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雜史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寡妇渠
供养东宫曼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常以为语平阿侯谭
成都侯商及在位多称莽者久之上复下诏追封曼为
新都 哀侯 而子莽嗣爵为新都侯后又封太后姊子淳
于长为定陵侯王氏亲属侯者十人上悔废平阿侯谭
不辅政而薨也乃复进成 (第 38b 页)
供养东宫曼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常以为语平阿侯谭
成都侯商及在位多称莽者久之上复下诏追封曼为
新都 哀侯 而子莽嗣爵为新都侯后又封太后姊子淳
于长为定陵侯王氏亲属侯者十人上悔废平阿侯谭
不辅政而薨也乃复进成 (第 38b 页)
宋邑
留氏(按姓纂卫大夫留封人之后然无据宋有留邑此/则宋之留邑大夫因以邑为氏其地在今徐州泗)
(水东南二十五里留城是也汉功臣彊圉侯留肸傅封/四代吴有将军留赞又有刘诞谋逆贬姓为留五代留)
(从效为泉州节度使望出会稽宋/朝登科留溶漳州人留毅衢州人)合氏(子姓宋向戌食/采于合为宋左)
(师故谓之合左/师望出冯翊)坎氏(英贤传云宋/附庸有坎氏)华氏(子姓宋戴公子/考父食采于华)
(因氏焉世为宋卿汉功臣表终陵侯华/无害传封四代宋朝有华相华泰登科)
韩邑
平氏(姬姓 韩哀侯 少子婼食采平邑因以为氏秦灭韩/徙下邑汉有丞相平当生晏司徒北齐有平筌望)
(出河内燕郡宋朝登/科平天倪 (第 13b 页)
留氏(按姓纂卫大夫留封人之后然无据宋有留邑此/则宋之留邑大夫因以邑为氏其地在今徐州泗)
(水东南二十五里留城是也汉功臣彊圉侯留肸傅封/四代吴有将军留赞又有刘诞谋逆贬姓为留五代留)
(从效为泉州节度使望出会稽宋/朝登科留溶漳州人留毅衢州人)合氏(子姓宋向戌食/采于合为宋左)
(师故谓之合左/师望出冯翊)坎氏(英贤传云宋/附庸有坎氏)华氏(子姓宋戴公子/考父食采于华)
(因氏焉世为宋卿汉功臣表终陵侯华/无害传封四代宋朝有华相华泰登科)
韩邑
平氏(姬姓 韩哀侯 少子婼食采平邑因以为氏秦灭韩/徙下邑汉有丞相平当生晏司徒北齐有平筌望)
(出河内燕郡宋朝登/科平天倪 (第 13b 页)
公子止是为烈公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
皆命为诸侯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十七年
孝公卒子静公俱酒立静公二年魏武侯 韩哀侯 赵
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
孝伯唐表成王封母弟孝伯于狄城为狄氏
寒侯路史狄子寒侯皆武穆也 (第 15b 页)
皆命为诸侯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十七年
孝公卒子静公俱酒立静公二年魏武侯 韩哀侯 赵
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
孝伯唐表成王封母弟孝伯于狄城为狄氏
寒侯路史狄子寒侯皆武穆也 (第 15b 页)
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
到彭城执宋君七年伐齐至桑邱郑反晋九年伐齐
至灵邱十年文侯卒子 哀侯 立哀侯元年与赵魏分
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韩徙郑凡八世至王安为
秦所虏韩亡
阎没晋大夫梗阳人有狱将 (第 2a 页)
