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误会此意。遂有念佛而不戒杀者。不
知三业首重杀生。五戒杀为第一。若不戒杀。必致业
果相续。障碍往生。 袁中郎
云。未有口启鸾刀。而能生
清泰者也。夫蠢动含灵。具有佛性。因迷造恶流转诸
趣。世尊慈悲愿力。令入无馀 (第 0354c 页)
一息不来。便分今古。不早打
点。姑待一刻。万一即此一刻。驾帖到来。刽子当面。手
忙脚乱。何以禦之。又 袁中郎
曰。众生处五浊世。如囚
牢狱。以入狱者皆罪人。处人天者皆是业报分段之
身故也。然罪人入狱。时刻求出。 (第 0374a 页)
之。岂可望于悠悠之众生哉。必如观经云。
惟除睡时。恒忆此事。又云出定入定。恒闻妙法。方是
稳著。 明袁宏道
有子曰登。年十三病痞将终。语中道曰。死
矣。叔父何以救我。中道曰。汝但念佛。即得往生佛国。
此五浊世 …… (第 0402c 页)
随类化形。说诵
妙法。开发未悟。永离苦道。令得智慧。普与众生。悉得
成佛。乃予施经之愿也。

又曰。 明袁宏道。
字中郎。湖北公安人。万历中为稽勋
司郎中。谢病归。卒于僧寺。兄 (第 0406c 页)
宏道。
弟中道。皆好禅宗。
中道一夕课毕入定。有二童子导之西行。见 (第 0406c 页)
宏道
曰。
巳居净土矣。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
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 (第 0406c 页)
示念佛切要(憨山大师)
* 示净心居士
* 净土法语(幽溪法师)
* 西方合论 (袁宏道)
纪梦(袁中道)
* 答卓发之文学(无异禅师)
* 追顶念佛法(三峰禅师) (第 0307b 页)
断。遍则念念圆
成。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
门。举不外乎是矣。

