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史部
右章钞(三十二部三/百四十八卷)
十种读经仪一卷(唐僧元/琬撰)无尽藏仪一卷 发戒缘起
二卷 法界僧图一卷 十不论一卷(并同/上)百愿文一
卷(元恽/撰)忏悔罪法一卷 礼佛仪式一卷(并元/琬撰)注戒本
二卷(唐僧道/宣撰)又疏记四卷 注羯磨二卷 又疏三卷
(僧法/砺撰)又疏记四卷 行事删补律议三卷 释门正行
忏悔仪三卷 释门立物轻重仪二卷 释门章服仪
二卷 释门归敬仪二卷 释门护法仪二卷 舍忏
悔仪一卷 轻重仪一卷 十诵私记十三卷(唐僧慧/旻撰)
僧尼行事三卷(慧旻/撰)尼众羯磨二卷 菩萨戒义疏四
卷 禅门规式一卷(僧怀/海撰) 无殷 垂诚十卷 水陆法事
仪式一卷 圆觉道埸修證仪十八卷(唐僧宗/密撰)
右仪律(二十九部/九十二卷 (第 45b 页)
十种读经仪一卷(唐僧元/琬撰)无尽藏仪一卷 发戒缘起
二卷 法界僧图一卷 十不论一卷(并同/上)百愿文一
卷(元恽/撰)忏悔罪法一卷 礼佛仪式一卷(并元/琬撰)注戒本
二卷(唐僧道/宣撰)又疏记四卷 注羯磨二卷 又疏三卷
(僧法/砺撰)又疏记四卷 行事删补律议三卷 释门正行
忏悔仪三卷 释门立物轻重仪二卷 释门章服仪
二卷 释门归敬仪二卷 释门护法仪二卷 舍忏
悔仪一卷 轻重仪一卷 十诵私记十三卷(唐僧慧/旻撰)
僧尼行事三卷(慧旻/撰)尼众羯磨二卷 菩萨戒义疏四
卷 禅门规式一卷(僧怀/海撰) 无殷 垂诚十卷 水陆法事
仪式一卷 圆觉道埸修證仪十八卷(唐僧宗/密撰)
右仪律(二十九部/九十二卷 (第 45b 页)
骀而不及矣遇与不遇又何疑哉呜呼见贤非难知之
难知之非难用之难用之非难特达难君人者诚以特
达为心假 无殷 宗之梦必自得说不然则虽使咎夔稷
契尽入其庭亦叶公之见龙反疑惧矣况氤氲之中乎
恍惚之际乎贞元九年予自镐 (第 42a 页)
难知之非难用之难用之非难特达难君人者诚以特
达为心假 无殷 宗之梦必自得说不然则虽使咎夔稷
契尽入其庭亦叶公之见龙反疑惧矣况氤氲之中乎
恍惚之际乎贞元九年予自镐 (第 42a 页)
夏立尸而卒祭(夏礼尸有/事乃坐)殷坐尸(无事/犹坐)周坐
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侑音又武音 无殷 言/此亦周所因于 也)
(武当为无声之误也方犹常也告尸行节劝尸饮/食无常若孝子之为也孝子就养无方养 (第 27a 页)
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侑音又武音 无殷 言/此亦周所因于 也)
(武当为无声之误也方犹常也告尸行节劝尸饮/食无常若孝子之为也孝子就养无方养 (第 27a 页)
至诚泰和人少于荆南当阳山玉泉寺事神秀秀之徒
众往往讥南宗曰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
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
付衣法岂徒然哉吾不能远去汝等可往曹溪质疑
师遂至韶阳随众参谒不言来处时六祖告众曰今
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师出礼具陈其事即誓依归
乃呈一偈祖然之寻回玉泉(同上)
南唐
无殷 福州人姓吴氏七岁依雪峰真觉出家年满受戒
游方抵筠阳谒九峰峰许入室初住禾山大智院学
徒济济述垂戒十篇江 (第 8b 页)
