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政書類
史評類
職官類
正史類
編年類
雜史類
默然
文帝颇出游猎御史大夫王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
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
后践墀 张弧
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 (第 21a 页)
    以通典注所引之典故悉改为按语大书更
    为草率矣艺文略则分门太繁又韩愈论语
    解论语类前后两出 张弧
素履子儒家道家
    两出刘安淮南子道家杂家两出荆浩笔法
    记乃论画之语而列于法书类吴兴人物 (第 5b 页)
  也隋书经籍志所录易类六十九部公武今所有
  五部而已关朗不载于目乾凿度自是纬书焦赣
  易林又属卜筮子夏书或云 张弧
伪为然则隋志
  所录舍王弼书皆未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之
  说时可见其大旨唐录称鼎祚书十七卷今所有 …… (第 14b 页)
 其言近而不笃然学者尚异颇传习之

  晁氏曰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
  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 张弧
伪作
  陈氏曰按隋唐志有卜子夏传二卷残阙陆德明李
  鼎祚亦时称引考汉志初无此书有孙坦者为周
   …… (第 20a 页)
  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
  伪矣书不传于今今号为子夏传者崇文总目知
  其为伪而不知其所作之人予知其为 唐张弧

  易也晁之言云 (第 20b 页)
张弧
有王道小疏五卷见馆阁
  书目云唐大理评事亦不详何时人 (第 20b 页)
  二亲历五十年后连遭大丧哀毁骨立墓在深山
  素多虎患佩庐于旁皆驯伏无犯人多嗟异 雍
  正六年  旌表
   张弧
和州人母病祷神乞以身代梦神允其请弧
  旋卒母果愈
  晏璧生含山人贡生历任繁昌蒙城潜山训导事 (第 28a 页)
  新建勋业气节文章皆可甲世特多讲学一事谗

言惟兴彝尊少闻先君子之言矣心斋颜子之学
也良知不动心孟子之学也大学思复戴郑之旧
定论几息鹅鹿之争仁知之见各殊杨墨之归斯
受其后流而为禅者门弟子之过也今就先生之
诗观之其过濂溪祠云瞻依多少高山意曾向图
书识面真读易云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题武
彝壁云溪流九曲初谙路精舍千年始及门示程
毕二子云紫阳山下多豪俊应有吟风弄月人则

先生何尝立意树帜 张弧
与洛闽诸儒异乎乃訾
訾之口以先生学术未纯并先生大节疑焉素丝
欲染为缁彼谮人者亦太甚矣(朱彝尊诗话) (第 42a 页)
 夏撰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

 者止杂卦景迂云 张弧
伪作(读书/志)
诗序(卜子夏与/毛苌合作)
 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未
 尽毛公更 (第 7a 页)
 晁说之曰古今咸谓子夏受于孔子而为易传然太
 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伪矣
 书不传于今今号为子夏传者 唐张弧
之易也弧唐
 大理评事亦不详何时人
 晁公武曰子夏传唐艺文志已亡今此书约王弼注 …… (第 4b 页)
    又按孙坦疑是杜邺徐几赵汝梅疑是邓彭
    祖盖两人俱字子夏也然绎其文义总不类
    汉人文字并不类唐人文字谓为 张弧
所作
    恐非今本
周易子夏十八章伪本
  一卷(崇文总目三卷/) (第 9b 页)
 曹学佺曰蕤梓州人李白尝师事之所谓赵徵君也

张氏(弧/)周易王道小疏
  宋志五卷(绍兴书/目十卷)
   佚
    按世所传卜子夏易晁景迂谓是 张弧
伪作
    而弧自有王道小疏惜其书不传无从辨其
    辞旨之异同也弧未详何时人所著素履子
    …… (第 13a 页)
 学者也隋书经籍志所录易类六十九部今所有五
 部而巳关朗不载于目乾凿度自是纬书焦赣易林
 又属卜筮子夏书或云 张弧
伪为然则隋志所录舍
 王弼书皆未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
 其大旨唐录称鼎祚书十七卷今所有止十 (第 17a 页)
 斗郑天宿斗衡魏天宿牵牛唐天宿奎娄秦
    天宿白虎气生玄武陈天宿大角桧国天宿
    招摇曹天宿 张弧
其所载国次星野与淮南
    子诸书不同
礼纬
  隋志郑玄注三卷
   佚
 毛奇龄曰王制正义引礼 (第 14b 页)
 宁苔村诸贼皆畏履祥不敢肆兵备道李材治兵岭
 西履祥年六十馀矣召见之抵掌谈兵犹勃勃也殁
 后路人若见其策马 张弧
讨贼云(以上/恩平)
 庞尚鸿字少襄都御史尚鹏之弟嘉靖间起家广宁
 贡籍入都即上书政府请发赈授盐城司 (第 72a 页)
  德琮晕头陀白云和尚
德琮俗姓杜唐拾遗甫之后也僧嵩山慱通内外典脩坚
永乐初西番一僧至自誇淹洽可为王者师上怫念中国
溥大宁出番下或言上德琮奉诏至设两高几对难诏诸山
名僧咸来观观万人西番口悬河贯穿经史如诵琮应对
颇讷众怯之有顷忽问西僧谛字何义西僧费拟议琮乃
大声训解鸠大藏探儒书历示以字学之义曰此而不知何
用僧为西僧惭下几谢服辞去上喜即日援左善世为作
室鸡鸣山居德琮年五十七说偈示寂诏起塔于山之阴
赐御祭者三嗟乎拾遗数十世后其馀教犹能拄番

