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五十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乐略第二
十二律
先 王通 于伦理以候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
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
已为中吕午为蕤宾未 (第 1a 页)
通志卷五十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乐略第二
十二律
先 王通 于伦理以候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
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
已为中吕午为蕤宾未 (第 1a 页)
(王滂/撰)崔子至言六卷 坟典三十卷(卢辨/撰)典坟数
集十卷(范谧/撰)读书记三十三卷(王劭/撰) 王通 中说五卷
正训二十卷(辛德/源撰)唐太宗序志一卷 帝范四卷(唐太/宗撰)
天训四卷(唐高/宗撰)紫枢 (第 26b 页)
集十卷(范谧/撰)读书记三十三卷(王劭/撰) 王通 中说五卷
正训二十卷(辛德/源撰)唐太宗序志一卷 帝范四卷(唐太/宗撰)
天训四卷(唐高/宗撰)紫枢 (第 26b 页)
主峰盘踞五里东与燕京相属西与林溪山盘曲相
连山形中高左右卑如山字下有龙池为汾河源昔
刘曜隐此土人又传 文中子教授 地(明一统志刘/渊隐此误)山
海经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东首枕汾其名曰
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玉 (第 30b 页)
连山形中高左右卑如山字下有龙池为汾河源昔
刘曜隐此土人又传 文中子教授 地(明一统志刘/渊隐此误)山
海经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东首枕汾其名曰
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玉 (第 30b 页)
岂朔漠之气凝结于此乎坤元之精决泄于此乎
鹿蹄石在州东四十里涧石上有双鹿蹄痕石下有鹿
蹄涧堡
明月崖在州东五十里崖有石形圆似月
舜山在州东南十五里山上有舜井建舜庙舜子寺 王通 山在舜山右距州二十五里以舜名一名龙谷
滴水崖在州东南四十里悬崖高十馀丈崖半一泉线
悬洛洛不少辍
三 (第 28a 页)
鹿蹄石在州东四十里涧石上有双鹿蹄痕石下有鹿
蹄涧堡
明月崖在州东五十里崖有石形圆似月
舜山在州东南十五里山上有舜井建舜庙舜子寺 王通 山在舜山右距州二十五里以舜名一名龙谷
滴水崖在州东南四十里悬崖高十馀丈崖半一泉线
悬洛洛不少辍
三 (第 28a 页)
尝经此傅同叔以此为禹凿之吕梁谬极矣
洞儿山乃紫金之别峰也山势巍峻缘石磴而上巨石
似欲堕巅有佛洞西南为云中寺山下有井水与井
平不涸不盈 文中子 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曰
壮哉山河之固贾琼曰既壮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
以道降而宿于禹庙观其碑首曰先君 (第 16b 页)
洞儿山乃紫金之别峰也山势巍峻缘石磴而上巨石
似欲堕巅有佛洞西南为云中寺山下有井水与井
平不涸不盈 文中子 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曰
壮哉山河之固贾琼曰既壮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
以道降而宿于禹庙观其碑首曰先君 (第 16b 页)
盖常行几颜氏而尤深于易隋季文中子之教行于
河汾门人自远而至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千馀
人而常为之冠阮逸注称亚圣云
仇璋为龙门关吏 文中子 之韩城自龙门关先济贾琼
程元后璋止之曰先济者为谁吾视其颡颓如也重
而不亢目灿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 …… (第 39b 页)
元曰子知人矣是王通者也琼曰吾二人师之而不
能去也璋曰夫杖一德乘五常扶三才控六艺吾安
得后而不往哉遂舍职从于韩城备闻六经之义 文
中子 谓贾琼曰君子哉仇璋也比董常则不足方薛
收则有馀璋亦早卒至今推河汾之学者董仇薛程
张元素受学于文中子 …… (第 40a 页)
谓也文中子曰召之在前命之在后斯自取也庸非
命乎噫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琼拜而出谓程元曰吾
