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又曰。心机泯。色空忘。
更无覆藏。全体露现。是曰正中偏。山是山。水
是水。无人安名。无物比伦。是曰偏 中正。

裸裸。赤洒洒。面目堂堂。尽天尽地。独尊无
二。是曰正中来。宛如寰中天子。不借禹汤尧
舜令。眼见耳 (第 0544c 页)
宗朝省 奏设斋行香。事无经据。乃罢。宣宗复释教。
行其仪。朱梁开国大明节。百官行香祝寿。石晋天福 中 正
固奏国忌行香。宰臣跪炉。百官立班。仍饭僧
人。即为定式。国朝至今因之 按佛祖统纪。天褔四
年。敕国忌 (第 0023b 页)

即不问。洞山五位请师宣。师云。问将来。僧云。如何是
正中偏。师云。黑漆昆崙空里眠。进云。如何是偏 中正。
师云。玉女手捧空王印。进云。如何是正中来。师云。青
天白日轰霹雳。进云。如何是兼中至。师云。江上兴 (第 0398a 页)
。临事
尤宜观理。惟宽必能得众。惟俭方可养廉。乱世当善
藏身。退而守默。薄福何由免悔。静而寡营。要崇 中正
之标。宜亲益友。思消邪僻之习。莫狎匪人。恭以与人。
何往弗利。傲而恃气。触途难安。大言必自招尤。小心 (第 0444a 页)
五。合五成一。
岂假安排哉。以黑多白少者。为正中偏。此位正中含
偏。故黑多而白少。以白多黑少者。为偏 中正。
此位偏
中含正。故白多而黑少。以中黑外白者。为正中来。由
前二位造至尊贵位。复不守尊贵。乃转正向偏。 …… (第 0539a 页)
之嫌。此位师家多作
体中发用释者非是。以洞山意。是正中便有偏。非
正后起偏也。详洞曹二颂可辨。

中正。
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
头犹认影。

(第 0539c 页)
中正。
就见道后用功时立。功勋。偏也。所奉之理。
正也。失晓老婆。表正中之偏。古镜不明。表偏中之
正。此位由 …… (第 0539c 页)
中正。
夜半月明羞自影。朦朦雾色辨何分。混然不
落秦时镜。

正中来。火里金鸡坐凤台。玄路倚天通陌上。披云鸟 …… (第 0540c 页)
觉颂(洞曹二家颂后推此五颂为最)

正中偏。霁碧星河冷浸天。夜半木童敲月户。暗中惊
破玉人眠。

中正。
海云依约神仙顶。妇人𩯭发白垂丝。羞对秦
台寒炤影。

正中来。月夜长鲸蜕甲开。大背摩天振云翼。翔游 …… (第 0540c 页)

出云松倒。

** 自得晖颂

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前。转侧木人惊梦破。雪芦满
眼不成眠。

中正。
宝月团团金殿冷。当明不犯暗抽身。回眸影
转西山顶。 …… (第 0540c 页)
不能知有。止事外绍之功。故不能转功就位。正是
臣种。亦名王子者。九峰。所谓外绍王种姓也。与洞
山。偏 中正。
有异。以偏 (第 0544a 页)
中正。
是内绍。而未就位者。此
是外绍而不就位者。

苦学论情世莫群。出来凡事巳超伦。诗成五字三冬
雪。笔落 …… (第 0544a 页)
曹山君臣五位旨诀

曹山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
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 中正
者。舍事入理。兼带者。
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空
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 (第 0545a 页)
推此一位。最玄最妙。要当
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 中正。

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时。有僧出问。如
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如何是臣。曰灵 (第 0545a 页)
强楚为先驱。

** 五位正偏颂

正中偏。蓦地轰雷震九天。石火电光追不及。阿谁顿
悟髑髅前。

中正。
相逢不许看秦镜。俨然把手上刀山。是甚那
伽常在定。

正中来。木人石女舞三台。万国讴歌忘帝力。将军印 (第 0222b 页)
道法所弃、为四沙门果所弃、为戒定
慧解脱解脱知见一切善法所弃者,名波罗
夷。

「又波罗夷者,于毗尼 中正
法中、比丘法中断
灭不复更生,名波罗夷。世尊说言:『有涅槃彼
岸。』不能度到彼岸故,名波罗夷。波罗夷 (第 0842b 页)
罪若福在我观内在我观外在我观中皆不可
也。

问又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
无集可断边邪皆 中正
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
灭可證今疑言苦集即灭道者为灭苦集名灭道
耶若尔者何为即是又三乘权教亦灭苦集以为 (第 0687a 页)
 佛当有懈怠,
 无益于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堕污泥,
 爱欲所缠故,
 无智为世迷。
 前世行 中正,
 加施而平等,
 故使眉间相,
 所照无有限。
 其眼如月初,
 彻睹十方国, (第 0148c 页)
息乎。
然则法无我智中已离真如无为自性。何况最
清净觉。又离法无我智而存不住有无乎。如
上传。彼果断 中正
释弥勒。以九事喻九法。合
之为三。一体二用三行识尘根是体也。器身
受是用也。过现未是行也。论云。见相 (第 015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