众往往讥南宗曰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
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
付衣法岂徒然哉吾不能远去汝等可往曹溪质疑
师遂至韶阳随众参谒不言来处时六祖告众曰今
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师出礼具陈其事即誓依归
乃呈一偈祖然之寻回玉泉(同上)
南唐
无殷 福州人姓吴氏七岁依雪峰真觉出家年满受戒
游方抵筠阳谒九峰峰许入室初住禾山大智院学
徒济济述垂戒十篇江 (第 8b 页)
至三百四十五斤之多似难定经制垂永久也合
无仍遵旧例照票行盐按盐徵税盖蜀省当兵燹
之馀地方 无殷 实之商不能骤行大引是以照旧
暂行小票以八百八十六万四千有零之盐徵税
银六千三十六两有零之数为 (第 28a 页)
无仍遵旧例照票行盐按盐徵税盖蜀省当兵燹
之馀地方 无殷 实之商不能骤行大引是以照旧
暂行小票以八百八十六万四千有零之盐徵税
银六千三十六两有零之数为 (第 28a 页)
招商亦不过令其承办至运脚仍须取给于官是
官运商运名虽异而实同且以官加之价而令商居
其名殊觉非体川省并 无殷 商恐其中转不无藉以
牟利何如官为明增价值俾小民知恩出自上踊跃
乐从乎著桂林即速据实覆奏 (第 21a 页)
官运商运名虽异而实同且以官加之价而令商居
其名殊觉非体川省并 无殷 商恐其中转不无藉以
牟利何如官为明增价值俾小民知恩出自上踊跃
乐从乎著桂林即速据实覆奏 (第 21a 页)
恩出自上踊跃乐从(臣)再四思维通盘合计现在各路
所用民夫不下数万今若官为加价势必三路军
粮全行照办以数万人之众按站加添所费实浮
于啇运查该啇等承领运值凡一切无业之人均
可雇觅设有逃失亦惟该啇等自行弥补非若各
州县之必需派拨有业粮民者可比且啇运之夫
并无口粮较之官运之按日支给米粮者亦为莭
省虽川省并 无殷 实之啇因脚价足敷雇觅俱愿
承充第该啇领价雇夫若复从中剋扣实非仰体
皇上加惠闾阎之意(臣)分饬地 (第 10a 页)
所用民夫不下数万今若官为加价势必三路军
粮全行照办以数万人之众按站加添所费实浮
于啇运查该啇等承领运值凡一切无业之人均
可雇觅设有逃失亦惟该啇等自行弥补非若各
州县之必需派拨有业粮民者可比且啇运之夫
并无口粮较之官运之按日支给米粮者亦为莭
省虽川省并 无殷 实之啇因脚价足敷雇觅俱愿
承充第该啇领价雇夫若复从中剋扣实非仰体
皇上加惠闾阎之意(臣)分饬地 (第 10a 页)
库全书
十国春秋卷三十三
检讨吴任臣撰
南唐十九
列传
僧休复 僧无殷 僧缘德 木平和尚
僧应之 僧文益 僧深 僧慧朗
僧智明 行因禅师 僧清禀 僧行 …… (第 1a 页)
僧玄寂 小长老
僧休复北海王氏子也幼出家十九纳戒烈祖创清凉
道场延居之保大元年十月朔致书辞元宗取三日夜
子时入灭元宗令本院至时击钟及期众集休复端坐
警众曰无弃光影语绝而逝时元宗闻钟声登高台遥
礼深加哀慕收舍利建塔焉 僧无殷 福州人俗姓吴氏七岁从雪峰出家后往吉州 (第 1b 页)
禾山学徒云集元宗召而问曰师从何处来 无殷 曰禾
山来曰山在甚处 (第 2a 页)
无殷 曰人来朝凤阙山岳不曾移元
宗重之诏居东都祥光院复乞入山以翠岩栖止焉建
隆元年卒谥法性禅师
僧缘德临安 (第 2a 页)
十国春秋卷三十三
检讨吴任臣撰
南唐十九
列传
僧休复 僧无殷 僧缘德 木平和尚
僧应之 僧文益 僧深 僧慧朗
僧智明 行因禅师 僧清禀 僧行 …… (第 1a 页)
僧玄寂 小长老
僧休复北海王氏子也幼出家十九纳戒烈祖创清凉
