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宝经三百卷。符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老君于上三皇时出为万天法师。
又号玄中法师。当龙汉元有。授上三皇 洞真
经一十二部。以无极之道。下教人间其时人寿九万岁。于
中三皇时。号有古先生。当赤明元年。授中三皇洞玄经 …… (第 0713c 页)
皇时。出为师号金阙帝君。当开皇元年。授下三皇洞神经一千二部。以太平之道化
人。其时人寿一万八千岁。夫 洞真
洞玄洞神名一十二部。合为三十六部尊经也)

辩曰。夫仲尼入梦。十翼之道始宣。伯阳
过关。二篇之教方 (第 0713c 页)
以郁仪太章太 洞真
经。紫微天帝玉清君。以琼舆下迎。赐丹玺符书。为上清金阙后圣帝君。掌握十天
河海神仙。第十一化云。老君 (第 0716b 页)
诗云。玉洞仙坛长冷落。真墟
岩窦色常新。可怜城里悠悠者。不识潇湘
四季春。湘中记云。中有抱黄洞。下有 洞真
观。乃东晋邓郁之修内外丹处。后升真于
南岳。每岁至秋。仙鹤常集于洞口。至今不
绝。我朝任睡诗云。得道 …… (第 1060c 页)
后亦不知所往。李遐周
云。善女峰西下有翠坞有契沆大长老塔。

*** 〔灵药峰〕
东北有石室。萧灵护 洞真
集云。修
丹之士欲采灵药异草以制炼丹石者。此
山中外五七里。大约十数本。皆仙品上药。
他山虽旷迥岩壑 …… (第 1062a 页)
隶天柱)

* 岳有一洞天

南岳衡山第三洞朱陵太虚小有之天。

* 岳有四福地 洞真
墟福地(在岳麓第二十)
* 青玉坛福地(第二十一)
* 光天坛福地(第二十二)
* 洞灵 …… (第 1062b 页)
。因以其名。出紫盖峰
西下野人岩。经麓苑下至观前。合注岛石。
经岳祠灵寿桥。合流灵涧。以滋禾田。 洞真
涧。通接朱陵洞府。水势悬注如帘。亦由
水帘洞。其源最高与诸峰齐。出紫盖峰东
祝融之南。至洞灵源下会真 …… (第 1062c 页)


洞真
集。东汉明帝时永光年中。吴天目山张
道陵游衡山。谒青玉光天二坛。礼祝融君之
祠。周览四极动容而言曰。 (第 1066a 页)
蜀人
毛士海得道处。观后主山上旧有尹真人
庵.朝天礼斗坛.驾鹤亭。真人姓尹氏。讳道
全。天水人也。修 洞真
还神之道。佩五帝六
甲左右灵飞之符。天仙降而谓之曰。飞升
者当有其材而后成其道。昔汉武帝亲受
金母灵 …… (第 1069a 页)
后亦隐此行灵龟吞吐
之法。功成回岳麓。自号潇湘子。尝云。我
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
洞真
墟。元祐间。常有白鹤。栖鸣于杉松
之上。三日而去。宣和元年改寿祺。

** 〔华盖院〕
有华盖君修行 …… (第 1071c 页)
岳观后尸
解。宣政间。有逸人具承远慕其风而建养
素轩。观旧有遥碧阁.竞秀亭朝.天坛北二
里有雪浪亭. 洞真
涧。瀑布自洞而出。巨石
横峻。当石崖之上。有一石沼。圆若锅釜之
状。可广丈馀。深不可究。一派飞下。如 …… (第 1074a 页)
火。或云。
唐以遵奉玄元为圣祖故建玉晨居石也。
宣和元年改赐今额。

观有碑文四。 洞真
瀑布碑
* 国家金箓道场齐醮记
* 建寻真阁记
* 朱陵宫记

** 〔九真观〕
在庙东 …… (第 1074b 页)
。则去道远矣。此法吾昔受之于长桑
公子。长桑公子受之于太微天帝君。所得
之能。洞达玄通。遐照八极。夫 洞真
法中。
有四规之道。依四时而行。亦与此同体矣。
古人所谓虚其室白自生。定其心道自至。
信矣哉。如珍修 …… (第 1074c 页)
有司奏少微星在南楚。武帝敕监军采访。
诏之便殿问所修。曰贫道修炼金液而阙
丹材。帝赐金帛。许于南岳 洞真
福地。选其
幽胜。置上中下三宫。以修内外丹。一夕神
人谓之曰。大洞之邻。乃招福之乡。延生之
里。善记 (第 1075c 页)
 世祖章皇帝敕谕玉琳通琇国师书

朕惟立纲陈纪敷政而易俗移风见性明心传教以
牖民觉世考其功业则事有殊途论厥精微斯旨归
同轨然溯无生之真谛不缘意象以求證般若之妙
源非因文字而显欲问大千之觉路先皈不二之度
门赖初祖之既来遂法衣之不绝燃灯而照昏瞆建

