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天皇陛下夫也
皇嗣陛下子也当传之子孙为万世计陛下承天皇顾
托而有天下又立承嗣臣见天皇不来食矣后乃止 张易之
尝从容问自安计于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
章事狄仁杰仁杰曰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会后欲
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 …… (第 10a 页)
兵革汉文守之以廉
谨卒不能苏复大训是以景武昭宣天资甚美才可以
免祸乱哀平之间则不能虞篡弑矣然而惠帝废 易之
际犹赖羽翼以胜其邪心是后有国之君议教化者莫
不以兴廉举孝设学崇儒为意曾不知教化之不行自 …… (第 17b 页)
设百官以分职然后人心大定宗社永宁有国家者不 易之
道也陛下嗣膺大宝四年于兹矣而储闱未立典
策不行是开窥觎之端乖重慎之义非所谓承宗庙重
社稷也且汉魏故事 …… (第 20b 页)
心大定宗社永宁有国家者不 易之
道也陛下嗣膺大
宝四年于兹矣而储闱未建典册不行是开窥觎之端
乖重谨之义非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也宪宗依所请 …… (第 23b 页)
多忌讳不于治安之时豫为长远之谋此患难所从
而生也窃观汉室以至有唐简策所载帝王即位则立
太子此乃古今不 易之
道也其或谦让未暇则有司请
之所以尊宗庙重社稷皆国家莫大之庆矣未闻人主
以为讳恶也及唐中叶以来人主始有 (第 37b 页)
武后时魏元忠为 张易之
兄弟所构狱方急苏安恒独
申救曰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济其心能进天下之善
故除其恶不然则鬼神冯怒阴阳纷舛陛 …… (第 16a 页)
以为暗君邪正糅
进狱讼冤剧何昔是而今非邪居安忘危之失也窃见
元忠廉直有名位宰相履忠正邪佞之徒嫉之若雠
兄弟无功无德但以冯附不阅数期位势隆极指马 …… (第 16a 页)
献蒲先害善良自元忠下狱人人偶语谓 易之
交乱且
及四国烈士抚髀忠臣钳口惧 (第 16b 页)
易之
之权恐先谏受戮
虚死无名况贼虏方彊赋敛重困而自纵谗慝摇变遐
迩臣恐四夷低目窥觇为边鄙患百姓托义以清君 …… (第 16b 页)
无使骄横为社稷之忧疏奏 易之
等大怒遣刺客邀杀
之赖凤阁舍人桓彦范等悉力营解乃免
明堂灾沂州刺史韦承庆上疏谏曰以文明垂拱后执
政者 …… (第 17a 页)
有所长必有所短材有所合亦有所暌曲成则品
物不遗求备则触类皆弃是以巧梓顺轮桷之用故枉
直无废材良御适险 易之
宜故驽骥无失性物既若此
人亦宜然其于行能固不兼具前志所谓千年一圣五
百年一贤者才难不其然乎夫惟圣人方 (第 40a 页)
之神不足以屈天
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招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久视元年以 张易之
为奉宸令每内殿曲宴辄引 (第 6a 页)
易之
昌宗饮博嘲戏昌宗衣羽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太后
选美少年为奉宸内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陛下内
(第 6a 页)
易之
昌宗足矣而侯祥等明自媒衒求入供奉丑慢
无耻臣职谏争不敢不奏太后劳之 …… (第 6a 页)
武后时魏元忠为洛中长史 张易之
暴奴乱都市元忠
杖杀之及为相尝面奏臣承之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
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乃 …… (第 6b 页)
子为久长太后怒元忠
谋反下元忠狱竟坐贬元忠高要尉元忠入辞上言曰
臣老向岭南十死一生但陛下必思臣言因指 易之

宗曰此二小儿终为乱阶
时桓彦范为司刑少卿张昌宗引妖人迎占言计不轨 …… (第 6b 页)
瞻之美出为蜀州
刺史
中宗时崔日用与薛稷争于上前稷曰日用倾侧附武
三思非忠臣卖友邀功非义士日用曰稷附 张易之

楚客非倾侧而何上两罢之 (第 10b 页)
臣等所见谓
宜正国之法寘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
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时大夫魏元忠为 张易之
构谪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
率独孤祎之祖 (第 35a 页)
易之
怒使人上急变告贞慎等与元 …… (第 35a 页)
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中书舍人李至谏
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不 易之
法也按将军去荣以朔方偏裨提数
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
荣善守陜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 …… (第 38a 页)
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 易之
耶诏可
代宗时御史台请天下断狱一切待报唯杀人许偿死
论徒者得悉徙边京兆尹严郢奏言罪人徙边即流也
流有 (第 39a 页)
土不宁可为虑也夫持大国者不可以小治事广
者不可以细分人主所务弗检常法愿曲赦河北一不
问罪诏可
中宗时 张易之
诛议穷治党与监察御史张廷圭建言
曰自古革命务归人心则以刑胜治今唐历不移天地
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 (第 8a 页)
易之
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 …… (第 8a 页)
地无垠之施而窃有惑焉臣闻古
先帝王躬虑狱囚皆以决诉冤滞非特专宥过戾也迫
隆冬缘亢旱则或行之非一定而不 易之
制也向者国
家行之比三年矣编户之民习蹈前事咸知指时月轻
触宪度岂非屡行之乃滋而为弊夫法者天下大公之 (第 23b 页)
 公武德中晋应国公咸亨中晋王爵武后时追册先

