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法華部類

业由心起。心缘不起。外境何状。业病与身都
如云影。作是观己身遂轻安。及领徒南迈值
梁之乱。暂止太 苏山。
陈废帝光大元年来南
岳。谓其徒曰。吾前生曾居此处。指林泉曰古
寺也。掘地得殿宇基址僧用器皿。得遗骸于 …… (第 0803c 页)
苏山
慧思禅师。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
乐行。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曰。是真精
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乃悟 (第 0805a 页)
龙章相好。肉髻生顶。颖脱众相。自得不言之
理。假修净梵而證圆觉。尝谓众曰。衡山之阳
吾往矣。因自大 苏山
来。梁元祚短。南土纷纭。
数载之间。至山周览已遍。后复至梧桐。坡上
有石冈若台。谓其徒曰。吾昔于此修 (第 1067c 页)
峰头闲看戏猿猱。

** 〔福严禅寺〕
在庙之北登山十五里。岳中禅
刹之第一。陈太初中。惠思和尚自大 苏山
领众来此。建立道场。师常化人。修法华.
般若.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因号般若寺。□
本朝太平兴国中。改 (第 1070c 页)
四年 |
| 甲戌 |三年十一月帝为魏军所执寻弑之 |三年正月宇文泰废帝而立齐王廓 |五年思大止大 苏山
敬帝 |讳方智。元帝既被执。萧𧫣自立为后梁。都江陵。王僧辩陈霸先。奉帝为梁主。承圣四 …… (第 0201a 页)
智者谒思大于大 苏山
武帝 |讳邕。文帝第四子。以遗诏即位 |昭帝 |讳演。欢之第六子。八月即位。改元皇建 (第 0202a 页)
领徒南迈。值梁孝元之乱。权止大 苏山。
轻生
重法者相与冒险而至填聚山林。师示众曰。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
即不得得亦不真 …… (第 0431b 页)
 指物传心人不会」
#+END_VERSE


其他随叩而应。以道俗所施造金字般若法
华经。时众请师讲二经。随文发解。复命门人
智顗代讲。至一心具万行有疑请决。师曰。汝
所疑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
吾昔于夏中一念顿发诸法见前。吾既身證不
劳致疑。顗即咨受法华行三七日得悟(顗即天台教主
智者大师。如下章出焉)
陈光大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自大 苏山
将四十馀僧径趣南岳乃曰。吾寄此山
止期十载。已后必事远游。吾前身曾履此处。
巡至衡阳值一处林泉胜异。 …… (第 0431b 页)
接入一伽蓝云。汝当居此。
汝当终此。十八丧二亲。于果愿寺依僧法绪
出家。二十进具。陈天嘉元年谒光州大 苏山
慧思禅师。思一见乃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
经。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
师入观三七日。身 (第 0431c 页)
贤劫中号普明佛。』思
大禅师行方等忏,梦梵僧四十九人,命重受
戒,倍加精苦,了见三生。智者大师,于大 苏山
修法华忏,證旋陀罗尼辨。沙门道超于道场
中修忏,独言笑曰:『无价宝珠,我今得矣。』东都
英法师讲《华 (第 0965c 页)
衡州南岳。言峡者。路次
之语。衡在荆湖南。峡在荆湖北。传前云。思师避周
室之难。意住南岳。权止光州人 苏山。
智者得法之
后。往建康行道。不得扈从。思归南岳。其南岳归寂。
故当报德享奠以酬法乳。故晋王书云。敬忆 (第 0670c 页)
坐一时圆證。希有能有。事彰
别传。昔在周室。预知佛法当祸。故背北游南。意期衡
岳以希栖遁。权止光州大 苏山。


【南岳传左南山续传十七卷张华博物志云。嵩高
为中岳。属预州。言名高嵩岭。意以四岳低也。伊洛
(第 0658c 页)
南岳。是入道山也。以齐武平之初。背
此嵩阳。领徒南逝。初至光州。值梁孝元倾覆
国乱。前路梗塞。权止大 苏山。
数岁之间。归从
如市。每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
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由是供 (第 0099a 页)
滞。光州大 苏山
慧思禅师。盛以心观开四众。又从而
受业焉。盖思之道。得于就师。就师得于最师也。初顗
见思。思叹曰。昔 (第 0091a 页)
噩 述

定学

證悟科(二)

