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则巳出三界生死矣。后文识阴尽。则超命浊。岂但
破色阴耶。受乃执受。四大有苦乐等。若受阴不破。则
不得 正受。 若想阴不破。则难入妙奢摩他。若行阴不
破。则生灭不停。非为正定。若识阴不破。则未悟真心。
难立诸位。 (第 0534b 页)
破色阴耶。受乃执受。四大有苦乐等。若受阴不破。则
不得 正受。 若想阴不破。则难入妙奢摩他。若行阴不
破。则生灭不停。非为正定。若识阴不破。则未悟真心。
难立诸位。 (第 0534b 页)
命僧宗泐等注释。颁布海内。浸久而奉行者亦希。
清幼入空门。切志向上事。愧未多历讲肄。尝见古人
谓文字之学。不能洞当人之性源。贵在妙悟自心。心
一悟。则回观文字。如推门落臼。固不难矣。因入山。习
枯禅。直至一字不识之地。一旦脱然自信。回视诸经。
果了然如视归家故道。独于此经。苦不能句。万历壬
辰夏。余居海上。偶患足痛不能忍。因请此经置案头。
潜心力究。忽寂尔忘身。及开卷读百八义。了然如视
白黑。因忆昔五台梵师言。遂落笔记之。至生灭章。其
患即愈。及乙未春。因弘法罹难。幽困之中。一念孤光
未昧。实仗此法门威德力也。顷蒙 恩遣雷阳。丙申
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澥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
出前草二章。公首肯。遂以 正受 注。并三译本。稽首属
余请卒业焉。余𢹂之以行。是年三月十日抵戍所。于
四月朔即命笔。时值饥疠。死伤 (第 0625b 页)
清幼入空门。切志向上事。愧未多历讲肄。尝见古人
谓文字之学。不能洞当人之性源。贵在妙悟自心。心
一悟。则回观文字。如推门落臼。固不难矣。因入山。习
枯禅。直至一字不识之地。一旦脱然自信。回视诸经。
果了然如视归家故道。独于此经。苦不能句。万历壬
辰夏。余居海上。偶患足痛不能忍。因请此经置案头。
潜心力究。忽寂尔忘身。及开卷读百八义。了然如视
白黑。因忆昔五台梵师言。遂落笔记之。至生灭章。其
患即愈。及乙未春。因弘法罹难。幽困之中。一念孤光
未昧。实仗此法门威德力也。顷蒙 恩遣雷阳。丙申
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澥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
出前草二章。公首肯。遂以 正受 注。并三译本。稽首属
余请卒业焉。余𢹂之以行。是年三月十日抵戍所。于
四月朔即命笔。时值饥疠。死伤 (第 0625b 页)
独居士。居
士会么。若了作是无常。则无常无性。谁为生灭。无生
灭者。又何得而生死哉。居士了此。则今日 正受 寂灭
乐时。此则悲居士者。皆生灭见也。
** 为达师茶毗举火文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狭路相逢。定 (第 0761c 页)
士会么。若了作是无常。则无常无性。谁为生灭。无生
灭者。又何得而生死哉。居士了此。则今日 正受 寂灭
乐时。此则悲居士者。皆生灭见也。
** 为达师茶毗举火文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狭路相逢。定 (第 0761c 页)
。诸业不能牵。不知细无明。徐徐蹑其
后。师曰。复闻别有人。虚执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转
还虚妄。心为 正受 缚。为之净业障。心尘万分一。不了
说无明。细细习因起。徐徐名相生。风来波浪转。欲静 …… (第 0048c 页)
资财给济。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
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
尘入 正受。 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
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第四警其上慢者。若不
尔者。则未相 …… (第 0058c 页)
。谥大晓禅师。
**** 玄策禅师者
婺州金华人也。游方时届于河朔。有隍
禅师者。曾谒黄梅。自谓 正受。 师知隍所得未真。往问 (第 0060a 页)
后。师曰。复闻别有人。虚执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转
还虚妄。心为 正受 缚。为之净业障。心尘万分一。不了
说无明。细细习因起。徐徐名相生。风来波浪转。欲静 …… (第 0048c 页)
资财给济。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
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
尘入 正受。 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
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第四警其上慢者。若不
尔者。则未相 …… (第 0058c 页)
。谥大晓禅师。
**** 玄策禅师者
婺州金华人也。游方时届于河朔。有隍
禅师者。曾谒黄梅。自谓 正受。 师知隍所得未真。往问 (第 0060a 页)
