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开示。菩萨颖达。殊有深识。即便解
悟大乘宗旨。于是就兄广学大乘。悉得通达。忆昔
毁谤。深自克责。诣兄 陈过。
欲自截舌。以谢其罪。兄
止之曰。汝昔用舌善巧。毁谤大乘。欲灭此罪。还用
此舌善巧。赞叹大乘耳。因此广 (第 0517b 页)
界。既无色质。煖相亦无。故云不遍。论主总答此于
前理。非为过难者。以意许为理。不拘言 陈过
难。谓
若下。牒前所引经中义。谓寿煖识三法无间。及无
转变。可恒相持。若转变者。无恒持用。经义如此。 (第 0559b 页)
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定公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郊。不致膰俎。孔子遂行适卫。二十三年。孔子自卫适 陈过
匡。匡人以孔子貌似阳货围之。既解。适宋。与弟
子习礼大树下。司马桓魋欲害之。拔其树。三十二年。
孔子 (第 0575b 页)
不求有司。定
公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不致膰俎
(音烦祭肉)。孔子遂行适卫。

二十三年孔子自卫适 陈过
匡。匡人以
孔子状貌类阳虎询焉。适宋与弟子习
礼大树下。司马桓魋欲害之拔其树。

三十二年孔子至陈。 (第 0333a 页)
遗。谓佛之遗诫。言根本者望馀法
事皆是枝条。有人于此妄立欢喜偈者。若言
表净前偈已具。何劳重述。若是 陈过
有犯。自
当忏露。岂但乞僧欢喜而已。习俗日深苦谏
不舍。知非迁善未见其人。第五与前第二相 (第 0234b 页)
礼在心曰。志不可满也。

道俗知非。言此十恶。是通制道俗故。俱知非也。初犹
都也。既曰知非。言其未可 陈过
也。然下正申衣食缘
也。悠悠遐远也。言向道远者。则未能成其相也。因白
即白佛。而立制也。睹坏睹前行坏 (第 0847c 页)
羯磨师云。

汝等自 陈过。
罪可谓知惭愧者。然则善恶繇心。罪福
自受。幸汝觉察其非。或可方便救济。又况汝哀求至
诚。我今何忍坐视 (第 0635c 页)
立忏仪。(亦云「正加法」。)分三:

* 【戊】一、大众法。自七:

* 【己】先、 陈过
乞法。
* 【己】二、请忏主。
* 【己】三、忏主单白和僧。
* 【己】四、当为说罪名种 (第 0145a 页)
者。内心庆幸。前希记云。若世尊各见授记。不亦快
乎。今既如本所愿。故应欢喜无量。所以从本座起
作礼 陈过
也。此中重在悔过自责一句。不信自心
作佛。不行菩萨大行。忘失久远因缘。有负如来悲
救。皆是从前罪过。 (第 0724a 页)
待匆匆取小是失之
于后若待此前后必得大乘度脱也不解方便等
者不知三乘是方便之权辄便信受取證小果对
陈过
故云世尊我从昔来等不待说所因者自
责不解实也不解方便者自责不解权也。
△三结
成二初结。】

「而今 (第 0211a 页)
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
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遂适卫
主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往 陈过
匡匡人以为阳虎
而捕之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复去宋与
弟子习礼于大树下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又过
郑与 (第 0099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