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佛部
足。恭敬之至。若将物盛体。方始礼拜者。何成
自卑之仪也(当知坐具。本为坐卧故制之。原非礼拜拟用。今此 方行之 既久。非一人力。
能整远敝之讹风。但我辈智者。或入讹众。不免随用。当作敬重如来三衣。恐尘污想。庶几得 (第 0426a 页)
自卑之仪也(当知坐具。本为坐卧故制之。原非礼拜拟用。今此 方行之 既久。非一人力。
能整远敝之讹风。但我辈智者。或入讹众。不免随用。当作敬重如来三衣。恐尘污想。庶几得 (第 0426a 页)
当依是法行用更说其要凡修行人于晨朝初起之
时未有所为将欲出者当作是法然后出入应先结
印念明咒巳然后 方行之 是明咒曰。
那牟啰怛那怛罗耶夜(一)那谟始旃荼跋折啰波拿
曳(二)摩诃药叉栖那波多曳(三)那牟跋折 (第 0090b 页)
时未有所为将欲出者当作是法然后出入应先结
印念明咒巳然后 方行之 是明咒曰。
那牟啰怛那怛罗耶夜(一)那谟始旃荼跋折啰波拿
曳(二)摩诃药叉栖那波多曳(三)那牟跋折 (第 0090b 页)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
不知其道者众也。注云。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 方行之 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
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见尽心篇。 …… (第 0353a 页)
有序。尽性至命必本于人伦日用
之常。位育中和。必基于隐微幽独之际。君子之道如
此。譬如行远。必自迩处 行之。 譬如登高。必自卑处登
之。求道者。可不知所从事哉。
**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 …… (第 0359a 页)
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
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之过
而不择乎善。 行之 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 (第 0362a 页)
不知其道者众也。注云。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 方行之 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
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见尽心篇。 …… (第 0353a 页)
有序。尽性至命必本于人伦日用
之常。位育中和。必基于隐微幽独之际。君子之道如
此。譬如行远。必自迩处 行之。 譬如登高。必自卑处登
之。求道者。可不知所从事哉。
**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 …… (第 0359a 页)
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
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之过
而不择乎善。 行之 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 (第 0362a 页)
。莫先于此。馀
各表此经之德也。盖由大智开佛知见。而助智以悲
历脩中德。乃至道邪人正。则一乘之体。具 方行之 用
全矣。不及普贤者。自观音巳下。皆普贤之行。但初且
以智立体。开佛知见。终至以行成德。乃见普贤。各 …… (第 0606b 页)
德。
应物为世所尊之号也。】
「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
无杂。具足清白梵 行之 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
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 …… (第 0607b 页)
契道。无不善也。藉权显实
故其义深远。方便随机故其语巧妙。本于一乘故
纯一无杂。明菩萨行故具足清白梵 行之 相。以一 …… (第 0607b 页)
示珠)。】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
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 行之 道。当得
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
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 (第 0611b 页)
假之尘。而归中道也)。
戒环曰。遥见其父。譬未能亲證。踞师子床者。表无
畏之德也。宝几承足者。尊万 行之 本也。万行本真。
而能涉俗故。刹利居士皆悉围绕。二乘不能涉俗
矣。因万行以成万德。故以真珠璎珞庄严其 …… (第 0616c 页)
二师总之)。
戒环曰。阿难多闻。护持法藏。罗云密行。皆大弟子。
而与学众同授记者。示彼亦内秘外现密 行之 俦
也。】
「即从座起。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
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 …… (第 0629a 页)
南曰。隐大权之迹而示现为佛子。功德不可数。唯
佛能知之。是谓密行也)。
戒环曰。蹈七宝华。乃妙净密 行之 应也。作长子者。
常以密行。继续佛道也。如华严以普贤为长子。亦
表大行能建佛家法也。】
「是蹈七宝 (第 0630a 页)
各表此经之德也。盖由大智开佛知见。而助智以悲
历脩中德。乃至道邪人正。则一乘之体。具 方行之 用
全矣。不及普贤者。自观音巳下。皆普贤之行。但初且
以智立体。开佛知见。终至以行成德。乃见普贤。各 …… (第 0606b 页)
德。
应物为世所尊之号也。】
「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
无杂。具足清白梵 行之 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
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 …… (第 0607b 页)
契道。无不善也。藉权显实
故其义深远。方便随机故其语巧妙。本于一乘故
纯一无杂。明菩萨行故具足清白梵 行之 相。以一 …… (第 0607b 页)
示珠)。】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
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 行之 道。当得
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
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 (第 0611b 页)
假之尘。而归中道也)。
戒环曰。遥见其父。譬未能亲證。踞师子床者。表无
畏之德也。宝几承足者。尊万 行之 本也。万行本真。
而能涉俗故。刹利居士皆悉围绕。二乘不能涉俗
矣。因万行以成万德。故以真珠璎珞庄严其 …… (第 0616c 页)
二师总之)。
戒环曰。阿难多闻。护持法藏。罗云密行。皆大弟子。
而与学众同授记者。示彼亦内秘外现密 行之 俦
也。】
「即从座起。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
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 …… (第 0629a 页)
南曰。隐大权之迹而示现为佛子。功德不可数。唯
佛能知之。是谓密行也)。
戒环曰。蹈七宝华。乃妙净密 行之 应也。作长子者。
常以密行。继续佛道也。如华严以普贤为长子。亦
表大行能建佛家法也。】
「是蹈七宝 (第 0630a 页)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
不知其道者众也。注云。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 方行之 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
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见尽心篇。
积弊不能顿除 (第 0708c 页)
不知其道者众也。注云。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 方行之 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
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见尽心篇。
积弊不能顿除 (第 070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