今而后知元命可作多福可求矣程元曰敬佩玉音
服之无斁 文中子 尝谓贾琼可与行事临难不变又
谓琼也敏而毅而又尝许贾琼魏徵之正云
繁师元受学于文中子将著北齐录以告文 …… (第 41b 页)
乎而又尝闻董常贤亟问于贾琼云
唐
房乔字玄龄清河人吏部侍郎彦谦子年十八第进士
为隰城尉受书于文中子尝问善则称君过则称已
可谓忠乎 文中子 曰让矣及㩁论门人尝谓玄龄志
而密偕魏徵辈逢其时不减卿相而礼乐则未备也
乔慨然有忧天下志后仕唐至司 …… (第 42a 页)
通贯书术尝诵书惠迪吉及诗万福来求文中子曰
徵其能自取矣徵尝宿文中子之家言六经踰月不
出及去谓薛收曰夫子之生是三才九畴属布衣也
文中子 尝谓处贫贱不慑魏徵能之又谓面誉而背
毁魏徵恶之及㩁论门人谓徵也直而遂又谓魏徵
之正又尝特嘉之曰徵 …… (第 43a 页)
书焉文中子尝谓淹也诚而厉后归唐房乔亟白秦
王引为文学馆学士仕至御史大夫谥襄
李靖本名药师三原人舅垣人韩擒虎伏其善论兵受
诗于 文中子 尝谓李靖之智又谓李靖智胜仁㩁论
门人则谓靖也惠而断后仕唐至平章政事谥景武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天宝二 (第 43b 页)
河汾门人自远而至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千馀
人而常为之冠阮逸注称亚圣云
仇璋为龙门关吏 文中子 之韩城自龙门关先济贾琼
程元后璋止之曰先济者为谁吾视其颡颓如也重
而不亢目灿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 …… (第 39b 页)
元曰子知人矣是王通者也琼曰吾二人师之而不
能去也璋曰夫杖一德乘五常扶三才控六艺吾安
得后而不往哉遂舍职从于韩城备闻六经之义 文
中子 谓贾琼曰君子哉仇璋也比董常则不足方薛
收则有馀璋亦早卒至今推河汾之学者董仇薛程
张元素受学于文中子 …… (第 40a 页)
谓也文中子曰召之在前命之在后斯自取也庸非
命乎噫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琼拜而出谓程元曰吾
今而后知元命可作多福可求矣程元曰敬佩玉音
服之无斁 文中子 尝谓贾琼可与行事临难不变又
谓琼也敏而毅而又尝许贾琼魏徵之正云
繁师元受学于文中子将著北齐录以告文 …… (第 41b 页)
乎而又尝闻董常贤亟问于贾琼云
唐
房乔字玄龄清河人吏部侍郎彦谦子年十八第进士
为隰城尉受书于文中子尝问善则称君过则称已
可谓忠乎 文中子 曰让矣及㩁论门人尝谓玄龄志
而密偕魏徵辈逢其时不减卿相而礼乐则未备也
乔慨然有忧天下志后仕唐至司 …… (第 42a 页)
通贯书术尝诵书惠迪吉及诗万福来求文中子曰
徵其能自取矣徵尝宿文中子之家言六经踰月不
出及去谓薛收曰夫子之生是三才九畴属布衣也
文中子 尝谓处贫贱不慑魏徵能之又谓面誉而背
毁魏徵恶之及㩁论门人谓徵也直而遂又谓魏徵
之正又尝特嘉之曰徵 …… (第 43a 页)
书焉文中子尝谓淹也诚而厉后归唐房乔亟白秦
王引为文学馆学士仕至御史大夫谥襄
李靖本名药师三原人舅垣人韩擒虎伏其善论兵受
诗于 文中子 尝谓李靖之智又谓李靖智胜仁㩁论
门人则谓靖也惠而断后仕唐至平章政事谥景武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天宝二 (第 43b 页)
治民君请用之文公以为下军大夫
隋
王隆妻 文中子通 之母通卒藏其书于箧笥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唐武德四年返于故居乃以书授通弟凝
焉
唐
柳氏绛州龙门人薛 (第 21b 页)
隋
王隆妻 文中子通 之母通卒藏其书于箧笥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唐武德四年返于故居乃以书授通弟凝
焉
唐
柳氏绛州龙门人薛 (第 21b 页)
历颇有声称寻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
昌乐县伯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六百户
隋
铜川府君善筮开皇四年 文中子 始生筮之遇坤之师
为上德而居下位之兆曰是子必能通天下之志遂
名曰通
北山黄公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汾 (第 16a 页)
昌乐县伯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六百户
隋
铜川府君善筮开皇四年 文中子 始生筮之遇坤之师
为上德而居下位之兆曰是子必能通天下之志遂
名曰通
北山黄公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汾 (第 16a 页)
辄有光岁久毁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县吴宝林倡建自为记
