间将成鱼鳖此必 不可 群议乃/定于是度远通议工役具畚筑计糇粮大发淮扬)
(徐及庐凤山东河南夫并徭浅各夫分司道官为/五工 …… (第 42b 页)
(淮水会则在清河茶城清河之浅无岁不然盖二/水互为胜负黄河水胜则壅沙而淤及其消也淮)
(漕水胜则冲沙而通虽用人力水力居十七八筑/堤有截水缕水之异截水之堤可施于闸河 不可)
( 施于黄河盖黄河负湍悍之性挟川潦之势所向/何坚不破顾可以一堤当之乃缕水之堤不然河)
(由淮入海运道 (第 44b 页)
堤按前开工程皆驯未任时事比时淮水竟从高
堰决冲淮扬黄水从崔镇决出五港入海两河已
不会于清口无堰可阻无 黄可 遏其势如此今之
水涨未可归咎黄与堰也泗州旧志载元知州韩
居仁撰淮水泛涨记称大德丁未夏五月淮水 …… (第 17b 页)
而南有越城并周家桥淮水暴涨从此溢入白马
湖宝应县河水遂溢此与高堰之决何异驯应之
曰驯与司道勘议已确筹之熟矣其不同者有三
而其必 不可 筑者一夫高堰地势甚卑至越城稍
亢越城迤南则又亢故高堰决则全淮之水内灌
冬春不止若越城周家桥则 …… (第 18b 页)
久故诸湖尚可容受若疏凿成河则必能夺淮河
之大势而淤塞清口泛溢淮扬之患又不免矣
高堰为淮扬门户堤防 不可 不严修守 (第 19b 页)
不可 不预
内除石堤三千丈外两头土堤每岁伏秋画地分
守随汕随葺似可无虞矣但帮护之法须于冬春
门 …… (第 19b 页)
(尚未会淮业已为泗州暴矣/今乃归罪于淮或未可也)
二十年正月癸酉漕抚陈于陛巡按御史张举议
开施家沟周家桥以疏泄淮水河督潘季驯持 不
可 辛巳遣工科右给事中张贞观勘泗州水患开
浚工程按前明自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以淮
为泗患中外诸臣 …… (第 21a 页)
计至杨一魁张企程条议出所谓分黄导淮者仍
导淮出清口合黄入海实因潘季驯旧迹而稍分
河淮之势云(附/)潘季驯疏略(水性 不可 拂河防 (第 21b 页)
不/可 弛地形 (第 21b 页)
不可 强治)
(理 (第 21b 页)
不可 凿人欲弃旧以为新而臣谓故道必 (第 21b 页)
不可/ 失人欲攴分以杀势而臣谓浊流必不可分霖霪)
(水涨久/当自消)巡盐两淮御史王明疏略(淮为泗患漕抚 …… (第 21b 页)
(见颇真夫黄河自徐邳直下东折入海淮亦东北/趋会之无所壅遏故不病泗也自黄夺通济闸横)
(于南淮遂不得东因潴泗州为患又黄之夺闸南/也宝湖受淤淮无所泄运道遂 不可 守欲弭河患)
(非复通济/闸 (第 22a 页)
不可) 分司郎中黄曰谨疏略(高家堰与周家/桥相接一堤也)
(堰以内与桥以内之水相连一淮也使周桥可开/则高 (第 22a 页)
堰何所事守高堰必守则周桥断 不可 开故)
(开周桥者乃开堰之别名也水之就下性也周桥/地形与高宝诸湖高下势甚相越诚开之是导以) …… (第 22a 页)
(利益淮入湖内溃堤病民则涓滴皆为害源若内/湖增一分溃堤病民之准则凊口便减一分刷黄)
(济运之淮故周桥启/闭利害 不可 不察)顾云凤开施家沟周家桥议
略(淮由清口以至安东云梯关入海即禹贡所谓/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 …… (第 23a 页)
(变抑又何说也盖水以海为归者也高宝信下也/其东南滨江滨海之处则曰广陵曰海陵曰蜀冈)
(又曰阜曰岭 不可 殚述皆以高亢得名水无所出/即有所出而江潮海啸互为吞吐故瓜仪之有四)
(闸者非徒节其出抑亦制其入以 …… (第 23a 页)
(之斟也以罂之腹而欲受瓮腹之所受其数不胜/也以罂之口而欲出瓮口之所出其数又不胜也)
(满则溢溢则倾倾则散漫旁流不可收拾即欲复/归之瓮而宣泄由我 不可 得已好事者倡为浚辟)
(武家墩高良涧周家桥诸闸之议先实诸湖之腹/水无所受故一雨而即盈耳向使施家沟 …… (第 23b 页)
(过计而贡父之所姗笑也议者不察辄文其名曰/导淮夫导人者当导之于正而不当导之于邪导)
(淮者当导之入海而 不可 导之入湖湖非民田乎/又尝譬之淮为泗患淮即泗之寇也为泗计者宜)
(逐之出境而诱之四出使抄掠内地可乎 (第 24b 页)