到彭城执宋君七年伐齐至桑邱郑反晋九年伐齐
至灵邱十年文侯卒子 哀侯 立哀侯元年与赵魏分
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韩徙郑凡八世至王安为
秦所虏韩亡
阎没晋大夫梗阳人有狱将 (第 2a 页)
景湣王 王假 自文侯斯至王假凡九傅而魏为
秦所灭
韩 其先与周同姓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
武子(或言邘晋应韩皆武王之子韩侯在宣王时其后/国灭而后裔事晋复封于韩或言韩万是曲沃桓)
(叔之子万/即武子也)武子后三世有韩厥(献/子)起(宣/子)顷(贞/子)不信(简/子)
(庄/子)虎(康/子)启章(武/子)景侯虔始为诸侯 列侯 文侯 哀
侯 懿侯 昭侯 宣惠王 襄王 釐王 桓惠王
王安 自景侯虔至王安十一傅而韩为秦所灭
齐 陈完陈厉公佗之 (第 10b 页)
秦所灭
韩 其先与周同姓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
武子(或言邘晋应韩皆武王之子韩侯在宣王时其后/国灭而后裔事晋复封于韩或言韩万是曲沃桓)
(叔之子万/即武子也)武子后三世有韩厥(献/子)起(宣/子)顷(贞/子)不信(简/子)
(庄/子)虎(康/子)启章(武/子)景侯虔始为诸侯 列侯 文侯 哀
侯 懿侯 昭侯 宣惠王 襄王 釐王 桓惠王
王安 自景侯虔至王安十一傅而韩为秦所灭
齐 陈完陈厉公佗之 (第 10b 页)
者之次
庆吾刘永将建武三年以斩永首来降封列侯
韩湛为吴汉校尉以击斩董宪封列侯
安邱侯张步王莽末起兵据琅琊既而受刘永命后斩
永将苏茂来降封安邱侯八年坐谋反诛
渔浦侯意帛李宪军士宪败走帛斩其首来降封
建忠侯彭宠为渔阳太守王郎之起独以郡归光武封
建忠侯后反诛
不义侯子密彭宠苍头宠反子密斩其首来降封
镌羌侯隗恂隗嚣长子嚣遣入侍拜胡骑校尉甘侯后
嚣叛帝数遣书谕之不从乃诛恂而讨之
向义侯王遵隗嚣将数劝嚣归汉嚣叛谏辞甚切不从
乃与家属东诣京师拜大中大夫封上洛侯
阳都侯伏湛琅琊东武人建武三年拜大司徒封后徙
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十三年卒子歙嗣 光 晨
无忌 质 完为曹操所杀国除
则乡 哀侯 侯霸河南密人建武四年拜大司徒十三年 (第 19b 页)
庆吾刘永将建武三年以斩永首来降封列侯
韩湛为吴汉校尉以击斩董宪封列侯
安邱侯张步王莽末起兵据琅琊既而受刘永命后斩
永将苏茂来降封安邱侯八年坐谋反诛
渔浦侯意帛李宪军士宪败走帛斩其首来降封
建忠侯彭宠为渔阳太守王郎之起独以郡归光武封
建忠侯后反诛
不义侯子密彭宠苍头宠反子密斩其首来降封
镌羌侯隗恂隗嚣长子嚣遣入侍拜胡骑校尉甘侯后
嚣叛帝数遣书谕之不从乃诛恂而讨之
向义侯王遵隗嚣将数劝嚣归汉嚣叛谏辞甚切不从
乃与家属东诣京师拜大中大夫封上洛侯
阳都侯伏湛琅琊东武人建武三年拜大司徒封后徙
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十三年卒子歙嗣 光 晨
无忌 质 完为曹操所杀国除
则乡 哀侯 侯霸河南密人建武四年拜大司徒十三年 (第 19b 页)
(义曰今汝/州鲁山县) 韩严遂弑 哀侯
国人立其子懿侯初 (第 37b 页)
哀侯
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
廆于朝廆走 (第 37b 页)
哀侯 (第 37b 页)
哀侯 抱之人刺韩廆兼及 (第 37b 页)
哀侯(战国/策以)
(聂政刺韩相事及并中哀侯为一事此从史记蜀本注/曰按太史公年表及韩世家于韩烈侯三年皆书聂政)
(杀韩相侠累于哀侯六年又皆书严遂弑哀侯以刺客/传考之聂政杀侠累事在哀侯时以战国策考之亦然)
