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詔令類
史評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胎息录一卷 胎息还元秘诀一卷 养生胎息秘
诀一卷(贾遵/化撰)服胎息留命术一卷 胎息溯流橘珠还
元诀一卷 修养气经一卷 胎息气术一卷  六祖
达磨真诀一卷(王元/正撰)诸家胎息口诀一卷
   右胎息(三十部三/十九卷) …… (第 25b 页)
氏系传一卷(一行/撰)一行传一卷(李吉/甫撰)云居和尚
示化实录一卷(唐僧元/伟撰)一宿觉僧传一卷  六祖
传一
卷 真觉大师传一卷 莲社十八贤行状一卷 西
峰行状一卷 古清凉传二卷 续清凉传一卷 禅
门法师 …… (第 40a 页)
律师撰)释迦谱略二卷 历代三宝记三卷(费长/房撰)
释氏谱略二卷 前代国王修行记五卷(唐僧师/哲撰) 六祖
法宝记一卷(唐僧法/海撰)迦叶祖裔记一卷 释迦方志二
卷 瑞像历年记一卷(伪吴僧/十朋撰)皇帝菩萨清 …… (第 40b 页)
   右铨述(三十五部四/百七十三卷)
三藏本疏二十二卷(释道/岳撰)杂心元章并钞八卷(释道/基撰)
乘章钞八卷(释道/基撰)华严疏十卷(释智/正撰)杂心元文三十卷
(释慧/净撰)俱舍论文疏三十卷(同/上)大庄严论文疏三十卷
法华经缵述三十卷 义源文本四卷(释元/会撰)时文释钞

四卷(释元/会撰)涅槃义章句四卷(释元/会撰)涅槃义疏十三卷(释/灵)
(润/撰)又元章三卷 遍摄大乘论义钞十三卷 又元章
五卷 金刚经口诀正义一卷 (六祖
慧/能撰)天台智者词旨
一卷(隋僧灌/顶私记)又义记一卷 五部区分钞二十卷(释智/首撰)
四分疏十 (第 44b 页)
 节敕有司备仪辇迎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旋赐号
 清凉开成三年三月六日圆寂澄观生历九朝为七
 叶师春秋一百有二后人尊为华严 六祖
文宗辍朝
 三日奉全身塔于终南山未几有梵僧到阙奏称葱
 岭见二使曰北印土文殊堂神也东取华严菩萨大
  …… (第 42a 页)
 集众告别危坐而逝天启三年之十月也弟子奉全
 身归五乳塔而藏焉后二十年复奉其龛归曹溪将
 茶毗启视之肤理柔软须发郁然乃加髹漆于 六祖
 
