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正史類
雜史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因景监求见孝公二年天子致胙三年鞅说孝公变法
脩刑内务耕稼外严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 杜挚
等咈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
之乃拜鞅为左庶长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
战元里有功十 (第 15b 页)
也四弦法四时也以方俗语之曰琵琶取其
易传于外国也风俗通曰以手琵琶因以为名释名曰
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 杜挚
曰秦苦长城之役百姓
弦鼗而鼓之并未详孰实其器不列四厢今清乐奏琵
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脩颈而小疑是弦鼗之 (第 27b 页)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
之令初下有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
乱化之人也尽迁于边城其后人莫敢议令甘龙 杜挚
极非之令之初作一日临渭刑七百馀人百姓皆苦之
居三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勇于公战怯于
私斗秦人大治 (第 4a 页)
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
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
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 (第 56a 页)
东海缪袭袭友人山阳仲长统陈留苏林京兆韦诞谯
国夏侯惠任城孙该河东 杜挚
等皆有才学多所叙述
著名于世袭字熙伯辟御史大夫府历事魏四世正始
中卒统字公理汉史自有传林字孝友建安中 (第 19a 页)
 臣是以知君仁君也文侯复召翟黄入拜为上卿(新/序)
甘龙(秦大/夫)秦孝公欲用卫鞅之言恐大臣不从于是召
 卫鞅甘龙 杜挚
三大夫虑世事之变计正法之本使
 民之道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行之无疑甘龙
 曰不然臣闻圣人不易民而教 …… (第 3a 页)
 君熟虑之公孙鞅曰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
 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
 与论治君无疑矣 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
 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公孙鞅曰治世
 不一道便国不必古反古者未可非循 (第 3b 页)
䘚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

商子(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 杜挚
三大夫御于君虑
世事之变讨正法之夲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
君之道也错法务民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 …… (第 5a 页)
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
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
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
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
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公孙
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 (第 6a 页)
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 杜挚
以反秦王大怒
而欲兼诛范雎范雎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罪于魏遁
逃来奔臣无诸侯之援亲习之故王举臣于羁旅之中 (第 25a 页)
贾明
日秦人皆趋令令初下有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卫鞅曰此皆乱化之人也尽迁于边城其后人莫敢议
令甘龙 杜挚
极非之(具杂议/篇上)令之初作一日临渭刑七
百馀人百姓皆苦之居三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第 7a 页)
者居官守
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
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
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业法古无过循
礼不邪卫鞅曰治代不一道便国不必古故汤武不循
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 (第 6b 页)
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
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
(亦孝/公臣)利不百
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鞅曰不然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 (第 12b 页)
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
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
吏而礼之王稽不聪军吏穷果恶王稽 杜挚
以反秦王
大怒而欲兼诛睢睢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罪于魏遁
逃来奔臣无诸侯之援亲习之故王举臣羁旅之中使
(第 25a 页)
(监甲暂反/兑人也)求见孝公二年天子致胙三年卫鞅
说孝公变法脩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
之甘龙 杜挚
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 (第 24a 页)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
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 (第 3b 页)
是令
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二年天子致胙三年卫鞅
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
之甘龙 杜挚
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
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七
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 (第 19b 页)
是令
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二年天子致胙三年卫鞅
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
之甘龙 杜挚
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
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史秦/本纪)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 …… (第 11b 页)
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
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 …… (第 13b 页)
卒定变法之令(史商/君传)
秦孝公欲用卫鞅之言更为严刑峻法易古三代之制
度恐大臣不从于是召卫鞅甘龙 杜挚
三大夫御于君
虑世事之变计正法之本公曰吾欲更法以教民吾恐 …… (第 13b 页)
王五霸不同法而
霸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拘礼
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治君无疑矣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臣闻之法古无过 (第 14b 页)
西入秦因景监见二年天子致胙三年卫鞅说孝公变
法脩刑内务耕稼外励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
等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乃拜鞅为左庶长七年与魏惠王会社平八年与魏战
元里有功十年卫 (第 15b 页)
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
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
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
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
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第 3a 页)
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
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母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
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 杜挚
以反秦王大
怒而欲兼诛范睢范睢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 (第 15a 页)
 (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智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 (杜挚
曰法古无过循理无邪邪/ 赵造曰循法无过修礼无)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 (第 29a 页)
(补曰易/以䜴反)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
也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补曰此亦商/君传 杜挚
语)
(俗作/法)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
所失之费也王曰古今异利远近易用(易入/音)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