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手执莲花想

光明色相总非差。顶上天冠百宝华。华里净含诸佛
土。不知谁是主人家。

*** 第十二 普观。
作自身往生莲华开合想

心想莲华量若空。托身深处密难通。光明照破华开
后。醒眼依然似梦中。 (第 0727a 页)
是。师曰。清风
来未休。曰。恁么则得遇于师也。师曰。一言巳出。驷马
难追。僧礼拜。师曰。放过一著。乃 普观
大众曰。人天普
集。合发明个甚么事。焉可互分宾主。驰骋问答。便当
宗乘去。广大门风。威德自在。辉腾今 (第 0322a 页)
掩不
得。日用事藏不得。既藏掩不得。则日用现前。且问诸
人。现前事作么生。参。上堂。大众见么。开眼则 普观
(第 0356b 页)
。瞥然便过。不居正位。岂落
邪途。不蹈大方。那趋小径。腾腾兀兀。何住何为。回首
不逢。触目无对。一念 普观。
廓然空寂。此之宗要。千圣
不传。直下了知。当处超越。是知赤洒洒处。恁么即易。
明历历处。恁么还难。不 (第 0370c 页)
 速往无量光佛刹」
#+END_VERSE


右节录普贤行愿品末卷文。此卷摄全部华严。指
归极乐。能读诵全卷者。最是往生捷径。或但用此
节文。作夜课回向。俾菩提苗日夕增长。其生品亦
定当殊胜也。

* 四西方境观

修净业者。持名之外。必兼观想。观想之法。具详观无
量寿佛经。今不具录。但依慈云大师所明观法。出其
大略云。欲修往生观者。当于一处。绳床西向。跏趺端
坐。顶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所修观
门。略示二种。仍逐所宜。不必并用。一者 普观。
自想即
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想。于
莲华中。结跏趺坐。作华合想。作华开想。当华开 (第 0263a 页)
如来。审取名字。善相容仪。即为 普观
三世一切诸佛。
即得诸佛一切智慧。天台十疑论云。一切诸佛。悉皆
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系 (第 0313b 页)
念故。十念未必为优。
是故说一念不妨十念。说十念不妨一念。又刹那际
不妨七日。七日不妨刹那际经云一念 普观
无量劫。 (第 0323a 页)
佛言菩萨能正脩行一相庄严三昧疾證
菩提修此行者应离喧杂不思众相专心系念于一
如来审取名字善想容仪即为 普观
三世一切诸佛
即得诸佛一切智惠天台十疑论云一切诸佛悉皆
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系念一佛则
(第 0053a 页)
题读佛轩
* 约誓自勉
* 诫止人情
* 七期禁语
* 日课慎言 普观
念佛
* 专修要诀
* 念佛开心颂
* 极乐甚奇特
* 净宗八要
* 痛策恶习 (第 0422b 页)
横海。落群峰之高。其
语世界也。不曰恒河沙数。而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
极微尘数。普贤菩萨以智通力。一眼 普观
无边香水 (第 0131a 页)
恩感
大慈愿。摄受尽微僻。投我障难丛。宝珠瞥衣裓。虽然
不再现。[瓝-勺+血][瓝-勺+血]如可即。 普观
不净观。四大智火赫。再观
观还源。色味无留迹。誓尽未来际。护念敢偷斁。得无
碍辩才。洞诸尘翳隔。同十 (第 0824b 页)
于二
种中仍逐所宜。未必并用。其有于馀观想。熟
者任便。但得不离净土法门皆应修习。所言
二种。一者扶 普观
意。坐已自想即时所修计
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想于莲
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华开想。当 (第 0494b 页)
年一念者。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故。万年
为古。一念为今。万年一念。何古而非今。
一念万年
者。一念 普观
无量劫也。一念为今。万年为古。一念万
年。何今而非古。
何古非今。以今夺古也。何今非古。
以古夺今也 (第 0789c 页)
百法中时。为二十四不
相应行摄。今如来得菩提。坐断三际何有于时。时者
皆众生妄想分别也。故经云。一念 普观
无量劫。无去
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佛。超诸方便成十力。

七庙者。礼记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 …… (第 0771b 页)
可思议。是无言说心缘等相。名号何非实相也。

钞。
般若智者。即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
耀。 普观
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也。

此般若智。通巳證未證。未證即是一心三观。巳證即
是一心三智 (第 0773c 页)
愿力所成。圣像不离心想而变。欲睹
全体之金容。先瞻眉毫之玉相。观音上顶于佛果。势
至下动于含灵。然后 普观
自身之能生。杂想三圣之
所现。金刚台上之以上。宝莲花中而又中。化佛流光。
下品得往。总之境不离心。事 …… (第 0425c 页)
。座想巳说。故云如前。
想下。次想二大士
像。像想巳说。故云如前。
此想下。四三圣。上皆偏观。
此则 普观。
境观增明。主伴无尽。故云一一遍满。从
前想像。至此四门。事法界也。一一皆有三法界观。
像唯想生。性本 (第 0437b 页)
见非前观想可
比。故名此为真实知见。是为下。二成结三圣正报。
乐国依报。与自身往见。同时具想。故名为 普观。

如界内。无佛无生。绝相观也。缘起法中。有凡有圣。
无碍观也。依正遍含。自他摄入。含容观也。
无下 (第 0440b 页)
灭。不为愚者说。故教中有云。
刹那九世。一念三千。又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
当念。又华严经云。一念 普观
无量劫。无去无来亦
无住。皆现未互在之义也。】
△次释二。初述偈立宗。

「行者今念佛。功德不唐捐。 …… (第 0870a 页)
而亦兼得性量。既此念佛之
心常住。无生灭去来。岂不即今念佛之心。便是当
来华池受生之果。华严云。一念 普观
无量劫。无去
无来亦无住。斯言可徵矣。】
△次證验。

「故说初发心人。极乐宝池。巳萌莲种。若精进不 (第 0870c 页)
者若有众生心
不调顺则为说法等又入法界品云德云比丘告善
财言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根清净智光照
耀 普观
境界离一切障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供养诸
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
切诸佛随诸众生种种心 …… (第 0794c 页)
利菩萨能正修行一相庄严三昧疾
證菩提修此行者应离喧杂不思众生相专心系念
于一如来审取名字善想容仪即为 普观
三世一切
诸佛即得诸佛一切智慧一坐禅三昧经曰菩萨坐
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一增一阿含经云
四事供 (第 0795c 页)
 寿乐无穷极」
#+END_VERSE


** 第十坐禅法

当于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
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观
门虽多。今从要易想。略示二种。仍逐所宜。未必并
用。有于馀观熟者任便。伹不离净土皆应修习。所
言二种。一扶 普观
意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
世界。便起心生于彼想。于莲华中结加趺坐。作华
合想。作华开想。华开时五 (第 0664b 页)
三十二相入一切众
生心中。如大无价宝珠垢衣所缠。又城中最下乞人
与难胜如来等无有异。所以圆念三世佛。 普观
十方
尊。理趣般若云。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
遍故。夫贫女怀王。米在糠𥢶。镜然可观。岂可罹 …… (第 0681b 页)
严之土。何者幸也。愿不易此身。获
醍醐之妙记。悟当来诸佛即众生是焉。遂稽首多宝
塔。对莲华僧。吾与之 普观
十方。圆念三世。长跪叉手
而说颂曰。

#+BEGIN_VERSE
「 一心忆念过去佛
 亦忆未来诸 (第 069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