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时京邑
僧徒各陈极谏。有司不纳。沙门智实后生俊
颖内外兼明。携诸夙老随驾 陈表。
乃至关口。
其表略云。僧某等言。某年迫桑榆。始逢太平
之世。貌同蒲柳。方值圣明之君。窃闻父有
诤子君 (第 0283c 页)
品七品服绿。八品服青。妇人
从其夫色(唐书)

三藏玄奘法师 贞观三年冬往西域。取未
至佛经。诣阙 陈表。
帝不允。师私遁自原州出
玉关。抵高昌叶护等国而去。贞观七年至中
印度。遇大乘居士受瑜伽师地。入王舍城 (第 0814a 页)
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从
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
瑜伽师地论也。结侣 陈表。
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
法师不屈。孑身独迈。遍历艰辛。具载慈恩传中。故
掌中枢要云。大师睿发天资。识 (第 0833a 页)
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
莫知适从。年二十六。乃誓从西方。以问所惑。结侣 陈表。
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孑身独迈。 (第 0518a 页)
为恒任。又谒禅林寺相禅师。询于
定行。而德茂时宗学优。众仰晚住云华。纲
理僧镇隋文钦德。请遵戒范。乃 陈表
固辞。薄
言抗礼。遂负笈长驱。历游名岳。追踪胜友。咸
承志道。因见超公。隐居幽静。乃结心期。栖迟
(第 0065b 页)
涅槃。一时名匠。莫不赏识。仆射宋公萧瑀奏。住
庄严寺。非志也。贞观三年。春秋之富。且二十九。遂诣
陈表
西迈。其所涉历。具如彦悰所述传。既达中天
竺。于那烂陀寺。事戒贤师。讲瑜伽师地论。为留五载。
乃复遍 (第 0098c 页)
。传扬圣化。则先贤
高胜。岂决疑于弥勒。后进锋颖。宁辍想于
瑜伽耶。时年二十九也。遂厉然独举。诣阙 陈表。
有司不为通引。顿迹京皋。广就诸
蕃。遍学书语。行坐寻授。数日便通。侧席面
西思闻机候。会贞观三年时遭 (第 0447b 页)
遮罚每省。故僧尼仰之自肃。道俗
称之益敬。七众日用而不知。四远钦风而
不足。故得法位久司疵谤无玷。屡 陈表
退
去而复升。始终惟令于是乎在。自梁僧之于
此任熏灼威仪。翼卫亚于王公。服玩陈于
郑楚。故使流水照于 (第 0479b 页)
恒任。又谒禅林
寺相禅师。询于定行。而德茂时宗。学优众
仰。晚住云花纲理僧镇。隋文钦德请遵
戒范。乃 陈表
固辞。薄言抗礼。遂负笈长驱。
历游名岳追踪胜友。咸承志道。因见超公
隐居幽静。乃结心期栖迟蓝谷。处既 (第 0688c 页)
以释众疑。
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
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吾当继之。乃
结侣 陈表。
有敕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崄。乃自试其心。以
俗问众善苦。种种调伏。堪 …… (第 0214c 页)

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
裒赞。明躬省处。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
谢。法师又 陈表
重谢。 敕报书云。朕性不读
经。兼无才智。忽制论序。翻污经文。具
览来言。枉见裒饰。愧逢虚美。唯益真 …… (第 0218b 页)
造词及法师。多所裒赞。碑文成后。又 陈表

神翰自书。又蒙恩许。书讫。法师符佛之再荣。
遂共京城僧。造幢盖等迎。敕又遣见在王公
太常九部乐及 …… (第 0218c 页)
师之生地。某
少室山北少林寺。是巍孝文所立。极山泉之
美。是并流支译经之处。法师意愿迁托。至九
月。 陈表
请住少林。为国翻译。蒙神笔报书云。
省表。知欲晦迹岩泉。追林远而架往。托虑禅
寂。轨證什以标今。仰挹 (第 0218c 页)
「昔法显、智
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
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
是结侣 陈表。
有瞾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
不屈。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崄,乃自试
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 (第 0222c 页)
公对
定。词屈,谢而退焉。