**** 唐慧超

丹阳沈氏子。出家。以诵法华经为专务。时光
州大 苏山
慧思禅师。悟一乘之理。明三观之。心超与江
陵顗公。仙城命公。笃志相亲。积年请业。行优一众。德
冠诸贤 (第 0315b 页)
贤山诵法华经.无量义.普贤观。历
于二旬。三部终毕。口诵金文。手正经像。心神爽利。又
乐禅悦。续诣大 苏山
礼思大禅师。思见而叹曰。昔日
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因授与普贤道
场四安乐行。昼夜苦到。如 (第 0027a 页)
而空有人曰。若欲修定。武当南岳。是其
处也。齐武平中。南至光州。时方扰攘。路多梗
塞。权与其徒止于大 苏山。
其山陈齐边境。兵
刃所冲加。值佛法云崩五众离溃。一时英俊。
犹慕其德。晦逃名迹。来咨理味。思曰。吾老 …… (第 0114c 页)
大苏山思禅师。思见顗曰。昔在灵山同听法
华。胜缘所资。今复会此。首示普贤道场。及说
四安乐行。顗止 苏山。
行法华三昧。始三夕至
药王品是真精进句。解悟开发。且见与思共
在灵山听佛说法。翌日白思。思曰。非尔弗 (第 0115b 页)
 香台宝树有归期」
#+END_VERSE


陈朝智者大师者。讳智顗。荆州华容人。俗陈氏。生时

灵瑞不一。幼有奇相。肤不受垢。七岁入果愿寺。闻僧
诵法华普门品。即随诵之。忽自忆记七卷之文。宛如
宿习。十五礼佛像誓志出家。十八于果愿依僧绪薙
落。二十进具。天嘉元年谒光州大 苏山
慧思禅师。思
一见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
道场。说四安乐行。师入观三七日。宿 (第 0169c 页)
生恼。志散妨道。英贤才艺。是为愚弊(其文有数十句甚切
至。见僧传及禅宗偈颂)
。○南岳思大禅师。自止大 苏山。
凡涉十
稔。师示众有云。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伹向巳求。莫从
他觅。觅即不得。得亦非真。其他随扣而应。 …… (第 0060c 页)
咨受法华行。三七日得悟。是年自大 苏山。
将四十馀
僧。径趋南岳。既至。谓其徒曰。吾寄此山。止期十载。巳
后必事远游。师曰。吾前生曾居此处。领 (第 0061a 页)
一方
安然行道。忽空中告曰。若欲化物。可诣武当。若脩禅
定。须往南岳。至是领徒南迈。值梁之乱。权止大 苏山
○释慧善。善智度论。著散华论八卷(以如众华缤纷散也)。是年
止长安崇华寺。柱国家宰。奉供演法(本传) (第 0057b 页)
佛法应灭。当往何方。以避此难。忽闻空声若
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入道山。武平初领徒南游。
至光州大 苏山
数载。从者如市。地当陈齐边境。烽火
数兴。众不遑处。洎陈光大二年。竟往南岳。至乃告众。
吾寄此山。正 …… (第 0263c 页)
。手从窗入。三摩其
顶。由是深厌家狱。遂投湘州果愿寺僧法绪落发。寻
诣慧旷律师。精通律藏。续上光州大 苏山
礼思大。思
大一见叹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
矣。因授与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经一七 (第 0266a 页)
一心念
般若波罗蜜毒即消散。五年至光州开岳寺。
巴子立五百家。共刺史请讲摩诃衍般若
经。六年于光州大 苏山
讲摩诃衍(东坡集。光山县南。
四十里。大苏山南小苏山北。有寺名净居。齐天保中。思禅师过此。见父老问其 ……
(第 0179b 页)
。断诸檀越不
令送食。经五十日。常遣弟子乞食济命。
于时复发愿决定。誓造金字般若。为众讲说
九年于大 苏山。
唱告诸方须造经者。忽
有比丘。名曰僧合。自言。我能造经。既得
经首。即教化境内。得财买金。于光城县齐 …… (第 0179b 页)
乐禅悦。怏怏湘东(衡州)无足可问。陈文
帝天嘉元年(辅行。作乾明者误。时年二十三)时思禅师止光州
苏山。
即往顶拜。思师曰。昔日灵山同听法
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
说四安乐行(南岳著安乐行义。 (第 0181b 页)
随多宝以證经乎。
像佛陇以化往乎)


禅师法喜。力学无倦。参知识十七人得大
开悟。年登六十。始于大 苏山
值遇智者。一
闻法音顿获深證。于是尽舍旧徒专禅慧。
陈光大元年。与同学二十七人从智者至
金陵游化。尚 (第 0197a 页)
三年)

文帝(茜武帝兄始兴王子)


* 天嘉元年(庚辰尽六年)

三祖思禅师于北朝光州大 苏山。
为顗禅师。说四安乐行。示普贤道场。当北齐废帝乾明元年。
* 天康元年(丙戌)

废帝(伯宗文帝二 (第 024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