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至道非弥」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九验)


* 宋沙门竺道生
* 宋居士费崇先
* 魏沙门天竺勒那
* 齐沙门释僧范
* 隋沙门释昙延
* 隋沙门释慧远
* 隋沙门释法彦
* 唐沙门释道宗
* 唐沙门释道慧

宋长安龙光寺有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也。
少小出家聪锐神异。年在志学便登法座吐
纳宫商。道俗高伏。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
机警神气清穆。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
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群经斟
酌杂论。万里随法不惮疲苦。后与 慧睿
慧严
同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
寤。后还都止青园寺。宋太祖文皇帝深加叹
重。后太祖设会。 (第 0466c 页)
汉言音译流便。既
览旧经义多纰僻。皆由先度失旨故。不与梵
本相应。兴使沙门僧䂮僧迁法钦道流道常
道标 僧睿
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令
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其
杂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惬 (第 0474b 页)
 真言异鍱腹」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四验)


* 秦太守赵正
* 晋沙门释 僧睿
晋沙门支孝龙
* 晋沙门康僧渊

秦符坚臣武威太守赵正。立志忠政大弘佛
法。符坚初败群锋 …… (第 0684b 页)
 今来投大道」
#+END_VERSE


后遁迹商洛山专精经律。晋雍州刺史郗恢。
钦其风尚逼共同游。终于襄阳。春秋六十馀
矣。

晋长安有释 僧睿。
魏郡长乐人也。博通经论 (第 0684b 页)
牛群走也与奔字义同从三牛作奔会意字也)

姚泓(擭宏反说文云泓深大也后秦季主名也擭音蛙获反) 僧睿(惟岁反)


憩于(乡例反毛诗传云憩息会意字或从户作[尸@(皂*旡)])。

謦欬(上轻郢反下开爱反经名也录 (第 0822c 页)
僻也顾野王云僻谓为事枉不中理也说文僻避也从人辟声也)

僧䂮(下良若反僧名也考声云䂮磨刃也) 僧睿(营桂反沙门也孔注尚书云睿智也说文从𣦻从目从谷省𣦻音残)


欧哕(上讴狗反左传云伏㢭欧血是也说文云欧犹吐也从欠区声㢭音滔又区侯反下冤越反礼记子侍父不敢
(第 0874c 页)
同上)

沧溟(上音仓海东海之别名也溟即北海之名也亦有南海)

** 肇论序小招提撰 慧琳音 僧睿(唯芮反僧名也)


善覈(行革反汉书其审覈之务也说文考实事也从襾敫声襾音呼贾反论文从两作𩅢非也)

精搜(瘦邹 (第 0928a 页)
中论序疏

吉藏制 僧睿
是魏群长乐人也。少出家。依僧贤法师
为弟子。尝听中山康僧朗讲每兴讥难。师深
相秤述。年二十四历游名邦 …… (第 0001a 页)
安因从请业。门徒三千入室唯八。睿为首领。
文云。老则融睿。少则生肇。什叹曰。传吾业
者寄在道融昙影 僧睿
乎。什翻成实论竟命
睿讲之。谓道融曰。此诤论中有七处破阿毗
昙。在言小隐。能不问我可谓英才。融曰。其 (第 0001a 页)
 (十一)罗什法师(论) (十二)道䂮僧正 (十三)道融
与婆罗门辩论 (十四)道恒道标抗表行道
 (十五) 僧睿
四海僧望 (十六)僧肇详定经论
 (十七)天竺弗多罗尊者 (十八)佛陀耶舍尊
者 (十九)柏玄下书令 (第 0479b 页)
。迎师居逍遥
园。兴以国师礼待之。甚见优宠。仍命译经
论三百馀卷。资学三千拔萃有八。曰道生
僧肇道融 僧睿
道恒僧影惠观惠严等。各
有著述。知别传明。可谓一时之盛千载 …… (第 0528c 页)
下书。于是举众恳乞。
乃得寝。恒叹曰。名进真道之累。乃与标去
入琅邪山。终世不出。