福圣寺在县西北十里清涧村宋大中祥符中建
普照寺在县东十五里黄村宋大观间建
受圣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南阳村唐武德中建
云中寺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龙门山顶元至正年修有
塔高出霞表所谓云中烟寺也东有云中城 隋文中
子 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即此今存颓垣 (第 55b 页)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县吴宝林倡建自为记
福圣寺在县西北十里清涧村宋大中祥符中建
普照寺在县东十五里黄村宋大观间建
受圣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南阳村唐武德中建
云中寺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龙门山顶元至正年修有
塔高出霞表所谓云中烟寺也东有云中城 隋文中
子 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即此今存颓垣 (第 55b 页)
新林四卷周易元义经一卷易通统卦验元图一
卷易通统图二卷易新图序一卷易八卦内录内
斗图一卷
北魏关朗易传一卷又关氏洞极经 隋王通 易斗图一卷赞易十卷
唐薛仁贵周易新注十四卷 …… (第 2a 页)
续咸汲冢周书释十二卷
齐王元度尚书十三卷
隋于仲文尚书刋繁三十卷
王通 续书二十五卷
唐尚书正义二十卷(孔颖达传中书令柳爽太常博士/柳士宣弘文馆直学士薛伯珍等)
(刋 …… (第 4b 页)
毛苌毛诗十卷故训传二十卷
晋郭璞毛诗拾遗一卷又毛诗略四卷
齐王元度注毛诗二十卷 隋王通 续诗十卷
宋裴氏诗集传
诗谱注一卷(文献通考欧阳修于绛州得注本卷首/残缺因补成进之而不知注者为太叔 …… (第 6a 页)
范隆三礼吉凶宗纪(伪汉/人)卫瓘丧服仪一卷
宋裴松之丧服经传一卷
梁裴子野丧服传二卷 王元规礼记音二卷
齐王元度周礼义决三卷又礼记注二十卷
北周樊深丧服问疑一卷 隋王通 礼论十卷
唐柳士宣礼记正义七十卷(同孔颖达/奉诏撰)
宋司马光程颢张载三家冠婚丧祭礼五卷
邢炳礼选 (第 9a 页)
二十篇
金杨云翼周礼辨
明李弘道周礼解
国朝张养礼记纂言又礼经独解
范尔梅周礼补考
右三礼
晋裴秀乐论 隋王通 乐论十卷
唐吕渭广陵止息谱一卷
明袁万里律吕解增注 左立德累琓斋新宫
郭希汤律吕问 …… (第 9b 页)
裴怀贵兄弟传三卷悼善列传四卷
北魏拓跋记一卷(不知/作者)
北周齐王家传一卷(姚氏/撰)
隋王劭尔朱氏家传二卷 王通 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荀伯子薛常侍传二卷
唐太行山人韩昱壶关录一卷(纪李/密事) …… (第 25a 页)
张说河东备录
五代武皇以来功臣列传三十卷
范质桑维翰传三卷 胡宾王刘氏兴亡录一卷
代记一卷(阙/名)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三十二卷日记一卷 文中子 传一
卷又河外咨目 温公朔记又续温公斋记
陈伯疆和边录五卷(伯疆河/东人)
王保衡晋阳要 …… (第 26b 页)
孙绰孙子十二卷 裴元新言五卷
郭登之郭子三卷(贾泉/注) 王坦之废庄论
元魏王睿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 隋王通 中说十卷十二策四 (第 31a 页)
(文中子 谒见隋高祖一/见而陈十二策编成四)
(卷/) …… (第 31a 页)
柳宗元注扬子法言十三卷
司马子微坐忘论一卷 天隐子一卷
柳纵庄子注 尹知章老庄注
樊宗师樊子三十卷
宋宋咸遇 文中子 十卷
王曙庄子旨归三篇列子旨归一篇
司马光徽言三卷(抄诸/子书)道德经注二卷(文献通考作/道德经 (第 32a 页)
卷易通统图二卷易新图序一卷易八卦内录内
斗图一卷
北魏关朗易传一卷又关氏洞极经 隋王通 易斗图一卷赞易十卷
唐薛仁贵周易新注十四卷 …… (第 2a 页)
续咸汲冢周书释十二卷
齐王元度尚书十三卷
隋于仲文尚书刋繁三十卷
王通 续书二十五卷
唐尚书正义二十卷(孔颖达传中书令柳爽太常博士/柳士宣弘文馆直学士薛伯珍等)
(刋 …… (第 4b 页)
毛苌毛诗十卷故训传二十卷
晋郭璞毛诗拾遗一卷又毛诗略四卷
齐王元度注毛诗二十卷 隋王通 续诗十卷
宋裴氏诗集传
诗谱注一卷(文献通考欧阳修于绛州得注本卷首/残缺因补成进之而不知注者为太叔 …… (第 6a 页)
范隆三礼吉凶宗纪(伪汉/人)卫瓘丧服仪一卷
宋裴松之丧服经传一卷
梁裴子野丧服传二卷 王元规礼记音二卷
齐王元度周礼义决三卷又礼记注二十卷
北周樊深丧服问疑一卷 隋王通 礼论十卷
唐柳士宣礼记正义七十卷(同孔颖达/奉诏撰)
宋司马光程颢张载三家冠婚丧祭礼五卷
邢炳礼选 (第 9a 页)
