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之内。无不尽善。宗
族之间。无不和睦。乡党邻里姻亲。相接以礼。相与以
恩。以至事君。则赤心为国。为官 则仁
慈利民。为长则
善以安众。为下则勤以事上。或教导愚迷。或扶助孤
弱。或济急难。或惠贫穷。或修桥砌井。 (第 0404b 页)
尊崇三宝则修寺扫堂供佛饭僧讲演正法
刊造经典一切佛门胜事不必仆仆尘缘伹随分随
力毋得当面错过他若居官 则仁
慈利民用兵则严
禁杀掠为长则以善教人为下则以勤事上以至瞻
养衰老抚育孤幼凶年济饥寒天救冻周赡三党怜 (第 0060a 页)
建寺。念诵礼忏。孝养父母。兄友弟恭。
宗族之间。无不和睦。乡党邻里。恩礼相与。事君则赤
心为国。为官 则仁
慈利民。为长则善以安众。为下则 (第 0504a 页)
离也。继之以戒谨恐惧。不睹不闻
之际。不使隐微之或动。皆是养此未发之中。常觉不
昧故。发为中节之和。 则仁
义礼智。不待思而中矣。斯
所以为教后章。言诚者寂也。明者觉也。寂而觉。曰天
之道。觉而寂。曰人之道。 (第 0650c 页)
臾离也。继之以戒谨恐惧。不睹不闻
之际。不使隐微之或动。皆是养此未发之中。常觉不
昧故发为中节之和。 则仁
义礼智。不待思而中矣。斯
所以为教。后章言。诚者寂也。明者觉也。寂而觉。曰天
之道。觉而寂。曰人之道 (第 0717c 页)

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 此五戒者将现身易
犯之过一一改除以植善根似造屋者先从柱栋磐
石发轫也不杀 则仁
并虫蚁不得故伤不偷则义并
芥草毋得苟取不邪淫则存礼并屋漏毋得抱愧不
妄语则存信并口过毋得侵累不饮酒食 (第 0391a 页)
云:「即今盂兰
会启,郡主金汤、交互激扬一句作么生道?」师云:「话头
既举,注脚分明。」进云:「恁么 则仁
风善政垂千古,法雨
瓶倾洒万民。」师云:「秋深众宝登,庆馀千佛记。」乃云:「第
一义,没遮拦,星在秤 (第 0224b 页)
衰俗薄淳心渐丧的意思正趣菩萨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天龙八部释梵护世
所有光明皆如墨用是而知大道一出 则仁
义纵有向何处安著耶故曰大道废弛仁义方显矣
文华丧质雕斲丧朴智慧一出而大奸必起矣父母兄弟宗亲不相和睦方 (第 0515c 页)
帝曰夫百
家之乡能教十人持五戒即十人淳谨千室之邑能
化百人修十善即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遍
户亿千 则仁
人百万矣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
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则陛下之言
坐致太平是也观此之言岂非圣 (第 0661b 页)
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
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
寰区。编户亿千。 则仁
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
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则陛下
之言。坐致太平。是也 (第 0465a 页)
旧是个日出东方夜落西。虽然如
是。郑州出曹门。

** 宗仁上人

仁为五常之宗。心为万象之主。心恕 则仁
自生。心慈 (第 0634b 页)
则仁
自兴。善恶之性同一源。生佛之分无二天。从旷
大劫至目前。著衣吃饭谁不然。

** 克俊上人

俊拔道 (第 0634b 页)
武帝以面为牺牲。作史者。论为不血食之
兆。故知祀先用素。非礼也。

答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 则仁
可知。梁武帝杀
六贵。灌寿阳城。是其不仁也。若以面牲而论。则在神
免血食之愆。在物获全生之幸。正其仁 (第 0819b 页)
一夜。持戒功德。若百
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
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 则仁
人百万。夫能
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
百刑息于国。为 天子者。则不治而坐致 (第 0206b 页)
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
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
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亿千 则仁
人百万。夫能行一
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
息于国。此明诏所谓坐致太平者是也。 (第 0191a 页)
去之。此
即中峰所谓不可通解处是也。譬如孔子只重
一仁。孟子复兼举义。说一仁而义自在其中。兼
举义。 则仁
反似非全德。此圣贤地位有不同处。
后之学者自须究极根抵。不可以耳食师说。便
依样画葫芦也。

又三十 (第 028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