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
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
业所由不敢忘也 封德彝 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文德
岂足比乎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
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第 35a 页)
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
业所由不敢忘也 封德彝 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文德
岂足比乎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
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第 35a 页)
何辇毂下先弃刑书乎
帝嘉纳
太宗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
入东上阁门出阁后临门校尉始觉 尚书右仆射封德
彝
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
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駮曰校尉不觉
无忌带刀入内同 …… (第 24b 页)
宪司所决若当㩀法罚铜未为得中太宗曰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
戚更欲挠法耶更令定议 德彝 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
议胄又駮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 …… (第 25a 页)
此
计者于财利小益于德义大损臣诚智识浅短窃为陛
下惜之伏愿少览臣言详择利益冒昧之罪臣所甘心
令简点使 右仆射封德彝 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 …… (第 26b 页)
入军敕三四出徵执奏以为不可 德彝 重奏今见简点
使云次男内大有壮者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虽未
十八身形壮大亦取徵又不从不肯署敕太宗召徵及 (第 27a 页)
帝嘉纳
太宗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
入东上阁门出阁后临门校尉始觉 尚书右仆射封德
彝
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駮曰校尉不觉
无忌带刀入内同 …… (第 24b 页)
宪司所决若当㩀法罚铜未为得中太宗曰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
戚更欲挠法耶更令定议 德彝 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
议胄又駮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 …… (第 25a 页)
此
计者于财利小益于德义大损臣诚智识浅短窃为陛
下惜之伏愿少览臣言详择利益冒昧之罪臣所甘心
令简点使 右仆射封德彝 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 …… (第 26b 页)
入军敕三四出徵执奏以为不可 德彝 重奏今见简点
使云次男内大有壮者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虽未
十八身形壮大亦取徵又不从不肯署敕太宗召徵及 (第 27a 页)
四裔
唐高祖武德三年谓左右曰名实须相副高丽虽臣于
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温彦
博等谏曰辽东本箕子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
国与外域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乃止
五年突厥寇并州命太子建成秦王世民禦之唐主谓
群臣曰和战孰利郑元璹曰战则祸深不如和利 封德
彝 曰突厥恃兵革之众有轻中国之意若不战而和示
之以弱明年将复来臣愚以为击之既胜而后与和则
恩威兼著矣唐主 …… (第 1b 页)
赠遗无算今汝可汗
背盟入寇于我无愧汝为彼臣理宜諌止何得全忘大
恩自誇强盛我今先斩汝矣思力惧而请命萧瑀 封德
彝 请礼而遣之上曰不然今者放还必谓我惧乃遣囚
之上乃自与高士廉房玄龄䓁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
利隔水而语责以 …… (第 3a 页)
仆射长孙无忌曰寇不犯塞而弃信劳民非
王者之师也上乃止
突厥寇太原且遣使和亲帝问计群臣咸请许之可纾
战 内史舍人封伦 曰不然彼有轻中国之心谓我不能
战若乘其怠击之势必胜胜而后和威德两全今虽不
战后必复来臣以为击之便诏可 …… (第 4b 页)
可汗既自失国牙帐已无携挈伤残寄命他
所嗢没斯等迫于饥困各欲求生田牟执称背国亡命
是去年为恶徒党都似与 德彝 雪屈为党项报雠察其
用情殊非体国此不可二也汉宣帝五凤中匈奴大乱 (第 57b 页)
唐高祖武德三年谓左右曰名实须相副高丽虽臣于
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温彦
博等谏曰辽东本箕子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
国与外域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乃止
五年突厥寇并州命太子建成秦王世民禦之唐主谓
群臣曰和战孰利郑元璹曰战则祸深不如和利 封德
彝 曰突厥恃兵革之众有轻中国之意若不战而和示
之以弱明年将复来臣愚以为击之既胜而后与和则
恩威兼著矣唐主 …… (第 1b 页)
赠遗无算今汝可汗
背盟入寇于我无愧汝为彼臣理宜諌止何得全忘大
恩自誇强盛我今先斩汝矣思力惧而请命萧瑀 封德
彝 请礼而遣之上曰不然今者放还必谓我惧乃遣囚
之上乃自与高士廉房玄龄䓁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
利隔水而语责以 …… (第 3a 页)
仆射长孙无忌曰寇不犯塞而弃信劳民非
王者之师也上乃止
突厥寇太原且遣使和亲帝问计群臣咸请许之可纾
战 内史舍人封伦 曰不然彼有轻中国之心谓我不能
战若乘其怠击之势必胜胜而后和威德两全今虽不
战后必复来臣以为击之便诏可 …… (第 4b 页)
可汗既自失国牙帐已无携挈伤残寄命他
所嗢没斯等迫于饥困各欲求生田牟执称背国亡命
是去年为恶徒党都似与 德彝 雪屈为党项报雠察其
用情殊非体国此不可二也汉宣帝五凤中匈奴大乱 (第 57b 页)
唐高祖之初
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从弟及侄年始孩童数十人皆
