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何必临终见」
#+END_VERSE


* 示禅者念佛偈

#+BEGIN_VERSE
「 一句弥陀
 头则公案
 无别商量
 直下便判
 如大火聚
 触之则烧
 如太阿剑
 撄之则烂
 八万四千 法藏
 六字全收 (第 0240a 页)
巳生净土矣。
杨后见仲回之子。问及仲回去时光景。及去之时节。
正杨得梦之日。噫。信之时义大矣哉。 法藏
比丘对世自在王佛。发称性四十八种大愿。依 …… (第 0336c 页)
愿久经无量长劫。修习大行。至于因圆果满。自致成
佛。 法藏
转名弥陀。世界转名极乐。弥陀之所以为弥
陀者。深證其唯心自性也。然此弥陀极乐。非自性弥
陀。唯心极乐 …… (第 0337a 页)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
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
迦一佛 法藏
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第 0337c 页)
法藏

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
虽不多。可齐上贤也。

真法无性。染净从缘。一 (第 0337c 页)
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可以畅
本师出世之怀。何以来古佛泥洹之塔。直令十二类
生。迎刃而命根顿断。无边 法藏。
点笔而文釆全彰。莫
不滴滴归源。言言得髓。奚止剌无能剌。书无所书。铺 (第 0346a 页)
。对生盲之人。指陈黑白。此之谓难。此之谓利
他功德不可思议也。

又四十八问答序曰。净土之教。因地于 法藏。
肇端于
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
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 (第 0383a 页)
子。长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众。时有一佛
出世。号世自在王如来。憍尸迦弃舍国位。投佛出家。
名曰 法藏
比丘。恭对如来。发四十八种广大行愿。普
度十方一切众生。若一愿不满者。誓不作佛。是时诸
天散华。大地 …… (第 0146c 页)
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
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
事。亦说 法藏
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巳。寻即命终。譬 (第 0151b 页)
声甚厉。奔往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
音西迈。

*** 尼 法藏

宋尼 (第 0180a 页)
法藏。
居金陵。勤志念佛。夜见佛菩萨来。光明照
寺。奄然而化。

*** 尼无为

明萧山来氏女。幼誓不嫁。 …… (第 0180a 页)
 石芝晓
法师。嗣月堂洵公。洞彻教部。以净业化人。尝集大藏
诸书。有乐邦文类。行世 寂堂元禅师。学禅 于密

杰公。笃行念佛三昧。感金甲神自天而降。梦红莲华
从地而出。由是十洲莲宗大行 中峰本禅师。得法 (第 0187b 页)
歇处。才省转来。精神倍旺。拈
起洪名。十分精彩。目前雪净。一声一色。正是打断心
识处。妙不可言。此是 法藏
亲證其益者。愿修西方之
土。不可不信。伹不可藉此贪睡耳。须知做工夫到极
处。若不放歇。生起阴魔。或生 …… (第 0325b 页)
者念佛

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
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撄之则烂。八万四千 法藏。
六字
全收。千七百则葛藤。一刀斩断。任佛他不喜闻。我自
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

(第 0331a 页)
。行愿难圆是故决定求生
净土。一意精修。无有间断。是谓至诚。何名深心。经云
深心信解常清净。诸佛甚深 法藏。
非思量分别之所
能解。然亦不离众生妄想心中。故曰一切众生。具有
如来智慧。如来智慧非他。众生妄想是。 (第 0450c 页)
白骨观
* 七可惜
* 卷一 净土纲要

* 阿难启请
* 佛土双标 法藏
因地
* 愿满成佛
* 四十八愿
* 如来得名
* 堂宇宝池
* 天乐雨华 …… (第 0100c 页)
阿弥陀。
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法藏
因地

大本经云。无量无数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
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顿然觉悟。乃舍 (第 0103b 页)
曰。吾往生时至。少顷。闻奉念佛
声甚厉。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音西
迈。

