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德兼翰林院侍读。
菩萨戒弟子皖舒广瀹吴应宾顿首拜撰。

** 大明海印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

我  神宗显皇帝。
握金轮以御世。推 慈圣皇太后
之志。崇奉三宝。以隆顾养。 上春秋鼎盛。前星未耀。
 慈圣以为忧。建祈 …… (第 0850b 页)
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自此识智之
分。了然心目。万历辛巳。  神宗皇帝
遣官祈 皇嗣
于武当。 皇太后遣官于五台。就本寺建道场。讫癸
未。师以台山虚声难久居。遂蹈东海之上。 (第 0853b 页)
病。趋向
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
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游京师。 明神宗
重之。恢复楞严寺等。凡一十五所。刻书册大藏。及古
尊宿语若干。荷法刚毅。受嫉。忽妖书发。师罹难。拷讯 (第 0203b 页)
州人貌丰古性质直蚤参怀禅师念佛有
省深入三昧初住苏之瑞光寺杭守陈公襄以净慈
恳请借师三年植福此邦未几 神宗
辟相国寺六十
四院诏本住慧林召对延和殿既退上目送之顾左
右曰真福慧僧也平居密修净业老居灵嵓闭户加
(第 0089c 页)
世孙也。吊影孤单。历半天下。后游
峨眉。隙地为庵。名曰圆觉。兀坐终日。熊猿作伍。烟霞
为邻。丁亥岁。 神宗
闻之。赐紫衣龙藏。颜曰护国草庵
寺。迨辛丑十一月十二日。示微恙。书偈。七十六年幻
化身。东西南北苦劳 (第 0225a 页)
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
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北游京师参遍融。万历癸
卯秋。忽妖书发。师罹难。先是。 神宗
手书般若经。偶汗
下渍纸。疑当易函。遣近侍质于师。师以偈进曰。御汗
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 (第 0051c 页)
。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
如何若何。北游京师。参遍融。万历癸卯秋忽妖书发。
师罹难。先是 神宗
手书般若经。偶汗下渍纸。疑当易
函。遣近侍质于师。师以偈进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
无穷法藏从此放光。 (第 0794a 页)
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
如何若何。北游京师。参遍融。万历癸卯秋。忽妖书发。
师罹难。先是。 神宗
手书般若经。偶汗下渍纸。疑当易
函。遣近侍质于师。师以偈进曰。师汗一滴。万世津梁。
无穷法藏。从此放 (第 0646a 页)
台山。获文殊
摩顶授记。豁然大悟。道望隆重。至有猛虎引路。菩萨
送灯。建桥梁。修梵刹。功行多不及录。 神宗
梦师像。徵
赴京。赐紫衣师号。示寂。塔于台山。敕封真正佛子(佛岩
际嗣。大鉴下第二十三世)
(第 0647a 页)
这个法。师久而开悟。一日室中问
师。即心即佛时如何。曰杀人放火。有甚么难。于是名
播寰宇○元丰五年。 神宗
召师。为慧林第一祖。对延
和殿。问道赐坐。师即跏趺。帝问。卿受业何寺。奏曰。苏
州承天永安。帝大悦赐 (第 0312a 页)
复说偈曰。木鱼打得频。
怕痛忽生嗔。汝若知痛处。禹门度金鳞○万历癸卯
秋。忌师者以他事陷师罹难。先是 神宗皇帝
手书金
刚般若。偶汗下渍纸。疑当更易。亟遣近侍质于师。师
以偈进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 (第 0152c 页)
东京净因院道臻净照禅师

福州古田戴氏子。十九
为大僧。得旨浮山。后北谒净因。宋英宗赐衣号。 神宗
诏至庆寿宫说法。生平奉身至约。所居衲子。四十馀
辈。颓然不出户。三十年如一日。开堂日。僧问。师唱谁 (第 0633b 页)

东游至姑苏。礼圆照于瑞光。照特顾之。于是契旨。经
五稔。益跻微奥。照令依圆通秀。师去。又尽其要。 神宗
元丰甲子。渡淮留太守岩。久之。出住双林。迁净慈。寻 (第 0016b 页)
女舒颜。润印以偈曰。无言的旨不离言。元唱元提妙
绝传。今日单传亲印授。他年双桂利人天。 明神宗