晕头陀住宝香山庞眉趺坐一岩下仁宗为太子时监国南
京出猎逐二虎一虎负岩僧以衣覆而抚之如驯犬左右 张弧
矢射之僧笑不顾监国惊异问何僧曰晕头陀也旦
曰大人福薄何不随吾出家监国不应己建兴善寺居之
不久辞去不知 (第 15b 页)
子夏书或云 张弧
伪为然则隋志所录舍王弼书皆未
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其大旨唐录称
鼎祚书十七卷今所有止十卷而 (第 10a 页)
 躬圣神文武之全自生民所未有
 握禄位名寿之契与造物者同游
 凝神而四序成功
 恭已而万灵受职启图书之秘钥百家尽入寰中
   弧
矢之威弦九译胥归
 阙下箕风毕雨民有欲而必从喙息跂行物并生而
   不害广矣大矣天之无不覆也皇哉唐哉 (第 2a 页)
石以垂无极因作迎享送神之诗俾歌以乐焉大明丽
天万国明赤符飞腾策六丁惟王翊运天降精身薄日
月骑斗衡挟矢 张弧
扫欃枪助帝驷伐基隆平气压昆
崙荡沧溟出入星纬无留行劲涉滇海縻长鲸长鲸既
歼波浪腥龙蛇走陆杀气横嘘阳吹 (第 477b 页)
南历右梃下梃在层峦之上有孤石云举临崖危峻
可高百馀仞牧守所径命选练之士弯 张弧
矢无能
届其崇标者其水东合流入濡濡水又东南五渡水
注之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径其县故城西本
三会城也 (第 22a 页)
 论著唐刘子元知其伪矣书不传于今今号为子夏

 传者崇文总目知其为伪而不知其所作之人予知
 其为 唐张弧
之易也晁之言云尔 (第 6a 页)
张弧
有王道小疏
 五卷见馆阁书目云唐大理评事亦不详何时人
京房易传三卷积算杂占条例一卷(案晁公武曰隋志 (第 6a 页)
   易乾凿度二卷
右旧题苍颉修古籀文郑氏注按唐四库书目有郑
注书诗纬及有宋均注易纬而无此书其中多有不可
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昔通儒谓纬书伪起哀平光武
既以谶立故笃信之陋儒阿世学者甚众郑玄何休以
之通经曹褒以之定礼历代革命之际莫不引谶为符

瑞故桓谭张衡之徒皆深疾之自符坚之后其学殆绝
就使其尚存犹不足保况此又非真也
   卜子夏易十卷
右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已亡子夏书今此书约王
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 唐张弧
伪作
   京房易三卷右隋有汉京房章句十卷此书旧题 …… (第 5a 页)
朗易不载于目乾凿度自是纬书焦赣易林又属卜筮
子夏书或云 张弧
为然则隋志所录舍王弼书皆未
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 (第 6b 页)
  上始为微行
或问人君之微行始于武帝欤曰吴王欲从民饮酒伍
子胥諌以白龙鱼腹有豫且之患赵武灵王诈为使者
入秦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吴赵皆列国之君

然吴有从諌之善不敢纵逸也赵有略地之谋非为淫
乐也若贵为天子内有三朝五门之严外有千乘万骑
之卫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 张弧
而后登舆清
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所以尊帝王
之威肃臣民之瞻也武帝以尚书为朴学弗监无逸之 (第 12b 页)
 易传十一卷(施孟梁/丘三家) 易传十卷(干/宝)
 易传一卷(关/朗)    易传十二卷(僧一/行)
 子夏易传十一卷 (张/弧)
 易传十卷(陆希/贤)
 周易外传二十二卷(高/定)易传十卷(程/颐)
 易传九卷(苏/轼)     …… (第 2b 页)
 周易会通正义三十二卷(纵康/□)

 周易新传疏十卷(阴弘/道)周易王道小疏十卷 (张/弧)
 周易广疏三十六卷(勾/徽)周易异义一卷(许/慎)
 周易几义一卷(萧/伟)  周易发义一卷(萧 (第 9b 页)
 故曰比今本作地藏水而泽水得地而安但小异尔
 束帛戋戋作残残又云五匹为束三玄二纁象阴阳
 今本无此文盖后人附益者多景迂晁氏曰 唐张弧
 
伪作孙氏曰汉杜子夏之学唐司马氏曰七略有子
 夏传(十录六卷或云韩婴或/云丁宽中经簿四卷)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