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史評類
政書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今皇侄皇孙皆列职环卫请以教授为名从之故 涪陵
悼王
廷美诸子之在京者皆令肄业焉
契丹大将韩德威率数万骑诱党项啰朗威族十六府
大首领马斡等自振武入寇永安节 (第 3a 页)
讨诸军以晋安王宝义为司空庐陵王宝源为车骑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丙午有司奏封庶人宝卷为零陵侯
诏不许又奏为 涪陵王
诏可夏四月戊辰诏凡东讨众
军及诸向义之众普复除五年秋七月丁卯鲁山城主
孙乐祖以城降己未郢城主薛元嗣降 (第 61a 页)
遏中江绝郢鲁二
城信使时张冲死其众推军主薛元嗣及冲长史程茂
为主三月乙巳南康王即帝位于江陵遥废东昏为

陵王
以帝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将军都督征讨诸军
事假黄钺西台又遣冠军将军萧颖达领兵来会四月
帝出沔命王茂萧颖 …… (第 10b 页)
妃诛之及凶党王坦之以下四十八人属吏以宫女二
千人分赉将士宣德皇后令追废 涪陵王
为东昏侯授
帝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扬州刺史
封建安郡公食邑万户给班剑四十人黄钺侍中征讨 …… (第 14b 页)
等率百僚敦请三月癸巳受 梁王
之命下令赦国内殊
死以下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五斛府州所统亦
同蠲荡丙午齐帝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 (第 17a 页)
不可谓痴高慎之叛伪与
暹有隙神武后知之欲发其事而杀暹文襄苦救得止
武定初迁御史中丞选毕义云卢潜宋钦道 李愔
崔瞻 (第 18a 页)
众多帝大喜诏收卿还将来仍赐收美锦二疋十年除
仪同三司帝在宴席口𠡠以为中书监命中书郎 李愔
于树下造诏愔以收一代盛才难于率尔久而未讫比
成帝已醉醒遂不重言愔仍不奏事竟寝及帝崩于晋
阳驿召收及中 (第 17b 页)
所提携后为开府参军及文宣崩
文士并作挽歌杨遵彦择之员外郎卢思道用八首逖
用二首馀人多者不过三四中书郎 李愔
戏逖曰卢八
问讯刘二逖衔之乾明元年兼员外散骑常侍使送梁
主萧庄还兼三公郎中武成时和士开宠要逖附之正 (第 51b 页)
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时 李愔
献赋言天保中被谗逖
摘其文奏曰诽谤先朝大不敬武成怒大加鞭朴逖喜 (第 51b 页)
为中领军冠军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丙午诏封庶人
宝卷为 涪陵王(涪音/浮)
乙酉以尚书令萧颖胄行荆州刺
史加萧衍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时衍
次杨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劳 …… (第 7a 页)
陵王之废也(事见一百三十九/卷明帝建武元年)
太后出居鄱阳王故第号宣德宫乙巳萧衍以宣德太
后令追废 涪陵王
为东昏侯(涪音/浮)褚后及太子诵并为
庶人以衍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 (第 34a 页)
元凤为虢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夔为
燕王(自此以上/皆皇弟也)蜀王恪为吴王越王泰为魏王燕王佑
为齐王 梁王愔
为蜀王郯王恽为蒋王汉王贞为越王
申王慎为纪王(自恪以下皇子也燕因肩翻/愔于今翻郯音谈恽于粉翻) 二月 (第 29a 页)
九推耒此用卢)
(说也推/吐雷翻) 自行乾封泉宝钱榖帛踊贵商贾不行(贾音/古)
癸未诏罢之 二月丁酉 涪陵悼王愔
(愔上弟也涪/音浮愔于今)
(翻/) 辛丑复以万年宫为九成宫(永徽一年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复扶又翻) (第 24a 页)
  萧懿十一月齐雍州刺史萧衍起兵襄阳西中郎
  将萧颖胄以南康王宝融起兵荆州称奉宣德皇
  太后令立南康王宝融
  中兴元年春正月废帝为 涪陵王
六月萧颖孚起 (第 54a 页)
  二年(庚辰)冬十一月南康王宝融为荆州刺史戊午萧衍
表劝南康王称尊号不许(豫章书)

