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议雱” 相关资源
論集部類
華嚴部類
阿含部類
受福胜(二)
* 先总举三慧利益(若有)
* 次别显三慧益相(三)
* 初闻 时益(若人) 二思 (第 0533a 页)
时益(假使) 三修 (第 0533a 页)
时益(三) 初时少德多(复次)
* 二校量多相(假令)
* 三徵释所以(何以) …… (第 0533a 页)
四不净观。
止观对治二门 一止。治凡夫住著世间 二观。
治二乘不起大悲。
** 劝修利益分(五)
修成三益 初闻 时益 二思时益 三修时益。
毁谤三报 初经劫受苦 二自害害他 三断
三宝种。
起信论法相(终) (第 0543c 页)
四不净观。
止观对治二门 一止。治凡夫住著世间 二观。
治二乘不起大悲。
** 劝修利益分(五)
修成三益 初闻时益 二思 时益 三修时益。
毁谤三报 初经劫受苦 二自害害他 三断
三宝种。
起信论法相(终) (第 0543c 页)
四不净观。
止观对治二门 一止。治凡夫住著世间 二观。
治二乘不起大悲。
** 劝修利益分(五)
修成三益 初闻时益 二思时益 三修 时益。 毁谤三报 初经劫受苦 二自害害他 三断
三宝种。
起信论法相(终) (第 0543c 页)
* 先总举三慧利益(若有)
* 次别显三慧益相(三)
* 初闻 时益(若人) 二思 (第 0533a 页)
时益(假使) 三修 (第 0533a 页)
时益(三) 初时少德多(复次)
* 二校量多相(假令)
* 三徵释所以(何以) …… (第 0533a 页)
四不净观。
止观对治二门 一止。治凡夫住著世间 二观。
治二乘不起大悲。
** 劝修利益分(五)
修成三益 初闻 时益 二思时益 三修时益。
毁谤三报 初经劫受苦 二自害害他 三断
三宝种。
起信论法相(终) (第 0543c 页)
四不净观。
止观对治二门 一止。治凡夫住著世间 二观。
治二乘不起大悲。
** 劝修利益分(五)
修成三益 初闻时益 二思 时益 三修时益。
毁谤三报 初经劫受苦 二自害害他 三断
三宝种。
起信论法相(终) (第 0543c 页)
四不净观。
止观对治二门 一止。治凡夫住著世间 二观。
治二乘不起大悲。
** 劝修利益分(五)
修成三益 初闻时益 二思时益 三修 时益。 毁谤三报 初经劫受苦 二自害害他 三断
三宝种。
起信论法相(终) (第 0543c 页)
始因闻
思。终得佛果故。又一得永得。故云究竟。佛果圆通。
名之为道。
△次别显三慧益相(三)。初闻 时益。 二思 (第 0730a 页)
时益。 三修 (第 0730a 页)
时益。 初闻 (第 0730a 页)
时益。 】
「若人闻是法巳。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种。必为
诸佛之所授记。」
【【记】是法者。谓是心 …… (第 0730a 页)
△二思 时益。 】
「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
不如有人。于一食顷。正思此法。过前功德。不可 …… (第 0730b 页)
因。超出世间。无
漏无为。究竟令得无上佛道。时虽不多。功不可喻。
岂可将世。间善而为并耶。
△三修 时益(三) 。初时少德多。二校量多相。三徵释
所以。
初时少德多。】
「复次若人。受持此论。观察修行。若一日一 (第 0730b 页)
思。终得佛果故。又一得永得。故云究竟。佛果圆通。
名之为道。
△次别显三慧益相(三)。初闻 时益。 二思 (第 0730a 页)
时益。 三修 (第 0730a 页)
时益。 初闻 (第 0730a 页)
时益。 】
「若人闻是法巳。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种。必为
诸佛之所授记。」
【【记】是法者。谓是心 …… (第 0730a 页)
△二思 时益。 】
「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
不如有人。于一食顷。正思此法。过前功德。不可 …… (第 0730b 页)
因。超出世间。无
漏无为。究竟令得无上佛道。时虽不多。功不可喻。
岂可将世。间善而为并耶。
△三修 时益(三) 。初时少德多。二校量多相。三徵释
所以。
初时少德多。】
「复次若人。受持此论。观察修行。若一日一 (第 0730b 页)
