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豁尔自灵通」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六验)


* 晋沙门帛法桥
* 晋沙门支昙籥
* 齐沙门释僧辩
* 齐沙门释昙冯
* 齐有仕人姓梁
* 唐刺史任义方

晋中山有帛法桥。是中山人。少乐转读而稍
乏声。每以不畅为慨。于是绝粒忏悔七日七
夕。稽首观音。以祈现报。同学苦谏誓而不改。
至第七日觉喉内豁然。即索水洗漱云。吾有
应矣。于是作三契经声彻三里许。远近惊嗟
人畜悉来观听。尔后诵经五十万言。昼夜讽
咏哀婉通神。至年九十声犹不变。以 晋穆帝
永和中。卒于河北。即石虎末世也。

晋有支昙籥。本月氏人。寓居建邺。少出家
精苦蔬食。憩吴虎丘山。晋 (第 0577b 页)
(字子仁。寿之长子。身长七尺九寸。腰十四围。善俯仰。立五年改元太和。后死建康)

(十八 乙巳)  穆帝聃。
改永和(字彭祖。康之长子。二岁即位。母褚后临朝。寿十九崩于显阳
殿。葬永平陵)
在位十七年。

(丙午 (第 0521c 页)
之志下为夷狄作一像之颂。于
义有疑焉。康帝即位拜司徒。永和四年五月
诏书下。固执不就。上疏乞骸骨。及 孝宗
临轩。
徵谟不至。(自且至中。皇)太后诏罢朝。公卿奏送谟
廷尉以正刑书。谟率子弟素服诣廷尉待罪。
(第 0126c 页)
二年九月帝崩 |执 太和元年 |建武十年 |前凉 |前燕 |
| |代 七年 孝宗穆帝

聃。康帝太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中外无
事。升平元年正月朔帝加元服。太后归政。寿
十九 永和(十 …… (第 0780a 页)
五月帝崩 |甘露三年 |玄靓奉晋正朔 |建熙二年 | |

*** 哀帝

丕。成帝长子。封琅琊王。 穆帝
无嗣。皇太后以
王奉大统即位。饵长生药。药发不能亲政。褚 …… (第 0781c 页)
路虎丘山
是也(图经寺记)

医术 沙门于法开。是年入寂。开兰公弟子
也。善放光般若经。尤精医法。 穆帝
尝召之。视
脉知其不起乃不医。或问曰。师高明刚简。何
以医术经怀。开曰。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
九候 (第 0782b 页)
荐布区区万冀深察使张
京兆异日为白莲社中人请自兹始矣师即答书
四月再归径山上堂有重理旧词连韵唱之语 孝宗皇帝
在普安潜藩七月二日遣内都监黄彦
节命师就山中举扬般若说偈云大根大器大力
量荷担大事不寻常一毛头上通消 …… (第 0805c 页)
公请说法干灵芝寺以
偈送师育王开田次韵曰毛锥子上通消息大胜
新开百丈田居士不离香积界老僧赢得日高眠 孝宗皇帝
居建邸内都监黄彦节侍次诵于妙喜
处所授祖师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
得性无喜亦无忧上闻之理与神遇 (第 0806a 页)
宗六经等。释论如
智度之释大品。地论之解十地等。此是宗经摄义之
论也。

疏。大秦者。即国朝之名。当 东晋穆帝
以来二秦相
继而出。前秦符姓。后秦姚姓。二姓皆秦。故史官以
前后字别之。非自号前后也。健。蒲洪之子。 (第 0275b 页)
。开曰。此易治耳。其家方宰羊淫祀。因令
先以少肉作羹以进。即随气针之。顷之羊膜裹儿而
出。升平五年。 孝宗
疾。开视脉知不起。固辞不复入。康
献后令曰。帝小不佳。昨呼于公视脉。到门种种辞逊。
宜收付廷尉。诸未 (第 0253b 页)
北永安寺昙备尼传六

