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免二未。未知高鉴缘何识本。轻而宗之。其
有旨乎(已上出南史)

论曰。自汉西域传范晔论释氏大概。 陈寿
三国志则置而勿言。唐太宗晋书则班班
纪著沙门神异之迹。未始辄有一言訾佛。
况佛化自晋抵南北朝始大振于 (第 0543b 页)
实录。聊摹于 陈寿。
如苞深失戾经。宜罪
于马迁。副陛下遗贤必取之心。助陛下坠典
咸修之美。今遇乾明圣节。谨令弟子赐紫显 (第 0709b 页)
道原情者也。凡足下之书。既谬圣人道。又乖世典。安
狂行褒贬乎。至于诋訾照觉不取死心。亦失体之甚。
陈寿
求釆。班固受金。亦不尔也。自述宝镜三昧。则
托言朱世英。得于老僧。自解法华。辅成宝镜之辞。置
之九峰 (第 0584a 页)
始封阆中
侯。而子富嗣。此范晔所述而无复他
辞。及览魏志则云。陵作道书惑百
姓出米五斗。世号米贼。此 陈寿
所述
而颇形讥毁。至于典略之说则。又谓张
角为五斗米道被诛。鲁因其人信而
增饰之。此说则甚为失义。盖 (第 0337c 页)
以其丑恶而不之记
耶。是知修史者不没其当时善恶之事。斯
可为信史也。昔范晔著汉书。西域传始
论佛法。 陈寿
志三国。则忽而不录。唐太
宗修晋书。于沙门高行时有所取。魏收 (第 0363c 页)
二末。未知高鉴缘何识本。轻而宗
之其有旨乎(巳上出南史)。」

【论曰。自东汉西域传范晔论释氏大槩。 陈寿
三国
志则置而勿言。唐太宗晋书则班班纪著沙门神
异之迹。未始辄有一言訾佛。况佛化自晋抵南北
朝。始大 (第 0139c 页)
难,此殆非偶然而云耳(出通载)

空谷曰:孔子作春秋,太史公作史记,班固作西汉书,范
晔作东汉书, 陈寿
作三国志,唐太宗作晋书,李延寿作
南北史,魏徵作隋书,刘煦作唐书,司马温,少微江公,皆
作通鉴,郑夹 (第 0452c 页)
备。承汉献之末。三分据蜀。北有霸魏之雠。东有孙吴之敌。积谷训
兵。干戈日阻。岂暇弘阐于空寂之教哉。又 陈寿
蜀志云。诸葛相失在不置史官。是以无文而载矣)晋初
竺法护时号焞煌菩萨(高僧竺法护。焞煌人。八岁出家。 (第 0594c 页)
室因修史记。以至汉武时凡一百三十卷)汉魏以后。皆有
书志(班固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司马彪后汉书八十卷。 陈寿
三国志等。诸国书籍极多)兼乎百
氏备于金马石渠之目(皆汉藏书之府。又近有经籍志吴氏西齐母氏东齐。皆 (第 0627c 页)
易春秋穷极天人明白褒贬。当世
名贤皆服膺请业造其门者。咸曰。登于龙门。
纂三国简要志十卷。原始要终削 陈寿
之繁
冗也。撰锦凤囊十卷。隐括圣贤奇言善行。无
遗逸也。□经摘题十卷。裁□□章钩深索隐
史家之流也。 (第 0636b 页)
故言依初科为难也。若取后科。此品犹在正
宗。则无妨难也。意言此品说七喻。何不同正宗中取。
答疏云。先 陈寿
量。对后医师喻。此入品先说。故言先
陈。先陈有二意。一者。先陈说菩提无上。二陈根本未
熟。说医师喻。 (第 0869b 页)
寿量
为品号?答:因三身之寿命,方假喻于医师,
故从本寿量为名,不以医师为品号。又
难,初科品云,先 陈寿
量,除根未熟不集功
德之人增上慢。何故非是法华正宗乃是流
通分摄?答:当机应时即熟一乘,正逗声闻
(第 0828c 页)
名耶乃。

答云因寿量举医譬去末从本今谓寿量是法医师
是喻举法摄喻非本末也。

问又有问云初科文云先 陈寿
量除根未熟等何故
非是法华正宗乃名流通分摄耶。

乃答云当机一乘
正逗声闻以示灭后化初根未熟故故非正 (第 0658b 页)
魏吴各有史官。蜀无其职。 晋初陈寿
采集其
事谓之三国志。自兹厥后世有史书。五明者
内外俱有五明。内五者声医方工巧咒术与
因明。外五前四 (第 0820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