真身之侧云
真可字达观世居吴江太湖之滨俗姓沈氏五岁不语 (第 51b 页)
 有元雪峰道行碑王好古撰唐晋阳尉吴少微金王
 庭筠明王琼并有诗
白云迎福寺在县西十五里龙山唐相裴休退隐于此 六祖
寺在县东十五里刘蓝村金大定四年僧明真建 (第 20a 页)
心既不住六尘亦不住静六尘日夜游于六根而两不
相染此乐天所谓六根之源湛如止水也 六祖
尝告大
弟子假使坐而不动除得妄起心此法同无情即能障
道道须流通何以却住心心不住即流通住即被缚故
五祖 (第 9b 页)
   分岱席尔谈发库又勒克舒子孙及颜布鲁等俱
   免徭役
   八年正月癸巳先是
兴祖真皇帝子六人是为 六祖
其子孙有官职者免其徭役无官职者不免至是
上命分别优免之
长祖德世库之裔吴山卓尔会德倍罗托礼卓班凯穆布 …… (第 29b 页)
   尔汉玛福塔二人无甲除本身外仍各免二丁
五祖包朗阿之裔撒哈席库机尔塔席库吴霸席库苏达
   喇吴习谭萨哈琏郭河齐苏达喇之子穆成格机
   尔塔席库之子穆成格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 六祖
宝实之裔玛克达屯布禄代尹柱喀蒙爱阿尔布昂
   古蚌爱罗托理除本身外仍各免三丁凡与父同
   居者止 (第 31b 页)
  浮屠者游而有所得焉于是解老子尝曰中庸云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
  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盖佛法也 六祖
谓不思
  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发也盖中者佛法之
  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总目致中极和而天地
   (第 13a 页)
  以有为法同无为法以真空同顽空耳张湛曰身
  与万物同有其有不有心与大虚同无其无不无
  庶几知此哉 六祖
解金刚经一卷
  晁氏曰唐僧惠能注金刚经凡六译其文大槩既 …… (第 11b 页)
  是经者参释之序称其有言涉修證者北宗法门
  也举心即佛者江西法门也无法无物本来如是
  者曹溪法门也
   六祖
序如来所说金刚般若波罗蜜与法为名其
  意谓何以金刚世界之宝其性猛利能坏诸物金
  虽至刚羚羊角能坏 …… (第 12b 页)
  颖滨苏氏曰金刚经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者谓以无而为法耳非别有无为之法
  也然自 六祖
以来皆读作无为之法盖僧家拙于
  文义耳(馀见楞严条下/)
  按经文言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又言一切有为 …… (第 14b 页)
  误哉楞伽义趣幽𦕈文字简古或不能句而况遗
  文以得义志义以了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于世
  几废而仅存也 六祖
解心经一卷 (第 21b 页)
  晁氏曰唐僧慧能解慧能其徒尊之以为 六祖
忠国师解心经一卷
  晁氏曰唐僧慧忠肃宗师事之此其所著书也
心经会解一卷
  晁氏曰唐陈留僧元奘译并 (第 22a 页)
  晁氏曰唐僧智顗撰智顗居天台山号天台教五
  代兵乱其书亡钱俶闻高丽有本厚赂因贾人求
  得之至今盛行于江浙 六祖
坛经三卷 (第 4b 页)
 晁氏曰唐僧惠眇撰记僧卢慧能学佛本末慧能
  号 六祖
凡十六门周希后有序
  陈氏曰僧法海集
水忏三卷
  云龛李氏序略曰昔梁武帝为其妻郗氏堕龙类
  中 (第 5a 页)
 表异之复分别名号
太祖庶子俱称阿哥 六祖
子孙俱称觉罗 (第 2a 页)
六祖
子孙俱令系红带他人毋得紊越
   崇德元年定亲王以下至宗室俱束金黄带觉罗
   束红带
   三年定 (第 2a 页)
   二世 六祖
恭载
  皇子门
   三世以下
   康嘉
   阿哈纳(以上/三世)
   护军统领谭济布(阿哈 (第 15b 页)
  国家庸勋展亲优崇爵秩自

太祖肇基即以国语定爵号其最尊者称曰贝勒逮我
太宗崇德改元始定王公等爵以封
显祖子孙洎乎燕都定鼎创制显庸列爵十等荣施益溥
 累朝以来封爵之制日加详密典至盛
 恩至渥也至于 六祖
子孙有德善勋劳者量其等而锡之爵王贝勒仅属
   追封其身受爵者在
  国初则授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继改精 (第 2b 页)
 崇道观碑文
性命无二途仙佛无二道求长生而不知无生执有身
而不知无相法身如以箭射空力尽还堕非无上至真
之妙道也道祖云外其身而身存岂非世尊无我而有
我之旨乎又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

