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佛部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
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
考文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
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
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 (第 0741c 页)
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
考文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
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
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 (第 0741c 页)
。三千里外斫额。
提纲。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乾坤大地。同一日月。
同一雨露。同一人民。书同文。 车同轨。 同之又同。无有
不同者。虽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诸人要会同处么。
万年松在祝融峰。
举。僧问投子 (第 0507a 页)
提纲。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乾坤大地。同一日月。
同一雨露。同一人民。书同文。 车同轨。 同之又同。无有
不同者。虽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诸人要会同处么。
万年松在祝融峰。
举。僧问投子 (第 0507a 页)
。苟不然。则诗境两失。日本旨禅者作天童
十咏。句意不凡。书此以实其美。
** 东归集序
书同文。 车同轨。 形相侔。性相似。学唐言。说道理。唤作
新罗人。元是竺仙子。旨禅人吾法属也。持唫卷求语。
书此以发。 (第 0178c 页)
十咏。句意不凡。书此以实其美。
** 东归集序
书同文。 车同轨。 形相侔。性相似。学唐言。说道理。唤作
新罗人。元是竺仙子。旨禅人吾法属也。持唫卷求语。
书此以发。 (第 0178c 页)
三乘。后等赐大车。喻今说法华。虽区区数千
言。莫过为二乘畅通入大之文。同一轨辙也。此用
记云。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为润色也。约
法则同圆教一实之文。约喻则同大车一乘之轨。】
「化城引昔缘之不坠。」 (第 0575c 页)
言。莫过为二乘畅通入大之文。同一轨辙也。此用
记云。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为润色也。约
法则同圆教一实之文。约喻则同大车一乘之轨。】
「化城引昔缘之不坠。」 (第 0575c 页)
毗耶羯
剌諵。此翻为声名记论。以其广记诸法能诠。故名声
名记论。见名义集。
文轨出中庸
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注云。今。子思自谓当
时也。轨。辙迹之度。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一
统也。 (第 0543c 页)
剌諵。此翻为声名记论。以其广记诸法能诠。故名声
名记论。见名义集。
文轨出中庸
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注云。今。子思自谓当
时也。轨。辙迹之度。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一
统也。 (第 0543c 页)
智慧门。甚深无量等。及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者耳。
文轨者。引用外典也。外典云。天下大治。则书同文。 车同轨。 今经开九界三乘。显佛界一乘。如天下一
统大治。故同一圆顿之文。同一大车之轨也。昔缘
不坠。正指大通之 (第 0053a 页)
文轨者。引用外典也。外典云。天下大治。则书同文。 车同轨。 今经开九界三乘。显佛界一乘。如天下一
统大治。故同一圆顿之文。同一大车之轨也。昔缘
不坠。正指大通之 (第 0053a 页)
碍。疏之使通也。入大者。仍指法说
章中。会小入大之义。文轨出中庸。文者书之点画。
轨者车之辙迹。彼谓 车同轨。 书同文。意言文武之
制。至今天下无敢异也。今取此者。以法说章中。会
小入大。乃诸佛不易之定式。亦如书 (第 0482c 页)
章中。会小入大之义。文轨出中庸。文者书之点画。
轨者车之辙迹。彼谓 车同轨。 书同文。意言文武之
制。至今天下无敢异也。今取此者。以法说章中。会
小入大。乃诸佛不易之定式。亦如书 (第 0482c 页)
化为龙。若登不过者。自有
红朱点额。不得再登。𦢊腮于龙门之下。见会玄记。
文轨
中庸云。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张居正注云
子思意谓。当今天下。虽非文武之时。然其法制典章。
世世遵守。无敢有异同者 (第 0698c 页)
红朱点额。不得再登。𦢊腮于龙门之下。见会玄记。
文轨
中庸云。今天下 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张居正注云
子思意谓。当今天下。虽非文武之时。然其法制典章。
世世遵守。无敢有异同者 (第 069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