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汤为谥误矣此皆名也
禹氏(姓姒夏禹之后也王僧孺百家谱云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女南唐将禹万诚望出陇西)启氏
(姓姒夏后启之后/也后燕有启崙)汤氏(子姓夏商之前未有谥法尧舜/禹汤皆名也南史道人汤休唐)
(贞元道人汤 灵彻
宋州刺史汤桑并/吴人宋汤氏为著姓望出中山范阳)甲氏(子姓风俗通/太甲之后一)
(云郑大夫/石甲之后) (第 3a 页)
 刘威诗一卷 郑云叟诗集三卷 来鹏诗一卷

陆元皓咏刘子诗二卷 任翻诗一卷 李山甫诗一
卷 行朝诗一卷(杨复/恭)曹唐大游仙诗一卷 又小游
仙诗一卷 桂香诗一卷(乔/舜)杜荀鹤诗集一卷 沈彬
诗二卷 崔曙诗一卷 惠颐集八卷 元范集二十
卷 法琳集三十卷  灵彻
诗集一十卷 皎然诗集
十卷 清塞诗一卷 尚颜诗一卷 自牧诗一卷
无愿诗一卷 处默诗一卷 虚中诗一卷  …… (第 19b 页)
卷 汉上题襟集十卷(段成式温庭筠余/知古酬答诗笺)松陵集
十卷(皮日休与陆龟蒙酬/唱松陵乃吴江地名) 僧灵彻
酬唱集十卷 李昉
唱和诗一卷(宋朝李昉等兴国中/从驾至镇阳过旧居)西昆酬唱集二卷(景/德)
(中杨亿 (第 25b 页)
宝称大律
师碑(陈去疾/书江州)东林临坛大德塔铭(弟子云轲/书江州)大孤山赋
(篆书李德/裕作江州) 僧灵澈
诗五首(元和四/年江州)辨石钟山钟记(太和/中江)
(州/)修敬亭府君庙记(大中十/年宣州)宣州东城 (第 32a 页)
神宇荐牲璧
兮歌复舞为吾民兮祝遐嘏神之来兮岳之巅云愔愔
兮风恬恬走村翁兮庙左祈时运兮丰年萃孚颙兮精 灵彻
爰奏假兮靡有词说祚皇舆兮清彝福元元兮不 (第 27b 页)
  送高三十五书记诗云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君问主将安用穷荒为以为四句已前不见题
  则其所知可见矣 僧灵澈
诗集一卷
  澈姓汤字源澄越州人刘梦得序曰如芙蓉园新
  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
  (第 33a 页)
  方之妻死莭于此因名之

 杖钖潭 嘉泰会稽志在沃洲山下 唐僧灵澈
之故
  迹
   嵊县
 剡山 嘉泰会稽志在县北一里白乐天沃洲记云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山巅屹 (第 67b 页)
 严维(嘉泰会稽志字正文越州人为秘书郎大历中/与郑槩裴冕徐嶷王纲等宴其园宅联句赋诗)
  (世传浙东唱和维诗一卷及剡隐/居朱放越 僧灵澈
诗集皆藏秘府)
 吴融(唐书本传字子华越州山阴人祖翥赐号文简/元生融学自力富词调龙纪初及进士第韦昭) …… (第 25b 页)
  (良同徵主考福建元僖诗质而不枯熟/而不腐入香山之室有庸庵集十卷)
 王受益(成化绍兴府志字子谦山阴人初受书于钱/宰又受春秋于杨 澄源
尝取汪氏纂疏李氏)
  (会通程氏本义三书折中之名曰春秋集说洪武/初诏与张美和刘三吾校书经书成赐名曰 (第 33a 页)
  (纸者命为比邱师中选得度居南天竺寺尝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称西岭)
  (和尚高僧传为灵隐白云峰海和尚弟子经行之/外尤练诗章当时吴兴清昼会稽 灵澈
相与酬倡)
  (谚云霅之昼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剽摩云霄)
 守直(高僧传字坚道钱塘人姓范氏诣苏 (第 9a 页)
  (和十四年无疾而终焚收舍/利圆净者建塔于院北峰)
 灵一(续文献通考越中云门寺僧持律甚严尤善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有诗集一卷)
  灵澈(桂苑丛谈越僧灵澈得莲花漏于庐山传江西/廉使韦丹会稽风俗赋注会稽汤氏子善歌诗)