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夫此湛然常寂岂非常乐我净
之妙谛乎彼夫滞壳迷封痴狂外走者乌能测知万一
哉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张平叔著悟真篇发明金
丹之要自序以为是乃修生之术黄老顺其所欲渐次
导之至于无为妙觉达磨 六祖
最上一乘之旨则至妙
至微率难了彻故编为外集形诸歌颂俟根性猛利之
士因言自悟于戏若真人者可谓佛仙一贯者 (第 159a 页)
 印宗(景德传灯录吴郡人姓印氏从师出家精涅槃/大部唐咸亨元年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固辞)
  (往蕲春谒忍大师后于广州法性寺讲涅槃经遇 六祖
能大师始悟元理以能为传法师又采自梁)
  (至唐诸方达者之言著心要集盛行于/世先天二年二月终于会稽山 …… (第 7b 页)
  (篇金刚义疏七卷越邑精舍时称法华晋沙门昙/翼曾结庵山巅俨乃建置戒坛拓集律行晏坐不)
  (出几三十载天宝元载/十一月坐终于戒坛院)
 慧忠(释氏稽古略越州诸暨冉氏受 六祖
心印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馀年不下山肃宗闻其)
  (道行徵赴京居千福寺西禅院帝问师在曹溪得/何法 …… (第 8b 页)
  (世吾以此始亦以此终春秋八十有二弟子/神邕元净法灯消辨湛然等数十人传其教)
 元策(续文献通考金华人尝游河洛/往谒 六祖
后归金华大开法席)
 道悟(符载碑记姓张氏婺州东阳人年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发二十五受戒于杭州竹林寺 (第 37a 页)
  二祖寺县北百二十里有二祖慧可遗迹
  佛图寺县北四十里佛图澄建有石塔  以上
  太湖县
  东禅寺在宿松县城内唐天宝间建相传 神秀禅
  师
出家双峰东山寺为五祖所器重后至宿松曰
  吾绍东山之禅开法于此故名 (第 7b 页)
  还来唤子安
 唐仲浚灵源寺僧有文名李白赠之以诗
  清越敬亭僧工文张乔有赠诗
  希运初住高安黄檗山曹溪 六祖
嫡孙大中三年 …… (第 11b 页)
  坐而逝越三年启龛入塔颜状如生塔建寺右尝
  发光如火故谓之神光岭后羃以殿四方顶礼不
  绝
  普愿姓王氏新郑人初 六祖
授南岳让让授马祖
  而愿则马祖门下三大士之一贞元中憩锡秋浦 (第 14b 页)
  凤台山在宜黄县西北二十五里县治负焉

  曹山在宜黄县北三十里旧名荷玉山其岭曰罗汉峰
昔本寂禅师因礼曹溪 六祖
而回遂易名山前有回
龙亭其下有三潮泉昔白眉禅师结庵山中其水一
日三潮云

  军山在宜黄县东南一百馀 (第 9b 页)
  明山在会昌县河北里许为邑主山巨石雄峙如屏障

山坳有半山寺寒泉飞瀑冬夏不竭其麓有 六祖

下为五湖北折而西为西山岩宋尹天民读书处

  古方山在会昌县东十里高压群山为一邑之壮观

  芙 (第 38a 页)
  张逍遥居西山老虎洞时与虎狎初夜卧倾崖下霜雪
覆面盎若春醪之溢久乃结小石屋于古松涧幅巾
羽扇静坐其中言人休咎皆验问以金丹不答谈明
季事历历可听似曾立朝者卒不自言顺治辛丑一
夕尸解去(府志)


  唐

  法达丰城人专虔诵法华尝礼 六祖
头不至地祖诃之
问蕴习何事曰念法华经祖曰怪汝心中负此一物
达因请说经义祖令朗诵至方便品祖曰止此经元 (第 17b 页)
来以因缘出世为宗汝当信佛知见只汝自心达曰
但得解不劳诵耶祖曰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
不行即是被经转因说偈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
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

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达遂契旨(景德传灯录)

  道一汉州什邡人姓马氏故称马祖得法于南岳怀让
(让得法于曹溪 六祖)
自建阳佛迹岭迁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
大历四年开道场于钟陵开元寺洪州廉使问曰吃
酒肉是不吃酒肉是答曰若吃 (第 18a 页)
是中丞禄不吃是中
丞福庞居士蕴尝参道一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
么人道一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
大悟遂厕门徒焉贞元四年二月一日沐浴跏趺而