 天中仍为太原郡王
平阳郡王敬晖神龙元年以诛 张易之
昌宗功封平阳
 郡公寻晋王二年武三思诬杀睿宗初复爵
高平郡王武重规天后时封中宗初降浍国公
高平郡王武 …… (第 5a 页)
 东郡公子律师孙承禄袭
长平郡公张亮以秦府旧功封贞观五年晋鄅国公

上党郡公长孙涣无忌子
平阳郡公薛仁贵显庆三年封河东县男乾封中以征
 高丽功晋封子讷开元二年以破吐番功复封
安邑郡公薛伯阳稷子尚仙源公主封
河东郡公杨执中神龙初以诛 张易之
功封
云中郡公慕容道奴本吐谷浑开元初归款封
雁门郡公苾悉颉力本郁射施开元初归降封
平城郡公高拱毅本高 (第 10a 页)
 时上书言兵务授秘书省正字圣历二年拜凤阁侍
 郎同平章事检校并州长史相王为并州元帅又以
 元忠为副时奉宸令 张易之
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
 元忠笞杀之权豪莫不敬惮突厥与吐蕃犯塞加大
 总管拒之元忠在军无所克获然亦未尝败 (第 43b 页)
 以严称吏不敢犯
邓义高宗时为祁县令有异政邑人刻石颂之
张柬之字孟将襄阳人登进士第调清源丞永昌元年
 以贤良召时年七十馀对策第一狄仁杰姚崇荐之
 累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诛 张易之
昌宗以功擢天
 官尚书同三品封汉阳郡王加特进为武三思所诬
 贬泷州卒景云中赠中书令谥文贞
韦安石京兆 (第 16b 页)
 尘外之意武后时迁利州遇害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武后时自御史左迁平遥尉复拜

 御史预诛 张易之
进户部侍郎寻贬儋州司马仰药
 卒景云初赠左御史大夫
李道坚灵夔孙嗣鲁王景龙中汾州刺史历授河南采
 访 (第 10a 页)
 晋蒲二州刺史历荆府长史累降玺书褒美以右羽

 林将军与诛 张易之
封弘农郡公睿宗初迁刑部尚
 书改封魏国公致仕卒谥曰忠
 阌乡杨元琰仕至刑部尚书封魏国公永乐杨元琰
  (第 51a 页)
 二百疋赏清廉也
李元嘉高祖子封韩王垂拱中刺绛州与越王子冲图
 举兵冲败元嘉至京师谋泄后逼令自杀
李湛义府幼子沈厚有度袭河间郡公则天末与敬晖
 等诛张昌宗 张易之
神龙中为绛州刺史累拜左领 (第 53b 页)
 以旌其忠召拜鸾台侍郎复同平章事时发兵戍疏
 勒四镇百姓怨苦仁杰疏谏又请废安东复高氏为
 君省江南转饟不纳 张易之
尝从容问自安计仁杰
 曰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会武三思图为嗣后问 (第 52b 页)
 治干闻玺书劳之多赐物段长安二年授中台右丞
 张柬之引为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神龙元年正月
 率羽林兵与桓彦范等将骑五百人斩 张易之
张昌
 宗于集仙庑下明日中宗复位加金紫光禄大夫为
 侍中平阳郡公实封五百户进封齐国表请诸武王
 者悉 (第 42a 页)
降爵繇是皆为公三思愤俄封平阳郡王加特
 进罢政事初 易之
已诛晖苦请收诸武不从三思浊 (第 42a 页)
 吴泽射杀驿使髡民女发为剃州不能劾季昶杖杀
 之然后布恩信甄表善良自给事中数月为御史中
 丞入为雍州长史迁文昌左丞为洛州长史预诛

 易之
等劝桓彦范曰二凶虽诛产禄犹在请除诸武
 彦范不能断季昶叹曰吾无死所矣以功进户部侍
 郎五王失柄出为荆 (第 15a 页)
 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

 更夺袍以赐 张易之
败贬泷州参军事逃归洛阳以
 讦张仲之擢鸿胪主簿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下迁
 汴州长史改越州长史颇自力为政 (第 28a 页)
 州刺史复为天兵中道大总管还为左金吾卫大将

 军终卫尉卿延秀就婚突厥久不得归神龙初还封
 柏国公左卫中郎将尚安乐公主以太常卿兼右卫
 将军封 恒国公
后诛于肃章门攸望以太府卿贬死
 春州诸武属坐延秀诛徙者略尽独载德子平一以
 文章显与攸绪常避盛满故免 (第 23b 页)
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
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
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而 张易之
昌宗 (第 36b 页)
 露花濯锦(续书品优劣/)
薛稷书慧普寺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乃如
 柰重儿握蒸饼势信老杜不能书也(海岳名言/)
长安初 张易之
奏天下义工潢治秘府图书乃密使摹 (第 14a 页)
武太后圣历二年/正月署控鹤府监)
(一员从三品丞一员从六品主簿一员从七品控鹤左/右各二十员从五品下以 张易之
为控鹤监统左控鹤)
(出入供奉以麟台监张昌宗统右控鹤内供奉久视元/年六月改控鹤监为天骥府其月二十五日 …… (第 5b 页)
阶别设主判之官以/典事惟太府则否其职悉入三司诸案故主判之任罕)
(置与会要/或异当考)卿掌财货出纳贸 易之
事凡贡赋之输于京
师者至则别而受之供君之用及待边费则归于内藏
供国之用及待经费则归于左藏(应禄赐以法 (第 24a 页)
司马/钟二人而已)当时复有为员外刺史者(永昌中成王李/千里历迁襄州)
(员外刺史神龙初以谯王重福之妃 张易之/
甥也贬重福为濮州员外刺史皆不领州务)开元中定
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
四辅(同华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