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禪宗部類
般若部類
坐大雄峰。」

【独坐大雄峰亲言指示侬长空孤月皎几处色溶溶。】

「马祖送酱百丈因缘。」

【马祖频 陈雄
峰全举一唱一酬师资相许芳草萋萋
春光烂熳黄菊离离白帝起舞。】

「百丈得大机。」

【一喝大鹏擘水开 (第 0778b 页)

土无相。本来清净。云何可庄严哉。如来以非庄严
为庄严。有妙庄严存焉。是则所以名庄严也。

【證】 陈雄
曰。以定慧之宝。庄严心佛土者。菩萨也。不
言其功。而人莫见其迹。以金珠之宝。庄严世间佛
土者。凡夫也 (第 0600a 页)
居士
* 张无尽居士
* 李文会居士
* [日/黾]文元居士
* 刘蚪居士 陈雄居士
无名氏No. 468
金刚经注解卷之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仙游翁集英曰。金刚者。 …… (第 0760b 页)
郁郁黄
华。无非般若。真如与翠竹一体。盖无色声香味触
法也。(六尘)般若与黄华一类。盖无见闻觉知也 陈雄
曰。波罗蜜有六。或布施。(度悭贪)或持戒。(度淫邪)
忍辱。(度嗔恚)或精进。(度懈退)或禅定。( …… (第 0760c 页)
人。同处于给孤独园中。 陈雄
曰。比邱。今之僧是也。

李文会曰。比邱者。去恶取善。名小比邱。善恶俱遣。
名大比邱也。若人悟达此理 …… (第 0762b 页)
一地菩萨。皆有三种愚痴。岂非所
谓愚痴者。亦情想之类乎。此菩萨所以谓之有情。
而不得独谓之觉也。 陈雄
曰。菩萨受如来教法者也。诸菩萨。指大众言
之也。大众听如来说法。固当信受奉行。傥如来不
起慈悲心。卫 …… (第 0763b 页)
即无
妄念。既无妄念。即是降伏其心矣。唯者应诺之辞。
然者恊望之谓。愿乐欲闻者。欣乐欲闻其法也。 陈雄
曰。唯者。诺其言也。然者。是其言也。

颜丙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唐言谓无上
正等正觉心也。应 …… (第 0764b 页)
是常心也。若见
可度。即是生灭。良由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何生可
度。所谓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陈雄
曰。大乘智慧。性固有之。然众生不能自悟。佛
实开悟。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令自心中愚痴邪见
烦恼众生举皆 …… (第 0766a 页)
投托父母。续有色受想行四阴。计其和合。名众生
相。如寿者相者。计我一期。命根不断。故云寿者相。 陈雄
曰。贪嗔痴爱。为四恶业。贪则为巳私计。是有
我相。嗔则分别尔汝。是有人相。痴则顽傲不逊。是
众生相。 …… (第 0766b 页)
之所闻。味。
谓食物之味。触。谓男女之欲。法。谓心之所校量思
惟者。乃教化众生。不使著于六尘也。 陈雄
曰。摩诃般若经云。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
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又忏法云。眼著色。耳著声。
鼻 …… (第 0767b 页)
身无相。观法无名。身尚不有。物从何受。故曰
受空。施受既空。彼此无妄。其物自空。故曰三轮体
空。 陈雄
曰。世尊答文殊曰。财施为凡。法施为圣。盖凡
夫布施。必以满三千世界七宝。为求福之具。财施
也。此住相 …… (第 0769a 页)
人。当依佛教。住无所住。必得悟
入也。

谢灵运曰。圣言无谬。理不可越。但当如佛所教而
安心耳。 陈雄
曰。佛谓所教之住。与华严经住无所住同。如
来教菩萨法。不过住无所住之法。菩萨受如来教。
非敢变异。但 …… (第 0769c 页)
燕语皆相似。莫问前三与后三。】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
见如来。」

陈雄
曰。须菩提欲人人见自性佛。所以有即非身
相之说。色身是相。中无真实之体。故云皆是虚妄。
法身非相。却 …… (第 0770b 页)
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
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陈雄。
引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善法。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盖实信者。实
谛之阶也。 (第 0770c 页)
妄即见性。】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陈雄
曰。色身者。三十二相也。具足者。无一而亏欠 …… (第 0804a 页)
足矣。岂应
见于具足色身也哉。】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
色身。」