鼓以醒愚聋爰指善诱之津诞施方便之力付法将
逾百代知名何仅千人莫不宗旨共扶流风大阐用
慈悲而度天下佐平治以化民生允有裨于盛时故
恒尊于历世兹闻尔僧通琇慧通无始智 洞真
如续
五叶之正宗万法从而归一屏六根之邪识四大是
以尽空扫末世之狂禅秉如来之正觉诚超生融之
学而迥播观 (第 0714c 页)
钏。瓶重几两盘重几两。一一分明。然后
却将此瓶盘钗钏。镕成一金。唤作一味平等
法门。若不如此。尽是儱 洞真
如颟顸佛性尔
还会么。尔还信么。山僧适来答遮僧四转语
道。死中有活活中有死。死中怕死活中怕活。
将此 (第 1072a 页)
灭场。真阿兰若正修行处。此
是如来自到境界。诸佛本住法门。是以普劝
后贤。细垂玄览。遂得智穷性海。学 洞真
源。此
识此心。唯尊唯胜。此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證。
此心者。一代时教之所诠。唯尊者。教理行果
之所归 (第 0416c 页)
.婆罗门.毗舍.首陀.能断除者。
即见佛性。成无上道。所以古德云。开物性原
者。良以众生性含智海。识 洞真
空。但衣蔽明
珠。室埋秘藏。要假开示令其悟入。须凭观慧
以契无生。又欲广其义用。须明横竖法门。
竖唯 (第 0633c 页)
即是所入本法一念则属能入行
门是心及念从法尔来本不生长众生障缚如是
之念即是真门寂静妙行美哉
睿见迥 洞真
乘词简理周穷源彻妙生灭门修以
智断惑生位始觉断生相惑灭位始觉断灭相惑
住异例然举两摄中故不别说体相异 (第 0860b 页)
且便居何必求丰裕一壑数峰云尽可供朝暮朝暮亦何为不藏亦不露月明天宇清鹤唳松涛护无心可悟迷有甚众生度触处 洞真
源不借閒言句大开太古堂岂在多人聚动静系非轻救弊惟此务世及出世间如枝之与树烟云荡空碧眉宇舒晴素」 (第 0314a 页)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

** 题廓然居士指庵

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此庵容法界。当处 洞真
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 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 (第 0269b 页)
节。人服膺之。其为
教。则简易深密。绝蹊径。离文字。不滞于空无汗漫之
说。不以见闻言语辩博为事。使人 洞真
源。履实际。非
大有所契證。不妄许可。 平居以道自任。不从事于务。
尝曰。长老但端居方丈传道而巳。与 (第 0228a 页)
「 凡事当知豫则立况乎振旅出师时拨开画戟佛心现北地南天任所之」
#+END_VERSE


** 示 洞真
莫居士

#+BEGIN_VERSE
「 唯兹事实馀非真直下洞明合本人两道眉毛添瑞彩头头尽属旧园春」 (第 0119c 页)
旨乃宝镜三昧洞见古今尊宿五脏
心肝汝等参须真参悟须实悟不须各锢门庭担板
哄过日子你看他真临济即是真曹 洞真
曹洞即是 (第 0459a 页)
向上之巴鼻。通有无之妙要。取舍两空。透
得失之玄机。荣辱一致。无著力处了生死。自由之去
来。免用心思 洞真
凡。无阂之优劣。假饶德山棒如雨
点。背脊影也无干。临济喝似雷轰。耳朵弦犹不著。非
为高慢本分家风。人 (第 0213a 页)
。苋菜之茆庵。
且道竖拳之㨾子。一问自清岚。即今庵中主何处在。
(掷火曰)前三三。后三三。 洞真
知客下火

幽洞无涯。玄妙全真。通身活卓卓。觌面故亲亲。独趣
三昧之宅。自见劫外之春。这个是 (第 0149a 页)
洞真
知客平生用
底。临行一句又如何。(掷火曰)随吾三五夏。日夜辨来
宾。

** 宗麟侍者下火 (第 0149a 页)
刻意。
乃为募缘镂板。以广其传。呜呼谁无是佛。谁无是经。
斗没额珠。醉迷衣宝。学者苟能依要解以明经。 洞真
经而见性。则妙湛总持王首楞严万行。不从人得也。
乃知宝胜之切老婆心。泗州之饰画蛇足。不徒然矣。

(第 0886a 页)
。词畅理诣。披文见经。如指诸掌。呜呼。
谁无是佛。谁无是经。斗没额珠。醉迷衣宝。苟能依要
解以明经。 洞真
经而见性。则妙湛总持王。首楞严万 (第 0846b 页)
「 依时消息专心记」
#+END_VERSE

(将欲神栖于灵宝消息于 洞真
者必精专为功节𠋫为念也)。】
#+BEGIN_VERSE
「 在意停腾运火徐」 …… (第 0992b 页)
「 愚蒙学解故相违」
#+END_VERSE

(愚蔽蒙昧之者学寡 洞真
解非博物执以五金八石而为妙者故相违也)。】
#+BEGIN_VERSE
「 华池秘密人天授」 (第 0993b 页)
空禅师(碑。在昌原凤林寺。新罗兵部侍郎崔仁衷撰)

道诜国师(碑在光阳玉龙寺。高丽崔惟清撰) 洞真大师(名度甫。姓金氏。灵岩人。碑。在光阳玉龙寺)


表训禅师(创建表训寺)
惠丘法师(创建边山来苏寺)

安信法师(创建宝光寺)
耽密禅师( (第 02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