逝元和二年赐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之塔(景德传灯
录)
怀让参 六祖
祖曰西天二十七祖波若多罗谶汝
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盖指马祖也(释氏稽古录)
寂得舍利藏于靖安县石 …… (第 18b 页)
  常兴住泐潭南泉至见师面壁泉乃拊师背师问汝是

阿谁曰普愿师曰如何曰也寻常师曰汝何多事师
六祖
下第三世(指月录)

  法会 (第 20a 页)
六祖
下第三世嗣马祖住靖安石门山泐潭寺(同
上)


  水潦和尚洪州人问马祖如何是西来意祖曰礼拜著
才礼拜 …… (第 20a 页)
  严阳尊者名善信初结庵于严阳山至天祐间居明心
(一名新兴寺在武宁县西今废)据坐蟠石尝有二虎一蛇驯绕左

右及入灭建塔寺中宋淳熙时启塔发垂至踵指甲
过臂(名胜志)尊者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
州曰放下著尊者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
赵州曰放不下担取去遂大悟为 六祖
下第五世(指
月录)


  宋

  超慧字诲机住宁州黄龙寺聚徒行化凡所酬答迥出
寻常初游岳麓曾会神 …… (第 22a 页)
  良价会稽俞氏子幼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
身意忽以手扪面问师曰何故经言无师异之曰吾
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默禅师披剃年二十二诣
嵩山具戒游方首谒南泉次参沩山为曰此去澧陵
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
之所重师遂辞沩山径造云岩问无情说法后因过

水睹影大悟前旨大中末于新丰山接引后学诸方
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匠将圆寂乃命剃发澡
身披衣声钟大众号痛乃延七日端坐长往当咸通
十年寿六十三谥悟本禅师 六祖
下第五世嗣云岩
晟曹洞宗(指月录)

  慧禅师洛阳人住黄檗山初业经论因增受菩提戒欲
捐身水中以饲鳞 (第 36b 页)
甲值禅者策发乃造疏山参仁和
尚言下顿悟师示灭塔于本山肉身至今如生 六祖

下第七世匡仁法嗣(同上)

  道虔福州候官人也姓刘氏受石霜印记化徒于九峰
后住泐潭而终谥大觉禅师塔 …… (第 36b 页)
  清禀泉州仙游人姓李氏幼礼中峰院鸿谧为师年十
六福州太平寺受戒初诣南岳参惟劲及抵韶阳礼
祖塔回造云门师自此入室印悟乃之金陵国主李
氏请居光睦未几复命澄心堂集诸方语要经十稔
迎住洞山开堂青原七世下云门偃法嗣(传灯录)

  宋

  守芝 六祖
第十一世瑞州大愚山禅师云峰文悦见芝 (第 38a 页)
  四祖道信大师姓司马氏隋大业十三载领徒至吉州
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师悯之教令念摩
诃般若经时贼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

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引去(景德传灯录)唐武德中驻
锡潮山日坐禅宝峰之下石室中结庵山巅庵成江
水逆上至庵前其声急若潮因名潮山(旧通志)谥大医
禅师塔曰慈云(正宗记)

  弘济名行思(旧志云姓刘氏安福人)幼出家参曹溪 六祖
归住青
原山静居寺(指月录)开元二十八年升堂告众跏趺而
逝僖宗谥弘济禅师塔曰归真嗣 (第 7a 页)
六祖
尊者(稽古录)
居寺有祖肉身塔水旱疾疫祈之辄应(青原山志) …… (第 7a 页)
  至诚泰和人少于荆南当阳山玉泉寺事神秀秀之徒
众往往讥南宗曰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
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
付衣法岂徒然哉吾不能远去汝等可往曹溪质疑

师遂至韶阳随众参谒不言来处时 六祖
告众曰今
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师出礼具陈其事即誓依归
乃呈一偈祖然之寻回玉泉(同上)