昙备。本姓陶。丹阳建康人也。少有清信愿修
正法。而无有昆弟。独与母居。事母恭 孝宗
党称之。年及笄嫁徵币弗许。母不能违听
其离俗。精勤戒行日夜无怠。 (第 0935c 页)
晋穆皇帝
礼接
敬厚。常称曰。久看更佳。谓章皇后何氏曰。
京邑比丘尼鲜有昙备之俦也。到永和十年
后为立寺于定阴 (第 0935c 页)
。开曰。此易治
耳。主人正宰羊欲为淫祀。开令先取少肉
为羹进竟因气针之。须臾羊膜裹儿而出。
升平五年 孝宗
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不肯
复入。康献后令曰。帝小不佳咋呼于公视
脉。亘到门不前种种辞惮。宜收付廷尉。 (第 0350a 页)
人驰云和尚大似不相识师云󲊛是甚处人
驰云越州师云猛虎不食伏肉。

师因 孝宗皇帝
问云前日睡梦中忽闻钟声
遂觉未知梦与觉是如何师云陛下问梦中
底觉来底若问觉来底如今正是寐语若问
梦中 (第 0210a 页)
陈彭公汝霖(写观音经)
* 安相国见旻
* 二灵庵主
* 仁宗帝见大觉 孝宗
诏径山潜
* 卷下

* 宝峰祥叉手
* 普慈闻
* 铁庵一大
* 雪堂行 …… (第 0685c 页)

* 證西林号老衲
* 询骂天与佛鉴问答
* 剑门分庵主
* 伊庵权
* 高宗 孝宗
赞弥勒
* 印别峰
* 涂毒与放翁厚
* 石窗恭 (第 0685c 页)
孝宗
遇佛照
* 谁庵演
* 别峰云
* 洪首座
* 雪巢号村僧
* 松源颂 …… (第 0685c 页)
登东山而小鲁邦。允也其时。
自此以还。未知所措。一住二十二年。皇子魏王并史
魏公皆重其道德。淳熙初。 孝宗皇帝
亲书太白名山
四字以锡之。朴住芦山。有上堂云。德山入门便棒。临
济入门便喝。德山棒头耳聋。临济喝下眼 …… (第 0691b 页)
蹈破五湖波底天。出世遍匡大刹。终于虎
丘。

○尤延之侍郎于宗门甚注意。初自郎中出守台州。
朝觐次。 孝宗
忽问曰。卿去南台。地里图中有何胜槩。
尤奏曰。国清万年。 (第 0693a 页)
孝宗
大喜。又戏问曰。朕闻方广有
五百应真大士。元来是强人。忽然一时出现。卿以何
法治之。尤不觉竖起拳头云 (第 0693a 页)
。臣有金刚王宝剑。 孝宗
喜动天颜。尤既至台。以宽慈御民。民甚爱之。但南台
旱涝易得。尤尝作诗曰。来雨一朝成汗漫。才晴三日 …… (第 0693a 页)
以醍醐为
毒药也。淳熙壬寅上巳。圆极彦岑书于江左五峰。

○懒庵枢和尚。黄龙下尊宿。承嗣道场慧。初。 孝宗皇
帝虽向佛乘。未知有宗门下奇特事。皆是此老引进。
故瞎堂.拙庵然后印可之。要知其来历。皆枢之力也。
枢 …… (第 0694c 页)
茂宗者尤为妙绝。故 孝宗
尝赞之曰。水波不动。火光
不兴。梵隆妙绝。授之德明。盖赐中官黄德明也。隆有
小师至叶。亦善作此。近有 …… (第 0695b 页)
曰。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后人若悟真
如性。密印由来妙理深。

孝宗皇帝。
因诏径山潜禅师入内。亦有颂赐之曰。
信手拈来说。宗乘数百句。僧归寺寂寥。一字无著处。

丛林盛事卷上 (第 0696c 页)
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狮子吼。
栴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高宗. 孝宗
皆有弥勒大士赞。丛林有道之士无不
和之者。少有惬二帝意者。赞曰。碧落片云。长天孤月。
能栖物外。妙兮 …… (第 0698c 页)
中之杰。放下布袋兮坐断四大部洲。
拈起拄杖兮直得大地流血。别。别。明明有理难分雪。
范使李公为奏上。 孝宗
大喜之。赐钱五百万.米五百
斛以助供众。

○别峰印自金山迁乳峰。有医生陆安者。夜梦神人
报云。师即 (第 0699a 页)
兄充。居宰
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
经而巳(晋书)
| 甲辰(九月帝崩 穆帝孝宗聃
立) |(十) |(归义侯势太和元) | |(十一) | |