  和帝中兴元年(辛巳三月遥废实卷为 涪陵王)
秋八月萧衍克寻阳九
月萧衍引兵东下留郑绍叔守寻阳(通鉴纲目)
豫章书云初东昏侯遣陈伯之镇江州为吴子阳 (第 45b 页)
军开府仪同三司
建安王宝寅为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夏侯详为中领军
冠军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丙午诏封庶人宝卷为
陵王
乙酉以尚书令萧颖胄行荆州刺史加萧衍征东 …… (第 51b 页)
等四十一人皆属吏 初海陵王之废也王太后出
居鄱阳王故第号宣德宫己巳萧衍以宣德大后令追
涪陵王
为东昏侯褚后及太子诵并为庶人以衍为
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 (第 64b 页)
 委之左右于是伟臣茹皓(字禽奇/吴人)赵修(字景业/赵郡人)及外
 戚高肇等始用事魏政浸衰(已而禧以谋反伏诛/主由是益疏忌宗室)
三月齐相国南康王宝融废其君宝卷为 涪陵王
而自
(是为齐/和帝)
 齐南康王宝融即位于江陵改元以萧颖胄为尚书 (第 2a 页)
 令荆州刺史萧衍为左仆射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
 诸军假黄钺夏侯详为中领军封宝卷为 涪陵王

 卷以陈伯之为江州刺史西击荆雍四月萧衍出沔
 命王茂等逼郢城宝卷遣军救之屯巴口(巴水入江/之口也 …… (第 2b 页)
 (与亦当幅巾待命下从使君孜不从/遂以郢城降 张冲字思约劭之孙)
秋七月齐雍州刺史张欣泰(字义亨/兴世子)谋立建安王宝寅

不克而死
 齐 涪陵王
宝卷作芳乐苑穷极奇丽(苑中山石皆望/五采望民家有)
 (好树美竹则毁旧撤屋而徙之于苑中立市使宫人/宦 …… (第 3b 页)
 后烈弟劲之女也烈方为领军总心膂之寄故立之
冬十月齐萧衍围建康

 萧衍之克江郢也 涪陵王
宝卷游骋如故闻至近道
 聚兵为固守之计衍遣曹景宗等进顿江宁击破李
 居士于新亭因乘胜而前新亭城主江道 …… (第 5b 页)
 惟后图之难亦恐扬州危逼(是月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侵齐战于赤亭齐)
 (人败绩齐赤亭在黄州府麻城县东南水经注/举水径 安郡西历赤亭下谓之赤亭水即此)
十二月齐人弑 涪陵王
宝卷萧衍入建康以太后令追
废宝卷为东昏侯自为大司马承制 (第 7a 页)
  (也历三四世而君臣之分不可泯纲目之法严矣/故自是恒称三晋终纲目书废君三十四俱酒汉)

  (少帝昌邑孺子弘农王魏山阳公齐王芳吴主亮/晋陈留王海西公宋零陵王营阳王齐汝阴王海)
  (陵王 涪陵王
梁巴陵王魏主晔主恭主朗北齐中/山王梁主纲主栋魏主钦周宋公陈江阴王北齐)
  (济南王陈临海王隋介公唐 (第 27a 页)
  书法(凡救书次讥也晋鄙可讥则无忌无贬乎书/袭书夺纲目之意见矣终纲目救书次五是)

  (年晋鄙梁癸酉年武陵王纪乙亥年王琳五代庚/午年晋王戊申年唐遣兵救书屯一齐辛巳年 涪)
  (陵王
遣兵惟王/琳晋王非讥辞)
  发明(春秋大义伐而书次其次为善遂伐楚次于/陉之类是也救而书次其次为贬救 (第 69b 页)
  书法(特笔也书推为盟/主将以深责绍也)
卓弑弘农王
  书法(废君书弑自董卓始终纲目废君而弑之者/二十弘农王宋零陵王营阳王齐汝阴王海)
  (陵王 涪陵王
梁巴陵王魏王恭安定王东海王齐/中山王梁主纲魏主钦周宋公陈江阴王齐济南)
  (王隋介公后梁济阴王/后 (第 32b 页)
 (之国春秋楚郧公钟仪邑也在江夏郡/鄠杜县方舟尔雅方舟者并两舟而行)质实(汉口按/一统志)
 (在汉阳府城东北三十里大别山/北即汉水与涢水合流入江处)
三月齐相国南康王宝融废其君宝卷为 涪陵王
而自

 (齐南康王宝融即位于江陵改元以萧颖胄为尚书令/荆州刺史萧衍为左仆射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 (第 31b 页)
 (军假黄钺夏侯详为中领军封庶人宝卷为 涪陵王/
宝卷以陈伯之为江州刺史西击荆雍四月萧衍出)
 (沔命王茂等逼郢城薛元嗣/不敢出诸将欲攻之衍不许)
  (第 31b 页)
 书法(于是宝融自立于江陵遥废宝卷耳曷为书/之如恒辞宜废也故自是宝卷皆书齐 涪陵)

