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又晋武帝咸宁二年。有
道士陈瑞。以左道惑众。自号天师。徒附数千。
积有年岁。为益州刺史王𤀹诛灭。又 晋文帝
太和元年。彭城道士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以
邪术惑众。聚合徒党。向晨攻广汉门云。迎
海西公。时殿中桓秘 (第 0704c 页)
虽崇京邑。而方
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
遂随至西域。大赍经论还归中夏。沿路传译
写为 晋文。
所获贤劫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
十五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道为业。终身写
译劳不告倦。后隐居深山。山有清涧 (第 0765b 页)
同类也汉书
袁盎屐行七十里是也三苍木屩也孔丛曰孔穿曳长裙振方屐见平原君此似木屐也异苑云介子推抱树烧死 晋文
公伐以制屐也屩音居虐反)

持矛(古文[戒-拱+方]锌二形今作矛同莫侯反说文酋矛长二丈建于兵车也酋 (第 0702b 页)
孙綝黜亮为会稽王。立兄孙休)

(二十七 甲戌) 高贵乡公髦(字士彦。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己卯为 司马昭
弑之。寿二十)

改正元。治六年。

吴改五凤。

(丙子) 改甘露○吴改太平。

(戊寅) 蜀改 (第 0517a 页)
大有贤能。寿七十三崩。葬高原陵)

景帝师(字子元。宣之长子。寿四十八。崩于许昌。葬峻平陵) 文帝昭(字子上。景之母弟。寿五十五。崩于露寝。葬峻平陵)


(乙酉) 武帝炎(字安世。文之长子。宽惠仁厚。好庄老之书。咸熙二年受魏禅降。封晋宾为陈留
王。 ……
(第 0517b 页)
六国杂晋魏间。

前凉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张耳十七代孙。永宁初凉州刺史。建兴年僣立为王。依 晋王
朔立十三年晋武太元灭)

(壬戌) 改大安。

后蜀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裔。自氐羌 (第 0519a 页)
灭。又晋武帝咸宁二年。为道士陈瑞以
左道惑众。自号天师。徒附数千。积有岁月。为
益州刺史王浚诛灭。又 晋文帝
太和元年。彭
城道士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以邪术惑众聚
合徒党。向晨攻广汉门云。迎海西公殿中。桓
秘等 (第 0171b 页)
移之厄。则
四果遇凶人之害。刘琨小贤。致反风而灭
火。唐尧大圣。遭洪水之襄陵。准此而论。未
足惑矣。 晋文
增德。殄长蛇于路隅。宋景兴
言。退妖星于天际。此不定之业也。邾文轻己 (第 0191c 页)
忽见有两右旋相著。二贵人及 晋王昭
豫章
王暕蒙赐蚬。敕令审视之。各于蚬内得舍利
一。未过二旬。宫内凡得十九。多放光明。自是
远近道俗。 (第 0216c 页)
护皆遍学。贯综诂训音义字体无不备晓。遂大赍梵经还归东夏。自燉煌至长安。后到洛阳及往江左。沿路传译写为 晋文。
起武帝太始二年景戌至慜帝建兴元年癸酉。出光赞般若等经一百七十五部。清信士聂承远。及子道真竺法首。陈士 (第 0496c 页)
许昌。二月诏其弟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甘
露元年四月。赐大将军昭兖冕之服。赤舄副
焉。三年五月诏以 司马昭
为相国封晋公。加
九锡。昭让乃止。甘露四年春正月。黄龙二见
宁陵井中。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 (第 0773a 页)
不在田。而屈于井中。非嘉祥也。作潜龙诗以
自讽。 司马昭
见而恶之。在位七年 正元(二)
甘露(五五月帝殂)
| 甲戌 魏 正元元年 九月改 |蜀 延熙十 …… (第 0773a 页)
人。曰昙柯迦罗.
昙无德.康僧铠.支彊梁接.白延.支彊梁接。
出经律论十二部。

魏咸熙元年三月。进 晋公昭
爵文王。五月追
命舞阳文宣侯司马懿为晋宣王。忠武侯司
马师为景王。乙酉年五月加文王世子曰太
子。八月 (第 0773c 页)
文王 司马昭
卒。太子嗣为相国晋王。
十二月帝禅位于 (第 0773c 页)
晋王。
右魏五主。合四十五年。天下归晋。

