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动。恒违戒律。一飧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
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
戒言
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
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
其名。则 (第 0236a 页)
一动。恒违戒律。一飧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
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
戒言
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
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
其名则曰 (第 0605a 页)
曲有力如此过
日便是真正工夫矣珍重。

** 示持戒者

无念即戒无心即禅无戒无禅即佛非佛又何言受 戒言
参禅言證佛者耶虽然不戒则不得无念无念
则成寒灰枯木无禅则未得无心无心则为古井乾
潭无證则落顽虚何得成 (第 0189a 页)
动。恒违戒
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
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 戒言
之。十人
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 (第 0280a 页)
佛二百五十大戒。二比丘尼。受佛三百四十八戒。三
式叉摩那受佛六法。四沙弥。受佛十戒。五沙弥尼。受佛十 戒言。
七众则加在家男女受五戒者。) (第 0474c 页)
王济世全凭一个方信手拈来都是药管教大地得清凉」
#+END_VERSE


** 示张道者(时师在病 戒言)
「 气衰力弱不能言赖有维摩一默传但得不随声色转自然相契老胡禅」 (第 0588b 页)
无请教诫唯四法。馀一切羯
磨五法应具。若不知法式差别。一槩雷同。即成非
法非毗尼也。今明僧法羯磨。说 戒言
僧法者。谓四
人巳上也。】

「大德僧听。今(黑月十五白月十五)日众僧说戒。若僧时到。僧忍
听。和合 (第 0494a 页)
宿。

若他如法谏时。不得便言。我今不学是戒。乃至有智
慧持律者。当难问之。

若闻说戒时。不得轻诃 戒言。
何用说是杂碎戒为。令 (第 0781b 页)
失戒。即犯第十重。今 戒言
其心不欲背大。而谓小
乘易修。且先断见思惑。取證涅槃。然后化生未晚。
而暂兴此念。即废大愿。终堕声闻 (第 0745a 页)
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
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一切别解脱律仪。亦指八戒乃至具 戒言
之。邬波
尼杀昙。此翻近少。谓微尘是色之近少分也。大文
二正授戒法竟。

三总结毕仪。】

「如是巳 …… (第 0192c 页)
尊重恭敬。
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或初师前。或于像前。皆名从他正受。善清净求学
意乐。约摄律仪 戒言
之。菩提意乐。约摄善法 (第 0193c 页)
戒言
之。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约摄众生 (第 0193c 页)
戒言
之。从初受
巳。即应专一精纯。恒时护持。护持此戒。不令违犯。
即便具足三聚功德也。

二设犯应忏又二 (第 0193c 页)
顺。孝顺者。孝顺此心地戒也。因此而制止。
因此而发用。故佛复为放口光。以广谈此事。从凡至
圣。咸诵此 戒言。
戒光从口出。必有事焉。故曰有缘。非
无因有因有缘。又成触犯也。故曰光。非青黄。非色心。
非有无。非因 (第 0607b 页)
齐向上排班。闻磬声顶礼三拜
 长跪 合掌。

羯磨师云。

诸善男子。汝等既发信心。求受净戒。所有乞 戒言
辞。
为首者至诚作白(其为首者白云)

仰白和尚。慈悲摄受。我弟子(某甲)等。形虽久巳出家。
愧未 (第 0628a 页)


上香 复立 诸沙弥一齐向上排班 展大具
 闻磬声顶礼三拜 撩衣(拜巳)。长跪 合掌 所有乞 戒言
辞。汝当自白(为首者朗白云)

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道难遇。戒法难受。我(某甲)
幸逢大和尚树 (第 0637b 页)
大具 闻磬声顶礼三拜 撩衣(拜巳)长跪 合掌。

阇黎师云。

诸比丘等。所有乞 戒言
辞。为首者代众至诚作白(首者
白云)


我比丘(某甲)等。久巳毁形离俗。每怀进道无门。幸值
大和尚 (第 0644b 页)
残,因众除灭。又云:四事无残,此
虽犯有残,因僧灭罪,故曰僧残。

问曰:「四篇皆
是有残,何以独此 戒言
有残?」

答曰:「四篇虽
是有残,不一切尽因僧灭。如三十事中,三事
因僧灭,馀则不因。九十事中,七 (第 0519b 页)
破律仪。不屑拘守小乘。即当严
护心地。受持菩萨自性妙戒。及究其居心。却又逐
一违反。故曰犯也。此约毁 戒言
之。涅槃至理。大乘
深教。或斥为断灭。或诃为虚妄。故曰毁也。此约毁
乘言之。夫乘戒二法。乃出苦之津梁 (第 0272b 页)
莫甚于此。故须首戒也。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律中所犯。罪分轻重。而淫杀盗妄。最为重矣。且以
戒言
之。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非但于
身不犯。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夫众生皆因淫欲
而正性命。故缠缚 (第 0473a 页)
无相杀。断贪则无相负。妄
贪利养。亦宿债摄也。是清净人。修三摩地。故能观
见十方。睹佛闻法。非单以持 戒言
也。法华论云。眼
能见大千。应是天眼。那名肉眼。智者大师云。此是
圆教位。因经之力。有胜根用。既未发 (第 0564b 页)
上天,安其
架上。未盈暑夕,三介夫人同见,各述往因。禅鸟笑弄,鸟
惭无措,因即欲归旧居。帝释与三皈五 戒言:
第一不煞生,
是水札鸟或能持不?答言:能持。乃至四戒亦尔。既受戒已, (第 0103a 页)
也)


(音辄怖也心伏也)

(音意屏爱也障也)

(音潘引也上下两手也)

(音 戒言
警告也)

(音别种穊移莳也)

** 华严经卷第四十八


(音䌷和顺也)

(音染柔 (第 0218c 页)