(从传与战国策则是年表世家于烈侯三年书盗杀侠/累误矣通鉴于烈侯三年载聂政刺侠累事又于哀侯)
(六年韩严遂杀其君哀侯是从年表世家所书盖刺客/传初不言并杀哀侯止战国策言之通鉴岂以此疑之)
(欤故载并刺哀侯不书聂政止曰使人以此求之则通/鉴之意不以严仲子为严遂亦不以侠累为韩廆止从)
(第 37b 页)
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
廆于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人刺韩廆兼及哀侯(战国/策以)
(聂政刺韩相事及并中 哀侯 为一事此从史记蜀本注/曰按太史公年表及韩世家于韩烈侯三年皆书聂政)
(杀韩相侠累于哀侯六年又皆书严遂 (第 37b 页)
弑 哀侯 以刺客/传考之聂政杀侠累事在哀侯时以战国策考之亦然)
(从传与战国策则是年表世家于烈侯三年书盗杀侠 (第 37b 页)
累误矣通鉴于烈侯三年载聂政刺侠累事又于哀侯)
(六年韩严遂杀其君 哀侯 是从年表世家所书盖刺客/传初不言并杀 (第 37b 页)
哀侯 止战国策言之通鉴岂以此疑之)
(欤故载并刺 (第 37b 页)
哀侯 不书聂政止曰使人以此求之则通/鉴之意不以严仲子为严遂亦不以侠累为韩廆止从) (第 37b 页)
哀侯
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
廆于朝廆走 (第 37b 页)
哀侯 (第 37b 页)
哀侯 抱之人刺韩廆兼及 (第 37b 页)
哀侯(战国/策以)
(聂政刺韩相事及并中哀侯为一事此从史记蜀本注/曰按太史公年表及韩世家于韩烈侯三年皆书聂政)
(杀韩相侠累于哀侯六年又皆书严遂弑哀侯以刺客/传考之聂政杀侠累事在哀侯时以战国策考之亦然)
(从传与战国策则是年表世家于烈侯三年书盗杀侠/累误矣通鉴于烈侯三年载聂政刺侠累事又于哀侯)
(六年韩严遂杀其君哀侯是从年表世家所书盖刺客/传初不言并杀哀侯止战国策言之通鉴岂以此疑之)
(欤故载并刺哀侯不书聂政止曰使人以此求之则通/鉴之意不以严仲子为严遂亦不以侠累为韩廆止从)
(第 37b 页)
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
廆于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人刺韩廆兼及哀侯(战国/策以)
(聂政刺韩相事及并中 哀侯 为一事此从史记蜀本注/曰按太史公年表及韩世家于韩烈侯三年皆书聂政)
(杀韩相侠累于哀侯六年又皆书严遂 (第 37b 页)
弑 哀侯 以刺客/传考之聂政杀侠累事在哀侯时以战国策考之亦然)
(从传与战国策则是年表世家于烈侯三年书盗杀侠 (第 37b 页)
累误矣通鉴于烈侯三年载聂政刺侠累事又于哀侯)
(六年韩严遂杀其君 哀侯 是从年表世家所书盖刺客/传初不言并杀 (第 37b 页)
哀侯 止战国策言之通鉴岂以此疑之)
(欤故载并刺 (第 37b 页)
哀侯 不书聂政止曰使人以此求之则通/鉴之意不以严仲子为严遂亦不以侠累为韩廆止从) (第 37b 页)
穆公时人考其年代/不相当张说云良字伯乐斯失之矣)韩哀附舆(应劭曰/世本韩)
(哀作御师古曰宋衷云韩哀 韩哀侯 也时已有御此/复言作者加其精巧也然则善御者耳非始作也)周
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故服絺绤之 (第 2b 页)
(哀作御师古曰宋衷云韩哀 韩哀侯 也时已有御此/复言作者加其精巧也然则善御者耳非始作也)周
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故服絺绤之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