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史評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阴阳安则愿存扰则图死故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
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未有专任商韩而
能长久昔秦归 士会
晋盗来奔舜举皋陶不仁自远但
令释之定国迭作理官龚遂文翁继为郡守科閒律令
一此宪章欣闻汲黯之言泣断昭平 (第 18b 页)
挥使忠州刺史向进为
石州刺史泾原路缘边都巡检使其子弟坚等五人并
为左班殿直自西鄙用兵上思擢用诸蕃落将 士会

讨使王沿遣进等一百三十人赴京师进名为有勇又
其族多死王事者上御崇政殿阅试而坚骑射尤精悍 (第 5b 页)
蒯氏(风俗通晋大夫蒯得之后又卫/有蒯聩见左传前汉有蒯彻又)
(有蒉氏同音宋/初登科有蒯谔)彘氏(左传 士会
支子士鲂别食采/于彘邑在平阳北号恭子)曲氏
(姬姓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支孙氏焉今绛州曲/沃即其地汉 (第 6a 页)
   右齐(二部三/十五卷)

梁典三十卷(刘璠/撰)梁典三十卷(陈始兴王咨/议何之元撰)梁撮要三
十卷(陈征南咨议/阴僧仁撰)梁后略十卷 (姚最/
撰)梁太清纪十卷(梁/长)
(沙藩王/萧韶撰)梁典三十九卷(谢昊/撰)梁末代纪一卷 皇帝纪
七卷 栖 (第 11a 页)
辞)
   右朝聘(三十七部/九十二卷)
张骞出关志一卷 江表行记一卷 封君义行记一
卷 序行记十卷 (姚最/
撰)李谐行记一卷 南岳胜游录
一卷(僧文/政撰)周秦行记一卷(韦瓘/撰)舆驾东行记一卷(隋薛/泰撰) (第 11a 页)
巡抚扬州记七卷(诸葛/颍撰)北伐记七卷(诸葛/颍撰)宋武北征记
一卷(戴氏/撰)郭缘生述征记二卷 戴祚西征记二卷 姚最
述行记二卷 隋王入沔记一卷(宋侍中沈/怀文撰)诸道
行程血脉图一卷(马敬/寔撰)张氏燕吴行役记二卷  (第 11b 页)
误二卷(崔源/撰)本草
衍义二十卷(冠崇/奭撰)
   右本草(三十九部三/百五十卷)
本草音义三卷 (姚最/
撰)又七卷(甄权/撰)又二卷(殷子/严撰)又二卷
(李含/光撰)又二十卷(孔志/约撰)本草音三卷
  (第 12b 页)
  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 杨 绾
鹊巢配德合好之义深象服建封宠光之至极况动循
法度躬事蘋繁揭四德而表仪高门秉一心而辅佐君
子则有夫人王氏有唐元辅汾阳王之伉俪本其盛族

著于太原高祖长谐皇左武卫大将军秦州都督平原
郡公赠荆州大都督陪葬献陵曾祖德元银青光禄大
夫唐州刺史祖 士会
河南府陆浑县令父守一宁王府
掾赠兖州大都督或勋阀可称或理行尤异积仁储庆
奕叶联华夫人即兖州府君之长女 (第 18a 页)
 戊戌魏叔
孙建攻竺灵秀于湖陆灵秀大败死者五千馀人建还
屯范城(即东平郡之范县城也杜佑曰/濮州范县晋 大夫士会
之邑) 己亥魏主如 (第 30b 页)
翻)会令温入朝执政以前复州防禦
使吴峦权知州事(天福初吴峦坚守云州/以拒契丹故朝廷用之)峦至推诚抚 士会
契丹入寇峦书生无爪牙珂自请愿效死峦使将
兵守南门峦自守东门契丹主自攻贝州峦悉力拒之
烧其攻具殆尽己卯 (第 31a 页)
 褚慧开(嘉靖乌程县志字智远以拯济为务孝武七/年出谷赈贫乡邑赖之有三人积饥食饱至)
  (死其家诉县诬慧开饲杀饿人邑令笑曰/乞食饱死反怨主人法无此科遣而不问)
 
