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卫大将军杜审肇免归私第恕博兴人事皇弟
光义于开封为判官颇尽裨赞尝谒宰相赵普会普宴
客阍者不通恕怒而去 普闻
之亟使人谢焉恕遂去不
顾普由是憾恕及上为审肇择佐贰普即请用恕光义
留之弗得居澶州几二年竟坐法诛投其尸 (第 19b 页)
班列言利用每独南向坐
以接京使犀玉带用红黄罗袋澶州黄河清郑州将用
为诗题试解举人利用判试官状言甚不逊 普闻
之召
至中书诘得其实复令上疏告之又京西转运使宋沆
初籍利用家获书数纸言皆指斥切害悉以闻普因劝 (第 9a 页)
  保福寺(在南丰县东门外南唐保大八年建宋治平中赐今额北倚乌石冈赵崇大书乌石山三字表
其门元大德元年圮于水明洪武十七年构大殿于故址二十四年归并福慧等十二寺为丛林复燬永
乐十一年建大殿增修讲堂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郑釴捐建山门存瞻田)


  安禅寺(在南丰县西理坊近江旧名禅丘寺宋治平中赐今额)

  祥光寺(在南丰县南台山左初 圆觉禅师
于此建塔名曰宝严塔院宋大观元年启建天宁圣节道场
有祥光发见因赐名绍兴二年革律为禅寺侧有蟠木轩屏云轩绍 (第 31b 页)
敢当此赐帝曰吾委遵诲
方面不以此为嫌也 帝自即位数出微行或过功臣
家赵普每退朝不敢脱衣冠一夕大雪向衣 普闻
扣门
声甚急出则帝立雪中普惶恐迎拜帝曰已约吾弟矣
已而开封尹光义至即普堂中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 (第 8a 页)
 (臣民普蒙慈泽愿垂恩逮等彼仆臣臣国先时人众/殷盛不为诸国所见陵迫今转衰弱邻国竞侵伏愿)
 (圣王远垂覆护并市易往反不为禁闭若见哀念愿/时遣还令此诸国不见轻侮亦令大王名声 普闻
扶)
 (危救弱正是今日今遣二人是臣同心有所宣启诚/实可信愿敕广州时遣舶还不令所在有所陵夺愿)
 ( (第 48a 页)
 塞雕弓硬月下翻营玉帐寒今日路傍谁不指穰苴

 门户惯登坛
 白居易城盐州 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
 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乌飞传赞
 闻
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赭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
 无人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
 夜捉生长去新城 (第 33a 页)
  广义(史称唐主遗普白金太祖以为可受及从善/来朝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唐之君)
  (臣皆服其伟度臣则以为不然密赉者正欲使 普/闻
之适足以愧其心如汉文之于张武是也不然) (第 67a 页)
之物列状上闻惟浚归白王王曰我入朝时荷主上
殊常之遇故左右大臣咸有馈物非独卢相也岂可见
人将溺而加石焉 普闻
之深自叹服(李至碑文曰王事/文穆晨昏定省一)
(杯之药必经其手一俎之羞必尝其味当时物议翕然/称之年十 (第 22a 页)
 (文/)
兴福院遵化里四年置旧产钱一贯二百三文

普济院胜平里同年置旧产钱七十七文
兴庆院忠信里七年置旧产钱六百二十二文
华严院观风里同年置旧产钱三百三十九文
药师院越城里八年置旧产钱二百六十五文
资圣院钦德里九年置旧产钱三百一十七文(曾记三/百四十)
 (文/) 普闻
院怀贤里太平兴国二年置旧产钱三百六十一
 文 (第 16a 页)
  门两石夹峙号石门前对幽石横敞飞阁岩窦嵌
  空堂宇半居其下大概如寒石山国朝大中祥符
  元年赐额
福应寺在县西南七十里旧名 普闻
汉乾祐三年建盖
  僧德韶第六道场国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第 26b 页)
 年改赐今额东一百步有越王城
普香教院在县西北五十三里乾德三年于古灵隐寺
 基上建开宝三年吴越给观音 普闻
院额开宝六年
 改赐今额 (第 41a 页)
见人将溺而加石焉汝等少年慎勿为此祸福我自当
之惟浚等惕惧而退 普闻
之召惟浚至深自叹服称王
宽洪大度事遂寝王博览经史手不释卷平生好吟咏
在国中编三百馀篇目曰政本国相元德 (第 26b 页)
 (𨼆哮吼无心露爪牙百兽自奔走清萨捶石云解虎/锡常闲饲虎石常在忘躯度有情 风几千载 潮)
 (音堂云潮来音 普闻
潮平音亦歇孰若此山堂潮音/未尝绝 讷斋云天道竟何言四序自流转乃知毗) (第 26a 页)
 ︹仙释︺︹唐︺五台禅师(名隐峰邵武邓氏子元和中将往/五台山路出淮西阻兵乃掷锡空)
(中飞身而过/后倒立而化)龙湖禅师(名 普闻
僖宗第三子至邵/武结庵居焉一日有老人)
(拜谒曰某此山之龙行雨不职当见罚愿垂救俄/为小蛇入袖至暮风雨 (第 31b 页)
 (姑寓此/山修道)鸡鸣山(在府城东二十里五代时卢绛叛入/闽居民未知避夜有鸡鸣山顶人皆)
 (起而贼适至一方/免扰攘之害故名)龙湖山(在府城西五十里绝顶有/龙湖泉下有宝乘院 唐僧)
 (普闻
者/尝居此)天马山(在府城西周十/五里其形如马)天池山(在府城东山/顶有池方广)
 (数/亩)白鹿 …… (第 3a 页)
 (师后二年化形于太一宫后复见于蜀有诗寄友人/曰昔游西太一今日返成都若问去来事云藏月影)
 (孤/)龙湖禅师(名 普闻
唐僖宗第三子往湖南石霜寺/恭禅及去付之曰汝逄乾即止逄陈则)
 (住来邵武问其山曰大乾问居者曰一道士姓 (第 21a 页)
。甲午,至西京。下诏曰:

  朕闻历代帝王,首推尧、舜;为人父母,孰比禹、汤。睿谋高出于古先,圣德 普闻
于天下,尚或卑躬待士,屈己求贤。俯仰星云,虑一民之遗逸;网罗岩穴,恐片善之韬藏。延爵禄以徵求,设丹青
赐之,承宗复命未几卒。次岁,普已罢中书令,故事,无生辰之赐,特遣普侄婿左正言、直昭文馆张秉赐之礼物。 普闻
之,因追悼承宗,秉未至而普疾笃。先是,普遣亲吏甄潜诣上清太平宫致祷,神为降语曰:「赵普,宋朝忠臣,久
  二宋在垣中,虽称兄弟,后各遇艰;在京同时者不多日,之普本以馆资在前,丙子以父艰回至,戊寅服未阕而玫转都垣,之 普闻
之不乐,遂成嫌隙。后入京,玫转大理少卿,之普历都垣,仅升仆少,益不乐。玫旋升太常,之普即升副宪,以傲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