  南唐

  …… (第 8b 页)
  集道者泰和真如庵僧也礼亘庵为师有道行一日辞
师远游参学至庐山圆通崇胜禅寺悟道每日积柴

一片既满室辞众架柴自焚其身火中出偈云真如
集道者万缘都放下四方八面任纵横一轮明月当
空挂噫谁肯当眼观者所遗舍利立塔尚存(豫章书)

  齐禅师住吉州青原 六祖
下十四世石门易嗣也从云
盖智禅师出家执事首座后遍参至石门印契示寂
日说偈遗众曰昨夜三更过急滩滩头云雾 (第 11a 页)
黑漫漫
一条拄杖为知已击破千山与万山(指月录)

  超宗禾山慧方禅师也 六祖
下第十五世临济派也举 …… (第 11a 页)
  德韶处州龙泉陈氏子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年十
五有梵僧拊其背曰尘中无置汝所也乃依龙归寺
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谒投子庵主不
契造龙牙遁禅师参问犹惘然后于佛眼座下大悟
开宝四年集众告别而化 六祖
下第十世(指月录)

  自清居信州大山寺性疏狂屡被师责一日谓师曰弟
子欲往京师见天子愿假一乘师怒曰 (第 53a 页)
粪箕扛汝自
清即成一偈辞去忽一日乘传归奉敕重葺山门赐

号云风和尚(豫章书)

  慧日 六祖
下第十四世自机契云居熟游湘汉暨归永
丰或处岩谷或居廛市令乡民称邱师伯凡有问以
莫晓答之忽语人曰吾明日 …… (第 53b 页)
  道明鄱阳人陈宣帝之裔也因有将军之号少依五祖
极意研穷初无解悟及闻密付衣钵与卢行者即率

同志数十人追至大庾岭师最先见卢卢见师奔至
即掷衣钵于磐石上曰任君将去师举之如山不可
动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卢曰不思
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坐本来面目师
当下大悟礼谢回岭独往庐山布水台经三载后始
往袁州蒙山大唱元化初名惠明以避 六祖
上字故
更道明(府志)

  慈济仪凤间自闽中别师远游师告曰逢宝即住遇应 (第 65b 页)
  行因庐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可三丈馀师晏
处其中因号佛手和尚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之供
尝有异鹿锦囊鸟驯扰其侧江南李主三召不起乃
坚请就栖贤开堂不逾月潜归一日微疾谓旁僧曰

日午吾去矣及期下床行数步屹然立化李主备香
薪茶毗塔于岩阴师为 六祖
下八世鹿门真嗣(指月
录)


  宋

  缘德字道济钱塘黄氏缙绅子也少弃恩荣亲莫能沮
祝发于朗瞻院 …… (第 39b 页)
  道旻字圆机兴化仙游蔡氏子其母梦吞牟尼珠因而
有孕生之夕异香满室五岁口不能言足不能履一

日母携入寺即合掌作礼称南无佛人大异之他日
礼景德寺德祥为师受具后依泐潭乾和尚得悟建
中靖国时住江夏灌溪江州郡守张伯达请住圆通
入院之夕人报道济塔红众皆骇叹谓师应祖谶也
于是表达于朝谓圆通有古佛应世时崇宁二年赐
紫赠旻古再来妙觉大师政和三年集众示偈而逝
寿六十八敕赠妙空宝塔(圆通纪胜)

  德止圆通禅师也 六祖
下十四世宝峰照嗣历阳金紫 …… (第 43b 页)
  刘渊然赣县人祥符宫道士师赵原阳授丹诀呼召风
雷有验洪武二十六年召至京师见便殿赐号高道
馆朝天宫永乐中从驾至北京洪熙初封冲虚至道

元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赐二品印
宣德初乞骸骨特赐御制山水图歌送归南京朝天
宫养老渊然有道术清静自守不干世事故为累朝
所礼张宇初之术渊然所授也年八十二卒比入殓
凡七日端坐如生(白志)

  唐

  圆明蕲黄人武德中往曹溪参 六祖
道经赣见一青蛇
横道叱去复来心忽觉悟四顾山势清高遂以锡杖 (第 5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