显庆元年春正月景寅, 皇太子忠自以非
嫡,不敢久处元良,乃慕太伯之规, 陈表

让。大帝从之,封忠为梁王,赐物一万段、
甲第一区。即以其月册 代王弘为 皇
太子。 代子,就大慈 (第 0266a 页)
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
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吾当继之。乃结侣 陈表。
有敕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既方事孤游。
又承西路艰崄。乃自试其心。以俗问众善苦。种种调
伏。堪 …… (第 0369a 页)
 恩敕方许。至其年八月四日。制序讫。凡七百八十
言。题云大唐三藏圣教序。通冠新经之首。于明月殿。
命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以所制序。对群僚宣读。霞烂
锦舒。光赞兼极。凡厥百僚。喜跃庆贺 今上在春宫。
又制述三藏圣教序讫。凡五百七十言。二圣序文出。
后法师又 陈表
谢蒙敕。报云。朕才谢圭璋言惭博达。
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
墨于金简。标瓦 (第 0372c 页)
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裒赞。明躬
省处。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法师又 陈表

谢 敕。报书云。朕性不读经。兼无才智。忽制
论序。翻污经文。具览来言。枉见裒饰。愧逢虚美。唯益 …… (第 0372c 页)
。若须学士。任
量追三两人。又法师请仰制大慈恩寺碑文。蒙恩敕
许。造词及法师。多所裒赞。碑文成后。又 陈表
请神翰
自书。又蒙恩许书讫。法师符佛之再荣。遂共京城僧。
造幢盖等迎。敕又遣见在王公太常九部乐及二县 …… (第 0373a 页)
法师之生地。某少室山北少林寺。是巍
孝父所立。极山泉之美。是并流支译经之处。法师意
愿迁托。至九月。 陈表
请住少林。为国翻译。蒙神笔报 (第 0373a 页)
童稚之岁。操志自立。周
武之末。冠带僧徒。其间负明敏者。必录用之。
祥以所负获升官路。隋复大化。祥乃 陈表

再为僧。寻住杨都大兴国寺三十年。潜思玄
籍。罗总权实。开蒙指俗。动有饶益。每以饶
益之善。助生安 (第 0117c 页)
真乃俗,各各圆成,各各具
足。那里是具足处?」良久云:「情因款洽情无限,话到投
机话转长。」

义卿 陈居士表
圆功德请上堂问:「治平重建,法席初
开。且道即今有何言句为人?」师云:「堂前灯演月,岭上
树吟龙。」 (第 0224a 页)
(开元释教录)

己丑 三年。法师玄奘。每愧。巳布之典。虽蕴在怀。未
足之经。当求具觌。是冬。诣阙 陈表。
有制不许。即私遁 (第 0182a 页)
元奘。天性早慧。
经论造微。每慨。巳布之典。虽蕴胸襟。未至之经。当求
具觌。遂厉志往西域焉。是冬诣阙 陈表。
帝制不许。奘
即私遁。自原州出玉关。抵高昌叶护可汗等国而去
○闰十二月癸丑。诏曰。有隋失道。九服沸腾 (第 0078c 页)
于真言主处。启请 陈表。
授此真言。与斯弟子。
愿作加被。速赐悉地。手捧香花。诵一百八遍
或一千遍。便呼弟子来授与之。复作是言 (第 0688a 页)
载隆高尚之美慈育之地。
更弘拜伏之仁。时法侣名僧都鄙耆耋。佥曰。
叶私志矣。违教如何。于是具显经文广 陈表
启。匪朝伊夕连诉庭阙。但天门邃远申请靡
由。奉 诏求宗难为去取。易曰。羝羊触蕃。
羸其角方之释。侣岂 (第 0474a 页)
所推。敬佛之文如云。
重法之科雾结。并具抄略用拟不虞。后乃返
迹。旧徒如常综业及。

皇运初兴。傅令 陈表
仲卿进喜舛驳佛僧。著
论形于见闻。兴言在于贬退。琳遂依而抗拒
引道敬我佛乘。刘李违师背教妄作冒罔凡 …… (第 0381a 页)
反本之俗。畅于九有贻诸万叶。时
京邑僧徒各陈极谏有司不纳。沙门智实后
生俊颖内外兼明。携诸夙老随驾。 陈表。

至关口。其表略云。僧某等言。某年迫桑榆。
始逢太平之世。貌侵蒲柳。方值圣明之君。
窃闻父有诤子君 (第 0382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