二十篇
金杨云翼周礼辨
明李弘道周礼解
国朝张养礼记纂言又礼经独解
范尔梅周礼补考
右三礼
晋裴秀乐论 隋王通 乐论十卷
唐吕渭广陵止息谱一卷
明袁万里律吕解增注 左立德累琓斋新宫
郭希汤律吕问 …… (第 9b 页)
裴怀贵兄弟传三卷悼善列传四卷
北魏拓跋记一卷(不知/作者)
北周齐王家传一卷(姚氏/撰)
隋王劭尔朱氏家传二卷 王通 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荀伯子薛常侍传二卷
唐太行山人韩昱壶关录一卷(纪李/密事) …… (第 25a 页)
张说河东备录
五代武皇以来功臣列传三十卷
范质桑维翰传三卷 胡宾王刘氏兴亡录一卷
代记一卷(阙/名)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三十二卷日记一卷 文中子 传一
卷又河外咨目 温公朔记又续温公斋记
陈伯疆和边录五卷(伯疆河/东人)
王保衡晋阳要 …… (第 26b 页)
孙绰孙子十二卷 裴元新言五卷
郭登之郭子三卷(贾泉/注) 王坦之废庄论
元魏王睿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 隋王通 中说十卷十二策四 (第 31a 页)
(文中子 谒见隋高祖一/见而陈十二策编成四)
(卷/) …… (第 31a 页)
柳宗元注扬子法言十三卷
司马子微坐忘论一卷 天隐子一卷
柳纵庄子注 尹知章老庄注
樊宗师樊子三十卷
宋宋咸遇 文中子 十卷
王曙庄子旨归三篇列子旨归一篇
司马光徽言三卷(抄诸/子书)道德经注二卷(文献通考作/道德经 (第 32a 页)
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
常侍讳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宾天而仙
时人曰王子因去姬为王氏自秦汉以还世多显名由
今而上十有一代名杰仕元魏为并州刺史子孙因家
遂为太原祁人并州六代孙名通字仲淹在隋朝诸儒
唯通能明王道隐居白牛溪游其门者皆天下隽杰著
书行于世既殁谥曰 文中子 文中生福祚为蔡州上蔡
主簿上蔡生勉举进士试贤良皆上第仕至河中府宝
鼎令宝鼎即公之曾祖也祖讳怡渝州司户 (第 34a 页)
常侍讳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宾天而仙
时人曰王子因去姬为王氏自秦汉以还世多显名由
今而上十有一代名杰仕元魏为并州刺史子孙因家
遂为太原祁人并州六代孙名通字仲淹在隋朝诸儒
唯通能明王道隐居白牛溪游其门者皆天下隽杰著
书行于世既殁谥曰 文中子 文中生福祚为蔡州上蔡
主簿上蔡生勉举进士试贤良皆上第仕至河中府宝
鼎令宝鼎即公之曾祖也祖讳怡渝州司户 (第 34a 页)
六百卷侯景之乱王僧辨平建业与文德殿书七
万卷俱西江陵之陷其书烬焉唐四库书编年四十一
家九百四十七卷而 王仲淹 元经十五卷萧颖士依春
秋义𩔖作传百卷逸矣今四十一家书存者复无几乙
部书以迁固等书为正史编年𩔖次之 (第 35b 页)
万卷俱西江陵之陷其书烬焉唐四库书编年四十一
家九百四十七卷而 王仲淹 元经十五卷萧颖士依春
秋义𩔖作传百卷逸矣今四十一家书存者复无几乙
部书以迁固等书为正史编年𩔖次之 (第 35b 页)
考究亦为详洽
胡文定春秋传通例通旨共三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胡安国被旨撰安国师程颐其傅春
秋事按左氏义取公谷之精者采孟子庄周董仲
舒 王通 邵尧夫程明道张横渠程正叔之说以润
色之其序略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
于春秋贡举不以取士 (第 14a 页)
胡文定春秋传通例通旨共三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胡安国被旨撰安国师程颐其傅春
秋事按左氏义取公谷之精者采孟子庄周董仲
舒 王通 邵尧夫程明道张横渠程正叔之说以润
色之其序略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
于春秋贡举不以取士 (第 14a 页)
晁氏曰晋陈寿撰魏四纪二十六列传蜀十五列
传吴二十列传宋文帝嫌其略命裴松之补注博
采群说分入书中其多过本书数倍 王通 数称寿
书细观之实高简有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载夏
侯惇及渊于诸曹传中则见嵩本夏侯氏之子也
(第 24a 页)
传吴二十列传宋文帝嫌其略命裴松之补注博
采群说分入书中其多过本书数倍 王通 数称寿
书细观之实高简有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载夏
侯惇及渊于诸曹传中则见嵩本夏侯氏之子也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