* 西方合论 袁宏道

一信心行者。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诸行。信为
正因。乃至菩提果满。亦只完此信根。如谷子堕地。迨
于 …… (第 0320c 页)
少息。予揖问卿何人。此何
处幸为我言。曰予灵和先生侍者也。先生与卿有所
晤言。予曰先生何人。曰即令兄 中郎先生。
相见自为
卿言。可疾往。复取道至一处。树十馀株。叶翠羽花金
瓣。树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扉。一童先入。 (第 0322a 页)
学鸿儒。皆有阐扬净业。设
为问答之词。如天台智者大师之十疑论。天如老
人之净土或问。王侍郎之决疑集。 袁中郎
之西方
合论。其外复有为集为文。目不胜赏。无非欲人坚
固信根。同归安养耳。兹特统汇群编。撮其领要。间 (第 0108a 页)
得这句佛出昔白乐天绘西方极乐国苏子
瞻佩阿弥陀佛像文潞公集净土会王虚中著净土
文近世莲大师有阿弥疏钞 袁中郎
有西方合论袁
玉蟠深悔少壮所得所行无关生死暮年纯提念佛
往生示人先进留心此道如此吾辈切莫忽此六字
(第 0051c 页)
序爵不序德
不序齿一息不来便分今古不早打点姑待一刻万
一即此一刻驾帖到来刽子当而手忙脚乱何以禦
之又 袁中郎
曰众生处五浊世如囚处狱以入狱者
皆罪人处人天者皆是业报分段之身故也然罪人
入狱时刻求出以知棘墙之外更 (第 0081a 页)
云栖法汇(袾宏)
* 净土指归集(大佑)
* 慈恩通赞(窥基)
* 西方合论 (袁宏道)
乐邦文类(宗晓)
* 净土晨钟(周克复)
* 故乡消息(丁明登)
* 莲漏清 (第 0483a 页)
心。直
可现生取办。此其所以为易行道也。(龙树菩萨语)所以
为实教也。(李长者华严合论。误判为权教。 袁宏道
西方合论。巳辨正之)纯圆教
也。(莲池疏钞。判为分圆。藕益要解。巳辨正之)所以当来经灭独留也。(本经 (第 0725a 页)
石用处。儒能裂断文字缚。彻悟君子之道。
果造端乎夫妇之知。能然后从而发挥净土。庶
可死两般人偷心耳。 袁宏道
身为横埽千军之
儒英。又为跳踉井干之禅擘。乃能百尺竿头得
一退步。合西方言教而论断之。使上两般人不 …… (第 0747c 页)
必有大害。呜呼。先辈
幸得大利。今徒有大害而巳。谁能以悟道为先锋。以
念佛为后劲。稳趋无上觉路者耶。 袁中郎
少年颖悟。
坐断一时禅宿舌头。不知者以为慧业文人也。后复
深入法界归心乐国。述为西方合论十卷。字字从 …… (第 0748a 页)
进矣。予每谓明朝功业士远不及汉唐。宋理学则
大过之。阳明一人直续孔颜心脉。佛门居士唐梁肃.
宋陈瓘. 明袁宏道。
盖未可轩轾也。忠肃初年偶疑金
刚为泥人揩背语。遂为禅者所笑。试读彼三千有门
颂。可复笑乎。中郎少年风 …… (第 0748a 页)
子仲春廿三日也。袁宗道伯修甫书于白
苏斋。
* No. 1164-13
西方合论
荷叶庵石头道人  袁宏道 
撰述
上生居士 袁中道 参定
古郢门人 张五教 笔受
双径沙门 如奇 标旨
藕益沙门 智旭 评点 …… (第 0751b 页)
予揖问。卿何人。此
何处。幸为我言。曰。予灵和先生侍者也。先生与卿有
所晤言。予曰先生何人。曰即令兄 中郎先生。
相见自
为卿言。可疾往。复取道至一处。树千馀株。叶翠羽花
金瓣。树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扇。一童先入。 (第 0781b 页)
舒《净土
文》,诸书已详;而义类散见,卷帙分函,至大明
云栖大师《弥陀疏钞》,为集大成。又有楚公安 袁石公先生
讳宏道者,所著《西方合论》,会通
异同,决释疑滞,阐发玄奥,直指趣归。佛经
而祖纬之,兄举而弟扬之, …… (第 0385a 页)
去。时万历庚子仲春之二十
有三日也,袁宗道伯修甫书于白苏斋。



* 西方合论引

荷叶庵石头道人 袁宏道
撰述

夫滞相述心,有为过出;著空破有,莽荡祸
生。达摩为救执相之者,说罪福之皆虚;永明
为破狂慧之 …… (第 0388a 页)
西方合论标注跋


往予携郢中张明教(五教)参访 袁中郎先生,
一日出《西方合论》相视,予惊叹其禅土合
源,超绝乐邦诸典,从中有未甚了解者,随
请质先生,命明教标 …… (第 0388c 页)
生。适从吴门瑞
光卧病,为忆前愿,因检付袁无涯(叔度),重
为诠次雠校,而属吾徒性成董其役,一以
袁先生
法施之恩,一以了瞿文学财施
之愿。至于撰述之精详,议论之卓越,是在
明眼者自得之耳,予复何赘!

时 …… (第 0388c 页)
和先生之侍者也。先生欲与卿有所晤言,特
遣相迎耳。」予问曰:「灵和先生何人也?」二童子
曰:「即令兄 中郎先生
是也。今生西方净域,易
今称矣。相见自为卿言,可疾往。」予遂与二童
子复取道,俄至一处,有树十馀株, (第 0389a 页)
。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
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兼五众而言。上中二
辈所修功德。足以摄之。昔 袁中郎
晚岁专修净业。
著西方合论。既卒。其弟小修梦游净土。见中郎在
焉。语之曰。我净愿虽深。情染未尽。初生 (第 0131c 页)
几回忆念不忘于心也陶渊明入庐山李习之到澧
阳巳成仅事自宋及明六七百年杨大年张子韶辈
寥寥数人近代如 袁中郎
黄海岸诸公共知此意佛
是何等人学佛是何等事岂可三家村里老学究识
几个之乎者也以当平生朴斋具大勇猛的人 (第 0785c 页)
无师恐将来未
得谓得者倚我蔑古法我罪深矣寒灰老宿闻和
尚道望率弟子一默颖夷辈来谒寒嗣紫柏度于
五乳与 袁中郎
苏云坡吴本如董玄宰诸公同学
二十九年辛丑晤于喝石岩请益者也至则迎居
正寝寒年巳六十七矣逊居弟子列复力 (第 0207a 页)
那一只眼觑破始得阿呵呵不
妨疑杀天下人去在。