陈雄
曰。坛经云。皮肉是色身。华严经云。色身非是
佛。观此则知肉身无如来。殊不知有生如来存焉。
知色身非法 …… (第 0804b 页)
相见不。不也。世
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
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陈雄
曰。楞伽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
名为相。此言诸相者。种种变现神通之相也。又不
止于三十 …… (第 0804b 页)
问之时也。言慧命者。善现达佛
智海。入深法门。悟慧无生。觉本源之命。非去非来。
故曰慧命须菩提。 陈雄
曰。慧命须菩提。见于法华经信解品。慧以德
言。命以寿言。即长老之异名也。

颜丙曰。慧命者。具智慧性 …… (第 0805c 页)
有少法可得。无有所得。则荡然空空。是不
可以形相求。不可以言说求也。但说名为无上正
等正觉而巳。 陈雄
曰。坛经云。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既无一
法可得。宁复有菩提可證耶。我佛无得无證无名
可名。是以强 …… (第 0806b 页)
。而不可以比受持演说之功者。以彼则世间
福。终有时而受尽。此则为出世间福。愈增长而终
无穷故也。 陈雄
曰。佛以性上福德为最上。以身中七宝为希
有。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之多。等须弥山之高
大。有能持以布施 …… (第 0808b 页)
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
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法体清净。犹若虚空。
无有染碍。不落一切尘境。 陈雄
曰。我者。我之性也。法身如来即我性是。视之
不见。以色相取不可也。听之不闻。以音声求不可
也。华严经 …… (第 0810c 页)
灭。(此第
三章)
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说断灭相(此第四章)。」

陈雄
曰。此一分经。总是四章。原佛之意。初则反其
辞而语须菩提曰。汝若作是念。如来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罗三 …… (第 0811a 页)
。此所以名之曰如来而
巳。而其言如来者。亦强为之名耳。真性不可以形
容故也。详见第二分与此后分。 陈雄
曰。如来现千百亿化身。演真空无相法。如镜
中像。无生灭义。故人不知其何所从来。亦不知其
何所从去。华 …… (第 0813a 页)
者。谓众生界内。迁流造
作。皆是虚妄。终有败坏。如梦幻等毕竟不实。当作
如是观。岂为生死流动耶。 陈雄
曰。佛所谓一切法者。真空无相法也。故一切
贤圣。皆以无为法。曰有为法则梦幻泡影露电之
如。不其妄乎。 …… (第 0817a 页)
皇宋富沙僧子荣
* 龙舒居士王日休
* 冶父僧道川颂
* 上竺僧若讷
* 致政 陈雄
如如居士颜丙
* 云庵僧了性
* 茨庵僧微师

男承议郎知广州淳安县事杨宗元校正 (第 0819c 页)
来可
说。」

【僧若讷曰。空生领解佛旨。乃云第一义中。无有定
实之法可得。亦无有定实之法可说。 陈雄
曰。楞伽经论七种空有曰。一切法离言说空。
第一义圣智大空。如来了真空之妙。固无法可得。
亦无法可说。 …… (第 0772b 页)
皆为众生而设。非有真实之法。故云
非法。然亦假此以开悟众生。又不可全谓之非法。
故云非是非法也。 陈雄
曰。如来所说者。无上菩提法也。可以性修。而
不可以色相取。徒取。则何以深造于性理之妙。可
以心传。而 …… (第 0772c 页)
非福德性者。非般若福德种
性。既非理福。不趋菩提也。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者。
于世间事福。乃云多也。 陈雄
曰。聚宝布施。持经精进。皆六度之一也。佛化 …… (第 0773c 页)
为海。须乘般若船。

唐玄宗皇帝云。三千七宝虽多。用尽还归生灭。四
句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 陈雄
曰。三昧经云。一切诸法。摄在一四句偈中。故
得之者。不在于文字之多。但一念顷即入实谛。而
其性天昭彻 …… (第 0774c 页)
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
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陈雄
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四菩萨。
在一切凡夫人中为第一。佛告弥勒菩萨。于法华
经尝言之 …… (第 0775c 页)
界。岂有往来哉。故此色身往来。
非为真实。但虚名为一往来而巳。故云实无往来。
以色身非真实故也。 陈雄
曰。一往来者。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不复再来
人间也。斯陀含巳證一来之果。名一往来。且心无
所得。而实 …… (第 0776b 页)
。梵语阿那含。此翻不来。巳断欲界思惑。
更不来生欲界。故名不来。而实无不来者。谓不计
不来相也。 陈雄
曰。不来者。直生兜率天宫。不来欲界受生也。
阿那含巳證不来之果。名为不来。且心无所得。而
实无不来之 …… (第 0776b 页)
无别有法。皆同證此无为之体。无
可取舍。故云实无等。又曰。若阿罗汉起得果之念。
即有著我人等过。 陈雄
曰。诸漏巳尽。无复烦恼。名阿罗汉。阿罗汉心
行般若波罗蜜故。法得是道。若自有法。是所得心
未除。何以 …… (第 0777a 页)
实无不来者。假名不来。实为动静。阿罗
汉能作是念而得道者。是为著相。实无有法。但假
名为阿罗汉。 陈雄
曰。世尊者。启咨之辞也。念者。萌之于心也。须
菩提启咨世尊曰。设若阿罗汉作得道之念。是萌
所得心。则 …… (第 0777a 页)
得无诤三昧。方
受须菩提名。以须菩提翻为空生。故云是乐阿兰
那行。若计著实有所行。则非无诤行也。 陈雄
曰。三昧。梵语。此言正受也。无生法忍。證寂灭
乐。是所谓无诤三昧也。华严经云。有诤说生死。无
诤即涅 …… (第 0777c 页)
灯佛所。于法
实无所得。

