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末代。修习极有明验。是以陈思精想。感
鱼山之梵唱。帛桥誓愿。通大士之妙音。药
练勤行。受法韵于幽祇。 文宣
励诚。发梦响于
斋室。并能写气天宫。摹声净刹。抑扬词契。
吐纳节文。斯亦神应之显徵。学者之明范
也。 (第 0574b 页)
。大安二
年景又废之)


右东魏十六年(而高洋篡之)

北齐(姓高氏五主都于邺)雷氏曰(神武文襄 文宣
孝昭武成后主。北齐五帝。二十九年)

高祖神武帝欢(字贺六。浑渤海蓨人。崩于晋阳。葬漳水矣)(第 0552c 页)
释言。第
二业识。是其妄识。后之四重。是其六种分别
事识。是义不然。依起信论。六识与此分齐全
别。彼 文宣
说。第六相续不断识后。别起六种
分别事识故。彼文言。即此相续。依诸凡夫取
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 (第 0531b 页)
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年垂四十。游化怀卫。
顷之大将军高澄。奏为昭玄统掌录僧事。及齐革命。
职仍旧。 文宣
御宇。诏授菩萨戒。帝躬布发于地。使上
践焉。天保二年。诏废鹰师曹地。为报德寺。且树宝塔。
为太皇太后 (第 0234c 页)
。嫌其
材短乃停。后周氏灭佛法。此寺隔此陈境故
不及难。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进军临江。法
和举州入齐。 文宣
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
军事太尉公。西南大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
刺史安湘郡公宋莅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 (第 0974b 页)
弟遣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
县公。梁将侯瑱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
和与宋莅兄弟入朝。 文宣
闻其有奇术。虚心
想见之。备三公卤簿。于城南十二里供帐以
待之。法和遥见邺城下马禹步。辛术谓曰。公 …… (第 0974b 页)
法和
手持香炉步从路车至于馆。明日引见。给通
幰油络网车。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不称臣。但
云荆山居士。 文宣
宴法和及其徒属于昭阳
殿。赐法和钱百万物万段甲第一区田一百 …… (第 0974b 页)
再为太尉。世犹谓之居士。无疾而告
弟子死期。至时烧香礼拜佛。坐绳床而终。浴
讫将殓。尸小缩止三尺许。 文宣
令开棺视之。
空棺而已。法和书其所居屋壁而涂之。及剥
落有文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
火。周 (第 0974c 页)
有比踪罔不折伏。于是二僧叹
揖。自以弗及之也。齐太尉文宪王公。深怀
钦悦爰请安居。常叹相知之晚。太宰 文宣
王。建立正典绍隆释教。将讲净名选穷上
首。乃招集精解二十馀僧。探授符策乃得
于藏。年腊最小独居末坐。 …… (第 0465c 页)
师。志欲宣通妙法。乃请 文宣
方求讲匠。
以藏名称普闻允当佥属。遂流连会稽多
历年祀伏膺鼓箧寔系有徒。但以律部未
精重游京辇。信同 (第 0466a 页)
领将四十年。道俗欢愉朝庭胥悦。所以
四方诸寺咸禀成风。崇护之基罕有继
釆。既道光遐烛。乃下诏为戒师。 文宣

布发于地令上践焉。天保二年又下诏曰。
仰惟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正觉是凭。
诸鸷鸟伤生之类。宜 …… (第 0485b 页)
焉。制寺立净
亦始于此。故释门东敞。能扇清风。莫与先
矣。初天保之中。国置十统。有司闻奏事须
甄异。 文宣
乃手注状云。上法师可为大统。
馀为通统。故帝之待遇事之如佛。凡所吐
言无不承用。又遵重戒禁。愿常宣说 (第 0485c 页)
不顾录。惟上统法师深知
其远识也。私惠其财贿以资饮啖之调。或
因昏醉卧于道边。时复清卓整其神器。
文宣
受禅齐祚大兴。天保年中。释李二
门交竞优劣。属道士陆修静妄加穿凿。广
制斋仪縻费极繁。意在王者遵奉。 …… (第 0625a 页)
为内。
内则小也。詺道家为外。外则大也。显应
声曰。若然则天子处内。定小庶人矣。静
与其众缄口无言。 文宣
处座目验臧否。
其徙尔日皆舍邪从正求哀济度。未发心
者敕令染剃。故斩首者非一。自号神仙者。
并上三爵 (第 0625b 页)
。务脩十善。诵法
华般若等经。写一切经。建归依寺造千金像(方志)○释
法安。少有慧声。立年即当法匠。 文宣
何胤。一时名士。
并禀服文义。是年卒○释法愿。善唱导。又能占相。王
侯士庶。并师受戒法。时寺侧遭烧火 …… (第 0046b 页)
元元) |(二十三) |

