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編年類
正史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虽寸长必录褒奖行义远近向慕之历官都御史
王尚綗郏县人进士正德间参政恤民均惠善政累累

 未几以亲老疏归居家十九年交荐不起后起复山
 西参政升浙江右布政使德行文章与 李何
齐名
刘泽济宁进士正德间分守冀宁道时朝廷有事西北
 保德系津要六军扈从供亿不赀泽以方面重臣来
 总其 (第 29b 页)
  李梦阳(王九/思)
李梦阳字献吉初以戌籍隶陕西庆阳弘治中父正教授
周府因就试河南不遇还庆阳而棘闱且闭梦阳阑监场
使者大言梦阳不入试是斜无解首使者勉收之果举乡
试第一时年十八用年癸丑成进士授户部主事梦阳有
轶才双瞳炯若电抗论古今傲绝一世居燕中社集四方
名士㒷复古文词与信阳何景明互旗鼓时人称 李何

两人各自成家十八年䛇求谠言梦阳疏陈二病三害六
渐其二病一在元气大略谓今日士气张拱深揖呐呐不
吐一 (第 115b 页)
  (执贼曰而铜仁李耶思南李耶贼旧为铜仁辖铜/仁李善抚之故云从卒曰铜仁贼欲释之盘厉声)

  (曰予思南 李何
必绐之从弟邦政告急于德江长/官杨潮海潮海至盘已遇害邦政以石置树间记)
  (之久而树合生夹石夷人夜过 (第 5b 页)
养法良知原无一物自能应万物之变有
意有欲皆为有物皆为良知之障(鲁江/别言) 弘正间京师
倡为词章之学 李何
擅其宗先师更相倡和既而弃去
社中人相与惜之先师笑曰使学如韩柳不过为文人
辞如李杜不过为诗人果有志于心 (第 23b 页)
腊先府
君卒愈自放然慕奇名好谈孔文举郭元振李太白苏
子瞻文信国之为人如文举太白梦寐见之酷嗜词章
时传 李何
诗文辄自仿效又多忿欲躁动不知检尝著
格物论驳阳明先生之说年十九与欧阳文朝同砚席
最契时或觉非忽自奋为 (第 13b 页)
得释客氏夤缘复入宫将甘心于安焉时安奉旨掌司
礼监辞未赴王体乾即欲起攘之因忠贤以危言动客
氏曰尔我比西 李何
如势在骑虎无贻后悔西李者李
选侍也忠贤遂嗾给事霍继华劾之又令刘朝田诏等 (第 2b 页)

计也不如赴行在至德元载弃郡渡河至凤翔授御史
大夫时朝廷虽草昧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劾侍郎崔漪
谏议大夫 李何
忌都虞候管崇嗣等百官肃然两京复
帝遣左司郎中李选告宗庙祝署嗣皇帝真卿谓礼仪
使崔器曰上皇在蜀可乎器遽 (第 27b 页)
 当去姓书吴越王(按殷削潘承祐官爵仍书平/章可證见癸卯晋天福八年)○据
 书法镠既无罪则非克用行瑜比去爵书姓与王
 何
别故当补吴越王三字后书复钱镠官爵仿此(长/兴) (第 18a 页)
时李梦阳何景明等倡古文辞执政者嫉才欲摈斥之
公以文章复古为国家元气故于 李何
极其扶植得不
倾陷
公性行淳谨风度详雅义色法言不可犯干博通古今
自宋金元季及国初遗言故迹旁询博访历历 (第 76a 页)
节度使盖于时但许之耳/二月已云上以澄为滑州)
贞元元年七月马燧入朝请讨怀光(泌语曰臣但恐/邺侯家传称 李)
(何
故以太速为忧而卿能取也对曰臣为陛下忧不在河中/枭于帐下太速何足忧也臣能为陛下取之上曰未喻卿意)
(千 (第 11a 页)
 陆游南唐书及玉壶野史南唐近事诸书所载李氏
 种种陈书皆无岂水南未之见耶(姚士麟/见只编)
 张按一升也而忽潘忽徐忽 李何
据乎
 余忆徐知诰为安吉产而十年废学竟忘其出何书
 嘉平月二十五日康侯忽遣使录此纸遗予乃知其
 为钱 (第 14a 页)
 挺子旰之外姻也德寿宫庆典李为之草表以贺表
 文中有扬命二字既行矣熙之一日挟尚书以进谓
 挺曰导扬末命此顾命中语 李何
用之挺大惊追之
 不及由是李与旰皆恨之未几赵彦逾来蜀总计旧
 例西帅遣蜀官一员往迓则计使举以京秩熙之 (第 7b 页)
耳语(呫邹音蚩辄反嗫音汝/辄反说文附耳小语也)李将军地乎(按小颜云言/今既毁程令) (李何
地/自安)斩头陷匈(韦昭云言不避死/亡也汉书作穴匈)辟倪(上普系反下/五系反埤仓)
(云睥睨/邪视也 (第 6b 页)
   何副使景明(附孙侍郎洛文/)
景明字仲默信阳人也生有异质八岁即能诗年十二
以父任临洮驿丞乃随侍临洮临洮守李纪者闻其奇
召至门下甚器重为延师授春秋亡何即善说春秋归
又授尚书于兄景诏所甫数月即以尚书举乡试第三
时年十五也诸王公大人以其少而隽争迎致一见候
车日数十乘所遇观者如堵明年会试以文多奇字不
第入太学卒业归则祭酒翰林赋诗赠之踰岁为弘治