人。泰竖起一指。师曰。不
因今日。争识得瓜洲客。师有师叔在廨院不安。附书
来问曰。某甲有此大病。如今 正受 疼痛。一切处安置
伊不得。还有人救得么。师回信曰。顶门上中此金刚
箭。透过那边去也。会下有僧去。住庵 …… (第 0164c 页)
。师曰。珍重。问。如何是道。师曰。本来无一
物。何处有尘埃。僧礼拜。师曰。莫错会。问。如何是一尘
入 正受。 师曰。色即空。曰。如何是诸尘三昧起。师曰。空
即色。问。诸馀即不问。如何是悟空一句。师曰。两句也。 (第 0180c 页)
因今日。争识得瓜洲客。师有师叔在廨院不安。附书
来问曰。某甲有此大病。如今 正受 疼痛。一切处安置
伊不得。还有人救得么。师回信曰。顶门上中此金刚
箭。透过那边去也。会下有僧去。住庵 …… (第 0164c 页)
。师曰。珍重。问。如何是道。师曰。本来无一
物。何处有尘埃。僧礼拜。师曰。莫错会。问。如何是一尘
入 正受。 师曰。色即空。曰。如何是诸尘三昧起。师曰。空
即色。问。诸馀即不问。如何是悟空一句。师曰。两句也。 (第 0180c 页)
虚空。问。如何是衲僧急切处。
师曰。不过此。问曰。学人未问巳前。请师道。师曰。噫。问。
如何是一尘入 正受。 师作入定势。曰。如何是诸尘三
昧起。师曰。汝问阿谁。问。如何是一路涅槃门。师弹指
一声。又展开两手。 …… (第 0194b 页)
曰。汝是村里
人。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里。问。如何是
本来心。师曰。坐却毗庐顶。出没太 虚中。 问。如何是教
外别传底事。师曰。两个灵龟泥里斗。直至如今困未
休。曰。不会。师曰。木鸡衔卵走。燕雀乘 (第 0196c 页)
师曰。不过此。问曰。学人未问巳前。请师道。师曰。噫。问。
如何是一尘入 正受。 师作入定势。曰。如何是诸尘三
昧起。师曰。汝问阿谁。问。如何是一路涅槃门。师弹指
一声。又展开两手。 …… (第 0194b 页)
曰。汝是村里
人。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里。问。如何是
本来心。师曰。坐却毗庐顶。出没太 虚中。 问。如何是教
外别传底事。师曰。两个灵龟泥里斗。直至如今困未
休。曰。不会。师曰。木鸡衔卵走。燕雀乘 (第 0196c 页)
便打。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曰。穿针嫌眼
小。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尽日展愁眉。问。如何是一尘
入 正受。 师曰。蛇衔老鼠尾。曰。如何是诸尘三昧起。师
曰。鳖咬钓鱼竿。曰。恁么则东西不辩。南北不分去也。
师曰 (第 0250b 页)
小。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尽日展愁眉。问。如何是一尘
入 正受。 师曰。蛇衔老鼠尾。曰。如何是诸尘三昧起。师
曰。鳖咬钓鱼竿。曰。恁么则东西不辩。南北不分去也。
师曰 (第 0250b 页)
。可
安然无所事乎。然刚正而为震主。必能大作以致
元吉。则无咎矣。苏眉山曰。益之初九。损之上九。皆 正受 益者也。彼自损而专益我。将以厚责我也。我
必有以塞之。故损上九利有攸往。益初九利用大
作。然上之有为 (第 0435b 页)
安然无所事乎。然刚正而为震主。必能大作以致
元吉。则无咎矣。苏眉山曰。益之初九。损之上九。皆 正受 益者也。彼自损而专益我。将以厚责我也。我
必有以塞之。故损上九利有攸往。益初九利用大
作。然上之有为 (第 0435b 页)
樽。望西方以修观。祈速睹于慈颜。入念佛之
三昧。觉身心之轻安。超九莲之上品。闭六趣之幽关。
会精神于 正受。 杜耳目之泛观。俟此报之云尽。指极
乐而径还。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盘桓。归去来兮。
唯净土之可游。念 (第 0191c 页)
三昧。觉身心之轻安。超九莲之上品。闭六趣之幽关。
会精神于 正受。 杜耳目之泛观。俟此报之云尽。指极
乐而径还。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盘桓。归去来兮。
唯净土之可游。念 (第 0191c 页)
妄无穷。思之。
观经云。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云何为念佛三昧
(十一)。
梵语三昧。此云正定。亦云 正受。 念佛三昧者。思专想
寂。智与理冥。欲人易晓。复作一说。念即佛。佛即念。念
佛一如。亦无念佛之相可得。 (第 0356c 页)
观经云。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云何为念佛三昧
(十一)。
梵语三昧。此云正定。亦云 正受。 念佛三昧者。思专想
寂。智与理冥。欲人易晓。复作一说。念即佛。佛即念。念
佛一如。亦无念佛之相可得。 (第 0356c 页)
。三千世界。是一微尘。延一刹那顷于万亿年。
扩一毫毛端为四大部。宝池金地。充塞现前。翠竹黄
花。无非 正受。 于此净土。正可随喜。花开见佛。岂不是
直指心传也耶。是为序。
* No. 1185-C
高宗纯皇帝 (第 0366b 页)
扩一毫毛端为四大部。宝池金地。充塞现前。翠竹黄
花。无非 正受。 于此净土。正可随喜。花开见佛。岂不是
直指心传也耶。是为序。
* No. 1185-C
高宗纯皇帝 (第 0366b 页)
光。现诸净土。令韦提希自
择者。盖诸佛国土。清净光明。无踰极乐。肉眼亲见。信
