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時令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舞曰后
舞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至十四年
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又有凯容宣邺之舞齐代因而
用之 萧子显 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
舞宣业舞为武德舞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
武德也故志有前舞凯容歌 (第 23a 页)
舞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至十四年
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又有凯容宣邺之舞齐代因而
用之 萧子显 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
舞宣业舞为武德舞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
武德也故志有前舞凯容歌 (第 23a 页)
侍元景宗为青州刺史封平昌郡王随法僧北侵
庚戌新除扬州刺史邵陵王纶有罪免为庶人三月庚
午侍中领国子博士 萧子显 表置制旨孝经助教一人
生十人专通帝所释孝经义夏四月盘盘国遣使朝贡
秋七月甲辰星陨如雨九月乙巳加司空袁 (第 37a 页)
庚戌新除扬州刺史邵陵王纶有罪免为庶人三月庚
午侍中领国子博士 萧子显 表置制旨孝经助教一人
生十人专通帝所释孝经义夏四月盘盘国遣使朝贡
秋七月甲辰星陨如雨九月乙巳加司空袁 (第 37a 页)
右注解(二十部/二十卷)
孝经义疏十八卷(梁武/帝)孝经义疏一卷(赵景/韶)孝经义疏
三卷(皇/侃)孝经讲疏六卷(徐孝/克)孝经义一卷 古文孝经
述义五卷(刘/炫)孝经义一卷(梁扬州文学从/事太史叔明)孝经敬爱义
一卷 (萧子/显) 孝经私记四卷 孝经私记二卷(周弘/正)宋大
明中皇太子讲义疏二卷(何约/之)孝经发题四卷(太史/叔明 (第 31b 页)
孝经义疏十八卷(梁武/帝)孝经义疏一卷(赵景/韶)孝经义疏
三卷(皇/侃)孝经讲疏六卷(徐孝/克)孝经义一卷 古文孝经
述义五卷(刘/炫)孝经义一卷(梁扬州文学从/事太史叔明)孝经敬爱义
一卷 (萧子/显) 孝经私记四卷 孝经私记二卷(周弘/正)宋大
明中皇太子讲义疏二卷(何约/之)孝经发题四卷(太史/叔明 (第 31b 页)
右三国志(十三部二/百四卷)
晋书九十三卷(晋著作郎/王隐撰)晋书五十八卷(晋散骑常/侍虞预撰)晋
书十四卷(未成晋中书郎/朱凤撰讫元帝)晋书三十六卷(宋临川内史/谢灵运撰)
晋中兴书七十八卷(宋湘东太守何/法盛撰起东晋)晋书一百十卷(齐/徐)
(州主簿臧/荣绪撰)晋书九卷(本百二卷残/缺萧子云撰)晋书二十二卷(残缺/干宝)
(撰/)晋史草三十卷 (梁萧子/显 撰)晋书一百三十卷(唐太宗命/群臣撰)
晋书一百一十卷(徐坚/撰)注晋书百三十卷(高希/峤注)晋书鸿 …… (第 4b 页)
右晋书(十六部八百/八十一卷)
宋书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宋书六十五卷(齐孙/严撰)宋书一
百卷(梁尚书仆/射沈约撰)宋书三十卷(梁王智深撰旧/六十一卷残缺)
右宋书(四部二百/六十卷)
齐书六十卷(梁吏部尚书 萧子显 撰)齐纪十三卷(刘陟/撰)齐纪二十
卷(沈约/撰)齐史十卷(吴兢/撰) …… (第 5a 页)
右魏吴(十部一百/五十三卷)
汉晋阳秋五十四卷(讫悯帝晋荥阳/太守习凿齿撰)晋纪四卷(陆机/撰)晋
纪二十三卷(干宝撰/讫悯帝)晋纪十卷(晋前军咨议/曹嘉之撰)晋纪十一
卷(晋荆州别驾王/粲撰讫明帝)晋阳秋三十二卷(讫哀帝/孙盛撰)晋纪二十