王日休曰。如来。佛自谓也。昔。旧也。然灯。即定光佛。
乃释迦佛本师。 陈雄
曰。八王子。皆师妙光。得成佛道。而其最后成
佛者。名曰然灯。十六王子出家为沙弥。皆得如来
之慧。最后 …… (第 0778b 页)
即非
庄严。是名庄严者。为真性中。非有此庄严。故此庄
严。但为虚名而巳。非是真实。唯真性为真实故也 陈雄
曰。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盖此心清
净。便是庄严佛土。奚以外饰为哉。七宝宫殿五采
栋宇。皆外 …… (第 0779a 页)
上品上生。则为菩萨。生死自如。
然则修净土者。岂可不晓此经之义。而受持读诵。
以期于上品上生也。 陈雄
曰。菩萨庄严。既不在于外饰。则当反而求之
于心。心苟清净。庄严莫甚焉。故云应如是生清净
心。凡住六尘 …… (第 0779b 页)
无变坏。此所以为真实也。 陈雄
曰。须弥山。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为众山之
王。谓人身有如是之大。万无是理。唯佛真性。清净
无相。无住 …… (第 0780b 页)
佛尝言财施有尽。法施无穷。财施不出欲界。
法施能出三界。此法施之福。胜于彼无量无数。不
足怪也。 陈雄
曰。七宝虽多。不过人间有限之物布施。以此
但受人间有限之福。较之经中一偈。悟之者生天。
岂不相去万万 …… (第 0781a 页)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
切世间天人阿脩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陈雄
曰。随说者。随顺众生而为说也。但说是经一 …… (第 0781b 页)
慧则如
金之刚利。断绝外妄。直至诸佛菩萨之彼岸也。以
是名字。汝当奉持者。谓奉事此义而持守之也。 陈雄
曰。唐柳宗元曰。言之著者莫如经。此经未标
名时。须菩提请名于佛。而佛目之曰金刚般若波
罗蜜。俾须菩提 …… (第 0782c 页)
。古今不识。咦。】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
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陈雄
曰。柳宗元曰。法之至者。莫尚于般若。楞伽经
曰。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
蜜。三昧 …… (第 0783a 页)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
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陈雄
曰。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
成一切众生。岂外此而别有世界耶。悟者处此。迷
者亦处此。 …… (第 0783c 页)
之色身。皆为虚妄。
但有名而巳。唯真十性为真实。是以自古及今。无
变无坏。彼三者。则有变坏故也。 陈雄
曰。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
此相非是欲爱所生。楞严经有是言矣。谓其非是
欲爱所生。 (第 0784b 页)
。涕泪悲泣。而白佛
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
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陈雄
曰。深解义趣者。须菩提心悟真空无相义趣
也。涕泪悲泣者。伤我值遇之晚。不获早觉悟也。

颜丙曰。深解 …… (第 0785c 页)
由此净心建立。是名实相。成就第一希有功
德者。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佛佛道齐。无
法等比。 陈雄
曰。性中具如来法身。夫是之谓生实相。圆觉
经曰。一切实相。性清净故。悟理而至于證实相。吾
知夫成就法 …… (第 0786a 页)
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王日休曰。信解者。谓信其义而晓解也。受持者。谓
能受其义而持守之也。 陈雄
曰。无狐疑心曰信。晓了意义曰解。钦承不忽
曰受。佩服不厌曰持。

