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佛部
之。马当自复。劝其勿以得失乱
吾神也。纵遇恶人。不妨见之。可以无咎。劝其勿以
善恶二吾心也。如孔子见 季康子 见南子见阳货
等。皆所以辟咎耳。岂真有所利之也哉。盖凡得失
之念稍重。善恶之心太明。则同者必异。异者 (第 0432a 页)
吾神也。纵遇恶人。不妨见之。可以无咎。劝其勿以
善恶二吾心也。如孔子见 季康子 见南子见阳货
等。皆所以辟咎耳。岂真有所利之也哉。盖凡得失
之念稍重。善恶之心太明。则同者必异。异者 (第 0432a 页)
也。精
解云。餔糟粕者。岂知酒味。读古人之遗书者。岂知道
味哉。载庄子天道篇。
** 风行草偃 季康子 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
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风。小 (第 0351b 页)
解云。餔糟粕者。岂知酒味。读古人之遗书者。岂知道
味哉。载庄子天道篇。
** 风行草偃 季康子 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
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风。小 (第 0351b 页)
姓岂知礼。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
有党乎。以讳国恶为是党君知礼非也。若不党为是则彰国恶为非也) 季康子 以问昼
寝为忤。而忠不必恭。恭不必孝。孝不必义。今
释氏子统亿世所行之善。而欲使一身一世
行之。固不 (第 0606b 页)
有党乎。以讳国恶为是党君知礼非也。若不党为是则彰国恶为非也) 季康子 以问昼
寝为忤。而忠不必恭。恭不必孝。孝不必义。今
释氏子统亿世所行之善。而欲使一身一世
行之。固不 (第 0606b 页)
决非释氏之
所致明矣。如必曰有佛而民穷。则无佛之时
成汤何必患困穷。如必曰有佛而民盗。则无
无佛之时 季康子 何必患盗哉。孔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何干出家者繁哉。
愈又曰。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盖指出家者而
言也 (第 0786b 页)
所致明矣。如必曰有佛而民穷。则无佛之时
成汤何必患困穷。如必曰有佛而民盗。则无
无佛之时 季康子 何必患盗哉。孔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何干出家者繁哉。
愈又曰。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盖指出家者而
言也 (第 0786b 页)
。不违如愚)。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频数也。道不属言。言多数而气穷。不如
守一中之道)。 季康子 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
欲。虽赏之不窃(且上若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以知耻而不偷盗也 (第 0815c 页)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频数也。道不属言。言多数而气穷。不如
守一中之道)。 季康子 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
欲。虽赏之不窃(且上若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以知耻而不偷盗也 (第 081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