 姚最(两浙名贤录字士会武康人僧坦之子察之弟/年十九随父入阙明帝盛聚学徒校书于麟德)
  (殿最预为学士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后袭/爵北绛郡公及平陈察至即让封于察转蜀王秀)
  (府司马秀阴有异谋最屡规切不/听及败最任以为罪时论义之)
 唐 (第 2a 页)
 (死其家诉县诬慧开饲杀饿人邑令笑曰/乞食饱死反怨主人法无此科遣而不问)
 隋
 姚最(两浙名贤录字 士会
武康人僧坦之子察之弟/年十九随父入阙明帝盛聚学徒校书于麟德)
  (殿最预为学士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 (第 2a 页)
 圣门传诗嫡冢十六卷诗逆四卷(黄氏书目凌濛初/著万历戊午万尚)
  (烈/序)
 诗经志(会稽县志/马权奇著)
 诗经理解十四卷(经义考赵一元撰/字 士会
山阴人)
 诗经内传三十二卷外传二十卷(会稽县志陆曾/晔撰字章之)
 诗经衷说(天启慈溪县/志刘派著 (第 39b 页)
 齐纪二十卷(隋书经籍志沈约撰南史沈约/传天监中又撰梁武纪十四卷)
 北魏春秋(秀水县志/姚士磷撰)  梁后略十卷(隋书经籍/志 姚最
撰)
 国史编年政要四十卷国朝实录列传举要十二卷 (第 11b 页)
 八纮译史四卷译史纪馀三卷八鈜荒史一卷峒溪

  纤志三卷(钱塘陆/云士著)
 西聘道里记一卷(陈书姚/察撰)序行记十卷(隋书经籍/志 姚最
撰)
 遣使录一卷(唐书艺文/志陆贽撰)
 使辽图抄一卷(通志艺文/略沈括撰)
 北征录七卷(宋史艺 (第 44b 页)
 桐君药录三卷(见隋书/经籍志)  本草病源合药要钞五
  卷四家体疗杂病本草要钞五卷(七录宋大将军/参军徐叔向撰)
 本草音义三卷(唐书艺文/志 姚最
撰) …… (第 13b 页)
  白璧二卷字学释疑二卷字学要语二卷(梅墟别/录周履)

  (靖/撰)
 兰叶笔存一卷(吴兴董说/若雨著) 续画品一卷(唐书艺文/志 姚最
撰)
 画品一卷(宋史艺文/志徐浩撰)   画评一卷(唐书艺文/志顾况撰)
 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 (第 22b 页)
 废莪编一卷(山阴何侍御弘仁传/志李子嘉延编刻)
   右家传
 东嘉姓谱四卷(鹿田子辑/不知名氏) 述系传一卷(隋书经籍/志 姚最
撰)
 新定徐氏谱图四卷(通志艺文略/唐徐商撰)
 钱氏庆系图二十五卷(按通志艺文/略不著撰人) (第 30b 页)
  按刘氏之居清江静春与集贤舍人各自为派而同
出于墨庄以上评事琠也墨庄刱于汴宋而记于南

渡之后今天宝 士会
又为之起废于异代迁徙之后
且并晦翁所为五咏曰轩堂斋亭者举复其旧观其
志亦已勤矣虽然昔之名亭胜宇类不在 (第 39a 页)
 (诤与反者身无异吴故三百石吏首匿迁不与庶人/匿随从者等吴不得赦奏请覆治劾廷尉少府纵反)
 (者仁丞相千秋女婿也千秋召中二千石博 士会公/
车门议问吴法光于是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 (第 14b 页)
  金九陛字允讷全椒人崇祯十二年任苍梧兵巡
道时峒猺豕突于北流信宜之界东省官兵败走
之复返于西焚掠郁林北流总督张镜心令九陛
会剿九陛侦知贼巢即督郁林知州刘履丁北流
知县张问 士会
同弁目直趋凤皇山口先后擒获
满朝哥等一百九十馀名杀伤无算歼厥渠魁馀
氛尽灭复葺瑞泉书院故址以课诸生崇 (第 30b 页)
 (二/十)
濮州(今理鄄城/县鄄音绢)颛顼及昆吾氏之墟也故谓之帝丘(今/濮)
(阳县也昆吾氏/当夏后氏之代)春秋及战国初为卫国之都(春秋经曰/卫迁于帝)

(丘/)后为宋所侵尽亡其邑独有濮阳秦灭濮阳置东郡
二汉属东郡济阴二郡地晋分置济阳郡濮阳国兼置
兖州(领郡国八/理于此)后魏为濮阳郡后周因之隋文帝初郡
废后置濮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分入东郡东平济北
三郡大唐复置濮州或为濮阳郡领县五 鄄城(汉旧/县也)
(魏陈王植初封/鄄城侯于此地)雷泽(汉成阳县郭缘生述征记曰尧冢/在县东南有雷夏泽又汉廪丘县)
(故城在今县北/亦古郕伯国也)临濮(有清丘左传宋人晋/人盟于清丘是也)(汉旧县春/秋时晋 大)
(夫士会/
之邑)濮阳(汉旧县即昆吾之墟亦曰帝丘卫自楚丘/迁于此城诗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寒泉) (第 5a 页)
 范县城古范城在县东南明洪武十三年河决圯于
 水知县张允徙筑今治周七里高一丈六尺厚一丈
 池阔一丈二尺深八尺范为晋 大夫士会
食邑 (第 45a 页)
士会
 
豢龙氏之后也旧城设六门以象龙形东一西一为
 首尾南北各二为四足今治仍其规制
皇清顺治七年河决荆隆口城 (第 4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