五卷(宋中散大夫/刘谦之撰)晋纪十卷(宋吴兴太守/王韶之撰)晋纪四十五
卷(宋中散大/夫徐广撰)续晋纪五卷(宋新兴太守/郭季产撰)续晋阳秋二十
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晋录五卷 晋史草三十卷(萧景畅撰/隋志作 萧)
(子/显) 晋春秋略二十卷(唐杜延/业撰)晋后略五卷(荀绰/撰)晋历二 (第 10a 页)
晋书九十三卷(晋著作郎/王隐撰)晋书五十八卷(晋散骑常/侍虞预撰)晋
书十四卷(未成晋中书郎/朱凤撰讫元帝)晋书三十六卷(宋临川内史/谢灵运撰)
晋中兴书七十八卷(宋湘东太守何/法盛撰起东晋)晋书一百十卷(齐/徐)
(州主簿臧/荣绪撰)晋书九卷(本百二卷残/缺萧子云撰)晋书二十二卷(残缺/干宝)
(撰/)晋史草三十卷 (梁萧子/显 撰)晋书一百三十卷(唐太宗命/群臣撰)
晋书一百一十卷(徐坚/撰)注晋书百三十卷(高希/峤注)晋书鸿 …… (第 4b 页)
右晋书(十六部八百/八十一卷)
宋书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宋书六十五卷(齐孙/严撰)宋书一
百卷(梁尚书仆/射沈约撰)宋书三十卷(梁王智深撰旧/六十一卷残缺)
右宋书(四部二百/六十卷)
齐书六十卷(梁吏部尚书 萧子显 撰)齐纪十三卷(刘陟/撰)齐纪二十
卷(沈约/撰)齐史十卷(吴兢/撰) …… (第 5a 页)
右魏吴(十部一百/五十三卷)
汉晋阳秋五十四卷(讫悯帝晋荥阳/太守习凿齿撰)晋纪四卷(陆机/撰)晋
纪二十三卷(干宝撰/讫悯帝)晋纪十卷(晋前军咨议/曹嘉之撰)晋纪十一
卷(晋荆州别驾王/粲撰讫明帝)晋阳秋三十二卷(讫哀帝/孙盛撰)晋纪二十
五卷(宋中散大夫/刘谦之撰)晋纪十卷(宋吴兴太守/王韶之撰)晋纪四十五
卷(宋中散大/夫徐广撰)续晋纪五卷(宋新兴太守/郭季产撰)续晋阳秋二十
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晋录五卷 晋史草三十卷(萧景畅撰/隋志作 萧)
(子/显) 晋春秋略二十卷(唐杜延/业撰)晋后略五卷(荀绰/撰)晋历二 (第 10a 页)
文在雍州撰法宝
联璧罩与群贤并抄掇区分者数岁中大通六年而书
成命湘东王为序其作者有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 萧
子显
等三十人以比王象刘邵之皇览焉
庾仲容字子仲颍川𨻳陵人也祖徽之宋御史中丞父
漪齐邵陵王记室仲容幼孤为 (第 95a 页)
联璧罩与群贤并抄掇区分者数岁中大通六年而书
成命湘东王为序其作者有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 萧
子显
庾仲容字子仲颍川𨻳陵人也祖徽之宋御史中丞父
漪齐邵陵王记室仲容幼孤为 (第 95a 页)
卒谥简子谟字乾仁袭爵卒辽西太守子鸾袭位东
莞太守
宋愔西河介休人神麚中被徵拜中书博士员外散骑
常侍使江南爵列人子卒于广平 太守子显 袭
宋弁字义和父叔珍娶赵郡李敷妹缘坐弁出后伯显
至京师见尚书李冲言论移日冲异之曰此人一日
千里王 (第 54b 页)
莞太守
宋愔西河介休人神麚中被徵拜中书博士员外散骑
常侍使江南爵列人子卒于广平 太守子显 袭
宋弁字义和父叔珍娶赵郡李敷妹缘坐弁出后伯显
至京师见尚书李冲言论移日冲异之曰此人一日
千里王 (第 54b 页)
天子宗庙
宋武帝即尊位祠七代为七庙永初追尊皇考(晋陵郡/功曹翘)
(即武帝父/晋陵本郡)为孝皇帝皇妣赵氏为穆皇后三年孝懿萧
皇后崩又祔庙高祖崩神主升庙犹昭穆之序如魏晋
之制虚太祖之位
文帝元嘉初追尊所生胡媫妤为章皇太后立庙于太
庙西其后孝武昭太后明帝宣太后并祔章太后庙
齐高帝追尊父为宣皇帝(右军将/军承之)母为昭皇后七庙 (萧/子)
(显 曰晋用王肃之议以文景为共代上至征西其实六/也寻此意非以兄弟为后当以立主之义可容于七室)
(及杨元后崩 (第 1b 页)
宋武帝即尊位祠七代为七庙永初追尊皇考(晋陵郡/功曹翘)
(即武帝父/晋陵本郡)为孝皇帝皇妣赵氏为穆皇后三年孝懿萧