佛。四依一念疾得成佛。五依无
念疾得成成佛。初义有四(如上门也)。二依见闻径
生疾剋者。如初地中有三 时益。 一闻 (第 0790c 页)
时益。 二
修行 (第 0790c 页)
时益。 三转生 (第 0790c 页)
时益。 故地论云。是诸如来
加护于诸菩萨。此人能闻持如是微妙法。此
是闻 (第 0790c 页)
时益。 诸地净无垢。渐次而满足。證佛十
种力成无上菩提。此是修行 (第 0790c 页)
时益。 虽在于大
海及劫尽火中决定信无疑必得闻此经。此
展生益。意信行地菩萨闻持此金刚藏所说
胜法。即得诸佛 (第 0790c 页)
加护离诸魔事。此为闻 时益
闻既此胜法渐次修满十地诸行。乃至成菩
提。是名修行 (第 0790c 页)
时益。 或有不定趣众生。闻此十
地微妙法殖金刚种。虽生善道恶道难处径
多劫数。彼难处中必得同此经。此名转生时 (第 0790c 页)
念疾得成成佛。初义有四(如上门也)。二依见闻径
生疾剋者。如初地中有三 时益。 一闻 (第 0790c 页)
时益。 二
修行 (第 0790c 页)
时益。 三转生 (第 0790c 页)
时益。 故地论云。是诸如来
加护于诸菩萨。此人能闻持如是微妙法。此
是闻 (第 0790c 页)
时益。 诸地净无垢。渐次而满足。證佛十
种力成无上菩提。此是修行 (第 0790c 页)
时益。 虽在于大
海及劫尽火中决定信无疑必得闻此经。此
展生益。意信行地菩萨闻持此金刚藏所说
胜法。即得诸佛 (第 0790c 页)
加护离诸魔事。此为闻 时益
闻既此胜法渐次修满十地诸行。乃至成菩
提。是名修行 (第 0790c 页)
时益。 或有不定趣众生。闻此十
地微妙法殖金刚种。虽生善道恶道难处径
多劫数。彼难处中必得同此经。此名转生时 (第 0790c 页)
云法王。此上总显下
二句别辨中。说诸所行者是字藏。成就诸地
义差别者是义藏。成就下明说法利益。有三 时益 承诸佛神力下一颂明闻 (第 0223a 页)
时益。 谓以法
胜故。闻时即得诸佛加护离诸魔事。上半加
故能闻。能闻决定故云无能坏者。下半闻故
已得护上。解 (第 0223a 页)
脱月云。佛所护念事。令人易信
解。是此义也。渐次下二句明修行 时益。 谓渐
次修行诸地具足。必得成就无上菩提。即上
句因圆。下句果满。
自下一颂半明转生 (第 0223a 页)
时益。 初一颂正明有益。
后半简馀无益。若人堪任闻者。谓有菩萨种
姓。曾种此一乘善根者。堪闻此法。能正信受 (第 0223a 页)
二句别辨中。说诸所行者是字藏。成就诸地
义差别者是义藏。成就下明说法利益。有三 时益 承诸佛神力下一颂明闻 (第 0223a 页)
时益。 谓以法
胜故。闻时即得诸佛加护离诸魔事。上半加
故能闻。能闻决定故云无能坏者。下半闻故
已得护上。解 (第 0223a 页)
脱月云。佛所护念事。令人易信
解。是此义也。渐次下二句明修行 时益。 谓渐
次修行诸地具足。必得成就无上菩提。即上
句因圆。下句果满。
自下一颂半明转生 (第 0223a 页)
时益。 初一颂正明有益。
后半简馀无益。若人堪任闻者。谓有菩萨种
姓。曾种此一乘善根者。堪闻此法。能正信受 (第 0223a 页)
偈不闻有损。后二偈开后三义前开三义诸
地地体也。所行净地行义差别者地相也。闻
益二行中有三。初半明闻 时益。 次半行修行 (第 0212b 页)
时益。 次一行转生 (第 0212b 页)
时益。 开后三义中入地行
势力者果也。观法者满也。此略开六义。依论
口加有四。初一行半显能加者。谓佛世尊法 (第 0212b 页)
地地体也。所行净地行义差别者地相也。闻
益二行中有三。初半明闻 时益。 次半行修行 (第 0212b 页)
时益。 次一行转生 (第 0212b 页)
时益。 开后三义中入地行
势力者果也。观法者满也。此略开六义。依论
口加有四。初一行半显能加者。谓佛世尊法 (第 0212b 页)
天须菩提已得罗汉,今飞在虚空。」佛语阿
难:「夫衣有二种:有可亲近、有不可亲近。何者
可亲近?著好衣 时益 道心,此可亲近;著好衣
时损道心者,此不可亲近也。是故阿难!或从
好衣得道、或从五纳弊恶而得道者,所 (第 0047c 页)
难:「夫衣有二种:有可亲近、有不可亲近。何者
可亲近?著好衣 时益 道心,此可亲近;著好衣
时损道心者,此不可亲近也。是故阿难!或从
好衣得道、或从五纳弊恶而得道者,所 (第 0047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