(十五) 法师 僧睿。
幼有盛名。及从罗什受业。妙
悟绝伦。秦王尝问司徒姚嵩曰。 (第 0529c 页)
睿公
谁可
比。嵩曰。未见归宿及朝会公卿大集。睿风
神朗彻。主指以谓嵩曰。四海僧望也。睿讲
成实论。什公曰 (第 0529c 页)
之疑。盖远则净名
妙德。弘道胜而服勤。近则天亲龙树。悟理
真而敦悦。罗什道安之笃学。究玄宗而益
敬。 僧睿
惠远之归信。迄皓首而弥坚。迈士
安之淫书。甚宣尼之玩易。千金未足惊其
视。八音不能改其听闻之博而乐愈 (第 0564c 页)
通之像也。初为众讲之。感景云凝停讲堂
庭前之空中。又为 僧睿
等著随疏演义四
十卷随文手镜一百卷云。

(六) 是年帝召国师惠忠入内。引太白山人见
之。帝曰。此人 (第 0601b 页)
去若亡之疑盖。远则净名妙德
知道胜而服勤。近则天亲龙树悟理真而敦。
悦罗什道安之笃学。究玄宗而益敬。 僧睿

远之归信。迄皓首而弥坚。迈士安之淫书。
甚宣尼之玩易。千金未足惊其视。八音不能
改其听。闻之博而 (第 0187b 页)
大品事义无异。为是出经者辞
有文质。为是在天竺时已分为三部。前注大
品亦开为五别。随文析理非为异处。 僧睿