堰决冲淮扬黄水从崔镇决出五港入海两河已
不会于清口无堰可阻无 黄可 遏其势如此今之
水涨未可归咎黄与堰也泗州旧志载元知州韩
居仁撰淮水泛涨记称大德丁未夏五月淮水 …… (第 17b 页)
而南有越城并周家桥淮水暴涨从此溢入白马
湖宝应县河水遂溢此与高堰之决何异驯应之
曰驯与司道勘议已确筹之熟矣其不同者有三
而其必 不可 筑者一夫高堰地势甚卑至越城稍
亢越城迤南则又亢故高堰决则全淮之水内灌
冬春不止若越城周家桥则 …… (第 18b 页)
久故诸湖尚可容受若疏凿成河则必能夺淮河
之大势而淤塞清口泛溢淮扬之患又不免矣
高堰为淮扬门户堤防 不可 不严修守 (第 19b 页)
不可 不预
内除石堤三千丈外两头土堤每岁伏秋画地分
守随汕随葺似可无虞矣但帮护之法须于冬春
门 …… (第 19b 页)
(尚未会淮业已为泗州暴矣/今乃归罪于淮或未可也)
二十年正月癸酉漕抚陈于陛巡按御史张举议
开施家沟周家桥以疏泄淮水河督潘季驯持 不
可 辛巳遣工科右给事中张贞观勘泗州水患开
浚工程按前明自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以淮
为泗患中外诸臣 …… (第 21a 页)
计至杨一魁张企程条议出所谓分黄导淮者仍
导淮出清口合黄入海实因潘季驯旧迹而稍分
河淮之势云(附/)潘季驯疏略(水性 不可 拂河防 (第 21b 页)
不/可 弛地形 (第 21b 页)
不可 强治)
(理 (第 21b 页)
不可 凿人欲弃旧以为新而臣谓故道必 (第 21b 页)
不可/ 失人欲攴分以杀势而臣谓浊流必不可分霖霪)
(水涨久/当自消)巡盐两淮御史王明疏略(淮为泗患漕抚 …… (第 21b 页)
(见颇真夫黄河自徐邳直下东折入海淮亦东北/趋会之无所壅遏故不病泗也自黄夺通济闸横)
(于南淮遂不得东因潴泗州为患又黄之夺闸南/也宝湖受淤淮无所泄运道遂 不可 守欲弭河患)
(非复通济/闸 (第 22a 页)
不可) 分司郎中黄曰谨疏略(高家堰与周家/桥相接一堤也)
(堰以内与桥以内之水相连一淮也使周桥可开/则高 (第 22a 页)
堰何所事守高堰必守则周桥断 不可 开故)
(开周桥者乃开堰之别名也水之就下性也周桥/地形与高宝诸湖高下势甚相越诚开之是导以) …… (第 22a 页)
(利益淮入湖内溃堤病民则涓滴皆为害源若内/湖增一分溃堤病民之准则凊口便减一分刷黄)
(济运之淮故周桥启/闭利害 不可 不察)顾云凤开施家沟周家桥议
略(淮由清口以至安东云梯关入海即禹贡所谓/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 …… (第 23a 页)
(变抑又何说也盖水以海为归者也高宝信下也/其东南滨江滨海之处则曰广陵曰海陵曰蜀冈)
(又曰阜曰岭 不可 殚述皆以高亢得名水无所出/即有所出而江潮海啸互为吞吐故瓜仪之有四)
(闸者非徒节其出抑亦制其入以 …… (第 23a 页)
(之斟也以罂之腹而欲受瓮腹之所受其数不胜/也以罂之口而欲出瓮口之所出其数又不胜也)
(满则溢溢则倾倾则散漫旁流不可收拾即欲复/归之瓮而宣泄由我 不可 得已好事者倡为浚辟)
(武家墩高良涧周家桥诸闸之议先实诸湖之腹/水无所受故一雨而即盈耳向使施家沟 …… (第 23b 页)
(过计而贡父之所姗笑也议者不察辄文其名曰/导淮夫导人者当导之于正而不当导之于邪导)
(淮者当导之入海而 不可 导之入湖湖非民田乎/又尝譬之淮为泗患淮即泗之寇也为泗计者宜)
(逐之出境而诱之四出使抄掠内地可乎 (第 24b 页)
黄 锦(宁国府学/) 李嶪瑞(盱眙县学/)
陈憙焸(庐江县学/) 汪 敔(婺源县学/)
黄可 绩(宁国县学/) 顾畏碞(寿州学/)
汪 澜(望江县学/) 吴世烈(高邮州学/)
钱美 (第 15a 页)
陈憙焸(庐江县学/) 汪 敔(婺源县学/)
黄可 绩(宁国县学/) 顾畏碞(寿州学/)
汪 澜(望江县学/) 吴世烈(高邮州学/)
钱美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