历庚寅。主少室。时周籓。迎师为说保寿之法。王大开
悟。汝宁崇籓闻之。亦迎师说法。时王世子病足。倚 …… (第 0268a 页)
好山。知
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呈忠。忠印为法器。
至是始薙发受具。影不出山者。又二十四载。 明神宗

万历甲午。迁住邑之宝方。有禅者问。师曾见何人。便
住此山。师曰总未行脚。禅者曰。岂以一隅。而小天下 (第 0268a 页)
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
如何若何。北游京师。参遍融。万历癸卯秋。忽妖书发。
师罹难。先是 神宗
手书般若经。偶汗下渍纸。疑当易
函。遣近侍质于师。师以偈进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
无穷法藏。从此放 …… (第 0718b 页)
法。复说偈
曰。事来方见英雄骨。达老吴生岂宿缘。我自西归君
自北。多生晤语更泠然。语毕。端坐而逝。时 明神宗

历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寿六十有一。腊四十有一。
塔全身于径山文殊台左。所著有紫柏集。行世。 …… (第 0718c 页)
台山。获文殊摩
顶授记。豁然大悟。道望隆重。至有猛虎引路。菩萨送
灯。建桥梁。修梵刹。功行多不及录。 神宗
梦师像。徵赴
京。赐紫衣师号。示寂。塔于台山。敕封真正佛子(大千碑后
不立师名。缺疑。因附于此。来者
(第 0722c 页)
握宗印。集诸学侣撮为会
元。可谓始终条理一以贯之。宋季迄元代有宗匠说
法如云。指不胜屈。入我
明圣祖 神宗。
道化翔流普天皈命。而应斯嘉运。崭崭
出头角。又何似柱生也晚。适丁末造目击先觉遗言
仅存洞济二宗散行宇 (第 0443b 页)
。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
如何若何。游京师。参偏融。万历癸卯秋忽妖书发。师
罹难。先是  神宗皇帝
手书金刚般若。偶汗下渍纸。
疑更当易。亟遗近侍质于师。师以偈进曰。御汗一滴
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于 (第 0496b 页)
投师出家。试经圆具。感悟夙习。即
遍参寻。投机于开先法席。出为宗匠。九坐道场。四众
倾向。名动朝野。 神宗
赐高丽磨衲。金钵。以旌师德。僧
问。如何是佛。师曰。木头雕不就。曰恁么则。皆是虚妄
也。师曰。梵音深 …… (第 0137a 页)
病。趋向真如亦
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
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游京师因 神宗皇帝

书金刚经汗下渍纸。疑更当易。亟遣近侍质于师。师
进偈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光。 (第 0162c 页)
门滥觞。
中流一柱之大志也。三宜公等。攻予之惑固当解入
于无诤三昧矣。时岁次甲午正月日也(径山龙藏系 明朝神宗

帝钦赐通载三十六卷)


著解惑篇业巳付梓。适会稽陶氏。贻我曹溪通志。翻
阅之。始见憨大师驳余襄 (第 0323b 页)
义借身为舌。擎大千以手为地。机锋不减庞
蕴。而解文字禅。行藏大类孺子。而值休明世。舒王疆
之而不可。 神考
致之而不起。此天下士大夫所共。闻
然公岂止于是而巳哉。噫。岂止于是四个字。分明画
出潘延之。 …… (第 0595b 页)
非东林开遮。拂拭无繇。表里洞然。
颐后倡明道学。学者称为濂溪先生。

** 程颢

字伯淳。洛阳人。 神宗
朝进士。以道学为已任。世
称明道先生。尝曰。佛说光明变现。初莫测其旨。近看
华严合论。却说得分晓。应 (第 0600b 页)
房山石经
洞。复晋静琬法师塔院。感琬公所藏佛舍利放光。慈
圣皇太后迎舍利。入大内。供三日。重藏石窟。 神宗显
皇帝手书金刚经。汗下渍纸。疑当更易。遣内侍质师。
师进偈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光。 (第 0648a 页)
神宗
大悦。慈圣皇太后闻师至。命近侍致斋供。赐紫
伽黎。师逊谢。避暑上方山。适憨山清公入都。晤师于
兜率院 (第 064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