李文会曰。但只了悟人法二空。心无取 …… (第 0786b 页)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李文会曰。如是如是者。佛以须菩提所解空义善
契如来之法意也。 陈雄
曰。华严经云。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佛以
觉言。外觉离一切有相。内觉离一切空相。于相而
离相。于空 …… (第 0787a 页)
相。故
名不惊。得大乘思慧解。深信不疑。故名不怖。得大
乘脩慧解。顺教脩行。终不有谤。故名不畏。 陈雄
曰。不惊则无疑心。不怖则无惧心。不畏则无
退心。

李文会曰。不惊不怖不畏者。心若空寂。湛然清净。 …… (第 0787a 页)
嶷常如故。谁管
颠号刮地风。】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

陈雄
曰。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而菩萨受如来无
相教法者也。欲成佛道。必发菩提无上道心。盖菩
提无上道心。 …… (第 0788c 页)
【谢灵运曰。不住色。无财物也。 陈雄
曰。菩萨心。何心也。无所住之心也。菩萨六根
清净。生无所住心。岂应布施以求其诸欲之满意
哉。然众苦所 …… (第 0789c 页)
施。」

【六祖曰。菩萨不为求望自身五欲快乐而行布施。
但为内破悭心。外利益一切众生。而行布施。 陈雄
曰。七宝虽满大千界。等须弥山。亦有时而尽。
布施以此。焉得人人而给诸。菩萨也。无诸欲之求。
无能施之 …… (第 0790a 页)
故言即非众生。 陈雄
曰。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皆谓如来无
所说。岂说一切虚妄之相哉。殊不知如来有所谓
真说。而其所 …… (第 0790b 页)
运曰。真。不伪。实。无虚。如。必当理。不诳。则非妄
语。不异。则始终恒一。圣言不谬。故宜修行也。 陈雄
曰。是语真实。无妄无虚。是语如如。契真如理。
非欺诳之语。非怪异之语。所以破众生狐疑之心
故也。 …… (第 0790b 页)
但为众生而设。非真性中所有。故
非为真实也。然不可不藉此以悟明真性。又非徒
然者。故非为虚妄也。 陈雄
曰。法即以心传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如来
以无所得心。而得夫真空无相之法。此法即此心。
真体常存。一 …… (第 0790c 页)
之。乃见种种形色也。

僧若讷曰。无相布施。心不住法。则见真如。如人有
目。日光明照。了一切境。 陈雄
曰。菩萨云者。脩行人通称也。设若菩萨心与 …… (第 0791a 页)
。善女人。能于此经受
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
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陈雄
曰。当来世者。如来灭后。像法末法之世也。此
经者。载真空无相法之经也。此经当此世。非种善
根者。难可 …… (第 0791b 页)
。而胜于彼
无量无数也。且人一日三时。乌得有恒河沙等身
命布施哉。盖假喻耳。乃极言其不可以比也。 陈雄
曰。佛恐世人执著如来忍辱之说。徒以身布
施。而于自巳性。与他人性。无纤毫利益。故于十三
分言之。至此 …… (第 0792a 页)
。正为著。于有我人众生寿者。故为种种之说。如
此。则于此经不相合矣。故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
说也。 陈雄
曰。小法者。小乘法也。法华经云。钝根乐小法。
言其志意下劣。不发大乘心者也。是人堕于邪见。
不知所谓 …… (第 0793c 页)
。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
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
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陈雄
曰。在在处处。言所在之处不一也。若有此真
经。譬如摩尼宝珠瑞光辉焕。则凡在天道人道阿
脩罗道者。所应 …… (第 0794a 页)


陈雄
曰。持此真经。有弥天功德。为天人所恭敬供
养宜矣。今且为人所轻贱。何也。盖是人前生罪业
深重。当堕地 …… (第 0795a 页)
而终
至于有尽。此则为善根。善根则日滋长。而终至于
成佛。故无穷也。以有尽比无穷。所以不可及也。 陈雄
曰。阿僧祗。那由他。梵语皆无数之谓。历无数 …… (第 0795b 页)
心。今既知觉。以正智而灭之。
亦不可见实有灭者。本自不生。今亦不灭。故云而
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陈雄
曰。大涅槃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忏法曰。先
度众生。然后作佛。故度一切众生者。我佛之所应
为也。不然 …… (第 0796b 页)


陈雄
曰。佛辩论如来膺释迦尊号者何故。盖以了
诸法空。得如如之义也。如者。真如也。楞伽经云。离
不实妄想。 …… (第 0798b 页)
本有。法则自外而来。惟假法以去除外妄而明真
性。岂谓于法有所得而名为真性哉。 陈雄
曰。如来于菩提无上道得之心传。于法实无
所得。不善言如来者。言如来有所得。是不明如来
心传之语。佛故 …… (第 0798c 页)
谓佛所得以明
真性之法也。此非真性中所有。故曰非实。谓亦为
妄也。然必赖于此以明真性。故云非虚。 陈雄
曰。如来了无所得而其所得者。菩提无上道
耳。盖菩提无上道。有真空妙理存乎其间。实而无
实。虚而无虚。 …… (第 0798c 页)