𩅦 按吴主诏曰。太子名𩅦。𩅦音如湖水湾
奥之湾字也。 …… (第 0773c 页)
武帝
* 惠帝
* 怀帝
* 悯帝

*** 武皇帝

讳炎。字安世。 文帝昭
之子也。受魏禅即皇帝
位。封魏帝为陈留王。追尊晋宣王懿为高祖 …… (第 0773c 页)
宣皇帝(懿字仲达)景王师为世宗景皇帝(师字子元)宣帝
长子也。寿四十八岁。文王昭为太祖文皇帝
(昭字 子上)
景帝母弟也。寿五十五岁。武帝在位二
十五年。寿五十五岁○泰始(十)咸宁(五)太康(十)
| 乙酉 (第 0774a 页)
莫不有
然者邪。以事迹求春秋。何以异于是。夫春秋者。载道
之文。尽性之书。而传心之要典也。其事则齐桓 晋文。
其文则史。以为心与性道之无在无不在。而不可以
察察言也。则生乎春秋。而言春秋焉可。目接乎鲁史。
(第 0776a 页)

五星有勃彗之妖。尧有不慈之诽。舜有谪父之谤。
汤主有放君之称。武王有弑主之讥。齐桓有贪淫
之目。 晋文
有不臣之声。伊尹有诬君之迹。管仲有
僭上之名。以夫二仪七曜之灵。不能无亏弥。尧舜
汤武之圣。也不能免 (第 0096c 页)
舜谓之五帝。帝。体也。内体
无为。迹涉有为。行常道也。夏.殷.周三代谓之三王。以
德行仁者也。齐桓. 晋文
等谓之五霸。以力假仁者也。
准国史。秦始皇平定六国。以为道过三皇。德兼五帝。
自号曰始皇帝。后之国君 (第 0295c 页)
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
元王之裔。承积庆之冲粹。体方外之虚心。百家渊
谈靡不游目。精研佛理以尽斯妙。 晋文帝
义熙中。
曾宰江州柴桑县。后弃宦林薮高尚隐趣。即居庐
阜。朋亲远师十有二年卒。因生上人入关从学回。 (第 0181b 页)
得尽定也。邕邕
肃肃者。恭敬也。邕邕。和乐也。出律藏本末精悉者。秦
弘始六年弗若多罗诵胡本。什师译为 晋文。
三分得
二而多罗忘年。缘昙摩流支至。又诵胡本文。什读译
都竟。本五十八卷。最后一后诵遂其要改名善诵。 (第 0069a 页)
开黄龙嘱令加护遂尔名振传灯汝等会么粟中
世界须亲见铛内山川莫浪猜。

寒食上堂割股奉君介子德遗功不赏 晋文
昏更加
猛火焚渠死千古闻声也断魂汝等今日还见介公
么觅则知君不可见山僧指点杏华村。

结制上堂一棒一 (第 0256a 页)
心开黄龙嘱令加护遂尔名振传灯还会么粟中世
界须亲见铛内山川莫浪猜。

寒食上堂割股奉君介子德遗功不赏 晋文
昏更加
猛火焚渠死千古闻声也断魂大众且道介公即今
在甚么处良久曰觅则知君不可见山僧指点杏华
村。 (第 0293c 页)
如之。护皆遍学。贯综诂训。音义字
体。无不备识。遂大赍梵经。还归中夏。自燉煌
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为 晋文。
所译贤劫正法
花等。一百六十五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道为
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倦。经法所以广流中夏
者 …… (第 0014c 页)
延访崛多。西归已绝。流滞十年。深思明世
重遇三宝。忽蒙远访。欣愿交并。即与使乎。
同来入国。于时。 文帝
巡幸洛阳。于彼奉谒。天
子大悦。赐问频仍。未还京阙。寻敕敷译。与
沙门僧休法粲等。更出众经。隋滕王。 (第 0016b 页)
至。护慨然随师游历西域诸国。凡三十六种。异言异
书。皆精研无遗。遂东归。自燉煌至长安。随轩译写。为 晋文。
如贤劫法华光赞等百六十五部。以行世。法被
中华。护力也。护山居每漱涧中。樵者秽涧侧。涧为涸。
护叹曰 …… (第 0075a 页)
关中。姚兴延见。如礼罗什。见必增敬。六年十月集义
学僧数百人于中寺。延请多罗。出十诵梵本。罗什翻
晋文。
方半而罗什殁。学者痛之。

**** 晋佛陀跋陀罗

此云觉贤。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裔
也。大父达磨 (第 0077c 页)
。又晋武帝咸宁二年。有道士陈端。以左
道惑众。自号天师。徒附数千积有岁月。为益
州刺史王𤀹诛灭。又 晋文帝
大和元年。彭城
道士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以邪术惑众。聚合
徒党。向日占辰。攻广汉门云。迎海西公。时殿 (第 020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