封为郡王太宗即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 右仆射封德彝 对曰不便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
两汉以降唯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 (第 14a 页)
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从弟及侄年始孩童数十人皆
封为郡王太宗即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 右仆射封德彝 对曰不便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
两汉以降唯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 (第 14a 页)
以代铜虎十一年
诏元安抚关中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元竟不能救恤
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帝遣 内
史舍人封德彝 驰谕之曰京师国本宗庙园陵所在藉
公卧以镇之元乃止唐师入关自知不能守忧惧称疾
不知政事城陷归于家义宁中 (第 22b 页)
诏元安抚关中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元竟不能救恤
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帝遣 内
史舍人封德彝 驰谕之曰京师国本宗庙园陵所在藉
公卧以镇之元乃止唐师入关自知不能守忧惧称疾
不知政事城陷归于家义宁中 (第 22b 页)
至引出塞五年八月颉利将十五万骑入雁门寇并
州诏太子建成秦王世民禦之时帝与群臣议和战
孰利郑元璹曰战则祸深不若和利 封德彝 曰不战
而和示之以弱后当复来不若击之击之而胜则和
可久矣从之后唐兵屡胜颉利结好归 后晋开运
元 (第 32a 页)
州诏太子建成秦王世民禦之时帝与群臣议和战
孰利郑元璹曰战则祸深不若和利 封德彝 曰不战
而和示之以弱后当复来不若击之击之而胜则和
可久矣从之后唐兵屡胜颉利结好归 后晋开运
元 (第 32a 页)
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
会必奏之谓侍臣曰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
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 右仆射封德彝 曰陛下以圣
武戡难陈乐象德文容岂足道哉帝矍然曰朕虽以武
功兴终以文德绥海内谓文容不如蹈厉斯过矣自是 (第 28b 页)
会必奏之谓侍臣曰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
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 右仆射封德彝 曰陛下以圣
武戡难陈乐象德文容岂足道哉帝矍然曰朕虽以武
功兴终以文德绥海内谓文容不如蹈厉斯过矣自是 (第 28b 页)
不见
太宗贞观元年初上皇欲彊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
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
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 对曰前世唯
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馀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
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日之多者爵 (第 20a 页)
太宗贞观元年初上皇欲彊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
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
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 对曰前世唯
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馀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
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日之多者爵 (第 20a 页)
唐诸王
唐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皇从弟
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太宗即位因举
属籍问侍臣曰封宗子于天下便乎 尚书右仆射封德
彝
对曰不便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两汉以降唯
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
滕如汉之贾泽并 (第 1a 页)
唐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皇从弟
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太宗即位因举
属籍问侍臣曰封宗子于天下便乎 尚书右仆射封德
彝
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
滕如汉之贾泽并 (第 1a 页)
大惧复许叶护通和无相征伐统叶护寻遣使
来请婚高祖谓侍臣曰西突厥去我悬远急疾不相得
力今来请婚计将安在 封德彝 对曰当今之务莫若远
交而近攻正可权许其婚以威北狄待三数年后中国
全盛徐思其宜高祖许之婚令高平王道立至 (第 4b 页)
来请婚高祖谓侍臣曰西突厥去我悬远急疾不相得
力今来请婚计将安在 封德彝 对曰当今之务莫若远
交而近攻正可权许其婚以威北狄待三数年后中国
全盛徐思其宜高祖许之婚令高平王道立至 (第 4b 页)
降袭
三等镇国将军禄庆
太祖七世孙奉恩辅国公法尔善子(袭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十三
年降 封 伦 成禄庆子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袭
三等镇国将军恒谨
太祖七世孙多罗克勤郡王雅朗阿子乾隆四十九年十
(第 9a 页)
三等镇国将军禄庆
太祖七世孙奉恩辅国公法尔善子(袭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十三
年降 封 伦 成禄庆子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袭
三等镇国将军恒谨
太祖七世孙多罗克勤郡王雅朗阿子乾隆四十九年十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