*** 尼 法藏

宋尼 (第 0123b 页)
法藏。
居金陵。勤志念佛。不营外务。夜见佛菩萨
来。光明照耀。合掌念佛而逝。

莲大师曰。佛以姨母出家。叹正 (第 0123b 页)
乎即十万亿国土而弹指可生远与近二乎以足指
按地而成金色世界娑婆与极乐二乎难胜何非清
泰之乡瞿昙得无 法藏
之后释迦与阿弥二乎常寂
光中遍包三土而土土相资同居与寂光二乎法之
至者圣凡一也物我一也理事心境一也深 …… (第 0033a 页)
○金奭○刘通志○唐廷任○杨嘉祎○郭熙载○戈以安○孙大玗)
* 尼僧往生(大明○净真○悟性○能奉○ 法藏)
妇女往生(隋后○葛济之妻○姚婆○温诤文妻○郑氏○王氏夫人○冯氏夫人○陆氏宜人○楼氏○秦氏○ …… (第 0035a 页)
憍尸迦祖
父清泰国王父月上转轮王母殊胜妙颜时有佛出
世名世自在王憍尸迦心发道意弃舍国位投佛出
家号曰 法藏
比丘(即阿弥陀佛)又大弥陀经云 (第 0039a 页)
法藏
比丘
于自在王佛所发无上意一切世间无能及者时佛
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应其心愿 (第 0039a 页)
法藏
稽首礼佛
广说四十八愿(具载本经)若不尔者誓不成佛是时大地
震动天雨妙华空中同声赞言决定成佛。 …… (第 0039a 页)
生○中
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
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
乐事亦说 法藏
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巳寻即命终
即得往生○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重恶业虽不
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 …… (第 0039c 页)
四千法门无如此之要捷者而人或不知知而不行
可痛惜也(龙舒净土文)

** 阿弥陀佛度生之因

经云 法藏
比丘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愿每愿
皆为济度众生发此愿巳乃精进以了生死次入菩
萨地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也 (第 0040c 页)
心性身名

问观经言观佛心者大慈悲是世人若能放生戒杀
仁民爱物以至九种众生皆灭度之而不作灭度想
遂与 法藏
之心契矣且又不违释迦观心之训奈何 …… (第 0073b 页)
思其理理在事中从理而推其事事非理外何待两
处起念故理事者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 辨宜繁宜简

法藏
十念释迦七日从约也至远公与式公而六
时而忏仪备也土攒眉去焉夫使七日十念佛语非
诳何为又若是不惮烦而峻 (第 0073c 页)
中善言开慰告其徒曰吾往生时至少顷闻奉念佛
声甚厉奔往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
音西迈。

宋尼 法藏
居金陵戒德甚严勤苦念佛每岁四孟月
朔集同志讽经持咒大家善信翕然从化示寂之夜
见佛菩萨金像现其室中光明 (第 0095c 页)
 定生极乐」
#+END_VERSE


** 径路策进

一句阿弥陀。彻底悲心说。闻此难信法。当愿生彼国。

一句阿弥陀。诸佛所护念。闻名及受持。皆得不退转。

一句阿弥陀。六方同称宣。出广长舌相。劝励诸众生。

一句阿弥陀。释迦叮咛说。皆当信我语。及听于诸佛。

一句阿弥陀。光明照十方。普摄念佛人。同登极乐邦。

一句阿弥陀。寿命不思议。及其诸人民。一切皆无异。

一句阿弥陀。具足妙庄严。上善同聚会。生者无退缘。

一句阿弥陀。信者当发愿。持名便往生。即是多福善。

一句阿弥陀。 法藏
宏誓摄。十念不往生。我终不作佛。

一句阿弥陀。愿力实难量。临终狱火现。十念往西方。

一句阿弥陀。 …… (第 0426b 页)
惑染。亦得往生。故有带业横超之说)
彼佛因中愿行高。严成宝土为吾曹。但称十念超生
去。受用何曾减一毫 (法藏
愿云。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称名。若不生者。我不成正觉)
法门特出甚奇哉。恶逆凡夫达圣阶。狱火现时凭十 …… (第 0427c 页)
成达彼方。