皇后崩又祔庙高祖崩神主升庙犹昭穆之序如魏晋
之制虚太祖之位
文帝元嘉初追尊所生胡媫妤为章皇太后立庙于太
庙西其后孝武昭太后明帝宣太后并祔章太后庙
齐高帝追尊父为宣皇帝(右军将/军承之)母为昭皇后七庙 (萧/子)
(显 曰晋用王肃之议以文景为共代上至征西其实六/也寻此意非以兄弟为后当以立主之义可容于七室)
(及杨元后崩 (第 1b 页)
有仅百十四篇本朝欧阳公尝欲求于海外后复
散亡今所存才此耳岂不惜哉然后汉成书自刘
珍谢承薛莹司马彪华峤谢忱袁崧刘义庆 萧子
显 凡九家唯华峤专述汉记逮范晔总载诸家而
成书亦以华峤为主后之欲考汉记者于范氏之
书犹有取焉文源 (第 16b 页)
散亡今所存才此耳岂不惜哉然后汉成书自刘
珍谢承薛莹司马彪华峤谢忱袁崧刘义庆 萧子
显 凡九家唯华峤专述汉记逮范晔总载诸家而
成书亦以华峤为主后之欲考汉记者于范氏之
书犹有取焉文源 (第 16b 页)
按自李延寿南北史不作诸志后来之阅史者遂
以隋书上接晋书然隋书诸志南止及梁陈而不
及宋齐北止及齐周而不及元魏而沈约 萧子显
魏收诸史世所罕见故宋齐魏之事无由考焉近
世郑渔仲作通志号为该洽然其天文略所书日
食以梁武帝天 (第 11a 页)
以隋书上接晋书然隋书诸志南止及梁陈而不
及宋齐北止及齐周而不及元魏而沈约 萧子显
魏收诸史世所罕见故宋齐魏之事无由考焉近
世郑渔仲作通志号为该洽然其天文略所书日
食以梁武帝天 (第 11a 页)
试卷定例糊名易书将朱卷戳印红号分送内帘
其红号一项责令弥封所官亲手用印防范本极
严密上年御史 梁景阳 条奏请将头场朱卷卷面
于印号登簿后照墨卷之例一体弥封经礼部议
准通行诚恐不肖胥吏藉红号关通内 …… (第 32b 页)
子弟等即在西安乡试亦应照此画一办理从之
又议申定杂项考试人数二百名以外归贡院考
试
又
谕九卿议覆御史梁 景阳 条奏满汉杂项考试应酌归
贡院一摺内称嗣后各项考试人数在五百名以内
仍令在午门考试如五百名以上应归 …… (第 36a 页)
午门考试至五十名外归贡院考试嗣于四十八年
刑部尚书胡季堂言贡院地方閒旷难于防范请
仍在
午门内外朝房办理今因御史梁 景阳 疏请仍归贡
院考试经九卿议奏从之 (第 36b 页)
其红号一项责令弥封所官亲手用印防范本极
严密上年御史 梁景阳 条奏请将头场朱卷卷面
于印号登簿后照墨卷之例一体弥封经礼部议
准通行诚恐不肖胥吏藉红号关通内 …… (第 32b 页)
子弟等即在西安乡试亦应照此画一办理从之
又议申定杂项考试人数二百名以外归贡院考
试
又
谕九卿议覆御史梁 景阳 条奏满汉杂项考试应酌归
贡院一摺内称嗣后各项考试人数在五百名以内
仍令在午门考试如五百名以上应归 …… (第 36a 页)
午门考试至五十名外归贡院考试嗣于四十八年
刑部尚书胡季堂言贡院地方閒旷难于防范请
仍在
午门内外朝房办理今因御史梁 景阳 疏请仍归贡
院考试经九卿议奏从之 (第 36b 页)
古文考曰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少昊氏加牛禹时奚仲加马释)
(名曰车居也韦昭曰古唯尺遮翻自汉以来始有居音 萧子显 曰三皇氏乘祗车出谷口车之始也祗翘移翻)
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 (第 20b 页)
(名曰车居也韦昭曰古唯尺遮翻自汉以来始有居音 萧子显 曰三皇氏乘祗车出谷口车之始也祗翘移翻)
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 (第 20b 页)
会洞口诸军遭风流溺赖齐未/济诸将倚以为势休等惮之遂引军还又据王淩传辽)
(等至广陵临江盖广陵即海陵也 萧子显 曰南兖州刺/史每以秋月出海陵观涛与京口对岸又据晋书谯王)
(尚之传桓玄攻尚之于历阳使冯该断/洞浦焚舟 (第 39b 页)
(等至广陵临江盖广陵即海陵也 萧子显 曰南兖州刺/史每以秋月出海陵观涛与京口对岸又据晋书谯王)
(尚之传桓玄攻尚之于历阳使冯该断/洞浦焚舟 (第 3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