乐倍深。从此思惟。便获 正受。 下文将明净观。先教众
生修三福者。由世间法。渐达出世间法。如贮醍醐。先
净其器。其器不净。其味则坏。 (第 0449a 页)
择者。盖诸佛国土。清净光明。无踰极乐。肉眼亲见。信
乐倍深。从此思惟。便获 正受。 下文将明净观。先教众
生修三福者。由世间法。渐达出世间法。如贮醍醐。先
净其器。其器不净。其味则坏。 (第 0449a 页)
土皆于中现韦提希见巳白佛言是诸佛土虽复清
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惟愿
世尊教我思惟教我 正受 佛告韦提希阿弥陀佛去
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我今广为汝说亦令未
来凡夫脩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 (第 0039b 页)
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惟愿
世尊教我思惟教我 正受 佛告韦提希阿弥陀佛去
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我今广为汝说亦令未
来凡夫脩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 (第 0039b 页)
。盖覆法身
故。又名五蕴。蕴者。积聚义。积聚生死故。佛五阴者。
非漏非无漏法性五阴。谓真善妙色。第一 正受。 无
上妙慧。真性解脱。一切智见。菩萨五阴者。谓亦有
漏亦无漏五阴。净不净色。乐无乐受。我无我想行。 (第 0882a 页)
故。又名五蕴。蕴者。积聚义。积聚生死故。佛五阴者。
非漏非无漏法性五阴。谓真善妙色。第一 正受。 无
上妙慧。真性解脱。一切智见。菩萨五阴者。谓亦有
漏亦无漏五阴。净不净色。乐无乐受。我无我想行。 (第 0882a 页)
西方弥陀佛」
#+END_VERSE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
(一拜)。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略明厌离娑婆五痛五烧过
患巳竟。次乃忻求极乐。三归三宝。志诚谛听。陀罗尼
杂集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西方安乐世界。今现
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 正受 持彼佛名号。以此
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
得见。见巳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 …… (第 0080a 页)
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 正受。 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音势至侍立左右。尔时韦提希见
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神力 (第 0080b 页)
#+END_VERSE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
(一拜)。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略明厌离娑婆五痛五烧过
患巳竟。次乃忻求极乐。三归三宝。志诚谛听。陀罗尼
杂集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西方安乐世界。今现
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 正受 持彼佛名号。以此
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
得见。见巳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 …… (第 0080a 页)
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 正受。 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音势至侍立左右。尔时韦提希见
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神力 (第 0080b 页)
外院尚耽迷
#+END_VERSE
(十疑论第七云。问曰。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何须求生西方。答
曰。求生兜率。理若相似。若约比校。大有优劣。先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
云。行众三昧。深入 正受。 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弥陀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
舍。二者如释迦佛。在世之时。 (第 0083c 页)
#+END_VERSE