** 为金载含居士作法戒约

予倚杖龙渊偶与诸公谈及 袁中郎
之奇才予以兼
有仙风佛骨与苏子瞻为千古上下人问何以见之 (第 0813b 页)
朱纲
* 陈瓒
* 严澄(朴)
* 蔡承植
* 虞淳熙
* 唐时 袁宏道(中道登)
丁明登
* 黄翼圣
* 金光前(龚氏)
* 卷八

* 往生居士第七 (第 0219b 页)


** 袁宏道

(第 0290c 页)
袁宏道。
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湖北公安人也。兄宗道。
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三人先后举进土。皆好禅宗。
万历 (第 0290c 页)
中。 宏道
为吴江知县。后为礼部主事。谢病归。初
学禅于李卓吾。信解通利。喜辩论。巳而自验曰。此空
谈非实际也。 …… (第 0290c 页)
以无思智照
之可见。非情量所能猜度。何以故。自性超一切量故。
书成。宗道中道。同时发心回向净土。巳而 宏道
起故
官。再迁至稽勋司郎中。复移病归。抵家不数日。入荆
州城。宿于僧寺。无疾而卒。中道官南礼部郎中。 …… (第 0291c 页)
。过楼阁二十馀重。至一楼下。一人下迎。其
颜如玉。衣如云霞。长丈馀。见中道喜曰。弟至矣。谛视
之。则 宏道
也。上楼交拜。有四五人来共坐。 (第 0291c 页)
宏道
曰。此
西方边地也。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
慢国。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 …… (第 0291c 页)
生生处。既生则散处楼台。与有缘净友相聚。以
无淫声美色胜解易成。不久进为净土中人。中道问
兄生何处。 宏道
曰。我净愿虽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
时。今居净土矣。终以戒缓。仅地居。不得与大士升虚
空宝阁。尚需进 …… (第 0292a 页)
莫不皆然。幸我得善地。
恐汝堕落。方便神力。摄汝至此。净秽相隔。不得久留。
时宗道巳卒。因问其生处。 宏道
曰。生处亦佳。汝后自
知。忽凌空而逝。中道起步池上。忽若坠水。跃然而醒。
自为记如此。初。宗道有子曰 (第 0292b 页)
登。年十三。病痞。将终。语 宏道
曰。死矣。叔父何以救我。 (第 0292b 页)
宏道
曰。汝但念佛。即得
往生佛国。此五浊世。不足恋也。遂合掌称阿弥陀佛。
诸眷属同声助之。顷之。微笑云。 (第 0292b 页)
祝氏

祝氏。公安龚仲淳妇也。甥 袁宏道
兄弟。好谈佛法。祝
氏闻净土法门。信之遂专持佛名。兼诵金刚经。一日
语诸子曰。佛言三日后当来迎我。及 …… (第 0312b 页)
立。言见数金甲巨人。执幡幢为
夫人导。其幢柄拂面过。不觉痛失声。察之。伤痕宛然。
既殓。棺中时发异香 (袁中郎
集)

** 张太宜人

张太宜人金氏。绵州人。普安知府张怀麓妻也。家世
贵盛而自奉甚薄。中年失偶 (第 0312b 页)
见于不知不见时忽然打破漆桶
方知古人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真语是实语者
也前承送净土书山野展读再三可与 袁中郎
并驾
齐驱自为不朽之书也如明得本分一著三教即是
一个道理故曰心净即土净如要土净须念到一心
不乱始得然 (第 086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