(第 9a 页)
 灵一(续文献通考越中云门寺僧持律甚严尤善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有诗集一卷)
 灵澈(桂苑丛谈越 僧灵澈
得莲花漏于庐山传江西/廉使韦丹会稽风俗赋注会稽汤氏子善歌诗) (第 9a 页)
  (与刘柳善续文献通考居东林寺字 澄源
与吴兴/诗僧皎然游皎然荐之包佶李纾以是名显元和)
  (十一年终于宣州开元寺/建塔天柱峰有诗二十卷) (第 9b 页)
  (居之后支遁道林讲经于兹山焉至梁代受业云/门者则有洪偃智永永兄子惠欣并出家能书武)
  (帝重之号永欣寺智果其弟子智谐其兄师辨才/永师孙也唐时有茂亮昙一弘明灵一 灵澈
诸律)
  (师皆有盛名会昌汰寺寺毁宣宗大中六年观察/使李褒奏请重建赐号拯迷寺五代之乱净侣散) (第 15a 页)
 授菩萨戒文(天台山方外志/荆溪尊者撰)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南藏目录唐/义净等译)
 律宗引源二十卷(宋高僧傅唐会稽/云门寺 僧灵澈
著)
 顶山记(天台山方外志清/辨齐师释戒疏) 菩萨戒疏注三卷(天台/山方)
  (外志泽山成/师破 (第 10b 页)
 僧神邕集十卷(宋高僧传唐越州燕山大历寺/僧字道恭姓蔡氏皇甫曾为序)

 杼山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僧皎然字清昼吴兴/人谢灵运十世孙集前有于頔序)
  僧灵澈
诗一卷(文献通考姓汤字 (第 7b 页)
源澄
越州人刘梦/得序 按舆地纪胜作二十七卷)
 灵一集一卷(书录解题唐僧续文献/通考越中云门寺律师) (第 7b 页)
融十诏成于俄刻隐逸则严谢秦方述睿克符方术
则介象吴范严卿彝吾丹青则孙遇道芬笔札则孔琳
徐峤浮屠则道林 灵澈
神仙则刘晨阮肇乃有溪上浣
纱之女林间舞剑之姝色白天下气雄万夫故句践复
国也有六千君子项氏崛起也有八千 (第 10a 页)
  西山在府城西距章江三十里水经注作散原山豫章
记作厌原山道家第十二洞天名曰天宝极元峰曰
大箫小箫箫史所尝游也又有葛仙峰下为葛仙源
岭之最高者曰鹤岭王仙跨鹤所也曰梅岭梅福学
仙处也曰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也宋余靖记云
岩岫四出千峰北来岚光染空连属三百里西山之
势高与庐阜等而不与之接馀山则枝附矣周必大

游录云以小舟绝江为西山游初至沙口井在章江
西岸石头之上陆行二十五里至贞观院登阁观禅
月罗汉摹本又五里入上蓝庄又五里至鸾冈三徐
葬其旁稍前即翠岩也南唐保大间有 澄源禅师

殷住此山其后死心居此而云峰悦亦悟道故江西
号为胜地观洪崖井深不可测旧有桥跨其上今废
寺引崖水以给 (第 2a 页)
  熙怡姓曹桂阳人大历五年跻五老峰望彭蠡临瀑布
乃构凌云精舍为经行之所趋风望景攀危辇重翼
如而至者难以数计积十馀年乃止大林精舍杖履
衣巾屏居一室行住坐卧无非道场贞元中归东林
戒坛院丙子岁七月召门弟子曰吾随化还须臾寂
(府志)师居庐山耶舍塔院外规内寂有神童随侍左

右匿形以至怡智遗形则双乌入掌索取不去灰心
与物则二鼠穴处阈前食香积又有猛虎逐鹿鹿求
救于师师指鹿入房虎遂却去(释氏通鉴)

   灵彻
韦丹为江西观察使彻住东林丹以诗寄之曰王
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
五老峰前必共闻彻酬 (第 37b 页)
曰年老心閒无俗虑麻衣草
坐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丹与 灵彻
倡和诗什颇多韦序曰彻公近以匡庐七咏见 (第 37b 页)
三藏经论阙而无补元和四年云门 僧灵澈
流窜而归
栖泊此山将去言于廉问武阳韦公公应如响往年公
夫人兰陵萧氏终有钗梳佩服之资而于荆州买良田
(第 36a 页)
  地古留云住林深著处迷拂苔寻旧碣扪葛到丹梯疏
磬夕阳外平田春水西黄莺解留客尽日傍人啼

  石亭寺(唐韦丹帅江西与寺 僧灵彻
善彻报诗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即此
地)


  彻公飞锡地系艇数经过岁久石亭废秋深江水波香 (第 31b 页)
  不知方外客何事锁空房应向桃源里教他唤阮郎


  送 灵彻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同赋龙沙墅         戴叔伦

  回转沙 …… (第 25b 页)
  朱 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远公墓           (释) 灵彻

  古墓石棱棱寒云晚景凝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

  送僧游香山寺        (释)齐已

  君 (第 27b 页)
 页约二三千字以为淂传于闽之林姓者居室如常数
 千里外邀之如响然亦不止斗毋法曰吾能晨背日而
 视影久见影光明不滓便心智 灵澈
初亦不知其验也
 积而验云辛亥当事以闻濒危而解以试验放归归
 眉山或云复旦系宗宣子字曙青以旦曙二字或 (第 18a 页)
 有阎桥

曲氏
 本鞠氏也周人汉尚书鞠谭子閟避难改为曲唐有
 曲信陵吴郡人居洞庭
汤氏
 宋有道人汤惠休正元道人汤 灵澈
宋州刺史汤柔
 (并吴/人)
崇氏
 商时侯国也周文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唐开元登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