痛哉痛哉真痛哉。生死冤家莫挽回。我念弥陀巳尽
力。心猿驰逐不归来。

幸哉幸哉实幸哉。 法藏
愿门正大开。极恶愚人能念
佛。临终亦送紫金台。

* 约誓自勉

自从无始起贪瞋。百苦煎熬直至今。幸 …… (第 0430b 页)
 早生安乐国」
#+END_VERSE


* 极乐甚奇特

或有难云。法门无量誓愿学。何故偏恋西方。不修馀
行。答曰。吾欣此门。易修易至。功高奇特。复说偈云。

吾欣极乐甚奇特。不怕众生具恶逆。但肯回心念佛
名。顿消地狱生莲国。

吾欣极乐甚奇特。生者还能带惑业。有此法门不肯
修。轮回何日得超越。

吾欣极乐甚奇特。摄受凡愚生彼国。如此功能何处

来。皆从 法藏
愿心出。

吾欣极乐甚奇特。六字包含无量德。只要持名信愿
坚。临终佛必亲垂接。

* 净宗八要

(第 0434a 页)
此者。不观境而净境宛然。不参心而真心全露。可谓
见佛之奇勋。明心之妙诀也。四十八愿。九品观章。乃 法藏
之因心。弥陀之果德。读此方了弥陀因果。始终
不舍于我第苦恼众生。而依此持名。于念念中。必能 …… (第 0437a 页)
。厥语所以略。厥义所
以深也。昆于咸丰五年。在杭之大崇福寺。一见此书。
宛如熟识。遂觅此板。乃在城内 法藏
院诺庵法师所。
即印数十部。以广其传。因此净缘渐熟。圆解渐开。是 …… (第 0438b 页)
称心净即莲宫。至看十要明西
有。始决持名愿舍东。

* 名号本愿

众生垢重道难修。苦海茫茫怎出头。 法藏
因斯立誓
愿。伹将名号度群流。

弥陀名号愿无边。普摄凡愚顿且圆。恶逆回心才十
念。火车化作紫金莲。 …… (第 0445a 页)
易易之至。十声佛号归西去。只凭一点愿心
坚。故信洪名功莫喻。

* 深恩略赞

一句洪名血滴滴。当知 法藏
大恩力。经无数劫结吾
缘。始肯今朝口不辍。

一句洪名血滴滴。释迦之苦如山叠。舍头舍目为吾
身。今日 (第 0446a 页)
此者。不观境而净境宛然。不参心。而真心全露。可谓
见佛之奇勋。明心之妙诀也。四十八愿。九品观章。乃 法藏
之因心。弥陀之果德。读此方了弥陀因果。始终
不舍于我等苦恼众生。而依此持名。于念念中。必能
圆具信愿 (第 0126c 页)
。万德圆彰。信愿执持功莫量。诸佛共称扬。
登此舟航。不动到西方  接身金色。

执持名号。脱苦奇方。 法藏
因中愿力强。果上放毫光。
摄受迷狂。同往九莲乡  接身金色。

火宅主。大恩王。殷勤说彼清凉。有佛常 (第 0455b 页)
定生其国。

莫疑佛号太奇特。诸佛广长同赞说。大地众生若受
持。人人必往莲华国。

莫疑佛号太奇特。 法藏
愿心终不灭。十念尚能得往
生。况兼终日声无辍。

莫疑佛号太奇特。诸祖咸皆如是说。杂学馀门难得
成。 …… (第 0465a 页)
弥陀名号。万德圆彰。信愿执持功莫量。诸佛共称扬。
登此舟航。不动到西方。

执持名号。脱苦奇方。 法藏
因中愿力强。果上放毫光。
摄受迷狂。同往九莲乡。

火宅主。大恩王。殷勤说彼清凉。有佛常放无量光。妙 (第 0468b 页)
佛心则湛然常住矣。以
暂住之心。习令渐上。便是工夫。

* 愿王

夫发愿往生者。顺释迦偏赞之言。应 法藏
度生之愿。
临终之际。感圣众以来迎往生之时。蒙弥陀而接引。
托质七珍池内。化生九品莲中。寿量难穷。身 (第 0496b 页)
生彼国。便是多福善
* 一句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七日。一心不乱念。临终必感佛
* 一句弥陀佛。 法藏
六八宏愿深。十念无间断。带业亦往生
* 一句弥陀佛。五浊恶世缘最广。馀门难成就。持名最易往 (第 053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