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今禅家不用法。乃未到
岸而不须船者。岂不自溺于苦海且误人于苦海
哉。 陈雄
曰。佛即心也。心即法也。有是佛心。则必有佛
法。如来说一切法。无一切外道邪说厕于其间。故
断之曰。皆 …… (第 0799a 页)
本无有也。此四者。统而言之。皆谓之众生。此众生
既本无有。乌得有觉众生乎。 陈雄
曰。上文言实无有法。尚何有法可说耶。然佛
本无言说。其所说者。不过真空无相。维摩经云。法
无众生。离 …… (第 0800a 页)
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疏钞云。言佛土者。心土也。佛土无相。云何庄严。若
有庄严。法即是增。 陈雄
曰。以定慧之宝。庄严心佛土者。菩萨也。不言
其功。而人莫见其迹。以金珠之宝。庄严世间佛土
者。凡夫也 …… (第 0800a 页)
离相无为。庄严佛土也。

王日休曰。此与第十分之意同。于此再言者。为续
来听者说。故兼说下文也。 陈雄
曰。如来所说者。庄严心佛土也。心佛土本来
清净无相。何假庄饰。故云即非庄严。常人以庄严
为庄严。而如 …… (第 0800b 页)
寻光见体。知有涅槃国
土也。此五眼如来。其中若有上根上智之人能识
此五种因缘。即名为大乘菩萨也。 陈雄
曰。华严经云。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
众生心故。慧眼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
一切法如实相故 (第 0801a 页)
长水大师刊定记(法名子璿纂集诸家)
* 中峰禅师略义
* 龙舒居士王日休注
* 致政 陈雄

* 明

* 憨山大师决疑(法名德清)
* 宗泐禅师经解(法名如[王*巳]又名晓 …… (第 0753b 页)
诸法有性。名
法执。由我执起烦恼。为烦恼障。由法执起所知。为所
知障。故曰二执若除。二障随断也。 陈雄
曰。植善根者。始而诵经。终而悟理。得坚固力。金
刚是也。具大智慧。般若是也。度生死海登菩提岸。波
罗 …… (第 0755b 页)
俗所云智慧也。
集解。般若为成佛正法。 陈雄
曰。波罗蜜有六。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淫邪。忍辱度
瞋恚。精进度懈退。禅定度散乱。惟一般若能生八
万四千 …… (第 0758a 页)
福德
种性。既非理福。不趋菩提。止成世间有漏之事福
而巳。如来说福得多以其有限。得以计其多寡也。 陈雄
曰。世人多以宝施为求福地。不知修性中
福德。故设为之问以较优劣。持经精进者。率性而
修也。性弥六虚。 …… (第 0770b 页)
能相应。随说是
经四字。一气贯注。不得分开。或半部。或一章。乃至
最少如四句偈等。乃是随举经文之义。 陈雄
谓随
顺众生而说。则随字属听法之人。王日休谓随其
所在之处。则随字属处。混入下文处字去。皆与尽
能二 …… (第 0777a 页)
实地生出空相。从此修持也。 陈雄
曰。性中具如
来法身。是之谓实相。夫悟理而至于證实相。吾知
成就法身。功德莫出其右。故云第一希有。 …… (第 0781c 页)
人得般若之福。大胜命施之
福。何况又能为人解说。使人皆从性起修。其无边
功德。可思议乎。可称量乎。 陈雄
曰。佛恐世人执 (第 0785c 页)
于一。不住于五。惟佛
有之。
大圆曰。佛问五眼。皆答以有。盖知真空之
中。自起实见。无纤毫之翳也。 陈雄
曰。华严经云。
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生心故。慧眼。见
一切众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 (第 0794b 页)
提于意云何(至)非世界是名世界。」

【谓佛有说法则可。谓佛有所说则不可。玩所字。便
有造作的意思。 陈雄
曰。世尊答文文殊曰。在世离
世。在尘离尘。是为究竟法。此言非微尘。非世界。即
离尘离世也。】

「须 (第 0873a 页)
宋长水大师刊定记(法名子璿)

* 中峰禅师略义
* 龙舒居士王日休注
* 致政 陈雄

* 明憨山大师决疑(法名德清)

* 宗泐禅师经解(法名如[王*巳]又名晓月) (第 087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