道场延居之保大元年十月朔致书辞元宗取三日夜
子时入灭元宗令本院至时击钟及期众集休复端坐
警众曰无弃光影语绝而逝时元宗闻钟声登高台遥
礼深加哀慕收舍利建塔焉 僧无殷 福州人俗姓吴氏七岁从雪峰出家后往吉州 (第 1b 页)
禾山学徒云集元宗召而问曰师从何处来 无殷 曰禾
山来曰山在甚处 (第 2a 页)
无殷 曰人来朝凤阙山岳不曾移元
宗重之诏居东都祥光院复乞入山以翠岩栖止焉建
隆元年卒谥法性禅师
僧缘德临安 (第 2a 页)
方曰弥勒为甚么却遣见文殊师曰道广无涯逄人
不尽至唐大顺正月初告众曰吾本约住此十年今
化事既毕当即行矣斋毕声钟端坐长往谥元贞禅
师 禾山 无殷禅师 从雪峰出家依之后具谒九峰
许以入室南唐李主昪召见特蒙礼遇嗣主璟赐号
澄源命居洪州翠岩时上蓝亦虚其 (第 17a 页)
不尽至唐大顺正月初告众曰吾本约住此十年今
化事既毕当即行矣斋毕声钟端坐长往谥元贞禅
师 禾山 无殷禅师 从雪峰出家依之后具谒九峰
许以入室南唐李主昪召见特蒙礼遇嗣主璟赐号
澄源命居洪州翠岩时上蓝亦虚其 (第 17a 页)
例给票,无许往他处售卖。」六年,谕:「前因新疆各城运茶,前将军等请给引招商纳课。兹据庆祥等奏称,各城 无殷
实之户,若遽令承充官商,必致运课两误。著北路商民专运售杂茶,并在古城设局抽税,即以所收银抵兰州茶商课
良价《大乘经要》一卷
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
光仁《四大颂》一卷
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 无殷《 垂诫》十卷
神清《参元语录》十卷
智月《僧美》三卷
惠可《达摩血脉》一卷
靖迈《古今译经图纪
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
光仁《四大颂》一卷
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 无殷《 垂诫》十卷
神清《参元语录》十卷
智月《僧美》三卷
惠可《达摩血脉》一卷
靖迈《古今译经图纪
前增数十倍,至顺元年经费缺二百三十九万馀锭宜节无益不急之费,以备军国之用。」又言:「军站消乏,佥补则 无殷
实之户,接济则无羡馀之财,倘有征行。必括民间之马,苟能修马政,亦其一肋也。今西越流沙,北际沙漠,东及
十九万馀锭。宜节无益不急之费,以备军国之用,苟能三分损一以惠民,夫岂小哉!」又言:「军站消乏,签补则 无殷
实之户,接济则无羡馀之财,倘有徵行,必括民间之马,苟能修马政,亦其一助也。方今西越流沙,北际沙漠,东
同立合约字人结首林日郎,圳户吴开成、邱德贤,佃人吴清、林喜等。窃维开田必先开水,上开国课,下泽民生,所关甚重。兹成等结内清水沟各佃埔地分垦已久,因 无殷
实之人出首穿凿水圳,前经成等鸠工开筑,祗因心力不齐,工本浩大,虽有兴工,未 (第 1177 页)
拄,免致坍塌.若再延至秋霖之候,一经台风霪雨,势必损裂愈多.工程浩大,修理为难.卑邑内山新辟之区,既 无殷
绅、富户可捐,又无粮赋、杂项可拨,至津贴仅敷卑署一切食用经费,月领月销,毫无积储,请帑既违例章,筹垫 (第 51 页)
须及早购办铁甲船,以免临时筹措不及等因。而谤生尤循环无端;甚有谓臣藉此图利者。其实臣疏中原指明闽、台 无殷
实洋商可以承办铁甲船,必须由南北洋举办,方无流弊也。虽屡蒙圣主鉴其无他,不加谴责。然众毁铄金,积羽沉 (第 9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