释僧印。学涉众典。而偏以法华著名。宋大明中。何点
请印为法匠。听者骈集。 文宣
徐孝嗣。皆敬其风。是年
卒○释慧通。自宋元嘉中。言未然之事皆验。是年忽
就人求酒云。欲远行为谢诸相识 (第 0046b 页)
。夫事有宜。理有至。从其宜而宜之。所以为圣人
之教也。即其至而至之。所以为圣人之道也。梁之武帝。齐之 文宣。
反其宜而事教。不亦泥乎。魏周二君。泯
其至而预道。不亦罔乎。此释子之不苟时君泥佛也如此。以是验梁泥教 (第 0056a 页)
募造敬字庵疏

娑婆世界,以音声语言为教体。故一一文字,皆佛祖
慧命,圣学源流所关也。敬字即敬 文宣
至圣与迦文
世尊。其开昏愦而培智种者,岂浅鲜哉。温陵为文献
之邦,素称佛国。今者有敬字庵之设。此洙泗 (第 0384b 页)
问如来本起因地法门如何脩證。此
下方牒答云。十方诸佛。创初根本发起一念因。脩
心地圆觉者。莫不皆如上 文宣
说。依真悟妄顿出
生死。谓悟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诸法。皆如
空华阳焰梦幻泡影。非真实有。便免得生死 (第 0254b 页)
 通庄达老岂同征」
#+END_VERSE


* 呗赞部第五(此有三缘)


* 述意缘
* 引證缘
* 叹德缘

** 述意缘第一


夫褒述之志。寄在咏歌之文。咏歌之文。依乎
声响。故咏歌巧则褒述之志申。声响妙则咏
歌之文畅。言词待声。相资之理也。寻西方之
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者从文以结章。呗者
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是故经言。
以微妙音声。歌赞于佛德。斯之谓也。昔释
尊入定。琴歌震于石室。婆提飏呗。清响彻于
净居。觉世至音。固无得而称矣。至于末代。修
习极有明验。是以陈思精想。感鱼山之梵
唱。帛桥誓愿。通大士之妙音。药练勤行。受法
韵于幽祇。 文宣
励诚。发梦响于斋室。并能写
气天宫。摹声净刹。抑扬词契。吐纳节文。斯亦
神应之显徵。学者之明范也。原 (第 0031c 页)
十随心令悟。二闻经授持中二。先明成就
六法。后假使下校量多少。前中。一纳法在心故。二各
不失故。三对 文宣
唱故。四背 (第 0880a 页)
文宣
陈故。五追记不忘
故。六思惟明审故。后校量中。以多笔墨书写一品中
乃至一句。尚不得少分者。显其法门广 (第 0880a 页)
也姓氏英贤录云王
[草-屮]字简栖琅琊人齐朝起家郢州从事后为辅国
参军所集百卷未获其本高僧传云齐竟陵 文宣
王撰三宝记传或称佛史或号僧录开皇三宝录
云司徒竟陵文宣王府记室王[草-屮]撰僧史十卷。

礼云动则左 (第 0128c 页)
「佛乘」者即是今典,永
异馀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仍开会之使
归乎一极,故云佛乘。言「僧史」者,如宋 文宣
王记室王简栖所集百卷,如俗史书,左史记
事、右史记言。《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
书之。」凡 (第 0815b 页)
远侍者礼拜。被赵州打一棒。
远云。礼拜也是好事。州云好事不如无)
或谓吾道自濂溪河洛诸公开
其秘。朱张 文宣
二先生集其成。诏如日月。人病弗繇
耳。子于是学。存养省察。亦有年矣。今乃遽然自叛其
说。而于异学张本 (第 075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