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正史類
法制類
目錄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列傳類
金石類
为敌雠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
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
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永贞间 郭子仪
婿太仆卿赵纵为奴告下御史劾治而
奴留内侍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镒奏言
贞观时有奴告其主谋反者太 (第 41b 页)
井陉 郭子仪
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
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二地禁其
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 (第 39a 页)
承庆耳使 子仪
毋取华令
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
卒劲骑不踰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
(第 39a 页)
省即
便裁度惟清曰比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
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臣闻汉有卫青霍去
病唐有 郭子仪
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则边事息而
支用减矣望慎择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莭费 (第 45a 页)
当世得失诣上都奏之曰国之安危在乎论
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
天下骚动几致亡国虽赖 郭子仪
诸将效忠竭力克复
旧物然自是藩镇纵横纪纲亦不复振矣良由李林甫
妒害忠良布置邪党奸惑蒙蔽保禄养祸所致死 (第 21a 页)
去塞甚远若乘间筑之二旬可毕移京西军戍原州移 郭子仪
军戍泾州为之根本分兵守石门木峡渐开陇
右进达安西据吐蕃腹心则朝廷可高枕矣
九年 (第 18b 页)
郭子仪
入朝对延英帝与语吐蕃方彊慷慨至流
涕退上书曰朔方国北门西禦戎人北虞猃狁五城相
去三千里开元天宝中战士 (第 18b 页)
有杀伤虽复
啸聚边城故应知难而退鼎臣恭佐何独朕躬所贺知
代宗永泰元年吐蕃遣使请和诏元载等与之盟上问 郭子仪
子仪对曰吐蕃利我不虞若不虞而来则国不 (第 42a 页)
虽复
啸聚边城故应知难而退鼎臣恭佐何独朕躬所贺知
代宗永泰元年吐蕃遣使请和诏元载等与之盟上问
郭子仪 子仪
对曰吐蕃利我不虞若不虞而来则国不 …… (第 42a 页)
独耕二县可给军食故垒尚存吐
蕃弃而不居每岁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远若乘閒
筑之二旬可毕移京西军戍原州移 郭子仪
戍泾州为 (第 42b 页)
非蕃帅主之戎人不服虽卫霍名将必见逐
矣意谓非我他人不能治也汝能治之乎思恭曰谨奉
诏上壮之又谓曰唐李靖 郭子仪
皆出儒生立大功岂
于我朝独无人耶厚赐遣之仍以途陟诸戎令别赍金
帛以遗之思恭既视事矫继业之失悉心绥抚夷 (第 21a 页)
省即便裁度惟清曰比开宝兴国之际其数倍多盖
以边事未宁屯兵至广臣观将帅诚未得人臣闻汉有
卫青霍去病唐有 郭子仪
李晟西戎北敌望而畏之如
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望国家精择将帅以有威名 (第 6b 页)
与天地阴阳之事而
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羊叔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
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
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也容貌言语
固有以欺世而盗 (第 10b 页)
能若克修其政刑则王不待大故曰以齐
王犹反手也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岂复计小大又
为上言唐两戎合从犯中国 郭子仪
以一言伐其交陛
下能 (第 7b 页)
郭子仪
之徒为将帅则外夷之交固可伐而离 …… (第 7b 页)
之也上曰 郭子仪
岂易得安石曰有天下之大所患者
非子仪之徒难得也要分别君子小人而已又为上言
曹操与袁绍相抗绍地大兵众操 (第 8a 页)
路经略使张诜王广渊各银绢五百
以收复河岷应副军须有劳故也 上批武成王庙自
乾德二年用唐故事建于都南以 郭子仪
升殿复以李
晟补其阙详开元十九年刱庙之始李靖李绩已与图
象昨以堂庑颓废命官修完今已工毕其令礼官议先 (第 32a 页)
纳侮上曰初亦不意琦用心如此琦尝对
使人云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
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因称 郭子仪
事代宗以为忠顺
(此段㨿王安石日录论韩琦处当是托训如陈瓘所言/也今具载之更俟考详四月十七日安石已论放 (第 35b 页)
  神宗
元丰五年五月辛巳朔御文德殿视朝新除职事官未
正谢者许立班 诏尚书省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初
议左右分治及进呈始命合治(旧纪书诏仆射丞/治事则不分左右) 又
诏自今宰臣上马枢密院次之诸司又次之左右丞上

下马处并同两省侍郎大理寺国子监官差承务郎以
上如无即差选人充正官立行守试请受法惟外任用
前资 是日中书省奏事上曰自官制之行尝训敕近
臣当至诚恻怛辅成治道无或徇私毁上附下君陈曰
嘉谋嘉猷惟我后之德古之贤者发明其君之德盖以
躬率群臣正君臣之分如其自美则是倡乱也 郭子仪
再造唐室贵盛莫比代宗用杨绾为相止清德而 (第 1b 页)

