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
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

【钞】文分二段。三身皆具事理。初 段约
事论。二 (第 0860b 页)
段约
理论。法身无成不成者。不可思议。故不应论劫。报
身因圆果满者。万行之因圆。万德之果满。名得菩
提。故 (第 0860b 页)
用报身所辨。非谓应化知之以成运
者。运即是乘二义无别。但文变耳。或可二义
不同。谓乘以运载为义。今前 段约
佛本乘。方
有载义故。疏云。以解乘。今文约从因至果运
义始彰故。论云。到如来地。疏云。以成运也。
(第 0328c 页)
但以真
妄相对为门不同。各有四义。故开成八。今于
真妄各分体用故。两两相从但唯有四。如疏
四段。前二 段约
净分其体用。初段合二。顺体
成本觉。次又由下。合二顺用。成始觉。后又由
下二 (第 0340c 页)
段约
染分其体用。初段合二顺体。成根
本不觉。次又由下合二顺用成枝末不觉。是
以二二合论乃成染净各分体用。 (第 0340c 页)
辨。非谓应化。知之。

成运者。运即是乘。二义无别。但文变耳。或可二义
不同。谓乘以运载为义。盖前 段约
佛本乘。方有载
义。故疏云以解乘。今文约从因至果。运义始彰。故
论云到如来地。疏云以成运也。然佛是巳 (第 0591b 页)
以真妄相对。
为门不同。各有四义。故开成八。今于真妄各分体
用。故两两相从。但唯有四。如疏四段。前二 段约

分其体用。初段合二顺体成本觉。次又由下。合二
顺用成始觉。后又由下二段。约染分其体用。初段
合二 (第 0610a 页)
如佛自意而尽言之名无馀记若
言众生悉有佛性应尽与记为激发一类断善之人
但记善根相续之者名有馀记又解前 段约
佛明义
谓今佛与记不假馀佛名无馀起若言未来馀佛与
汝授记名有馀记后段约法明义谓今世后世闻法
华经而与 (第 0579c 页)
所尚差别然此二义料拣与今不同初则直
以宗教对论宽狭不同今疏以宗教就经说宽狭也
次约佛意人心亦不同今次 段约
位所尚也言若局
判下正是吾宗判教之意唯此义故胜于馀师今有
指于一经一部以为此是始此是终等者所失多矣。 (第 0374a 页)
应大根众生。皆见莲华出现也。此第二会六品经
明菩萨信心门。在普光明殿。以果成信。信自巳心是
佛。此一 段约
有六法。一佛名号品。令信心者信佛名
号遍一切世间名。知名性离故。二四圣谛品。令信心
者自信一切世间苦 (第 0864a 页)
。凡云六即即具观心义者。且文中不将
六即判行人修證之位。乃是约之明其果法
甚深也。又妙玄十种三法。段 段约
六即判位。
上人又云。彼文合有观心一释。此则六即之
后。须有观心。那可辄废。又云十种三法。直显
心性 (第 0844a 页)
「是阿兰若。得三十七菩提分法。是阿兰若。能得解脱
十二入处。是阿兰若。永离有漏十八界处。」

【此 段约
助道法及三科功德。亦从简若中出也。三
十七菩提分法。解见前文。解脱十二入处者。十二
即六根六尘。各有 (第 0069c 页)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
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
众生。」

【此 段约
魏本有。秦本则无。近时秦本中乃后人补
入。纂要不释。刊定记。略要叙释。今见弥勒偈中义
有。故准前后释 (第 027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