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其国。临
命终时。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故彼此义
相类。亦即前三福内第一净业也问。此经前六品 明善。
后三品明恶。大本三辈。纯善无恶。云何下辈
与下三品齐耶。答。十念行是相同故。辈配品正相
合故。能重悔 (第 0446c 页)
弥粉碎大海焦枯。放一线道
与诸人商量。且道。商量个甚么。良久曰。盐贵米贱。

**** 临安府北山显 明善
孜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 (第 0012c 页)
  石门智澄禅师 栖隐有评禅师
  定慧云禅师 乾符旺禅师
  铁佛因禅师 报本法存禅师
  开圣栖禅师 衡山惟礼禅师
  显 明善
孜禅师 启霞思安禅师
  云门灵侃禅师 太平元坦禅师
  佛日文祖禅师 望仙山宗禅师
  净觉用机禅 (第 0364a 页)
熟。恶业所招宁无苦受。

△次释。】

「既许善业能招舍受(至)如无记法善恶俱招。」

【合响 先例 明善
可招。舍恶亦应然。舍受下立量
明。舍受是有法。善恶俱招宗。不违苦乐品故因。如
无记法喻。宗镜第四十七 (第 0572a 页)
俱净故。纯净圆德者。纯者无杂。净即离染。圆者满
义。现种依持者。现行功德之依。种子功德之持。自
明善。
名为清净。有漏永亡。云离诸杂。染此能现
生自受用等三身三土。及后三智。如大圆镜。现众
色之影像。 (第 0752a 页)
一茎藤杖住山川明月清风在手边莫遣葛陂龙化去剥尽沙界野狐涎」
#+END_VERSE


** 余道婆 明善(襄阳)
「 贫儿脚本透天涯今日言归得故家省识娘生真面目眉横鼻直总无差」 (第 0577b 页)
庭高峻少所许可
憨山老人荷笠瞻礼师问从何处来答曰
南方来师问记得来时路否答曰一过便
休师曰子甚来路分 明善
自护持机缘相
对授受亲切法乳再传有颛愚大师克绍
家风卓然尊宿嗣有法老和尚嵋岫挺生
受佛遗嘱乘愿而来参 (第 0778a 页)
落非他物到耳还成秘密言」
#+END_VERSE


** 示公黻 明居士(善翻满汉文字)
「 罗什临场翻不出未形文彩义昭肰当阳荐得无私句刬断灵峰铁舌禅」 (第 0345a 页)
又偈云:「却来游幻海,个中
无变改。欲识本来人,大家明主宰。」掷笔而逝。

  (佛弟子超觉 明利  明善 
明尚
     明登 明喜 明礼 明眼
     明道 
  五戒弟子高明杲 明本 明新
      (第 0038c 页)
伦九
经转折详明诚之体用充实遍满无斯须缝罅极
尽诚之妙圆也上来曰仁义三行未明白说诚至
此方说出曰诚身 明善
也诚者乃天道本然之诚
故曰诚者诚之者乃圣贤以诚率天之诚故曰诚
之者此天道人道而言也又诚者不勉而中圣人 (第 0740b 页)
  阐提惟照(二则) 净因自觉(一则)
大鉴下十四世
(丹霞淳嗣)长芦清了(四则) 天童正觉(三则)
大鉴下十五世
(长芦了嗣)天童宗珏(二则) (天衣聪嗣)吉祥元实(一则)
大鉴下十六世
(天童珏嗣)雪窦智鉴(二则)
大鉴下十七世
(雪窦鉴嗣)天童如净(五则)
大鉴下十八世
(天童净嗣)襄州觉(四则)

大鉴下十九世
(鹿门觉嗣)青州希辨(八则) (直翁举嗣)云外岫(二则)
大鉴下二十世
(普照辨嗣)大明宝(二则)
大鉴下二十一世
(大明宝嗣)王山觉体(三则)
大鉴下二十二世
(王山体嗣) 明善
(二则)
   卷七十(转)
大鉴下二十三世
(雪岩满嗣)万松行秀(九则)
大鉴下二十四世
(报恩 (第 0274a 页)
略录大
旨。此实宗乘正眼。佛祖慧命系焉。阅者察之。天童云。
云门颂未尽。了义教初发善心。中破善。后始 明善。

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配云颂。只破善。无后 (第 0341c 页)
明善。
故某说未尽。在后因瑞白谓某有主公在。是云
所拨。某据拨字责瑞云。若尔。益證云门堕空。则云子
孙證其堕 …… (第 0341c 页)
云未尽。念个补阙真言曰。
四大无我无心风。个中无二主人公。廓然扑落非他
物。十方世界现全容。乃据主以 明善。
无心风该初善。
无我该破善。半偈巳该三句。而现全容。谓即见如来
也。居士将某主为初。为无主为次。破某 (第 0341c 页)
更白。别学某经。」

【时不失持云习。受法专精曰学。又觉也。效也。谓后
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 明善。
如不学。则不
知佛道也△宜先学律者。戒律。是调伏身心之法
也。修多罗。此翻云经。经。径也。是三乘圣人 (第 0315a 页)
【承上善现身相。巳如是矣。不唯身相。乃至世界亦
皆善现无碍。十方下正 明善
现世界之相。十方虚
空。满足微尘者。显微尘之多。并明能现者狭。一一
尘中现十方界者。显世界更多。并明 (第 0249c 页)
千此经见十方谓有优
劣固未可也。彼经云那律天眼见十方域。不亦同
乎。掌果之譬既齐。精真之言何别。下文 明善
现天
尚云精真现前陶铸无碍。况今罗汉发真无漏岂
不得云精真洞然耶。自初卷来示盲人瞩暗是心
非眼巳明见 (第 0737c 页)
万形。何业而见重。何因而被
轻。何由而速毙。何功而久生。人之殊命盖亦如是。然
则无是无非大乘之深理。 明善
明恶小乘之浅教。何
为舍恶趣善而起分别之心乎。论曰。若夫如梦如幻
如响如泡。无一法而不尔。总万像而俱 …… (第 0206a 页)

未尝复行止也。合言之止观等也。曾思孟相传张
皇孔氏之学。曰正心诚意。止也。曰致知格物。观也。
明善。
观也。曰诚身。止也。曰诚者。止也。曰思诚者。 (第 0210a 页)
诸性相亦不说诸法力势何以故
若法无所有不应更说无所有性相持世如
来亦说无所有性相此中实无所说性相是 明善
分别诸性菩萨摩诃萨得是善分别能
知一切诸性假名能知世俗相能知第一义 (第 0547b 页)
复)
* 二细意往验(二)

* 一以十法验(复)
* 二以三法验(又)
* 二 明善
识业门(二)

* 一明恶业灭相(复)
* 二示分别业门(二)

* 一有解者自 (第 0289a 页)
。净名默住
不二。智积默然信受。第一义也。梵语悉檀。此翻遍
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也。问中具四悉者。问 明善

恶欢喜不瞋。世界也。为说善法。生彼善心。为人也。
以今善教。破除恶骂。对治也。得悟其理。非善非恶。 (第 0701c 页)


【云。为发最上乘者说。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云
若乐小法者云云。即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此段
明善。
声乘。缘觉乘。菩萨乘。为三乘。大乘。谓菩萨
乘也。最上来。谓佛乘也。声。独了生死。不度众生。名
小乘 (第 087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