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上以
自休焉。不意 圣泽无私。法云广布。光被海宇。滥及
草茅。降斯盛典。置此名山。以垂万世。然而虽为 正治
之馀。实所谓治天下者。将以为真治之事。爰自受命
以来。夙夜惶悚。人微事重。不能敷扬教化。诚恐有负
  (第 0561a 页)
养之。蒙而有过。则讼
以改之。但众生烦恼过患无量。故对破法门亦复
无量。无量对破之法名之为师。亦必以 正治
邪也。
然须深知药病因缘。应病与药。犹如老将。善知方
略。善知通塞。方可吉而无咎。不然。法不逗机。药 (第 0407c 页)
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
工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

又曰。古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 正治
杂念。而不
能治者。因念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功念佛。
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第 0393c 页)
莲池大师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 正治
杂念。而
不能治者。因念不亲切也。旨哉言乎。耕塘表兄夙具
慧根。研究经典。每日虔诵佛号。绵密无间。近 (第 0412b 页)
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者失念数数
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慈云忏主)

古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 正治
杂念而不能治
者因念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功念佛字字 (第 0064c 页)
。但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无间无断。纯一不杂做去。

** 示于广慧

古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 正治
杂念。而不能治
者。因念不杂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功念佛。字字
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第 0004a 页)
百年为正法。又一千年为像法。又一万年为末
法。此正当其末法也。多障者。五停心观云。多障有
情念佛观。 正治
业障报障烦恼障也。大无量寿经
云。当来经法灭后。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
梵云阿伽陀。此云普去。 (第 0833c 页)
口。既而官司取发。众囚俱易枷锁。
偶至此三人。缺刑具。但系以绳耳。既到审。囚官独鞠
勘此三人。一人供 正治
麦畦被虏。二人供元是明州
奉化锯匠。来此佣作被虏。三人遂获纵免。乃别鸟窠。
拜谢大猷而去。窃念我佛阿 (第 0131c 页)
法是为外法等。乃
至广说。是为念处所缘境也。

第二念住自体者。此
有二义。若对所治。以慧为体。由慧 正治
四颠倒故。若 (第 0162a 页)
慧方断烦恼。能断智慧非六识俱。以
彼宗识是无记俱。依第四末后行心智慧正
断。三依大乘。广说九识。若说 正治
亦唯意识。
摄大乘云。菩萨于善识远离馀五识。下论释 …… (第 1036b 页)
彼论势闻熏能治云何非正断。答
曰。所说闻熏治三品惑及咸本识乃据闻熏
能生对治。是对治因说为对治。而非 正治
也。
阿陀那识恒与四惑染污俱生。但是所断非
能治也。眼等五识散乱不定一念而起故非
能治。摄大乘云。五 …… (第 1036c 页)
者无流意识离眼等五识 二就世
分别。萨婆多宗对治道生解惑不俱。解正现
在。惑在过未。今以现在对治之解 正治
现在
得惑之得非色非心法令所得惑体失而不
成。名曰断惑。非谓正断染污惑体。杂心论云。
若不断得不名对 (第 1036c 页)
能练体者。慧俱精进。正翻
退故。所练。即如菩萨地云。菩提心以决定希求为
行相故。即此为果。兼通一切。 正治
懈怠能退性故。
有古德说。三练皆在十信初心。有说。初在十解。发
心始故。次在十行。修行始故。后在回向 (第 0116a 页)
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巳上广明止观之义此正明对治凡夫二乘心过
也此止观二门俱治二过止治二过者 正治
凡夫
我执贪取世间令彼不著兼治二乘执五阴法见
苦生怖令了法空本自无生观治二过 (第 0399c 页)
正治
(第 0399c 页)
相。先明信成就发心也。言分别发
趣道相者。谓道即诸佛所證菩提涅槃。发趣即菩
萨发心修行趣向。盖前虽显 正治
邪。若不明发心
趣向。则有解无行。如有目无足。岂到前所。故今分
别发心修行趣向佛道之相。令其依解修行 (第 0358b 页)
爱无不尽也。

观诸凡愚所见诸法。于无物中。妄计为有
 此即集谛观也。妄计。即惑。惑。即集谛。此观 正治
凡外贪著三有。兼治愚法声闻妄生恐怖。

观察一切从缘生法。皆如幻等。毕竟无实。
观第一义谛。非心所行 (第 0462a 页)
。不可譬喻。不可言说
 此即灭谛观也。缘生如幻。则即事而真。真
非事外。故非心所行。不可譬喻言说。 正治

外非灭计灭。兼治二乘舍有觅空。权位菩萨
弃边取中。

观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因无明熏习力故。 (第 0462a 页)
受于无量身心大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无
边无限。难出难度。常在其中。不能觉察。甚为
可悯 此即道谛观也。若能觉察无明因果。
便是出要度脱之道。悯物迷此。即为下文弘
愿观本。 正治
凡外不知出要。兼治二乘不起
大悲。初四谛观竟。

二弘愿观

如是观已。生决定智。起广大悲。发大勇猛 (第 0462a 页)
弱之见。

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陋劣心过。远离凡夫
不修善根。」

【【疏】初修止治于二过。谓 正治
凡夫人法二执。贪乐
世间。兼治二乘执五阴法。见苦生怖。以止门无生。
除此等执。
次修观亦治二过。谓 (第 0724c 页)
正治
二乘狭劣之 …… (第 0724c 页)
虚空华。不乐住著
也。二乘得之。见法无我。于苦不怖。岂欲速取寂灭
涅槃耶。
以上下。释所以。可知。 正治
二乘者。以二乘
一向沈空。以空为證怖惧生死。但求自利。不起利
他。不成佛法。今修观道。知一切法。因缘 (第 0725a 页)
坚却命固
为不恭当仁敢曰不让卷舒惟观时节出处只任因
缘临楮神驰伏希洞鉴。

** 题山水中有黎先生及 慎初禅师
在焉

崇山峻岭松竹参差危楼杰阁荡摩烟云丈室虚堂
吞吐风月豁开户牖当轩者谁黎公慎师也潇潇洒
洒箕踞科 (第 0696a 页)
举时撩起便行犹较些子所
以汾阳老人云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
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华新
此颂 正治
者般病所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
遇此等人翻成毒药诸人还知落处么若知
落处便知磬山落处若知磬山落处便知古 (第 0183a 页)
锻鍊说十三篇自序

锻禅说而拟之孙武子何也。以 正治
国。以奇用兵。柱
下之言确矣。佛法中据位者。治丛林如治国。用机法
以锻禅众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 (第 0774b 页)
辱而孰为贵贱情计且有所不及况言嘿乎
此玄同之道所以为天下所贵重也)
。】

* 淳风第五十七章

「以 正治
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
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 …… (第 0521c 页)
民自
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此一章言为民上者要以淳风化民而民自归厚的意思夫人心本正因诱故邪我以 正治
人出人
之本正也以奇用兵由兵之本奇也以无事取天下由天下之本无事也凡我之应物者岂以我哉
亦由物而巳矣吾 (第 0521c 页)
生何死。可以脱离即痛
痒不关之人闻此可以通身汗下。甚矣圣门问答。甚
于钟鼓雷霆也。

师谓昔人有言以 正治
国以奇用兵。吾以为天下之
奇。未有不出于正者。用之自不测耳即如用兵。必当
(第 0781c 页)
正治
兵。以奇取胜。如堂堂正正。三令五申。七伐八
伐四门六花孰有一件不由于正者惟教之以正之
极而忽以奇而用 (第 078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