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太仆五台陆公。与弟云
台。同请师故山。诸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
益。执弟子礼。达观可禅师。常同 尚书平泉陆公。
中书
思庵徐公。谒师扣华严宗旨。师为发挥四法界圆融
之妙。皆叹未曾有。师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 (第 0674b 页)
至其秉大
觉。觉群迷日。孳孳然。以道自任。(云云)盖实录也。乙酉
四月七日。说偈告寂。备载全录。宗伯 陆树声
文其石。
塔本山。

**** 建昌府廪山蕴空常忠禅师

本郡□氏子。从鹤林老
宿剃落。甲子参少林小 (第 0620a 页)
曰。古人行脚单为提明巳躬
下事。尔当思他日何以见父母师友。即慎毋虚费草鞋钱也。 达观可禅师参方时。同 平泉陆公
思庵徐公谒
师叩华严宗旨。师发挥法界圆融之妙。皆叹未曾有。禅道草昧于时复有起色)
○僧问如何
是祖师意 (第 0117c 页)
 慈云肤寸大地瀰沦」
#+END_VERSE


** 达观可禅师传秀水寓公高承埏述

师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学人。称为紫柏尊者。吴
江沈氏子。生五岁不语。有异僧过门。摩其顶。遂能言。
志气雄放。不可羁勒。嘉靖己未。年十七。仗剑欲游塞
上。至苏州天雨。宿虎丘僧舍。闻僧夜诵八十八佛名。
遂解腰缠。请明晨设斋剃度。自是即胁不至席矣。年
二十。从讲师受具戒。掩关于嘉善之景德寺。三年。遂
行脚参知识。究明大事。闻僧诵张拙秀才偈云。断除
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之。一日斋次忽
悟。乃曰。使吾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
若何。自是凌铄诸方。隆庆壬申。师同 陆文定树声。

云谷会公。扣击华严宗旨。谷发挥四法界圆融之妙。 (第 0647b 页)
也姓方父名简母赵氏先名臣孝
孺之裔初业儒补邑庠生文笔超颖善书而词赋兼
著与抑所思白眉公友善藻思相抗馆 平泉陆
宗伯
所时禅风沦落细素英宿绝口宗门而 (第 0201c 页)
平泉
颇事参
究师因阅大慧语录决志大事奔礼紫柏大师参竹
篦话久无所入儒冠执侍柏门风高峻每以灰鞭棘
棒日加捶 (第 0201c 页)
珠走盘。至其禀独觉。觉群迷日孳孳
然。以道自任。(云云)。信非虚语也。以万历乙酉岁四月
示寂。大宗伯 陆公树声。
文其石以颂德。

善真。字实相。南昌人。姓熊氏。参幻休而未尽幻休。人
疑为不及休。或以为过休者也。幼 …… (第 0484c 页)
。太仆五台陆公。与弟云台。同迎师归故山。诸
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益。执弟子礼。紫柏
师。同 平泉陆公。
思庵徐公。谒师叩华严宗旨。师发挥
法界圆融之妙。皆叹未曾有。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
出入多口之地。始终 (第 0489c 页)
为掩骨所。窃思
  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
谁之罪也。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俄
云间 陆宗伯平泉
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
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棹嘉禾龙渊。欻抱
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 (第 0914b 页)
招。师辞不起。后移居东掖慈云。即式尊
者得道之所。鸣泉在涧。松影参差。师禅定于此。宴如
也。后应云间 陆宗伯树声
请。于本一禅院妙阐法华。
癸巳正月坐逝。五日面如生。荼毗有异香气。远近至
者几万馀。

** 明天台 (第 0087b 页)
等书
数十种。锓行于世。师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仁和人。

明万历三十二年九月

太子少保九十六翁 陆树声
题额

史官董其昌撰文并书

*** 杭州云栖禅院法堂记

昔世尊以五时彰教。隐显权实。顺布而不忒。 (第 0179b 页)
者如流水。尝讲圆觉于净慈寺。七众
围绕。其数十千。香华载涂。至不可措趾。一时硕德名
流。若严阁学讷。 陆大宗伯树声。
汪少司马道昆。陆太
宰光祖。宋大司马应昌。张宫谕元忭。汪少司马可受。
董大宗伯其昌。王大司空舜鼎。黄 (第 0197c 页)
杂录)

金陵殷侍郎迈。号秋溟。以宰官身修头陀行。缚禅长
干。澄心静照。从楞严发悟。行履萧然。华亭 陆文定公。
以杨次公晁文元方之。有牛首山阅楞严夜坐诗云。
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忽逢华屋身能
入。自 …… (第 0864a 页)
簧。始殷殷如雷。渐浩浩如潮。或如行轩百子铃。或
如风蝉曳绪。每五更起坐。闻尤清彻。以为学道灵感
之验 (陆文定公树声
云晁文元法藏碎金。标揭妙悟。如耳音目光。见闻觉澄。就中似得究竟。而叶石林惜
其未遇明眼人。文元于佛法 (第 0864b 页)
方外交。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
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
而至。俄云间 陆宗伯平泉。
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
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掉嘉禾龙渊。歘抱疾。告门
人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 (第 029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