  (王
此纲目之新例也/终纲目一见而已矣)
  发明(是时宝融在江陵宝卷犹据尊位虽有废立/之词其实宝卷初未尝 …… (第 31b 页)
  书法(宝融废君自立休烈惠训遣兵讨之则义也/不名之而书击何恶宝卷也宝卷宜废故虽)
  (守正如二子者略而/不书所以戒无道也)
涪陵王
遣军救郢州屯加湖 (第 32b 页)
 (齐 涪陵王
宝卷遣军主吴子阳陈虎牙等救郢州屯/巴口六月西台遣席阐文劳萧衍军赍萧颖胄等议)
 (谓衍曰今顿兵两岸不 …… (第 33a 页)
  (卷也宝卷宜废故虽不急君如子阳不书名书军/不书次书屯其旨深矣终纲目救书次五书屯者)
  (一而已详周赧/王五十七年)
秋七月齐雍州刺史张欣泰谋立建安王宝寅不克而

 (齐 涪陵王
宝卷作芳乐苑山石皆涂以五采望民家/有好树美竹则毁墙撤屋而徙之于苑中立市使宫) …… (第 33b 页)
 (王曰昔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注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太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
 (因为董氏也/董狐其后)
八月齐萧衍克寻阳
 (初齐 涪陵王
宝卷遣陈伯之镇江州以为吴子阳等/声援子阳等既败萧衍曰用兵未必须实力所听威)
 (声耳今陈虎牙狼狈奔归 …… (第 36b 页)
 (魏司州牧广阳王嘉请筑洛阳三百二十五坊各坊/三百步曰虽有暂劳奸盗永息诏发畿内夫五万人)
 (筑之四/旬而罢)
魏立后于氏
 (烈弟劲/之女也)
冬十月齐萧衍围建康
 (衍既克江郢 涪陵王
宝卷游骋如故闻至近道乃聚/兵为固守之计衍遣曹景宗等进顿江宁李居士自) …… (第 37b 页)
 (襄阳府𨽻湖广道建宁刘宋之郡名治石首县/梁省之故城在荆州府城东一百八十馀里)
  书法(魏三书伐齐矣此其书侵何/窦融正也至梁初则书伐矣)
十二月齐人弑 涪陵王
宝卷萧衍入建康以太后令追
废宝卷为东昏侯自为大司马承制
 (齐崔慧景之逼建康也 (第 40a 页)
涪陵王
宝卷拜蒋子文神为/钟山王及衍至又尊为灵帝迎入后堂使巫祷祀悉) …… (第 40a 页)
  (之报昭昭如彼夫岂有毫釐之爽哉纲目于宝卷/之弑以齐人书者明齐国之人苦其暴虐皆欲贼)
  (之尔其不书主书君而书 涪陵王
者予齐人之废/黜不以之为君也既已弑矣而犹书追废之者恶)
  (其不道故予其废放以重其罪也夫宝卷乃萧鸾 (第 41b 页)
  书法(中山王何魏恭帝也弑废主必书篡君此其/书护弑何于是觉幼护专故罪护纲目废书)
  (篡君弑书人者二齐人弑 涪/陵王
周冢宰护弑中山王)
  发明(历代废弑皆以篡君书之独此归狱于其臣/者是时军国大权皆出护手故不得不以实 (第 19a 页)
 取重者行之而贷其轻者不失好生之德也

乙丑帝御丹凤楼观灯见士庶阗咽谓宰相曰国家承
累世干戈之后海宇乂安京师繁盛殊以为慰朕居常
罕饮今夕与卿等同乐宜各尽醉于是每虚爵以示群
臣 涪陵县公廷美至房州忧悸成疾卒丁卯房州以
闻帝呜咽流涕谓宰相曰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
以同气至亲不忍寘之于法俾居房陵冀其思过方欲
推恩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乃追封 涪陵王
赐谥曰
悼帝为发哀成服其后从容谓宰相曰廷美母陈国夫 …… (第 8b 页)
但羁縻而
已非能制也 己未滑州言河决已塞群臣称贺帝作
平河歌以美成功蠲水所及州县民今年田租 癸未
涪陵王
子德恭德隆为刺史婿韩崇业为静难军司
马 己丑召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帝曰春气暄和万 (第 12b 页)
 丙辰上清宫成总千二百四十二区帝亲为书额车
驾即日往谒焉 辛酉帝御乾元门楼观灯赐宴 度
支判官陈尧叟梁鼎上言自汉魏晋唐以来于陈许邓
颍暨蔡宿亳至于寿春用水利垦田陈迹具在望选稽
古通方之士分为诸州长吏兼管农事大开公田以通

水利发江淮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给
牛一头治田五十亩虽古制一夫百亩今且垦其半俟
久而古制可复也亩约收三斛岁可得十五万斛凡七
州之间置二十屯岁可得三百万斛因而益之数年必
致仓廪充实可省江淮漕运其民田之未辟者官为种
植公田之未垦者募民垦之岁登所取其数如民閒主
客之例此又敦本劝农之要道也帝览奏嘉之 始命
司门员外郎孙蠙为皇侄皇孙教授故 涪陵悼王
廷美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