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之且曰吾功行已成四月之望当上升届期珍果/冲举倏至长安见隋文帝自言飞升事帝未信遣)
  (使访之悉符所言遂为建二观后唐高宗时遣使/取经并钟磬以进珍言果验宋治平中赐额延真)
  唐无相禅师(益州人住成/都净因寺)
  华亭船子和尚(住净/众寺)
  王 柯(字野山青城人母丁氏梦大星照身生柯/幼而颖悟长而仁慈见老 (第 69a 页)
 图经缙云山在县西北百三十里其山高耸多林木
下有温泉分东西流相传黄帝于此合药陶宏景水仙
赋曰增城瑶馆缙云琼阙黄帝所以觞百神也方舆胜
览即谓之巴山矣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
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缙云氏高辛
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出于巴賨以禦魑魅名基于此
山有九峰宝塔峰最著亦阿育王塔八万四千之一也

迦叶尊者于九峰顶上示一十三足又饬袈裟印文于
狮子峰 按感通录缙云寺即古相思寺也以此山有
相思崖生相思竹形如桃钗矣吴均春秋渝州西百里
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迹十三皆长三尺许阔一尺一寸
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馀步贞观二十年十月
寺侧泉内忽出红莲花面广三尺游旅往还无不叹讶
经月不灭高僧传隋 无相禅师
渡笠唐慈应禅师受记
二龙处矣 缙云传胜录云宋初慧欢禅师住持太宗 (第 9b 页)
一胡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口如家畜类由是颇
形奇异如 无相大师
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寂预诫
众曰外来之宾宜洒扫以待之明日果有海东宾至焉
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本黄冠也景 …… (第 16a 页)
计若鱼龙
之会渊泽也以天宝五载四月十一申时示灭于安国
寺石楞伽经院享寿五十六僧夏三十六
唐成都静众寺 僧无相
新罗国人也是彼土王第三子
以开元十六年至中国玄宗召见𨽻于禅定寺后入蜀
资中谒智诜禅师入深谷嵓下坐禅 (第 18b 页)
 蜀中广记卷八十三
            明 曹学佺 撰
 高僧记第三
  川西道三
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初得法于 无相大师
乃居南阳
白崖山专务宴寂经累岁学者渐至勤请不已自此垂
诲虽广演言教而惟以无念为宗时相国杜鸿渐出抚 …… (第 1a 页)
一切学道人随念
流浪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
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沈不浮无为
活泼泼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触 …… (第 3b 页)
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释神会俗姓石本西域人也至性悬解明智内发大璞
不耀时未知之年三十方入蜀谒 无相大师
利根顿悟
冥契心印 (第 6b 页)
无相
叹曰吾道今在汝矣尔后德充慧广郁
为禅宗其大略寂照灭境超證离念即心是佛不见有
身当其凝闭无象则土木其质 …… (第 6b 页)
夏全身塔于寺之左
杨天惠北溪院化僧龛记云化僧者初不识谁何苍颅
黧面去来郫繁间甚熟市人盖多见之而 无相
问讯者
崇宁五年十二月二日晨从外来乞食城中如故常洋
洋也视日欲昃辄囊其衣若将去行次廛东小息于逆
旅马 (第 28a 页)
程自是于道路上用工不倦寿九十二五世昌盛
隋涪州相思寺 无相禅师
者不知何来忽至山寺随众
而已不异恒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侧有铭
方五尺许字如掌大都不可识下有佛迹 (第 10a 页)
  川北道一
观音菩萨化身有宋元祐中守普州知安岳县事赵嗣
业记曰大唐克幽禅师俗姓李氏其先陇西人因官入
蜀家于遂之长江县幼玩世典有志于仕而缘在于佛

因以得疾见猛焰相逼遂发志出家求无上道应念火
灭疾亦寻愈往依成都净众寺 无相大师
金和尚而师
资道合投针相契就削发圆 (第 1b 页)
无相
即授以心要师亦
灵根宿植言下顿悟 (第 1b 页)
无相
谓师汝如香象渡河深通我
愿付法之最当在汝也遣往彭门白鹿山结庵而居 (第 1b 页)

一日谓众曰东雷鸣矣众莫之测会杜公济节度东
川果钦师道延请归住持遂之石佛寺说法为人大历
七年忽现瑞相身 (第 1b 页)
 ︹寺观︺圣寿寺(在成都县西南唐为空慧寺后/改龙渊宋大中祥符间改今名)金花寺
(在成都县西南明统志即司马相如故/宅刘宋时有僧持金花王像至此因名)梵安寺(在/成)
(都县西南五里与杜甫草堂相接本名浣花寺唐/大历中建宋时祷雨有验改今名俗呼草堂寺)
(本朝康熙/四年修)净众寺(在成都县西北一名万福寺唐/开元十六年新罗国 僧无相
募)
(建有巨钟/重千钧)昭觉寺(在成都县北唐建即孟蜀宣华/苑故址/本朝康熙五年修有)
(圣祖仁皇帝 (第 48a 页)
 (党是/何人)宿觉(瑞安人居帆游山访道于曹溪六祖一见/语契而去世谓六祖而下著见者三人南)
 (岳怀护青原行思永嘉宿觉/唐赐谥 无相大师
塔名净光)元布袋(此庵禅师景元/永嘉人参蒋山)
 (圆悟有得悟曰我这里师禅都被元首座/作一布袋盛去了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