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圣化允孚小往大来孰
不欣幸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
犹难悉数今请粗举数事用明欺罔大端悉非 隐微
(第 14b 页)
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
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
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臧于 隐微
而发于人之所忽者
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上善之
成帝始作期门数 (第 13b 页)

百物尽生民之膏血散之孔易敛之惟难虽极丰盈犹
宜重惜此未便之事二也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之
未形祸起 隐微
危生安逸今双阙之下万众毕臻暑气
方隆作劳斯甚所役诸杂兵士多是不逞小人其或鼠
窜郊廛狗偷都市有一于此足 (第 50b 页)
师诗曰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臣观今之朝廷自公相已
下悉皆方正无邪佞之徒然事生 隐微
宜防未兆以陛
下聪明神智必无骄逸之虞然愿罔倦烛幽勿使小人
乘间而进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居安念危在治防乱则 (第 34b 页)
厚亦弗许也
丁未以枢密直学士李浚权知开封府刘综同勾当三
班院浚吏干勤敏能检察 隐微
京师称之综建议三院
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乏甚紊
彝制望诏两制已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 (第 12a 页)
藏百
物尽生民之膏血散之恐易敛之维艰虽极丰盈犹宜
重惜此未便之事二也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
形祸起 隐微
危生安逸今双阙之下万众毕臻暑气方
隆作劳斯甚所役诸杂兵士多是不逞小民其或鼠窜
郊廛狗偷都市有一于此足 (第 32b 页)
诏曰朕乐与士大夫惇德明义以先天下而在位
殊趣弗率朕旨或为危言诡行务以惊众取誉罔上而
邀宠论事之官搜抉 隐微
无忠恕长厚之风托迹于公
而原其本心实以合党图私甚可恶也使吾俗靡然陷
溺于薄而望教成治立其可得㦲书不云 (第 5b 页)
司不加恤焉是弃而为寇资也惟河北土地
坚劲风俗喜乱善盗什伍千百不待号召今其萌芽已
不可斩绝矣祸固有藏于 隐微
而发于人之所忽此不
可不戒也乞体量矜恤稍宽诸科率欠负以安下户使 (第 20a 页)
(李沂/撰)紫堂元草历二卷(黄兟/撰)紫堂
指迷诀二卷(黄兟/撰)紫堂经三卷 紫堂局经一卷 紫
隐微
歌二卷 紫堂明暗曜局一卷 紫堂要录三
卷 大衍五行数一卷 九星行度歌一卷 九星长
定历一卷 大衍天心 (第 25a 页)
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
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
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 隐微
而发于人之所 (第 20b 页)
 尚书为人孤耿峭直不阿权贵还里遇寇骂贼不屈
张三谟平定人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大理寺卿三谟笃
 孝庐墓三年历官有能声在大理轻重出入虽临以
 威不少动弹劾权贵抉摘 隐微
而显设之情状具见
 或诪张为幻亦口噤目张不能出一语廷推入閤为
 忌者排陷不果后致政里居闯贼至聘为相以 (第 21a 页)
天者耳必先立志以坚夫趋向之正主敬以养其清明
之气读书以䆒乎事物之理慎行以致其践履之实明
义利之辨谨 隐微
之际勿慕高远而忽于日用之常勿
涉诡异而出乎人情之外士之闻者皆翕然感动其他 (第 33b 页)
  雍正八年五月初十日

上谕今年春夏以来屡沛蠲免宽恤之政中外臣民皆以
 为沐朕浩荡之恩而不知朕施恩之故自朕之接待天
 下臣庶朗然如青天白日无不可以共知共见 隐微

 怡亲王不幸仙逝朕思其美善尤不忍不以朕之本意
 明白宣谕使众共知之朕御极之初命怡亲王管理户
 部 (第 28a 页)
 一秉大公至正中外臣民宜无不共见共知即此事之是非
 曲直适就前后事理为衡断并未尝预设成心而窦
 光鼐偏谬邀名之 隐微
亦不能逃朕洞鉴特为明白
 宣示
  十二月户部疏言内务府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
  所属投充庄头现在三百 (第 14a 页)
  间唐明宗周世宗粗为有志于爱民重农者有如
  农务未开而受理词讼徵科既足而追会科敛皆
  官吏奸贪之情为闾里 隐微
之害而天成显德之
  诏敕丁宁禁切之于倥偬日不暇给之时而能及
  此可谓仁矣
显德五年赐诸道均田诏曰 (第 9a 页)
 所不通而泉府一官最为便民滞则买之不时而
  欲买者则卖之无力者则赊贷与之盖先王视民
  如子洞察其 隐微
而多方济其缺乏仁政莫尚于 (第 4a 页)
 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
 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盖明者远见于未萌
 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 隐微
而发于人之
 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上善之
元鼎中天子 (第 14a 页)
  遗书张闳中以书问易之义本起于数程子答曰
  谓义起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易因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在其中矣必欲穷象
  之 隐微
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所向非儒
  者之务也管辂郭璞之学是已又曰理无形也故
  因象以明理理见乎辞 (第 1b 页)
  多而见功寡也盖尝即其书而考之则凡安石之
  所以惑乱神祖之聪明而变移其心术使不得遂
  其大有为之志而反为一世祸败之原者其 隐微
  
深切皆聚此书而其词锋笔势纵横捭阖炜煜谲 …… (第 3b 页)
  考之云则终未免于有所回互避就而失之者也
  朱子语录问四明尊尧集曰只似讨闹却不于道
  理上理会只于利害上见得于道理全疏如介甫
  心术 隐微
处他都不曾改得却只是把持如云谓 (第 5a 页)
  得者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知兵者
  有取焉
陈皞注孙子三卷
  晁氏曰唐陈皞撰皞以曹公注 隐微
杜牧注阔疏
  重为之注云
纪燮注孙子三卷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