竺法慧至襄阳。能隐身能知人。吉凶之 …… (第 0023c 页)
人在草危急。开曰。此易治耳。主人宰羊欲为淫
祀。开令取肉为羹进。竟因气针之。须臾羊膜裹儿而
出。是年 孝宗
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乃不医。而帝果崩。
或问法师。高明刚简。何以医术经怀。答曰。明六度以 (第 0025a 页)
 (辛丑)七 (壬寅)(六月帝崩)
 (癸卯)康帝岳(成帝弟称建元元年) (甲辰)(九月帝崩)
 (乙巳) 穆帝聃(康帝子称永和元) (丙午)
二 (丁未)三 (戊申)四 (己酉)
 (庚戌)六 (辛亥)七 (壬子)八 (癸丑)(第 0038a 页)
白云识度高
远。斯可为天下法○高宗。敕天下州郡立
报恩寺。为徽宗追严○敕西湖北山建天申
万寿圆觉寺○ 孝宗。
赐内帑于上竺建藏
殿○敕赐钱于上竺建十六观堂。内翰楼
钥记○敕于禁中建内观堂。一遵上竺制
度。 …… (第 0464b 页)
社○神宗。海月大师惠辨居天竺灵山。郡
补都僧正。凡管内寺院虚席。会诸刹英俊
开问义科场。糊名考校○ 孝宗。
敕福州东
禅。依天圣二年降旨。天台教部镂板入藏
○宁宗。荆门军乞加封玉泉智者。敕赐灵惠
大师○理宗。 …… (第 0466b 页)
迦像至御容殿。像俛首过横梁。又持
纸度像足○道法师流道州。郡守梦佛像
荷枷入城。守知其异。令善待之○ 孝宗。

公史浩。初摄昌国盐监谒补陀山。见大士
金色双齿。有长身僧来见。语公历官至太
师。

** 持诵功 …… (第 0468c 页)
沙门崇蕴入内讲演○ 孝宗。
四明沃承璋。
行雪月大师般若经关(云云)○光宗。都官陆
沅日诵法华三部。及殓莲花香气自口鼻
而出。 …… (第 0469b 页)
之声。一时军民咸见
师西望念佛而化○侍郎吴秉信被召至萧
山驿舍。闻天乐声即曰。金台已至。言讫而
化○ 孝宗。
龙舒王日休念佛。日千拜。一夕云。
佛来接我也。屹然立化。为净土文行于世
(若欲知古今往生事迹。常寻净 (第 0469c 页)
文帝
* 成祖
* 仁宗
* 宣宗
* 英宗
* 景泰帝
* 宪宗 孝宗
武宗
* 世宗
* 穆宗
* 神宗
* 光宗
* 熹宗
* 圣上 (第 0921a 页)
母弟也母资成甲申立理三年 | | |
| 明宗 天成(丙戌)四 |
| 第五十六敬顺王 金氏傅父 孝宗
伊干追封神兴大王祖官□角汗封懿兴大王母桂娥康王之乙未纳土归于陵在□□东向洞 | | |
|  长 (第 0961b 页)
。夫山海之深宁
免奸淫之俦得容假托讲寺之中。致有凶党是以先
朝因按假舋戮其有罪。所司失旨一切禁断。景 穆皇
帝每为慨然。值军国多事未遑修复。朕承鸿绪君临
万邦。思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诸州郡众居之所。各
听建佛 (第 0134b 页)
万机之暇探禅宗。中路宁堪憩六龙。空手牵牛过天
阙。紫宸深在妙高峰。(圭堂居士)

【增收】佛照因 孝宗
宣问。释迦佛入山六年。所成何事。
师对曰。将谓陛下忘却。 颂曰。

六年勤苦竟何如。为问君王记得无。 (第 0727a 页)
闻经于五十小劫。犹若刹
那之时。现通七日之中。舒之为一大劫。如王质遇仙
棋。一局经三年。而谓食顷。周 穆皇
随于幻士。积多岁。
实谓刹那。尚能以短为长。以长为短。故知非干多时
劫。唯识所成耳。乃至六相义十玄门 (第 0432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