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越中多禅期。师与会者五。终
不知邻单性字。隆庆辛未。师乞食梵村。见云栖山水
幽寂。遂有终焉之志。山故 伏虎禅师
刹也。杨国柱陈
如玉等。为结茅三楹以栖之。师吊影寒岩。曾绝粮七
日。倚壁危坐而巳。村多虎。环山四十里 (第 0655c 页)
请祷雨。师击木鱼。循田
念佛。时雨随注。如足所及。众感异之。相与肩木荷锄。
竞辟其地。得碣础。曰。此 伏虎禅师
云栖寺故趾也。愿
为师新之。不日成兰若。自是四方学徒日进。六时观
念。中夜警策。初师从参究念佛得力。 (第 0171a 页)
念。久之纯熟。正念不动。一佛当胸。万缘俱
寂。尔恐遭魔。正念不动。魔自不入尔心光。

** 大明莲池 伏虎禅师
宝训

修道原非轻易为。死生抛却巳心灰。任他百业千魔
鍊。一念坚持永不回。看经念佛即参禅。皆赖心诚行 (第 0692b 页)
手数珠。口喃喃者。习
见为常。不复诧异。允升之名。妇孺皆知。每值会期。无
不延伫其来。西湖有灵峰寺。 伏虎禅师
遗迹也。颓废
巳久。允升于道光初年发愿重兴。经营数载。始告厥
成。年六十六卒。临终时。正念分明。自言 (第 0335b 页)
若揭日月。诚心
要明佛祖不传之妙者众。若非资粮。莫能加行。

是故。
友仲禅人。重念祝发之所。孤山乃 伏虎禅师
道场。四
方往来。寻访宗师。究明此道底玄衲。要冲之处。毅然
发心。劝募远近檀越。兴置常住田亩。资粮既 (第 0507c 页)
宋广宁乌石潭梁果师尝入山采薪夜则骑虎而归
人号 伏虎禅师
后尸解。

草衣禅师足不履地口不尝味日无昼夜时无寒暑
惟一绳床宴坐而已如是者三十年宰相权德舆尝
为之 (第 0004c 页)
曰。观此。便知僧皆苦修。非世法图名闻利养者。因
询僧曰。此寺建自何年。僧跪奏云。寺系宋初乾德五
年。 伏虎禅师
开山。逮明季弘治七年。霖雨发洪。 …… (第 0175b 页)
甘洌。汲灌不竭。壹似利生者。此非有道者莫能居。而
居之者亦于道力有助。自宋 伏虎禅师
住山。以至
国朝。虽天禧中稍辟为寺。而递兴递废。夷为蓁莽久
矣。师以隆庆五年托钵此村。若有冥契曰。吾 …… (第 0179a 页)
旋山顶。己而飞集西坞。经时不散。又名坞曰
云栖。其有兰若。则自宋僧志逢始。逢有道行。猛虎驯
伏。人号 伏虎禅师。
初筑室五云顶。天禧中。赐额真际
院。兼辟云栖天池二院为三刹。而云栖最号幽绝。中
峰东西冈傍近有名泉三 …… (第 0180a 页)
五云精舍。自宋初乾德五年 伏虎禅师
开山。逮
有明弘治七年。霖雨发洪。殿宇倾圮。经像漂没。
中废者几百载。至隆庆五年。
莲池师祖结茅三楹 (第 0189b 页)
越中多禅期。师与会者五。终不知邻单姓字。隆庆辛
未。师乞食梵村。见云栖山水幽寂。遂有终焉之志。山
伏虎禅师
刹也。杨国柱陈如玉等为结茅三楹以
栖之。师吊影寒岩。曾绝粮七日。倚壁危坐而已。村多
虎。环山四十里。 …… (第 0194c 页)
。居然兴在涧之思。窃自念云。吾于此得
袈裟地。建草团[厂@剂](音瓢)。投老于中足矣。尚未知其为伏 虎禅师
之道场也。但见蓁莽萧萧。而断碑遗础。犹埋
没于苍苔积藓间。门人陈如玉等为薙草开林。结庐
于上。延师居 (第 0199b 页)
侄举众得个安乐也不定。所谓一东二冬叉
手当胸。下坡不走。快便难逢。下座同伸攀。请愿垂开
示。

开山 伏虎禅师
忌日拈香。老讷今朝死。老岩今日生。
二俱无伎俩。有梦不同床。夤缘继踵。香火荒凉。肝肠
铁作也须裂。驴 …… (第 0119c 页)
举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公案。师云。老洞山玷
辱宗风。泰首座埋没自已。双双绣出鸳鸯。千古扶持
不起。 伏虎禅师
忌日拈香。四年承乏云峰寺。暗写秋肠寄
阿谁。每到十一月初五。一狐疑了一狐疑故。我开山 (第 0120a 页)
伏虎禅师。
指柳骂杨。伤龟恕鳖。你死我活。莫说一碗
粗茶一炷香。也胜和盲勃诉瞎。

除夜小参。千圣不传底机。填沟 (第 01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