为之减音乐五之四非畏绾也欲成代宗之美以率 (第 1b 页)
书令朝服鷩冕八旒七章三梁冠武德初太宗为秦)
(王尝居之其后人臣莫敢当故自龙朔三年制废尚书/令至广德中 郭子仪
勋业既盛乃特拜焉 (第 6a 页)
子仪
以文皇)
(帝故让/不敢受)
 臣谨按谢朏为司徒尚书令朏辞脚病不堪朝谒仍
 角巾自舆诣云龙门谢既见乘 (第 6a 页)
周王为洮河道元帅睿宗为相王为/并州道行军元帅安禄山反后天宝十五载哥舒翰为)
(诸道兵马元帅其后李光弼 郭子仪
复为副元帅太极/初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府开元十七年加潞州为五)
(焉其馀都督并为上中下等上都督府五中都 …… (第 25b 页)
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代宗为广平王时充天下兵马元帅亲总军旅克定)
(祸乱以大臣宿将 郭子仪
李光弼随其方面以为副谓/之副元帅以督诸道事及德宗践阼以雍王为之王升) (第 26a 页)
   右孝友(二十二部三/百四十一卷)
显忠录二十卷(梁元/帝撰)忠臣传二十卷(梁元/帝撰)自古忠臣传
三十卷(武谨/传)功臣录三十卷(自太公至 郭子仪)
武成王庙配享
事迹三十卷(宋朝乾德三年修自太公/及张良以下七十三人)凌烟功臣故事
四卷(令狐德/棻撰 (第 42a 页)
 熙宁台谏章疏七卷 吕献可章疏十五卷 劝农
奏议二卷 王黄州奏议三卷 直言集一卷(皇朝曾/致尧撰)
曲台奏议二十卷(伪唐陈/致雍撰) 郭子仪
章奏一卷 范景仁 (第 37b 页)
 三五含景图 五常杂修行图 河图宝录 结璘
奔日月图 九宫紫房图 长生宝鉴图 八道秘言
图 五岳真形神仙图 古今五岳真形图 岳渎名
山图 大洞九天图 山水穴实图 万灵朝真图
三皇真形图 列宿朝真图 摄生月令图 伏承图
(艺文略作永/此作承当考)狐刚子粉图 三才定位图 二十四鼎

炉图 黄帝鼎图 西传宗𣲖图 声钟图 赵少保
辨才法师系念图 六想图 重元图 纲格图 北
齐六学士勘书图 庆历彩选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
 明皇击桐图(桐字/当考)明皇试马图 王维春社图 王
维辋川图 莲社图 顾凯之列女图 月令图 
子仪
宴鱼朝恩图 选日立成图 三元遁甲图九
宫八门图 山形总载图 宝星图 鬼谷子观气色
出相图 敕律指掌图 (第 12a 页)

斌碑(韦允/书)尚书郎官石记(萧良/童书)太子中舍人杨承原碑
 索法靖师精行清德碑(范希/壁书) 汾阳王
霍国夫人王氏
(萧昕/书)佛牙宝塔碑(王君/平书)崇福观主魏尊师碑(裴炫/书)
怀英碑 食堂记( …… (第 23a 页)
(陜/府)召伯祠堂记(房次卿/书陜府)万回禅师碑(陜/府)灵宝县令李良
弼德政颂(陜/府)开元寺 汾阳王
像殿碑(僧开袐书/河中府)霓裳羽
衣曲(黄幡绰书/河中府)登幼楼赋(河中/府)鹳鹊楼记(颜防书/河中 …… (第 23b 页)
仅百有三十人(华/州)太尉李光弼碑(张少悌/书耀州)
阿那寺碑(僧开秘/书同州)郑预注心经(同/州) 代国公
主碑(郑万均/书同州)
刺史崔综遗爱碑(韦纵书/同州)四皓画图文(窦庠书/同州)四皓新 …… (第 24a 页)
   右唐元序
太谷县令安庭坚美政颂(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
像颂(邠/州)
   右房嶙妻高氏
姜嫄公刘新庙碑(邠/州) 郭汾阳
庙碑(汾/州)唐立樗里子墓碣 …… (第 46b 页)
   右梁升卿八分书
灵宝县令裴遂遗爱碑(陕/州)华山诗 香谷渠记(未/详)李德
逊碑(篆书/华州)郑瞿齐碑(未/详)唐庆观金箓斋颂(晋/州)郭英乂碑

(未/详)郑英齐碑(西/京)新筑陇州城记(未/详)大照禅师普寂碑(西/京)
李抱玉纪功碑(未/详)大智禅师义福碑并碑阴(西/京)襄阳令
卢僎遗爱碑(襄/州)刺史杜敏生祠碑(蕲/州)兵部张君碑(未/详)
申君庙记(苏/州)颍阳观碑(未/详)宇文颢山阴述(越/州)万回大师
神迹书(京/兆)沛令于默成碑(未/详)京兆尹张公德政碑 华
州刺史镇国军节度使杨公遗爱颂(华/州)延州都督宋公
碑 太子詹事裴权碑(未/详) 郭子仪
夫人李氏碑(未/详)刘飞
造像记(未/详)漕能大师碑(未/详)赠太子詹事王同晊碑(未/详) (第 52b 页)
 (县志二/十里)到临汾县治九十里 西北到乡宁县界铺
 头三十五里乡宁县治一百五十里(县志/作西)
 总铺 张高 站李 故城 义 郭 汾阳 
赵康
  东北由汾水经襄陵柴村界至解村李威胥十里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