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
广略之说。其文多者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
之大品乃是天竺 (第 0238b 页)
中品。但言四种不说五时。
前谓 僧睿
小品序。即是七卷般若随从旧闻
致成差漏。不远而复庶无祇悔。 (第 0238b 页)
僧睿
所言小
品即是道行般若何以知然。以三事捡。故知
其然。一道行般若尾末亦自题为小品。二七
卷有二十九品 (第 0238b 页)
。道行文有三十品。 僧睿
序三
十品者。不序二十九品者。三 (第 0238b 页)
僧睿
序。止赞道
行二字。其文言。玄章虽三十。冠之者道。言
虽十万。倍之者行。行凝然后无生。道足然
后补处 (第 0238b 页)
古录)
* 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亦直云微密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初出与出生无量门持经等同本见 僧睿
二秦录及僧祐录)
*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一卷(见宝唱录或无神字与华聚陀罗尼等同本)
* 持句神 (第 0488a 页)
。以符坚建元十八年壬午八月。于邺寺译阿含暮抄一部。冬十一月乃讫。佛提执梵本佛念佛护译为秦文。沙门僧导 僧睿
昙究笔受。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或云婆须蜜经或十二卷或十四卷建元二十年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 …… (第 0510c 页)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或无钞字或七卷亦云般罗若一名须菩提品亦名长安品次第六出与道行小品明度等同本见 僧睿
二秦录及僧祐录)
右一部五卷其本见在。
沙门昙摩蜱。秦言法爱。印度人。器宇明敏志存弘喻。以符坚建元十 …… (第 0511a 页)
阿毗昙心十六卷(初出或十三卷建元末年于洛阳出见 僧睿
二秦录及僧祐录)
右二部四十六卷(前一部三十卷见在后一部十六卷阙本)
沙门僧伽提婆(或云提和亦云僧 …… (第 0511b 页)
祐录)
* 增壹阿鋡经五十卷(第一译建元二十年甲申夏出至来春讫为四十卷佛念传译昙嵩笔受见安公经序 僧睿
僧祐宝唱录并载祐云三十三及二十四卷恐误)
* 三法度论二卷(初出或云三法度无论字与晋世僧伽提婆出 (第 0511b 页)
慧会等同本见长房录)
*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或无菩萨字初出与奋迅王经同本弘始九年于尚书令姚显第出 僧睿
笔受并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第四出与法护菩萨十地经等同本房云见别录) …… (第 0512b 页)
录)
* 妙法莲华经八卷(僧祐录云新法华经初为七卷二十七品后人益天授品成二十八弘始八年夏于大寺出 僧睿
笔受并制序第五译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或直云维摩诘经僧祐录云 …… (第 0512b 页)
逍遥园出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讫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中论四卷(亦云中观论或八卷弘始十一年于大寺出 僧睿
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录兼前智度论并龙树菩萨造)
* 十二门论一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十年于大寺出 (第 0513a 页)
僧睿
制序见僧祐录及宝唱录)
* 百论二卷(提婆菩萨造弘始六年出僧肇制序见二秦录及僧祐录)
* 十 …… (第 0513a 页)
公撮略前论非什别翻也)
* 禅法要三卷(下注云先译弘始元年重校正睿制序既云先译重校不合存其二名准 僧睿
经序即坐禅三昧经是也)
* 阿苏若习禅法经二卷(房云见别录或无经字与坐禅三昧同本异出今谓不然此即 …… (第 0515c 页)
宋齐录及僧祐录)
*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弘始十四年出至十五年讫凉州沙门佛念传译秦国沙门道含笔受见 僧睿
二秦录及僧祐录高僧传等)
* 四分律六十卷(亦云昙无德律本译四十五卷或云四十卷或云四十四卷今亦有 …… (第 0516b 页)
经六卷(一名大方等无相大云经一名大云无相经一名大云密藏经或云方等大云经或四卷或五卷于内苑寺译第二出见 僧睿
李廓僧祐三录)
* 腹中女听经一卷(一名不庄校女经与无垢贤女经转女身经等同本第三出见长房录) (第 0519c 页)
。是知高怀独悟。足以垂范后昆。所撰之文。见僧祐录。
* 二秦录一卷
右后秦姚兴弘始年。长安沙门释 僧睿
所撰。睿即安公之弟子。神用通朗思力标举。参译什门多有撰缉。
* 众经录四卷(魏世录吴世录晋世杂录 (第 0573a 页)
竺叔兰译(第二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或三十卷四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共 僧睿
等译(第二译)
*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五卷(或十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三经。与大般 (第 0583a 页)
若第二会同本异译。其光赞般若比于新经三分将一。至散花品后文并阙。又按 姚秦僧睿
小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 …… (第 0583a 页)
(一名庄严佛法经又名等御诸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或六卷十七品第一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按姚秦释 僧睿
思益序云恭明前译颇丽其辞迷其旨今按群录吴时月支国优婆塞支谦字恭明翻译众经而无思益同本之者其持心经与思 (第 0592c 页)
蜜经四十卷(亦云大品般若经僧祐录云新大品经四帙或二十四或二十七或三十卷六百二十三纸) 姚秦三藏罗什共 僧睿
等译
*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五卷(亦云光赞摩诃般若经二百二十一纸)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摩 (第 0701a 页)
迷本宗。六分大小。
七格优降。八无相即。九伤解行。十检世人。
旧序證第一。昔罗什法师翻成实论竟。命 僧睿
讲之。什师没后。 (第 0003c 页)
睿公
录其遗言。制论
序云。成实论者。佛灭度后八百九十年。罽宾
小乘学者之匠鸠摩罗陀上足弟子诃梨跋摩
之所 …… (第 0003c 页)
叹曰。秦人之无深
识。何乃至此乎。吾每疑其普信大乘者。当
知悟不由中。而迷可识矣。成实是罗什所
翻。 僧睿
为讲论之始。后学不应孤负前匠。
依论徵第二。成实文云。诸比丘异论种种。佛
皆听故。我欲正论三藏内实义 …… (第 0003c 页)
据也。显法正第二。问龙树著述部类甚多。
三论偏空似非究竟。答 僧睿
昔在什公门
下为翻译之宗。其论序云。夫百梁之搆兴则
鄙茅茨之仄陋。睹斯论之纮博则知偏悟
之鄙倍。故偏 (第 0006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