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目錄類
載記類
甚悦宰臣李
吉甫希意奏言陛下威德布洽华夷瞻戴时巳太平可
事欢乐上大笑李绛奏曰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 杜如晦
辅相圣德魏徵王圭规諌阙失有温彦博戴胄
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绩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
大安天下之人仰戴圣 …… (第 25a 页)
 其六曰数引见待制官问以时事(原本阙/)
穆宗时尝问贞观开元治道最盛何致而然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植曰太宗资上圣兴民间知百
姓疾苦故厉精思治又以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徵王圭为
之佐君明臣忠圣贤相维治致升平固其宜也玄宗在
天后时身践忧患既即位得姚崇宋璟此二人蚤夜孜 (第 36a 页)
  人重责执结如大失举甘当罢职不叙必然不肯
  徇情容私以自贻身祸也贤者遭时喜于自效朝
  廷得人足以分忧古者明 良相
逢之盛复见于今
  日矣
 一养士自唐虞三代春秋战国以来王宫国都下及
  闾巷莫不有学由闾塾而升之党 (第 63a 页)
  用人
唐高祖武德元年河南州县相继降唐刘武周降将寻
相等多叛去诸将疑尉迟敬德囚之屈突通殷开山言
于秦王世民曰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遽命释之
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

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
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世充帅
步骑万馀猝至围之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敬德跃马
大呼横刺雄信坠马翼世民出围更帅骑兵还战屈突
通引大兵继至世充大败仅以身免世民谓敬德曰公
何相报之速也自是宠遇日隆
武德中 杜如晦
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陜州揔管府
长史房玄龄曰府寮去者虽多盖不足 (第 1b 页)
杜如晦
聪明 …… (第 1b 页)
左仆射 杜如晦
奏言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兼人
之思虑有限一人不可总知数职以论臣等帝谓戴胄
曰朕以至公理天下今任玄龄 (第 3b 页)
如晦
非为勋旧以其有
才行也此人妄事毁谤止欲离间我君臣昔蜀后主昏
弱齐文宣狂悖然国称理者以任诸葛亮杨遵彦不 (第 3b 页)
之也朕今任 如晦
等亦复如法流陈师合于岭外魏徵
为秘书监有告谋反帝曰魏徵昔吾之雠止以忠于所
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 …… (第 3b 页)
理用杨素则乱国家任房元龄 杜如晦
魏徵王圭姚崇
宋璟则理用李义府许敬宗李林甫杨国忠则乱事状
横于目前理乱存于史策夫致贤之路历代不同大凡 (第 56b 页)
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
避雠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
及有雠嫌不得不举
二年上谓 吏部尚书杜如晦
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
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言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
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 (第 26a 页)
如晦
对曰两汉取人
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 …… (第 26a 页)
知隗嚣
之可图陈汤屈指识乌孙之自解八难之谋设高祖追
惭于郦生九拒之计穷公输息心于伐宋谋将不长于
弓马 良相
宁资于射策岂与夫元长自表妄节辞锋曹 …… (第 35b 页)

克明
邪慝不作惩一沮百理之善经何必贷其奸赃不
加辩诘私其公议不出主名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枉
直同贯人何赖焉圣 (第 51b 页)
恶者日止若有功不赏有罪不
罚则天下善恶不分下人无所措其手足矣
唐太宗时封中书令房玄龄为䢴国公工部尚书 杜如
(第 19b 页)
蔡国公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
等食实封三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曰义
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 (第 19b 页)
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利
于人必须直言规谏又谓房玄龄 杜如晦
曰朕闻自古
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朕比开直言
之路者庶知冤抑欲闻规諌所有上封事人多告讦百 (第 43b 页)
略面责宰臣以下观其何辞以对视其
有无怍色有无忧色待三日而后或旬浃以来不上表
待罪不拜章求退是忍人也何 良相
之为乎既非 (第 26a 页)
良相
而犹用之则是陛下不以百姓心为心也若不别进用
贤臣恐危乱之萌将来滋蔓难图也语曰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况今皇 (第 26a 页)
饴我釐麰釐麰麦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
也下至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
曰民之无 良相
怨一方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
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歙訾訾亦孔之哀谋之既臧则
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君 (第 10b 页)
武汉高祖皆因其故庙又别建汉世
祖庙于南阳唐太宗庙于醴泉世祖以邓禹吴汉贾复
耿弇配太宗以长孙无忌房元龄 杜如晦
魏徵李靖配 (第 18b 页)