十五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与边李辈工古文辞皆相
振励而且尚节义鄙荣利并有国士之风焉梦阳又骏
发与景明齐名海内操觚之士皆宗尚之称 李何
云十
八年五月景明奉敬皇哀诏下云南云南君长及中贵
人咸请题咏比还馈遗犀象珍具悉谢不受是时逆瑾
用事景 (第 23a 页)
世诸儿祸变无常(伯思云一月/二十九日黄)
(门帖亦王氏书/而非大令也)
黄门陨背哀痛摧剥不自胜任柰何 李何
及书感塞父
姑告
(一作/念)外甥知(一作/欲非)问郗新妇更笃忧虑深 (第 10a 页)

有货矣然诡寄不须清花分必难禁也何者官
甲有优免之限则限外皆当役之田是不须清
也唯是赵析为钱张分与 李何
从而知之因立
花分之禁始而悬赏罚许首告吊卖契而自愿
并田者十之一既而对累年实徵查一旦亡去 (第 35a 页)
戴氏张一夐妻秦氏强行恩妻陶/高氏刘运刚/氏陶芳兰妻)
(汪/氏/氏戴大洽妻刘氏刘敬祖妻宋氏强响春妻 李/何
懋绹妻孙氏曹清妻刘氏曹亨领妻汪氏文)
(世簪妻/硕妻吴/熊氏王道桁妻马氏谢其智妻冯氏/氏王发祥妻高氏 (第 50b 页)
  妻王氏(阆中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曹顺继妻韩/氏孔传心妻刘氏王泽宣妻熊氏烈妇侯)
(某妻魏氏均嘉/庆年閒/旌)王士虎二女(长姑二姑苍溪人嘉/庆初为贼匪逼胁偕)
(行二女绐以好语梢前有峻崖同奋身跃下死时/同县罗玉书妻郑氏杨占凤妻李氏俱被掳不屈)
(死均嘉庆/年閒/旌)王宗永妻范氏(苍溪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赵心孔妻王氏文)
(中绣妻崔氏烈妇王公潮妻李氏/烈女罗秀姑均嘉庆年閒/旌)马何氏(南部人/嘉庆四)
(年贼匪破老君寨不屈被害同县高何氏高赵氏/何邓氏敬谢氏李张氏张杨氏罗刘氏向董氏向)
(陈氏马马氏黄邓氏黄李氏虎周氏何虎氏虎罗/氏邢李氏 李何
氏范向氏俱遇贼不屈死均嘉庆) (第 39a 页)
(周李氏袁许氏袁李氏李陈氏周滕氏李姜氏柏/黄氏柏谭氏柏袁氏滕罗氏陈曾氏李唐氏 李何)
(
氏陈文氏周刘氏唐陈氏唐钟氏唐周氏唐袁氏/陈胡氏李关氏张蒲氏张庞氏何冯氏何刘氏何)
(蒲氏何傅氏何彭氏 (第 24b 页)
氏陈程氏曹涨氏刘蒲氏杨周氏鄢杨氏鄢二女)
(白王氏刘陈氏颜吴氏朱向氏朱二女周罗氏罗/向氏童潘氏李周氏 李何
氏唐潘氏唐二女陈唐)
(氏李刘氏李谢氏罗秦氏罗大女罗二妹徐袁氏/徐罗氏徐贺氏周李氏周王氏周江氏李陶氏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