(十疑论第七云。问曰。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何须求生西方。答
曰。求生兜率。理若相似。若约比校。大有优劣。先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
云。行众三昧。深入 正受。 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弥陀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
舍。二者如释迦佛。在世之时。 (第 0083c 页)
樽。望西方以修观。祈速睹于慈颜。入念佛之
三昧。觉身心之轻安。超九莲之上品。闭六趣之幽关。
会精神于 正受。 杜耳目之泛观。俟此报之云尽。指极
乐而径还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盘桓。归去来兮。
唯净土之可游。念阎 …… (第 0853c 页)
赐于华屋。遂孛戾于慈颜。慨众苦之迫
切。必去危而就安。虽无适而不可。奈客路之间关。托
二八之妙境。入 正受 而遐观。忽全心而发现。喜合浦
之珠还。混尘刹之净秽。随足处以盘桓。归去来兮。谢
绝于外游。且毁形而坏 (第 0854b 页)
三昧。觉身心之轻安。超九莲之上品。闭六趣之幽关。
会精神于 正受。 杜耳目之泛观。俟此报之云尽。指极
乐而径还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盘桓。归去来兮。
唯净土之可游。念阎 …… (第 0853c 页)
赐于华屋。遂孛戾于慈颜。慨众苦之迫
切。必去危而就安。虽无适而不可。奈客路之间关。托
二八之妙境。入 正受 而遐观。忽全心而发现。喜合浦
之珠还。混尘刹之净秽。随足处以盘桓。归去来兮。谢
绝于外游。且毁形而坏 (第 0854b 页)
下。是引二部證佛力。言诸经者下。是引诸
经双證二力。一心信乐。是自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
是佛力。能 正受 持。是自力。阿弥陀佛住其人前。是佛
力。专心忆念。是自力。佛现其前。是佛力。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 …… (第 0778c 页)
护。终得离苦。永得安乐。释论云。譬如鱼子。母若
不念。子则烂坏。众生亦尔。佛若不念。善根则坏。
能 正受 持者。凡人念佛。心带异计。或杂馀想。不名正
受持。 (第 0778c 页)
正受 持者。离乎四句。不杂馀缘。是名 (第 0778c 页)
正受 持也。
本有佛性力者。真如内熏力也。真如内熏。人人皆然。
今不得此力者。如木有火。不假钻燧。火终不现 (第 0778c 页)
经双證二力。一心信乐。是自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
是佛力。能 正受 持。是自力。阿弥陀佛住其人前。是佛
力。专心忆念。是自力。佛现其前。是佛力。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 …… (第 0778c 页)
护。终得离苦。永得安乐。释论云。譬如鱼子。母若
不念。子则烂坏。众生亦尔。佛若不念。善根则坏。
能 正受 持者。凡人念佛。心带异计。或杂馀想。不名正
受持。 (第 0778c 页)
正受 持者。离乎四句。不杂馀缘。是名 (第 0778c 页)
正受 持也。
本有佛性力者。真如内熏力也。真如内熏。人人皆然。
今不得此力者。如木有火。不假钻燧。火终不现 (第 0778c 页)
隳裂。圆明精心。于中发化。此即是理一心
也。事理一心。皆为成就念佛三昧。三昧者梵语。此云
正定。亦云 正受。 离邪名正。离散名定。以一心不乱。不
同凡夫之不定。外道之邪定也。不受诸受。名 (第 0711b 页)
正受。 …… (第 0711b 页)
以一心不乱。无一法当情。名 正受 也。
序。
乃知下。是明理一心境界。匪离四句。正说唯心
净土也。处处两句。言触处洞然。珍禽两句。言 …… (第 0711c 页)
一心功成无法不摄故。
智者大师。于观经分散分定者。观经中。因韦提希启
请。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 正受。 故世尊以三种净
业。答思惟。十六妙观答 (第 0725b 页)
正受。 天台疏云。三种净业。散
心思量名曰思惟。十六正观说名正受。是即属散属
定也。
三种净业者。一者孝养父 (第 0725b 页)
也。事理一心。皆为成就念佛三昧。三昧者梵语。此云
正定。亦云 正受。 离邪名正。离散名定。以一心不乱。不
同凡夫之不定。外道之邪定也。不受诸受。名 (第 0711b 页)
正受。 …… (第 0711b 页)
以一心不乱。无一法当情。名 正受 也。
序。
乃知下。是明理一心境界。匪离四句。正说唯心
净土也。处处两句。言触处洞然。珍禽两句。言 …… (第 0711c 页)
一心功成无法不摄故。
智者大师。于观经分散分定者。观经中。因韦提希启
请。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 正受。 故世尊以三种净
业。答思惟。十六妙观答 (第 0725b 页)
正受。 天台疏云。三种净业。散
心思量名曰思惟。十六正观说名正受。是即属散属
定也。
三种净业者。一者孝养父 (第 07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