度使赵普来朝召升殿慰抚普见上感咽上亦为之动
容开封尹陈王元僖因上疏曰臣伏见唐太宗有魏玄
成房玄龄 杜如晦
明皇有姚崇宋璟魏知古皆任以辅
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社延洪史策昭焕
良由登用得人也今陛下君临万 (第 14a 页)
臣以下观其何词以对视其有无怍色有无忧色待三
日后或浃旬以来不上表待罪不拜章求退是忍人也
良相
之为乎既非 (第 9a 页)
良相
而犹用之则是陛下不以百
姓心为心也若不别进用贤臣臣恐危乱之萌将来滋
蔓难图也语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今 (第 9a 页)
世典章官族志在敦奖名教中外莫不钦其德风为国
宗臣上所尊礼盖平世之 良相
也咸平初旦闻李沆之
言固未深信及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
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不忍去乃叹曰李文靖 (第 18b 页)
丁巳内出手诏朕闻古者作乐本以荐上帝配祖考三
五之盛不相沿袭然必太平始 克明
备周武受命至成
王时始大合乐汉初亦沿旧乐至武帝时始定泰一后
土乐诗光武中兴至明帝时始改大予之名唐高祖 (第 18a 页)
弩作河南府右军巡判官席延赏
冲替以上批延赏近以造弓不如样虽取戒励未足示
惩今再取弓三张皆本作自造而苦 良相
远盖惟听匠
者之所为不躬自省视职事旷弛不治可知宜令本监
别精举使臣监当故也(可并入己亥戒励弓作官/后 (第 6b 页)
故事遂独御内东门小殿见宰执奏事首/下手书候哲宗袝庙毕撤帘初政下诏求言除去党籍)
(召用故老大臣复进忠 良相
韩忠彦罢黜章惇蔡卞一/时轻躁险薄之徒相次斥逐朝廷清明四方安肃至哲)
(宗灵驾发引钦圣下手书付三省枢密 (第 10b 页)
上皇于万年
以中牢祠萧何霍光进幸槐里岐山得铜器形似酒樽
献之又获白鹿帝曰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民之无 良相
怨一方斯器亦曷为来哉又幸长平御池阳宫东
至高陵造舟于泾而还每所到幸辄会郡县吏人劳赐
作乐十一月诏劳赐 (第 62b 页)
部三尚书又知用度馀并依/旧唐左右二仆射因前代本副尚书令自尚书令废阙)
(二仆射则为宰相故太宗谓房元龄 杜如晦
曰公为仆/射当洞开耳目访求贤才是谓宰相宏益之道今以决)
(辞听讼不暇岂助朕求贤之意乃令尚书细务悉委于 …… (第 7a 页)
 此不在吏部
侍郎(二人隋炀帝置说在历代郎中篇凡六司侍郎皆/贰尚书之事吏部初置一员唐总章元年加一员)
(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少常伯咸通元年复旧分掌选部/流内六部以下官是为铨衡之任凡初仕进者无不仰)
(属焉当选集之际势倾天下列曹之中资位尤重初隋/世高孝基为吏部侍郎房元龄 杜如晦
与选孝基特加)
(赏异后以为知人唐邓元挺为此官不称职甚为时谈/所鄙常患消渴选人因号为邓渴坐此迁澧州刺 (第 23a 页)
所退遣四五年间
求者渐多方稍有沙汰贞观京师榖贵始分人于洛州
选集参选者七千人而得官者六千人是时太宗谓
部尚书杜如晦
曰今吏部取人独取其言辞刀笔而不
详其才行或授职数年然后罪彰虽刑戮继及而人已 (第 37a 页)
取也其武艺亦然故谋将不长于弓马 良相
宁资于射
策伏愿陛下降明制颁峻刑文则试以理官武则令其
守禦使侥名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庸谬又按汉法所举
(第 11b 页)
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任西门豹守邺而
河内称治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
思良妻国乱则思 良相
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
克对曰臣闻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 (第 4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